?

“接地氣”的語文教學探析

2020-07-04 02:04李平秀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接地氣生活語文

李平秀

摘 要: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言和思維、思想的統一。語文課本中的每—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俺浞痔峁┣楣澅尘跋碌膶W習是最有效的”。有的課文內容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定的困難,我們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讓語文走進生活,使學生能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所以,語文的教學要走到生活中去,讓語文教學“接地氣”,“接地氣”的教學需要貼近學生生活體驗,巧妙地結合生活,并能夠根據課堂所學的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做到知行合一。

關鍵詞:語文;生活;教學

“接地氣”是當下社會流行語之一,其本義是“接土地之氣”?!吨芏Y·考工記序》中說:“橘逾淮面北為枳,鸜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薄敖拥貧狻本褪墙拥刂兄畾?,或者說要適應特定的地域環境。引中來說,在自然界,有地氣和天氣上下相接,才有春暖花開,才會出現生機蓬勃的狀態。各行各業常用“接地氣”來說明順應大眾的方式辦,才容易被接受,才能穩步地推進作,才能達成預期的目的。語文教學亦是如此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環節的推進等都應該既接課程目標之“人氣”,又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發展規律之“地氣”。只有如此遵循自然之道,做到走進課堂子不居高臨下,拉近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學生才能然享受語課堂的情趣。

在《傳習錄》中,王陽明論述知行關系,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必須知行合一才能“行的是”,“知的真”。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人類所有知識源于實踐活動,實踐出真知。而人類積累的知識又可以指導以后的實踐活動,更好地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因此,“知”和“行”是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的教師應時刻謹記,理論和實踐是不可分離的,只有知行合一,方能做到真知篤行。

語文課堂教學要“接地氣”,就是指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實際,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并借助學生原有基礎,給學生與語文活動的實踐機會。對于學生平時難以理解的語文知識,教師可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從實踐活動中理解語文知識規律,豐富生活體驗。貼近生活的教學促使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生活化的語文課堂促使學生轉變了以往的語文學習觀念和方法,能有效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使學生更快地融入到課堂活動中。

一、體悟生活,以行悟知

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紙上談兵的能手,可是實際這個概念是什么?很多是模糊的。在講《春》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問學生,你們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位于春城昆明的學生口中的春天:花開得很繁盛,樹木草都是綠色的。這樣的回答毫無美感,屬于春的靈動生機并沒有體現。于是我又問道:“云南一年四季花開繁盛,草木蔥綠,你們給我描述的春天,和現在(當時夏末初秋)沒有什么不同,每個季節都有它的特點,請你們再仔細的想一想?”學生們陷入了沉思,春城里的孩子沒有找到春天。

后來有同學說,我回老家的時候,看到過春天,剛開始的時候,在蒼老枯黃的草里長出了新芽,特別的嫩,是鵝黃色的,迎春花特別小,風還很大,還有涼意……后來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發言,這些發言讓我們在四季如春的春城里看到了春天。

課后作業布置的是以《在春城里尋找春天》為題的一篇作文,讓學生回憶印象中昆明的春天,讓學生去向家人鄰居打聽,去找圖片,文獻,找到一個真實的春天,篇幅不限,自由發揮。學生呈現上來的結果很不錯。發現了許多花春天過后就不再開,如春櫻花、梅花、桃花、梨花、油菜花……發現了新葉和老樹葉顏色、質感的不同,發現了四季常綠的小草在春天格外嫩、格外新,長得格外快……在他們的文章中,我看到了春城的春。后來,我發動學生,為什么昆明的春天草木的變化不明顯?是什么造成的?四季常青的樹木真的沒有落葉嗎?讓學生查找資料,請教地理老師,再次拓展學習。

這種把學習放到大的舞臺背景中,在生活情景中的體悟語文,這種成分提供情景背景的學習是最有效的。

二、展示所學,以知導行

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放在語文學習中也一樣適用。為了避免紙上談兵的這一現象,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常常會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知識做一些實踐。

