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途徑

2020-07-04 02:04李紹安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途徑德育語文

李紹安

摘 要:新形勢下,學校的德育工作面臨嚴峻的考驗和新的挑戰。本文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對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方法進行了論述。首先,對傳統的教育方式進行改革,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自主探究中得到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努力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能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受到多方面道德品質的教育;第三,在習作訓練與課外閱讀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第四,用教師優良的道德品質影響學生,產生良好的德育效果。

關鍵詞:語文;德育;途徑

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由于人們對市場經濟的片面認識,導致了許多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存在強烈反差的負效益產生,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面臨嚴峻的考驗和新的挑戰。因此,必須不斷地分析和研究,積極地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因地制宜地探求德育工作的最佳途徑,使德育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才能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呢?

一、在教學改革中培養

長期以來,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現象普遍存在?!敖獭敝浜涂刂啤皩W”,“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便無法學到知識等等陳舊的教育思想觀念嚴重阻礙了教育的發展,特別是對德育工作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教育方式不僅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使學生缺乏知識的探求這一重要的學習環節,因而缺少探求知識的酸、甜、苦、辣的體驗?!笆裁炊疾槐叵?,什么都等老師講,老師什么都會講?!比绻跉w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時教師總是以自己的答案為標準,并讓學生抄下來一字不漏地去記、去背,而對學生的哪怕是言之有理的觀點不大理睬,這種牽牛鼻子走路的方法長此以往,學生哪里還會去思考,“等著老師講,想了也白想”。

更有一個類似的發人深思的例子:在小學低年級的一次看圖寫話測試中,教師僅僅因為參考答案是“農民伯伯在田里收割莊稼”便把學生“稻子豐收了”這樣一個經過獨立思考的、富有創造性的判斷評價為“錯”。想必這種草率的、不負責任的處理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其解釋也必定是蒼白無力的。更何況參考答案也出自人為,也有弄錯、印錯或不圓滿的時候,又當如何?正是由于教師在學習上的“一手包辦”,學生在學習上的“不勞而獲”,被像牛一般極不情愿地被牽著鼻子走的學生逐步形成了學習上的惰性,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再加上“習山”和“題?!?,最終不堪重負,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厭學甚至心理扭曲。

這樣的教學方式,如何能培養學生艱苦奮斗、刻苦學習的好品質?又怎能培養出熱愛勞動、熱愛科學、開拓創新的合格人才呢?缺乏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知識孜孜不倦、不畏艱險的探求精神和優良品質,談何擔當社會主義建設大業的重任。因此,必須進行教學改革,改變單一的、落后的“牽牛鼻子走路”似的教學為“學騎自行車”(有扶有放)似的教學,更多地注重學生的體驗與嘗試。使教師從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的首席地位,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提倡探究式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另外,教師還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習的情感體驗,尊重、贊賞每一位學生(不論是后進的還是被孤立的;不論是有過錯的有缺陷的還是與自己意見不統一的),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酸、甜、苦、樂。只有這種長期在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中磨練出來的人,才能海燕般地經受住暴風雨的考驗,這種具備了創新精神的人,才會敢于探索、勇于追求、不畏艱險,既能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又不完全依賴前人,敢于超越同時具備愛勞動、愛科學、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等優良品質。

在重視教法改革的同時也應注意教材的改革。教材的編寫除了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外,更應注意與時俱進性,融入時代精神,密切結合社會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

二、從課文內容中挖掘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多為古今中外名篇,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蘊涵著豐富的德育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材料。語文教師應學會就地取材,善于并努力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寶藏”,上課前認真擬定本課的德育目標,設計好德育手段,上課時根據課文內容相機地進行德育,課后簡單地進行小結,以便下次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一)利用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德育

課文中的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英雄形象是人類崇高道德精神品質的化身,永遠給人以啟迪、鼓舞,反面典型是人類各種丑行敗德的標本,有訓誡作用,其他各類形象,或多或少、或正或反地蘊涵著一定的生活真諦。這些具有豐富內蘊的藝術形象催人奮進,可以作為生活的教科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得天獨厚的德育資源引導學生在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認識了解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時,通過對“掃路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層層深入的描寫,讓學生感受到老人的自強不息、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優秀品質。

(二)利用課文中的景物進行德育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祖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無不牽動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感。語文教材中編寫了大量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課文,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的特點,適時地滲透德育,不要僅僅膚淺地引導學生忘情地游歷于山水之間或不厭其煩的寫作講解中,應將學習提升至德育的高度。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長江之歌》一文,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通過對長江的描寫,寄托了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無比熱愛與深切的贊美之情。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對長江的認識學習中,從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中,從飽含激情的頌讀活動中,從美麗動人的畫面欣賞中去細致地體味字里行間所蘊涵著的深切的愛國情感。使學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時受到愛國情感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教師還可適時地提出課外的德育要求,比如愛護身邊的花草樹木,愛護祖國的名勝古跡,保護身邊的生活環境等等,促使學生改掉身上的不文明行為。

這些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是德育工作的細化和具體化,會取得很實際的效果。諸如趙州橋、故宮博物院、連綿起伏的萬里長城和雄偉的人民大會堂等等,這些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文明與燦爛之光,凝聚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與勤勞勇敢的道德品質的景觀,都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的最佳材料。

(三)利用課文中的事件開展德育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許多是對事件的記敘,或贊揚歌頌,或貶斥揭露,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對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分析中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在學習《理想的風箏》一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學習中來認識一個對生活充滿愛與追求、自強不息的人物形像,從而激發其熱愛生活、刻苦學習的動機。再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中飽含著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剝削階級的無比痛恨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作者憤憤不平之氣等等。通過對這些課文的深入學習,教師把“五愛”教育適時地穿插于其中,讓學生明白應該熱愛什么,痛恨什么,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具體要求,諸如愛惜糧食、節約水電、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等等,既有說,又有做,曉之以理,付諸行動,會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在習作訓練與課外閱讀中進行

