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幼兒告狀的“前世今生”

2020-07-04 02:04李紅梅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前世今生同伴事情

李紅梅

一、幼兒告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里,經??吹揭粋€或者幾個的幼兒向老師“告嘴”:“他拿了我的東西”、“她說不跟我玩了”、“他吃飯的時候講話”、“他拿了玩具裝在口袋里”……諸如此類的五花八門的糾紛,情況嚴重時,教師每天都要用大量的時間處理。對于告狀的處理方式對幼兒三觀的建立有著相當的影響,如何處理好幼兒告狀行為,這就要弄清楚幼兒告狀的前因后果,要求教師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幼兒告狀的原因,根據背后的原因來進行相對應的處理,讓幼兒正視自己的告狀行為,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處理這些糾紛。

二、幼兒告狀的“前世”篇

(一)幼兒告狀的定義

幼兒告狀,我認為應該分兩個層次來看:首先幼兒指的是3-6歲的幼兒,本文中指的是上幼兒園的幼兒;其次幼兒告狀,不會是案件,而是向教師或者長輩(或者他認為有權威的人)訴說自己或別人受到某個人的欺負或不公正的待遇。本文中主要分析幼兒園中的幼兒告狀行為,預設幼兒告狀的對象均為老師。幼兒認為覺得要向老師訴說的事情可謂是五花八門,受欺負、爭奪物品、吵架、發生危險、看到稀奇的事物、試探老師態度、單純地想和老師說話引起注意等等,這些都會成為幼兒告狀的內容,大多不是告發的意思,而是幼兒向老師求助,請求權威人物教師公正判決裁斷的信號。

(二)幼兒告狀的產生原因

1. 從皮亞杰的他律道德階段的特點分析

根據幼兒心理學,幼兒告狀行為是幼兒道德感產生的外在表現,反映了幼兒對道德的認知、對規則的遵守、對行為的判斷。皮亞杰認為,幼兒處于他律道德階段年齡為3-7歲,幼兒園的幼兒是全程處于這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幼兒有四個特點:第一,單方面地尊重權威。幼兒對權威的完全服從,這一特征充分說明教師處理幼兒告狀行為時應該多加謹慎。第二,從行為的物質后果來判斷一種行為的好壞。這個特點說明幼兒看待問題并不客觀。第三,看待行為有絕對化的傾向。幼兒認為好壞對錯是絕對的,并且認為其他人也這樣想。第四,贊成來歷的懲罰。比如,幼兒認為做了壞事,被其他人打了,就是錯事導致的懲罰,是應該的。

2. 從幼兒的心理發展不成熟分析

幼兒處于一個智商幾乎等同于成人,但是心理發展又不成熟的階段,導致幼兒看待問題片面。幼兒并不會整體地看待一件事情,只會看到他所見到的一個片段行為,也無法分離出一個人和一個人的行為,只用自己看到的片段或者行為判斷對錯。每個幼兒看到的不同,判斷也就不同,這就容易產生糾紛,導致幼兒告狀行為的發生。

3. 幼兒年齡階段的自我中心特點決定

幼兒園階段的幼兒,處于自我中心的一個階段,判斷問題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客觀的評價,“我”認為是對的,另外一個幼兒“我”又不這樣認為,兩方交戰,不是爭執不下就是動手解決,從而導致幼兒告狀行為的發生。

4. 從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不足分析

幼兒園階段,幼兒在與同伴一起生活交往中,發展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是一個學習交往方式的互動活動,每一個糾紛正是一個幼兒建立社會交往能力的契機,幼兒要做到熟練處理和同伴的各種互動,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經常會有幼兒解決不了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的介入,耐心了解,正確處理。

三、幼兒告狀的“今生”篇

(一)幼兒告狀的類型

從幼兒告狀的原因、年齡特點、心理發展水平、社會交往能力分析,我認為大致有幾個類型。

1. 求助類型的告狀

幼兒當他們在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時,就會去尋求老師的幫助。

2. 求表揚類型的告狀

幼兒為了讓老師關注到自己,往往在自己遵守規則做事情后,到老師處告狀以求表揚。

3. 逃避類型的告狀

幼兒出于趨利避害的下意識,他們都愿意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當他們做錯事情時,就會選擇性地只說對自己有利的言辭,這就是逃避類型的告狀。

