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研究

2020-07-04 03:18鄭嘉懌
戲劇之家 2020年18期
關鍵詞:傳統音樂文化高校發展

鄭嘉懌

【摘 要】音樂是高校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加強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尤為關鍵。為此,相關高校音樂教師應潛心研究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傳統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教學融合發展?;诖?,本文闡述了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區別,分析了傳統音樂文化在我國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探討了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傳統音樂文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64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8-0056-02

傳統音樂承載著千年的文化與審美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思想內涵,有利于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我國的傳統音樂吸收了西域、國外音樂元素,在文化的交融中逐漸壯大,對音樂教育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也是高校音樂教學的重要資源。在高校進行音樂教育改革中,相關工作人員加強傳統音樂文化的研究與保護力度,可促進音樂教學健康發展。

一、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區別

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區別在于音樂的表現方式、音樂構成不同。前者擅長的是動機性、邏輯性,音樂發展十分連貫,且在合理的范圍內。通常情況下,傳統音樂讓人有種莊重、嚴肅的感覺,大部分音樂中包含了一定的學術理念,同時,也形成了各自的派別,強調音樂創作的細節,各種音樂間存在合理的邏輯關系。而現代音樂主要以流行音樂為主,在音樂表現中,演唱人員與樂器是核心,音樂聲音結構復雜,通常是一種多調、泛調方式的主流音樂。

二、傳統音樂在我國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我國的傳統音樂既有濃濃的民族文化意味,又包含了華夏民族的精神,這是一種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審美方式,擔負民族文化發展的重擔,凝聚了華夏兒女多元化情感。傳統音樂不僅展現了相應的歌詞、曲調,而且還是民族生活與審美情趣的寫照,在國家發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高校教學中,更多是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借鑒、繼承,可將傳統音樂升華到一個新的藝術高度。同時,傳統音樂吸收了很多文化精髓,文化價值極高,加強傳統音樂多樣性保護,可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一段時間內,大多數文化價值觀均以政治、經濟為方向,并以此為重要的價值標準。目前我們進行的傳統音樂文化的研究,主要是對各民族音樂風格的探討,分析音樂的藝術標準,均能反映當時人們的音樂水準,是民族的藝術典范,保護、繼承我國傳統音樂是對現代音樂教學改革的支持。

三、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

(一)傳統音樂教育是現代音樂教育改革的基礎

傳統音樂歷史底蘊十分深厚,面對極為復雜的社會現實,對于一種文化的發展,有許多值得人們深刻思考的問題。如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在民族復興的浪潮下,需進一步加強高校對傳統民族音樂的保護、繼承,中華民族為了實現偉大復興,需要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但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傳統音樂體系中包含著我國的傳統文化與精神文明,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延續,對現代音樂教學具有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二)傳統音樂對現代音樂教學結構的影響

音樂教育的價值,往往體現在音樂領域,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F階段,我國高校音樂學科的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具有較大差異,所以,相關部門應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加強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包括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音樂教材不應成為素質教育的制約,需要不斷加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讓其音樂感逐漸增強,同時,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鼓勵多樣化發展,為國家建設培育多方位、多層次的音樂人才。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體現音樂教學的意義,需最大化發揮傳統音樂的優越性,提取傳統音樂文化中的優秀元素,讓現代音樂教學改革方向更清晰。在此期間,還要樹立健康的價值觀,提高音樂教學改革的人才培養標準,不斷優化音樂課堂結構,達到現代音樂教育目的,促進學生音樂教育、音樂表現能力均得到提升。

(三)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理念的創新

高校在現代音樂教學體制改革中需要充分吸取我國傳統音樂的教學思想,一方面汲取精華;另一方面又不能盲目追求改革、創新,應從先前的音樂教育改革方案中尋找成功要素,并且,根據相關的教學案例、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把握高校學生個性化的音樂需求與音樂功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與創新思維,將傳統文化的優秀形象印刻在學生心中,以免現代音樂教學太過僵硬,知識傳輸過于教條。運用傳統音樂活潑的一面,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及藝術表現力。讓傳統音樂教學中的新鮮元素充分應用于現代音樂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更新音樂教學思想,加快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突出表現傳統音樂的精髓,體現對傳統音樂的傳承。

(四)傳統音樂教學體現民族文化特征

在社會發展中存在某些雷同的現象,所以,高校教師進行現代音樂教學改革時,需要對民族文化沖突及不同時期的民族特征予以關注,促進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得到更好傳承。中國是以漢族為主,多民族共同發展的國家,也是一個禮儀之邦,民族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內容極其豐富,音樂教學資源深厚,這樣偉大的民族精神融入到現代音樂教學改革中,會更好地完善我國音樂教育體系。所以,音樂教師應尋找傳統文化在現代音樂教學中的繼承要素,盡可能體現傳統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高校學生的音樂教育,應側重藝術培養,根據目前的音樂教學改革情況,強化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具有感恩心態,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音樂文化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老師可運用多樣化的方式,挖掘音樂教學的美感,為學生展現純正的民族音樂,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增強其民族凝聚力,引導他們領會民族精神,發揚傳統民族文化。傳統音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通過吸取傳統音樂的精髓,讓傳統音樂文化對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五)讓音樂教學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第一,多元化的教育思想可讓學生對文化知識擁有更多了解,使得學生可以分析音樂教材中蘊含的文化,開闊音樂視野,增長見識,為日后的音樂藝術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可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傳統音樂文化的介入,可以讓現代音樂教學沖破固化的模式,音樂教師可利用先進的技術,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通過多媒體播放傳統音樂的精典選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形象思維,逐漸提升他們的音樂審美。學習傳統音樂,可讓學生的行為、人格更加完善,在現代素質教育下,高校學生既要掌握一定的聲樂知識及表現技能,又要借助語言的功能,傳遞心中的情感,凈化學生的心靈,同時,音樂語言與學生日常語言具有較大區別,學生進行語言的感知,可促進其音樂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從傳統音樂學習、練習中更好地陶冶道德情操。音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需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不斷豐富教學方式、內容,加快現代音樂教學改革步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音樂發展路徑。

四、結語

總之,高校的音樂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長期的工程,相關音樂教師必須對此保持高度重視,梳理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之間的關系,加強傳統音樂文化的研究,汲取傳統音樂的藝術精華,融入到現代音樂教學中,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實際情況,加強音樂教學改革,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促進我國音樂文化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焦蓓蓓.試論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J].大眾文藝,2018,(18):214.

[2]徐沛華.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分析[J].藝術科技,2016,29(11):392+409.

[3]李臻.淺析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J].黃河之聲,2013,(06):81.

[4]宋群華.中日音樂教育中的傳統音樂文化傳承問題比較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

[5]鄒俊杰.論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05):101-102.

猜你喜歡
傳統音樂文化高校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傳統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分析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