(一)在習作訓練中進行德育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語文教師都有一種關于作文教學的不全面的觀點——只重視學生作文語言表達的正確性與合理性而忽視學生內心思想情感的真實流露,再加上其他原因,便導致了抄襲作文的惡果產生。更有部分教師,為了自己私利,平時對習作訓練不做嚴要求,考試時讓學生記作文、背作文,以至鬧出全班寫出一個同樣的甚至連標點符號都相同的作文的笑話。暫且對這些劣行不做過多的議論,單就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而言,是與德育工作背道而馳的。

那么,如何在習作訓練中進行德育呢?

1. 創造條件精心指導

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包含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道德因素。教師應創造條件并鼓勵學生為自己、他人、集體和社會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既在實踐中得到多種道德品質的教育又為寫作積累素材,具備了真實的道德情感體驗,同時又可通過寫作進一步提高認識,接受“二次德育”,是德育工作的“一箭雙雕”之計,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談看法、講認識、說感受等議論性文章的習作最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德育,因為通過這類文章的習作,可以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堅定道德信念,培養道德情感,在議論中逐步培養明是非、懂道理的好品質,然后才能付諸于行動。學生在文章中表現出來的對卑劣德行的無比憎惡和對高善品質的無限敬仰便是最好的效果。教師可根據當今的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思想實際擬定一些有實際意義的論題讓學生展開議論,如“談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等等。在學生的議論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正確的甚至消極的觀點,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的,所處的角度不同,思想認識也就不同,這也正是德育工作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這種情況千萬不可對學生進行草率的批評,一定要認真分析,因事而異,因人而異,找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以理服人耐心開導,使其心服口服。例如,有個別學生認為浪費的東西是自己的錢買的,與別人無關。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耐心地為其上一堂國情、鄉情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其心悅誠服。

2. 認真批閱,正確點評

學生作文是學生的一種創造,是學生辛勤勞動的成果,是學生用童心去感觸世界后的一種真情釋放。從作文中,不僅能看出學生運用語言材料的能力,更能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思想傾向,是教師了解學生的一個窗口。批閱時一定要認真對待,正確點評。不僅要堅決杜絕抄襲行為,而且要通過精心的批閱,及時地從作文中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思想狀況,發現不良傾向要謹慎對待,并采用適當的方法予以糾正。批閱時吝嗇地給一個“閱”字了之的做法是十分不妥地,應該讓學生從教師高度負責的批閱態度和正確啟發性的評語中逐步地、潛移默化地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為了達到精心批閱、正確點評的目的,在布置習作時一定要少而精,并講求針對性和實效性。正確點評的基礎是認真閱讀,既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和感知,也要站在指導者的高度來考慮問題,這樣才能找出“病因”,“對癥下藥”,“治病救人”。有一位小學生在作文中寫他給老人讓座后老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如果不是認真閱讀,充分理解,教師就開不出“關心和幫助老人值得表揚,應繼續發揚這種美德,但老人真的被感動得流淚了嗎?”的“良方”。

一篇優秀的作文,有時會使人受到心靈的震撼,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所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優秀作文朗誦會”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好途徑。

(二)在課外閱讀中培養

課外許多書籍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寶貴財富。充分利用好課外閱讀這塊“德育陣地”,能使學生在獲取多方面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一是要指導學生“讀什么?”可以推薦一些既適合學生年齡特征又能引發閱讀興趣的書讓學生讀,嚴格控制思想不健康的書籍進入閱讀陣地??山⑾鄳拈喿x監督機制,同學、家長、教師互相“聯網”,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監控。二是要指導學生“怎么讀?”一方面可要求學生養成持之以恒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可鼓勵學生多寫些讀后感之類的文章,提高閱讀水平,加深道德認識。另外,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集格言、箴言也是一種很好的做法,有時一句名言銘刻于心,終生受益。蒲松齡在“落第自勉聯”的鼓舞下奮發圖強,刻苦鉆研,終于寫成了不朽名著《聊齋志異》。魯迅在書桌上刻下小小的“早”字勉勵自己時時早,事事早,最終成為巨人。教師可幫助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確立自己的座右銘,并通過同學、家長、教師間的“互聯網”督促其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培養自信、自律、自強的好品質。

四、用教師自身去影響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一不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在舉手投足間產生良好的德育效果

(一)言行育人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應充分利用這特殊的育人優勢,不斷地加強修養,努力地提高素質,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不僅做“學高”之師,更要做“德高”之范。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通過“身教”把熱愛勞動、熱愛科學、刻苦學習等優良品質“潤物細無聲”般地“傳染”給學生。比如,課余我常常閱讀各種有益的書籍以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加強思想修養。這一舉動對學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不僅使學生刻苦學習的自覺性有所提高,而且學風和學習質量也有了顯著的變化,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

(二)激情育人

“文章不是無情物”,都飽含著作者的深情。因此,激情是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法寶”,教師的激情能把“死的”教材變成“活的”形象,深入學生的靈魂,充分地進行思想熏陶,強烈地激發情感的共振,達到德育的目的。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努力培養激情,做好語文教學中的“有情人”,在飽含激情的教學中教書育人。

可見,語文教學中的德育途徑是很多的,教師應認真挖掘,充分利用,將“五愛”等德育內容具體化、細化于實際工作中,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歡
途徑德育語文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構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