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生態環境發展問題

2020-07-06 03:39何日美楊程皓趙梅馬蘭
中國新通信 2020年3期
關鍵詞:生態環境

何日美 楊程皓 趙梅 馬蘭

摘要:近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態環境的發展對提升村民生活質量,保護農村自然環境,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完善新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環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態文明的實踐起到了阻礙作用,近幾年,我國開始重視環境保護,相關工作也陸續推進。但受自然地理環境、政府重視程度、村民素養等諸多因素影響,環境保護工作舉步維艱。本文通過對和政縣的水庫開發利用、秸稈循環利用、垃圾有效處理和發展生態旅游業方面進行調查分析,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更好地促進和政縣的發展。

關鍵詞:生態環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政縣;

目前在鄉村工作振興戰略上任重道遠,還需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實現全面小康的制約因素較多,生態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舊比較突出,一些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如說牙塘水庫的綜合治理和配套措施等)仍需要解決。通過對和政縣的一系列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達到改善和政縣的生態環境,促進該縣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重視新農村公共基礎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影響農民切身利益,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從和政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大領域探討和政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經討論,決定從生態領域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通過對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從四個具體方面研究和政縣的基礎建設問題,并提出合理建議。

一、和政縣生態環境的發展現狀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要求,突出水土流失治理,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扎實推進植樹造林、山洪溝治理等工作;爭取實施大南岔河、牙塘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全面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和生態修復治理水平。同時圍繞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強化對接銜接,全力謀劃爭取項目。全年安排項目前期費942萬元,謀劃實施總投資90.8億元的重點項目143項。啟動了“十四五”發展規劃和黃河流域和政段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分別謀劃了投資488.8億元的重大項目249項和投資215.5億元的重大項目71項,為今后項目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和政縣生態環境問題分析

和政縣發展過程中秉持著國家生態文明發展理念,推動和政縣文明發展,健康發展,但是目前,和政縣面前仍舊有幾道難題擺在面前需要克服。

(一)生態環境中水庫存在的問題分析

1、缺乏合理的污染物處理方法

目前牙塘水庫的污染物處理偶爾還會存在對水庫的清潔處理不及時或者效率不高的狀況,雖然是少數情況,但都會影響水質,減少生物多樣性,破壞生態系統平衡。此外,水庫在進行污染物處理時采用的依然是打撈處理,該方式費時費力,效率不高。

2、治理水庫所需的大量資金利用沒有嚴格落實到位

在水庫的正常使用過程中,要想使水庫的水資源質量得到有效保障,便需要有針對性地對水庫進行科學管理以及對水周圍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效保護。而想要做到這些便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政縣在發展規劃初期,各領域規劃有序,積極發展,各行業都需要縣里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因此對水庫的扶持并沒有放在一線發展重心,資金的緊缺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緩慢發展,治理低效導致和政縣無法完全滿足對水庫的質量以及對周邊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保護,甚至無意中對水庫的質量造成了一定破壞。

(二)生態環境中秸稈處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群眾環保意識有待提高

我國城市化發展迅速,然而其帶動周邊鄉鎮繁榮發展的能力卻并不強,和政縣周邊村落發展緩慢,經濟的落后,教育體制的不健全以及對生態文明理念理解不徹底、不到位,導致農民并沒有極高的文化素養和長遠發展眼光,沒有主動形成生態環保意識和健康發展的思想觀念,對于土地的無序開墾和低效利用,對生態資源的浪費毀滅,致使周邊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陷入單向且惡性的“莫比烏斯環”

2、當地經濟發展配套產業沒有形成

和政縣雖然發展穩步有序,但目前的經濟狀況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依然不足以支撐和政縣實行多管齊下,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計劃,在目前,仍舊是以第一產業為主要發展手段,但是就目前來說,和政縣農民并沒有對農作后的廢棄物進行科學高效的利用,并沒有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局面。以秸稈為例,農作物收獲后留下的秸稈并沒有得到高效利用,村民對其處理方式僅僅只有焚燒這一處理方式,另外,秸稈的多途利用和高效開發的發展雖有起色,但受到當地經濟條件的限制、耕地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利用率不高。

(三)生態環境中和政縣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存在的問題

1、缺少專業的垃圾分類設備

和政縣有關部門沒有在農村設置專門的垃圾分類站點及配備專業的垃圾分類處理設備,垃圾處理配套系統的不健全導致村民并沒有養成文明城鎮、整潔鄉村的觀念,這種統一且不加分類的垃圾處理方式,阻礙了農村垃圾分類存放和處理的實現。