印象深刻的是在講《動物笑談》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生們紛紛談論起和自家寵物的一些趣事,后來一名同學發出質疑:“雛鳥情節真的存在嗎?除了灰腿鵝,幼鴨,其他動物是不是真的也有這種印隨學習行為?萬一沒有呢”我沒有立即給出答案,而是說了一句:“你的推論很嚴謹,如果有條件,你們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去驗證一下?!币驗閷嶒灥臈l件限制,我說過也就忘了。后面的一個寒假,出乎意料的,那位同學主動聯系了我。原來他查找了資料,根據勞倫茲的實驗步驟,在農村老家,克服困難,用小雞完成了這個實驗。在假期隨時和我報告實驗進度,做好嚴格的記錄。在他期待和興奮地語氣中,我知道他重現了這個實驗,實驗結果和勞倫茲的一樣。最后他高興地和我分享了自己的感悟:科學需要嚴謹的實驗,嚴密的實驗步驟是關鍵。試驗中不可控的因素很多,需要我們嚴格的把控,科學探索就是一條漫長曲折的道路,簡單的兩句推論隱藏著無數的心血。他的感悟樸實而真誠,我們沒有做實驗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可是我相信他的出結論的時候內心是滿足而充實的,而我們的心是空的,是“紙上談兵”。

由知導行,由行加深認知,從而把語文內化為生活的智慧。語文自身載負著一定的文化、思想、情感內涵,語文是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情感性、思想性的學科,而這種自發的積極地實踐活動使語文的多元化內核得到統一。

三、知行合一,激發興趣

學習于生活密不可分,大多數時候,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畢竟思想和情感源于生活,而語文的學習又加深了對情感、思想的認知,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綜合性學習——我的語文生活,這一內容第一部分(正眼看招牌)的講解,根據要求,首先我先讓學生分組,每組學生選擇一條街道,記錄下商店的招牌,可以根據各自的興趣和特長,選取不同的記錄形式,如文字、繪畫、照片、視頻等。其次,各小組合作,將記錄下來的招牌分類,比如雜貨店類、飯店類、書店類、服裝店類、飾品店類等,分析各類招牌的語言特點,最后選擇一個你認為設計得最好的商店招牌,在全班交流,說說你對這個招牌的評價。

學生們剛開始覺得很簡單,不需要去街上記錄,因為招牌無所不在,但是讓他們嘗試說說印象中的招牌,有很多同學的神色不再如此篤定——招牌隨處可見,可是卻沒有留意。在調查的過程中,學生記錄了許多招牌,最后進行篩選分類,分析語言特點,最終選出設計得最好的招牌,從整體設計、語言特色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分析完后,我做了一個拓展延伸,給商店寫招牌,給家里的房間、教室、宿舍、衛生間寫一個招牌,要求符合各房間及房間所住之人的特點,學生們興致勃勃,教室、宿舍、家里都貼上了風格各異的招牌。

這一次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從生活中體悟語文,同時又把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加留心生活,也更好地融入到語文課堂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積累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為作文素材的積累打下了基礎。

四、小結

知行合一一直是我教學,也是我人生的追求。在教學中,我只是截取片面,可也讓我獲益匪淺。在課業繁多的情況下,做好課堂外探究活動。讓學生把課本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做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此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升華情感,有思想火花的碰撞。

參考文獻

[1]張超偉.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16(09).

[2]周樹春.也談語文教學“接地氣”的作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09).

[3]趙素梅.小學語文課堂要“接地氣”的探析[J].新校園·中旬刊,2016(12).

[4]劉蕊.淺論知行合一在現代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5]陳建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新課程學習(中),2014(5).

[6]梁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初探新課程(上),2015(6).

[7]武錦華.生活化教學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考試與評價,2016(2).

猜你喜歡
接地氣生活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水電,在老撾“接地氣”有回報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