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陶瓷藝術風格與工藝探析

2020-07-04 02:23呂敬煌
中國民族博覽 2020年5期
關鍵詞:唐三彩白瓷青瓷

【摘要】唐代是一個政治統一、文化快速融合的時代,也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這也為唐代陶瓷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精神保障,技術的革新促進了新的陶瓷制作技法和裝飾形式的出現,使唐代時期的陶瓷業無比繁榮,門類眾多,對中國陶瓷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啟后的作用。

【關鍵詞】唐代陶瓷藝術;唐代陶瓷工藝;青瓷;白瓷;唐三彩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項目編號:2019KY0596);項目名稱: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在陶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玉林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9YJKY09)。

一、唐代陶瓷藝術的風格特征

(一)唐代陶瓷藝術的風格的形成原因

唐代經濟發達、社會繁榮,開放的對外交流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工藝美術的發展和交流,隋唐時期白瓷的出現,伴隨著陶瓷燒制工藝的不斷進步,更加豐富了唐代陶瓷的釉色種類,為更多裝飾手法的出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進入農耕時期后,隨著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使經濟更加繁榮,人們才有精力和資本去欣賞身邊的各種植物,這也是促使唐代陶瓷藝術風格發生變化的主要因素。

(二)唐代陶瓷藝術的風格產生的影響

與隋代相比較,唐代的陶瓷藝術發展更加迅速,而且不同地區的制瓷中心都有了相應的名稱,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陶瓷制作風格的不同以及陶瓷藝術的繁榮,在大量文人雅士的詩詞中也反映出了唐代陶瓷藝術的主要特征:青瓷藝術、白瓷藝術、膠胎藝術、花瓷及唐三彩等。

唐代除了連貫南北的大運河外,陸路海路交通運輸也是相當發達的,便利的交通和頻繁的對外交流為陶瓷制品打開了巨大的市場。當時的陶瓷窯址遍布全國各地,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業藝術特色,北方制瓷業的代表是邢窯生產的白瓷,南方制瓷業的代表是越窯生產的青瓷;秘色瓷最初也是發源于唐代,是當時陶瓷手工業發展的新突破,還有各種不同顏色的色釉的研制也為后世彩瓷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持,尤其是低溫鉛釉陶器制品唐三彩的燒制,真實地記錄了唐代的風俗民情和生活情趣,成為了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陶瓷藝術品,為后來高溫中溫窯變花釉的豐富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二、唐代陶瓷藝術工藝特色

(一)唐代陶瓷造型藝術工藝特色

經濟發達的唐代開放的對外政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目光,也促進了唐朝文化的大融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唐代陶瓷器的品種增多適用范圍也更加廣泛。陸羽生于中唐時期,因其所著《茶經》被后世稱為“茶圣”,足見當時飲茶之風盛行。且文人士大夫以飲茶為韻事,不但對茶湯講究,對茶器也很重視,這也推動了盛茶器皿的發展變化,唐人飲茶是要煮沸后放入碗中飲用的,對茶壺的使用比較少。

初唐時期的三彩鳳首壺非常流行,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是前不見古人的新的造型風格。唐代越窯產瓷區的執壺取代了雞首壺,大小器物器皿的器型特點依舊渾圓飽滿,釉色裝飾單純中富有變化,體現了唐代的生活習俗和社會風尚。唐代飲酒之風盛行是唐代人物質生活豐裕的直接體現,飲酒器皿也是多種多樣。唐人稱酒壺為注子,造型豐腴,嘴流較短,制作工藝相當精美,也有借鑒同期金銀器的造型。

唐代社會生活的審美理念對當時陶瓷新器型的影響十分明顯,同時這些新器型的變化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雙龍耳瓶是在雞首壺的造型基礎上借鑒了外來胡瓶的造型特征而形成的;唐代的陶瓷樂器也是在西域樂器的造型影響下而制成的;唐代的塔形罐是用于隨葬的物品,造型具有明顯的印度風格;唐代的陶瓷器物造型精巧細致,造型豐富多樣,具有當時的時代特征;唐三彩大多是用于陪葬的明器,造型主要有器皿、俑類以及居家用品的各種縮小模型,唐代明器中的新造型是牛車,反映出當時農耕經濟的繁榮。

(二)唐代陶瓷裝飾藝術工藝特色

唐代陶瓷的裝飾工藝和唐代的國情一樣,多樣化發展是其主要特色,如何把一種單色釉演變成另外一種新的單色釉,如何把多種單色釉演化成花釉,進一步從釉色的變化中提取出可以用于繪畫的材料,每一步都蘊含著唐代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值得后人學習。

