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達系統在軍用系統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2020-07-06 03:39黃華民
中國新通信 2020年3期
關鍵詞:應用發展

黃華民

摘要:通過對電子技術的使用,雷達可以迅速發現監測目標,并對它們空間位置的裝置進行測定。電子技術在軍事領域中使用歷史與雷達的發展與使用過程相似,而雷達的發展方向更是與電子技術的發展相輔相成。因此,本文將著眼未來,對雷達的原理、弱點和特點進行介紹。

關鍵詞:雷達系統;軍用領域;應用發展

雷達可以被稱為現代軍事電子技術的代表,它對遠距離物體的方位、高度能夠進行精確的測量。并且隨著雷達技術的發展,雷達也在戰區警戒、協同作戰的指揮等許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雷達系統的相關定義

(一)概念定義

受雷達種類繁多,分類不定等原因的影響,本文只對在戰爭中具有重要意義雷達進行分析。

(二)雷達的種類

雷達的分類方法復雜,種類繁多。本文將選擇在現代和未來戰爭中有重要意義的幾類雷達加以介紹。

(1)相控陣雷達

相控陣雷達(PAR)是由天線為相控陣形式而得名的,一種能夠改變波束方向的一種雷達。隨著戰術相控陣雷達陸續問世和技術的不斷升級,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也逐漸升級成為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而到了80年代以后,隨著砷化鎵等半導體器件陸續問世,這為相控陣雷達的發展帶來了十分難得的機遇。而在今天,隨著技術升級,相控陣雷達使用更加廣泛,傳統的機械雷達正在被相控陣雷達所取代。

(2)合成孔徑雷達

在1951年,雷達波束斜交的物體反射的回波中存在多普勒平移被卡爾·威利(Carl Willy)發現,并且他對這一位移與天線波的寬度進行研究,認為兩者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因此,便經濾波而將這一信息提取出來,對雷達的方位分辨進行升級改善。在卡爾威利等人運用許多當時最為先進的技術進行悉心研究之后,具有常規雷達所不具備的特殊能力的合成孔徑雷達終于問世。合成孔徑雷達的能力十分先進,它不僅擁有高分辨能力和自動目標識別能力,還擁有著穿透叢林和機上處理的能力,甚至還能夠做到全天候成像。

二、雷達在軍事應用中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雷達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克服弱點、補齊短板的過程。能夠檢驗武器裝備水平的第一標準便是實戰應用。在實戰應用的過程中,雷達雖然有無可替代的優勢,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弱點,不過這些弱點往往是由于時代局限而導致的,因此是可以通過技術升級而不斷克服、不斷改善的。

(一)雷達干擾

通過使用雷達干擾設備發射雷達波,從而達到擾亂敵對雷達的正常工作的行為,被稱為雷達干涉。雷達干涉可以通過是否有源和是否有意進行分類,而分類,也是研究雷達對抗的重點內容。

(1)無源干擾

無源干擾是指通過機械反射和衰減無線電波的手段,從而達到影響雷達工作目的的行為。無源干擾不僅能夠對多部雷達同時進行干擾,還具備制作簡單、使用便利等優點,因此便早早地運用到了軍事當中。1943年,美蘇聯軍在空襲德國漢堡這場戰爭中,便通過利用干擾箔條對德軍進行干擾,使德軍的雷達操縱員把700多架轟炸機看成了幾千架轟炸機,而給德軍帶來極大的打擊。

(2)有源干擾

通過利用專門的發射機發射一定的電磁波輻射,對雷達進行干擾的行為被稱為有源干擾。有源干擾具有較強的主觀意識,所以又被稱為積極干擾。而有源干擾又可以細分為欺騙性干擾和壓制性干擾,其中欺騙性干擾可以對炮瞄雷達和導彈制導雷達的工作進行誤導,更為隱蔽,不容易被識破。

199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過程中,便出臺了十幾架飛機,每隔一分鐘便撒下大量鋁箔薄片來干擾敵軍的雷達活動。并且盟軍還出動了20多架載著干擾器的飛機,對敵人的雷達站進行干擾,這為最后成功登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二)易受打擊

雷達干擾也存在著弱點,只需要研究出輻射源定位系統,雷達輻射的電磁波就十分容易被專門的反雷達武器所偵查到。比如說,在越南戰場上便首次出現的“百舌鳥”反輻射導彈,和后來出現的英法“馬特爾”號和法國“戰槌”導彈。

不是只有反輻射導彈才能對雷達進行打擊。1999年雷達對抗進入多能選擇戰術時代。到了現在,反輻射導彈已經能與電磁能、化學能等多種物質結合使用。

三、雷達在軍事系統領域的發展探索

雷達在未來的發展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因此,本文以雷達如今的發展形式為出發點,對雷達到在未來的運用進行分析和預測。

(一)抗干擾能力進一步強化

當今雷達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一項突出問題,便是干擾與抗干擾兩者之間的斗爭。隨著世界技術的不斷更迭升級,各種具有強大的抗干擾能力的雷達已經陸續問世,并逐漸投入到實際運用當中去。此外,為了應對綜合干擾技術研發所帶來的挑戰,需要不斷對新式綜合干擾體制的進行研究。具體來講,就需要聯合使用匹配濾波與多波段頻率分集雷達對目標進行科學統計、分析,然后再對各種抗干擾體制進行聯合應用,最終達到應對這一新挑戰的目的。

(二)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

由于我們許多人都存在著雷達覆蓋面積越廣泛,效果越好的思想,因此無論是在過去幾年還是在未來幾年,相控陣雷達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甚至存在著能夠完全取代機械掃描雷達的可能性。當然,在擴大雷達覆蓋范圍的同時,我們還要注重雷達的精確性和可靠性,而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合成孔徑雷達便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三)探索范圍進一步趨于太空

未來太空將成為人類探索的主要方向,那么在星船上安裝了雷達設備的可能性將會大大提高。在1994年美國航天飛機“發現號”便裝載著激光雷達到達太空,進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激光雷達空間技術實驗(簡稱LITE)。激光雷達系統具有比一般衛星更加優越的分辨率和測量精度,還能夠最大限度地不受地面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具有極高偵察效果。在未來的全球和空天戰爭中,星載雷達將會更好地發揮它受限小、覆蓋面積大的優點,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

四、結束語

總之,在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雷達也會更加的完善、更加的可靠,它將將為人類在特殊的自然環境中工作提供保障,也可以減少人為因素對工作的干擾,為人類提供更加全面的目標信息。因此,也希望未來雷達能夠更好的應用在軍事領域中,為人類守護和平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楊,焦騰,荊西京,王華,于霄,王健琪.生物雷達技術的研究現狀與新進展[J].信息化研究. 2010(10)

[2]顧榮軍,楊建斌,周志增,姚普庭.基于Flash技術的雷達模擬訓練軟件設計[J].電子科技. 2010(10)

[3]張志強,劉黎平,王紅艷.三維可視化技術在雷達三維組網產品顯示中的運用[J].氣象科技. 2010(05)

猜你喜歡
應用發展
氣相色譜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試析暖通空調系統中環保節能技術的應用發展
照明設計在餐飲空間中的應用
漸進式教學法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充填采礦技術應用發展存在問題研究
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的應用及發展
試論計算機軟件技術中插件技術的運用
協同作戰下數據鏈聯合應用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