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主題性大單元情境課程之我見

2020-07-04 14:21黃鑫楠
小學時代·下旬刊 2020年5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

黃鑫楠

【摘? 要】? 語文學科的“四結合主題性大單元教學”是小學語文主題性大單元情境課程的基礎,情境課程是一種以德育為主導、以兒童為主體、以語文科目作為推動的教育觀,各科教學協同有機協調,發現教育資源和教育內容的相似性進而加之利用,根據固定的主題優化獨立課程的聚集作用,并根據孩子的喜好,進行新穎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要完成課堂向室外、校園到校外、教學到教育的教育方式轉變,促進教育發展,優化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深度,使教學的綜合效率得到提高。

【關鍵詞】? 小學語文;主題性大單元;情境課程建設

李吉林老師扎根教育實踐數十年,不斷創新,將情境學習的思想拓展到課程設計與開發領域,獨樹一幟地構建了情境課程網絡,為當下以學習科學為基礎的國際課程發展增添了中國情境教育學派的奇葩,彰顯了中國課程新流派的風采。筆者作為小學一線教師,有幸學習李老師的理論,并參與了所在學校的“主題性大單元情境課程建設”,感受頗多。主題性情境大單元課程活動著眼兒童全面充分的發展,推動了教育內容的整合、融合、綜合,注重本土教育資源的發掘和利用,在情境活動的創生中開拓了教育空間、開創了一個個新天地。立足學校優勢,放大學校特色,激發教師創造熱情,提升課程研發本領,加快了教師專業成長步伐?;谙嚓P理論積累和實踐探索、研究,筆者對主題性大單元情境課程建設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主題性大單元教育活動須緊扣時代脈搏

學生是未來世界的主導者,對于學生,從兒童時期開始就需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指導,在追隨社會發展步伐的同時把握創新思維的培育。主題性大單元教育活動是一種突顯時代背景的教育模式,它能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掘獨特的社會事物,為學生展現一幅高速發展的時代畫卷。感覺與體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孩童的思想理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家將每一年的十月份定為“愛國月”,在這段時間,學校會舉辦與祖國相關的主題活動。學生不論是何種年齡級別,均需要了解單元性的祖國新風貌。語文學科會以課堂內外的素材內容進行匯編整合,創設出“熱愛祖國”的主題單元情境課程,如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中,教材中有課文《我們愛你啊,中國》《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等,渲染愛國熱情,同時在主題情境中補充閱讀教材錢學森、周恩來等人的故事,感知不同人物形象都有一樣誠摯的愛國情懷,學生情感得到充實,都沉浸在熱愛祖國的熱潮中。大單元教育活動附上情感類主題,才會變得生動有意義,同時又能增強孩子的情感意識,使孩子獲得精神上的充實。

二、主題性大單元教育活動要融入兒童生活

傳統意義上的德育常常與實際生活不相適應,脫離兒童具體生活情境,違背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側重于灌輸式教學模式,機械地傳授教育知識和內容,造成一種單向傳授、純理性、意識化的教育教學局面。因此,傳統教育活動并不能滿足兒童的學習和發展需要。主題性大單元教育活動倡導生活教育理念,強調生活對教育的重要性,主張用近遠方式、表里方式和循序漸進方式看待和理解我們身邊的生活環境,加深學生對生活情境重要性的認識和體驗,充分發揮生活情境的基礎作用,使學生獲得充分的精神支持,增進與社會生活、自然之間的情感聯系,在充分利用社會生活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品德、意志、人格等品質的健康發展。