釉色裝飾是唐代陶瓷裝飾的突出特點,當時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主要釉色體系,唐代青瓷在隋代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最具代表性的是越窯青瓷。越窯青瓷胎薄釉勻,釉色清翠;也會在肩腹部配有蓮花紋樣和忍冬紋樣的裝飾;由于燒制工藝的原因,釉面易于脫落,青瓷的燒制需要用還原氣氛進行,為了達到更好的釉色效果,木柴原料的用量巨大,窯工們為了達到還原效果頗費心思,這些努力也為后來龍泉青瓷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秘色瓷的燒制成功,使越窯青瓷的燒制工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早燒制成功的白瓷出現在隋代,在唐代延續并發展壯大,成為唐代陶瓷中的一個重要種類,白瓷本身就自帶裝飾意味。此外,白瓷的出現在中國陶瓷裝飾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是因為白瓷的出現和延續發展,為后世的陶瓷繪畫裝飾技法提供的肥沃的土壤。元代的青花裝飾、明代的大名五彩裝飾和清代的陶瓷釉上彩繪裝飾,無一例外都和白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彩陶陶器,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鉛或者鉛的氧化物作為助溶劑,進而降低釉料里面各種氧化物的的燒成溫度;鉛還可以增加釉面的光滑度,使釉面更加美麗,三彩器主要適用于陪葬的,它的誕生迎合了當時的厚葬之風。所謂的“三彩”不是只有三種顏色,主要包括黃、紅、綠、褐、赭、黑、白、藍等多種顏色,單色使用或者混合使用均符合唐三彩的定義;色彩變化豐富、美輪美奐的唐三彩的產生是漢魏鉛釉陶發展的必然結果,其藝術成就遠超之前朝代的陶器。色彩豐富是唐三彩主要的裝飾藝術成就之一,在制作裝飾時有采用工具描繪幾何圖案的手法,還有模仿同一時期染織工藝手法的創作,在堆貼物上施釉也是三彩陶器常用的裝飾手法,同一時期的工藝美術技法相互感染。唐三彩的裝飾手法也受當時漆器、繪畫、雕刻等工藝的影響,唐三彩中藍色釉料鈷的應用為后來青花瓷顏料的出現提供了可能性。

(三)唐代釉下彩瓷、絞胎瓷器的工藝特色

中國的陶器彩繪歷史年代久遠,隨著歷史的發展瓷器也應運而生,唐代釉下彩瓷的發明無疑又是陶瓷裝飾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任何事物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唐代的釉下彩繪瓷器和唐三彩的出現和唐代瓷器釉色的變幻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說到唐代的彩繪瓷器,長沙窯的貢獻不得不提,長沙窯的瓷器造型豐富多變,裝飾上開創了以繪畫作為裝飾主體裝飾瓷器的先河:繪畫紋飾上也帶有異域風情,這是受長沙窯瓷器大量外銷的影響,長沙窯的陶瓷產品不斷出口到國外,是同國外交流的產物。此外,長沙窯大量的在瓷器上題字,以文字作為一種裝飾元素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裝飾風格,成為這一時期中國陶瓷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絞胎、絞釉瓷器是唐代獨創的陶瓷裝飾品種,其制作手法是把兩種不同的原材料摻和在一起形成隨機的花紋,其紋飾特點自然生動,別有一番風味。但是絞胎器受材料膨脹系數和收縮比例的影響,制作工藝難度很大,摻合的原材料所形成的花紋是其主要的裝飾,這種制作和裝飾工藝影響深遠,近代的日本和西方陶瓷史上均有仿制唐代絞胎工藝的作法。

三、唐代陶瓷藝術風格與工藝的有序結合

唐代是一個政治統一、文化快速融合的時代,也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初唐盛唐時期是唐代工藝美術發展的黃金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促使了手工藝術的昌盛。唐代瓷器造型多以仿生設計為主,體現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狀態,陶瓷器物的使用功能增強;明器的設計上也有所創新,造型多為設計人類生活的題材。陶瓷釉色的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和當時的陶瓷燒制工藝的不斷改進有著密切的聯系,也是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體現。在裝飾技法上植物紋飾題材取代了之前的動物紋飾題材,作品的藝術性也在不斷提高,追求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和內在相同的藝術情趣,這為唐代窯變釉的研發提供了思想依據。隨著陶瓷燒制工藝的改良和釉料配置技法的改進,唐代的陶瓷繪畫裝飾也發展到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度,更加生活化的山水花鳥的繪制,使當時的陶瓷器物更加實用和自然。陶瓷器物的文字和詩歌裝飾也是當時制瓷工匠文化底蘊深厚的有力體現,唐代瓷器的大量出口也在無形中推動著中國文化的世界化,海外的貿易需求也在影響著唐代的陶瓷藝術風格和裝飾工藝的改變,所以,唐代也出現了大量的有著異域色彩的陶瓷器型和陶瓷裝飾紋樣,這些經濟貿易和文化藝術的大融合除了豐富的唐代的陶瓷藝術創作形式和裝飾手法,還為中國后代各種陶瓷裝飾手法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更為后來中國陶瓷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2]馮先銘.中國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孫繼民.隋唐史[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12).

作者簡介:呂敬煌(1985-),男,漢族,江西景德鎮人,碩士,省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陶瓷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唐三彩白瓷青瓷
德化白瓷創作的傳承與藝術創新
那年夏天
龍泉青瓷
“唐三彩”是哪三彩
龍泉青瓷笛
報錯恩
先有青瓷還是先有白瓷
一批分離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唐三彩大舉布局華中地區武漢20家門點正面對抗屈氏
河洛奇葩唐三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