4. 檢舉類型的告狀

當幼兒在活動中發現某個同伴的做法不符合老師提出的要求或約定的規則時,或者當看到同伴受到別人的欺負時,幼兒的“正義感”就會驅使自己積極主動地去檢舉揭發。

5. 試探類型的告狀

當幼兒發現其他幼兒做著違反規則的事情,他其實也想做,但是又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先不去做,而是想辦法把自己的行為“合法化”。于是,他便試探著向老師告狀,這種時候他往往不是靠近老師去訴說,而是在遠一點的位置上,有利于讓老師淡化印象,從而達到他的目的。

6. 求關注類型的告狀

幼兒隨時隨地都希望老師關注到自我,為了讓老師多照顧自己,這些幼兒就會找各種理由借口去老師面前告狀。老師只要給他回應,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得到回應就是他的目的,老師關注他,這就夠了。

7. 純報告類型的告狀

幼兒發現稀奇的事物或者突發危險的情況,報告實情,請求老師支援。

(二)幼兒告狀的解決策略

1. 明確規則

在制定好班級的規則后,一定要在平時活動中監督幼兒遵守規則,維護規則的神圣。在活動前引導幼兒對規則的進一步了解和熟悉,活動中提醒幼兒遵守規則,活動結束后的分享環節帶領幼兒及時反思自己或同伴活動中的行為,有不對的及時糾正,讓幼兒對規則銘記于心??梢詮母鱾€方面教育幼兒控制自己的行為,看到不好的事情可以忍住不做,就是成長,對于做的好的幼兒及時鼓勵堅持,而做的不好或者做不到的,要用心理暗示、側面引導、榜樣影響等方式,促使幼兒盡力做好。

2. 賞罰分明

在規則之下,賞罰要分明。不縱容幼兒違反規則,更不允許幼兒推卸責任。對于勇于維護規則和愛護同伴的幼兒應予以表揚,這樣會增加告狀幼兒的愛心和維護正義的自信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會有好的幫助。而對于那些恃強凌弱的幼兒應予以適當的批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對待受欺負的幼兒要加以安撫,并教會幼兒如何保護好自己,讓他們向老師求助,并鼓勵他們勇于自己解決問題。

3. 既會考慮全盤,又會分解分析

幼兒不會全盤看待事情,教師就引導幼兒把事情中的一個個事件拆開來分析,分解看對錯是怎么樣的,整個事情來看,哪些動作是我們小朋友不能做的。分析透徹,幼兒會學到判斷是非的能力,今后遇到事情后,會用規則來認定,而慢慢脫離后果判斷的方式。

4. 換位思考

對于幼兒的告狀,教師要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引導幼兒,引導幼兒思考問題,給幼兒自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從自我中心跳出來,幼兒有能力判斷對錯,通過反思自己的行為,引導幼兒主動改正。

5. 請幼兒解決

雖然幼兒處理事情的能力差,也應該給幼兒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鍛煉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到了中大班,有些幼兒能力比較強,就可以請幼兒去解決幼兒的問題。幼兒在執行規則時,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同伴之間解決,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 肯定幼兒成長中的每一步

幼兒成長中,無論對錯,教師要對幼兒持肯定的態度。對于自我關注度比較高的幼兒,要多肯定他的成長,增加幼兒的自信心,可以和他有約定動作或者約定詞語。在不影響大多數幼兒活動的情況下,知道老師是關心他的,不用時時和老師溝通,鼓勵他自由地探索,勇敢地邁出自立的一步。

幼兒期的幼兒愛告狀現象是很普遍的,教師對待幼兒告狀行為的處理態度不僅可以影響幼兒之間、師幼之間的關系,對幼兒以后的性格和品質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正確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既然耕耘在幼教這塊領域,我們就要俯下身去關注幼兒、了解幼兒、尊重幼兒。我深信,只要我們每位教師的心像清泉一樣,澆灌出來的必然是青青幼苗;只要我們堅持地努力工作,就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曉靜.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研究[J].學前教育學,2002(02).

[2]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兒童道德發展)[M].

猜你喜歡
前世今生同伴事情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好事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