媽媽,是兒童最愛的人,是兒童的安全基地和精神依靠。兒童獲得愛他人品質的前提是愛自己的媽媽,之后才是愛家人、愛朋友、愛老師。在開展婦女節主題性大單元活動中,我們將活動主題定為“和媽媽同樂”,各學科有機融合,共同協作,營造了一種“親近母親回饋母愛”良好氛圍。在語文授課中,教師分別為低、中、髙年級選擇了突顯母愛的課文,如《媽媽的愛》《麻雀》《我的母親》;寫作課中,教師指導兒童以書信的形式向媽媽表達愛意;教師布置課外作業,以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如掃地、洗腳、捶背等;開展形象生動、豐富多彩的隊會,如:“讓我戴上媽媽的圍裙”“媽媽,您辛苦啦”“今天讓我來”等。通過開展這種立體式的表達活動,加深兒童對媽媽的尊重和感恩,同時使兒童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對媽媽的愛,而不只是口頭說說。在這個過程中,尊重長輩的教育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突顯和深化。

三、主題性大單元教育活動應啟迪創新智慧

兒童生來便具有發展潛力,激發潛力生成智慧是素質教育的最典型的時代特征,其常常發生在學科教學活動和主題性大單元教育活動中,學校要積極主動地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素質教育根本要求。每年的5月是“創新月”,旨在促進學生對國家科學技術成就的認識,知道國內外優秀的科學人士,學會一個關于科學家的故事或兒歌,閱讀一本科技系列小報刊,舉辦“十萬個為什么”的競賽活動,設計科學角,展示學生的科技作品。眾所周知,兒童的創新意識是建立在其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古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與教育相互影響,兒童生來具有愛美的特點,且十分明顯。只有審美活動才能充分體現出“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兒童才能自由表達意愿。馬克思曾提到,美的規律構成了完整的人。為兒童提供可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的環境,有助于培養兒童優秀的審美能力,啟迪兒童創新的智慧。

作為兒童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童話散發出獨特魅力美。每年12月被學校定為“童話節”,憑借形象生動的主題來進行主題性大單元教育活動,為兒童提供了一個直接體驗童話美的情境,促進了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此期間,兒童充分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用生動有趣的童話形式來裝飾校園的每個部分,如:用創造性思維打造一個獨具童話特色的教室;用豐富多彩的作品和絲帶將樹變為“童話樹”,用畫畫的形式來展示校園走廊環境的童話美,用生動傳神的童話泥工裝飾宣傳欄等。與此同時,《永遠住在童話里》的美妙音符在每天課間休息時如約響起,校園里到處都是孩子們進行童話角色游戲的笑聲。兒童在這富有童話色彩的情境中,積極翻閱童話故事,學習童話文章,學習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學唱童話歌曲,自行組織童話繪畫比賽,自導自演童話劇,進行童話故事創編。各種各樣的童話活動增強了兒童的參與意識和能力,實現了從“體驗美”到“創造美”的完美過渡,充分尊重兒童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此外,憑借兒童對童話的喜愛,我們用童話來培養兒童的科學意識,引導他們積極涉獵科學內容。知識是進行創新活動的前提,在語文課程中,教師應適當激發學生對科學童話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將豐富的科學知識引入到童話角色活動中來,實現童話內容的形象化和創新化。

主題性大單元教育活動聯動學科教學實現了教育的整體效益性,情境教育通過建立主題性大單元情景課程,使教育和教學、課內與課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其導向作用下進行相互作用、遷移和補充,最大限度地將教育和教學內容相一致的部分進行融合,通過各個層面來集中教育和指導。大單元情境教育組成部分的相互影響的一致性提高了教育的力度,將有限的教學活動進行更深層次的拓展和強化。隨著理論的完善,實踐的深入,情境課程延伸到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涉及到教材、老師、家長和每一個學生。課程突破了原有課堂的限制,顯得多姿多彩。傳統教學意義上的學與教,將慢慢讓位于師生共入情境,互相學習與合作,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整體。

【參考文獻】

[1]車麗.情境教學心理特征淺析[J].普教研究,2006(2):21.

[2]皮連生,王小明,王映學.現代認知學習心理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6:42-50.

[3]馮衛東.情境教學操作全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6:60-62.

[4]林崇德.智力的培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47-61.

猜你喜歡
小學語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詩歌品讀教學研究
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研究
語文教學中因勢利導滲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