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韓愈樸素的生活觀及其現實啟示

2020-07-04 02:24李春
中國民族博覽 2020年6期
關鍵詞:韓愈啟示影響

【摘要】韓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人們尊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各種思想觀念以及作品均被后世所傳頌、發揚,他在潮州任刺史時也給潮州當地的文化傳統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影響力不斷傳播,在官方、士子、黎庶的敬奉下,甚至形成了“幼童能誦鱷魚文”“于今山水皆姓韓”的盛況。筆者針對韓愈樸素的價值觀、思想觀以及其行為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相關工作者帶來一些有用的參考。

【關鍵詞】韓愈;文化民俗;生活觀;啟示;影響

【中圖分類號】K8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韓愈(768-824年),河南安陽人,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刑部侍郎的韓愈因反佛而被貶至偏遠的潮州擔任刺史,無論是其作品和思想還是任刺史時的行為,均給后世帶來了一定的啟示和影響。韓愈的思想、作品歷經時間考驗及民眾們的傳承,其價值得到了重構,成為了一些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的文化瑰寶。

一、韓愈生活觀所產生的現實啟示

(一)勤奮好學

韓愈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經。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保ǔ鎏幾裕喉n愈《符讀書城南》)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之所以會成為有成就的人,主要是由于肚子里有學問和詩經。勤奮讀書學習,肚子里才能有知識,不勤奮讀書學習,肚子就是空的。因此,韓愈認為成功無法離開勤奮的學習,韓愈將自身的經驗概括為“業精于勤荒于嬉”,勤學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厚積薄發。古今中外勤學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匡衡鑿壁通光、余秋雨手不釋卷等,都證明了韓愈提出的“勤學”觀念:人的成就不僅僅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后天的努力也非常重要。不管是多有天分的人,都必須勤勤懇懇,堅持不懈,不斷積累,這就是韓愈提出的勤奮好學帶來的現實啟示[1]。

(二)人生價值觀

在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中,提到了三類人:一類是在朝堂上發號施令的人,一類是投機取巧、圓滑世故的小人,最后一類則是不求聞達、“窮居而野處”的自由人。從這篇文章中不難看出韓愈最崇尚的是最后一種人?!案F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蓖瑫r,韓愈也提到了這樣的觀點:“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币馑际牵号c其身體受到享樂,哪里比得上心中沒有憂慮。不受官職的約束,也不受刑罰的懲處。既不了解國家的治亂,也不打聽官吏的升降。(這就是)不被時代賞識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就去做這樣的事。結合韓愈的人生經歷來分析,雖然韓愈非常向往自由,但仍然不甘心只做隱士,心里期盼為民為國奉獻自己,做出一番事業,然而卻不愿意做卑躬屈膝、投機取巧的小人,更不想學習李愿的做法,因此只能隱居于山林。

因此,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對于想積極入世有所作為的知識分子來說,要怎么將文人這種滲透于骨子里的清高特質通達地去處理好和運用好,既在思想上保持純潔高尚、不同流合污的品質,在行為處世上又能擺脫高傲、不合群,在這方面韓愈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三)情欲方面

韓愈在《原性》中曾經提到:“性也者,與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在韓愈看來,“性”屬于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能影響人的道德品質,但“情”屬于人對外界進行接觸之后所產生的,和“性”完全不同。因此,“性”和“情”屬于兩種概念。盡管韓愈曾經提出:“性之于情視其品,情之于性視其品”,也就是人們在表達情感時能看出人們的品性,人的情感中也能看出人的性質,然而僅僅需要“動而處其中”,便屬于上品。因此人是情感的動物,情感的抒發對于人們而言非常多見,不管是抒發哪一種情感,只要處于正常范圍內,便不會對人的品性產生影響,性和情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中,韓愈提出性和情的分離,因為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注重“情”,這和佛教里的“滅情以見性”恰好相反?!俄n愈評傳》提出:“當時人們講人性的時候,都受到佛教人性論的影響,宣傳滅掉人的情欲,恢復人清凈的本性。而韓愈則通過包含情欲的人性論來和佛教理論進行對抗?!痹陧n愈看來,滅情欲是毀人性的做法,這對于如今的人權保護和倫理道德觀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啟示[2]。韓愈反佛教的理念和做法,導致后來其被貶至潮州作刺史,因此,也對潮州當地的民俗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

(四)為官從政方面

韓愈在《爭臣論》中說:“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边@是韓愈在二十五歲剛登進士第時,有感于當時任諫議大夫的陽城所作所為而提出的為官從政的基本準則。他對陽城的“在其位而不謀其政”提出了批判,而他在潮州的執政中也很好地將“在其位謀其政,死而后已”付諸在實際行動中。韓愈盡管在晚年被貶潮州,且他十二歲的小女兒不幸死在了貶途之中,他帶著這雙重的打擊,在來到潮州短短的八個月任上,驅除鱷害、釋放奴婢、關心農桑、延師興學,政績斐然,以至于潮州的山水為他而改姓為韓,江改為韓江,山稱為韓山。宋代的潮州通判陳堯佐在潮州首先倡建韓祠,并將韓愈立為施政楷模,而后慢慢上升到了韓祠的興廢,乃“世道盛衰之攸關,吏治得失之所系”(現韓祠中《重修韓公祠廣濟橋碑記》)的高度,開創了潮州人崇韓師韓的新篇章。

二、韓愈對民俗所產生的啟示和影響

(一)韓湘子和廣濟橋

潮州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在潮州城東,橫著一條洶涌的大江,百姓入城只能依靠擺船而過,很不方便。韓愈為造福百姓,只得叫來自己的侄孫韓湘和法力無邊的廣濟和尚幫忙造橋。韓湘即八仙中的韓湘子,他與廣濟和尚二人商議,韓湘建江之東段,廣濟和尚建西段,由兩邊向中心合攏,看誰建得多、建得好。當夜,雙方都各施法力,大顯神通。一方將石頭變為羊只,一方將石頭變為豬群,趕往江心,化石成橋,凌晨之時,一孕婦走來江邊,二人大道不好,如仙法被沖,便要失靈了,而江心還有小段橋面沒連接,韓湘急忙將手中笛子往江中一拋,化成十八條木船,而廣濟和尚將手中禪杖化成大藤,系住木船,接成中間浮橋,將大橋連接起來了。當地人為紀念仙佛造橋的功績,便把這條橋稱做“湘子橋”,又叫“廣濟橋”。

其實廣濟橋是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由太守曾汪首建,當時只在江心立一石礅,往二岸連木船,往后的潮州太守們不斷地以增加橋礅、減少木船的方式來增修大橋,經過近三百年的時間,才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景觀。

盡管仙佛造橋純屬子虛烏有,但傳說是美麗的,它亦從另一側面表達了潮州人對韓愈的“信之深,思之至”,所以也就不必太過分地計較其所以然了。

(二)專祠和“韓木”

在潮州任職期間,韓愈為當地人民做了很多的好事,潮州人民為了紀念韓愈而修建了專祠,將韓愈供奉了起來。在當地,但凡有水災、旱災,都會前往祠堂進行祈禱。韓文公祠旁邊的一棵橡樹,也因為是韓愈親手種植而名為“韓木”,成為信奉的祥瑞之物,以它開花的繁稀來預卜潮州科考人數的多寡。如今,該祠堂的規模、保護力度越來越大,名聲亦更為響亮,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和全國廉政教育基地。

(三)金沙溪

據說唐時磷溪鎮一帶內澇嚴重,經?;妓疄?,導致大片農田受浸失收。韓愈親臨視察后,便率眾開鑿金沙溪排澇,并在下游建了龍門關水閘,“凡四墩,為門三,長六丈五尺,中廣一丈四尺,設閘板以備蓄泄?!?從而解決了八個村的水患之困。后來,為了紀念韓愈興修水利的功績,磷溪鎮山前片八個村的村民便聯手在后洋堤村的堤頂(龍門關外)興建了韓文公廟,以示緬懷,而金沙溪亦稱“韓公渠”。至今磷溪鎮美堤村、仙美村、古堤村、后洋堤村、內坑村、饒砂村、寨內村八個村莊,仍保留著每年九月初九日祭拜韓愈的習俗,用最淳樸的民俗形式來表達對韓愈深深的感激和緬懷。祭典當天,在外工作的村民都會趕回村里祭拜韓文公,場面相當熱鬧。

三、總結與體會

綜上所述,韓愈作為我國唐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不但關注民生,同時擁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所以,韓愈的作品以及思想觀念也屬于一種文化資源,對人們的學習、生活和潮汕當地的民俗文化產生了現實啟示,帶來了積極和正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杜興梅.從《鱷魚文》看潮州地域文化對韓愈的影響[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39(5):35-43.

[2]楊曉英.“道統說”到“氣本論”:韓愈和張載反佛思想的邏輯進路[J].新西部,2018(15):94-95.

[3]李金松.文擷八代之精——互文性視野下韓愈《進學解》的文本解析[J].寫作,2019(5):57-63.

[4]趙松元.論韓愈謫潮對潮州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的影響[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9(3):39-45.

作者簡介:李春(1969-),女,廣東省潮州市,漢族,文博館員,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韓愈文化與地方文化的融合。

猜你喜歡
韓愈啟示影響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