2、垃圾數量較多且處理方式不夠規范

根據現有數據顯示,和政縣農村產生了近2萬多噸的垃圾[1]。而現階段的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重點在收集和處理,要想實現垃圾分類還遠遠不夠。另外,農村處理垃圾的方式過于簡單,大多數是焚燒直接填埋的方式。這種不規范的垃圾處理方式不僅會影響垃圾分類工作的進行,焚燒后的污染物還會污染地下水和空氣,垃圾填埋的污染物質不易降解會污染土壤,會引發一系列的污染事件,并降低了農村垃圾的處理效果。

(四)關于和政縣生態旅游發展的存在的問題分析

1、旅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旅游服務的功能有待提高

除了松鳴巖、古動物的化石博物館旅游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外,其它景區的修建并沒有完善,通往景區的主要干道雖修建完成,但小路途徑并沒有全部修繕,交通的不便(諸如旅游車、觀光車等觀光工具不配套)不僅影響旅客的積極性,還帶有一定的安全風險(道路堵塞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另外,鄉村的基礎設施也不完善,例如農家樂、民宿等發展緩慢,接待能力有限,不能滿足旅客的需求。

2、全縣的生態旅游形象定位還不夠準確

目前還沒有確定全縣統一的宣傳口號和統一確定旅游形象的定位,在對外宣傳方面力度不大,促銷力度弱,客源基本上都是以縣周圍的旅客為主,對外的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

3、旅游專業人才資源匱乏、商品體系不健全

和政縣的旅游隊伍建設落后,缺乏專業的旅游人才,管理人員很少,而且很多工作人員素質低也缺乏相應的培訓,所以他們的服務意識比較淡薄,服務水平一般。此外,和政縣僅有冰雪運動、高空漂流、高空秋千等旅游娛樂項目,沒有形成旅游產業鏈和閉環旅游路線,所以很多游客都不會在此逗留太久,消費額低,導致旅游的經濟效益不高。

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一)水庫管理方面的解決措施

1、加大對水庫污染物的治理力度,采用更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治理

水庫管理工作人員可以對水庫管理以及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方面、多層次的了解。此外,水庫管理工作人員應當提高對生態環境以及水庫管理的意識,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來提升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水庫管理力度,使水庫水資源質量得到提升,從而為城市居民的生活、生產活動得到有效保障。對于周邊的工廠進行排查取證,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勒令停產或者搬遷,頒布規定禁止在水庫附近進行養殖畜牧,保護環境,

2、加強對水庫的水質監測,合理保護環境

在2019年和政縣嚴格落實河湖長責任,深入開展河湖水庫“清四亂”專項行動,清理疏浚河道46.6公里[ 2019年和政縣政府工作報告.www.hezheng.gov.cn.2020.6.2。]。水庫管理人員要注重對牙塘水庫水質的檢測,檢測水中含有的各種微生物和其余對象的含量,分析其是否符合指標,從而對水庫進行保護和治理,一旦水中有數據異常,也應當立即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應對,根據水庫存在區域的生態實際情況以及水質情況來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來對水質以及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加強。

3、打造系列旅游產業鏈,多方面、多角度對水庫的價值進行合理開發

和政縣的未來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重于過度開發”的思想,通過頒布水庫保護的規章制度,嚴格保護水源地和周邊生態環境,防止出現水質污染和環境破壞的災難,切實確保蓄水和供水的數量與質量;另一方面,和政縣要在保護好水源水質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庫區周邊未開發的自然風光,合理有序地加快發展和政縣周邊生態旅游項目。

(二)秸稈處理方面的解決措施

1、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

在日常工作中通過網絡平臺,召開村(社區)座談會,開展環保教育知識講座,可以從桔梗綜合利用價值、環境保護和消防安全等方面入手加大宣傳力度,在社交媒體上宣傳環境保護,在學校中進行環保教育。通過以上措施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使得將秸稈禁燒工作變成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保護環境變成生活習慣。

2、吸引公司,形成產業鏈

政府部門要注重疏通資源的輸出,突出產業化帶動,積極推廣并實施秸稈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和工業原料化等綜合產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推進秸桿全量化綜合利用。在2019年的政府報告中顯示和政縣的循環農業帶動性項目隴輝豐5萬噸有機肥生產線全面投產運營,提高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全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6%。

3、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法律宣傳

和政縣政府可以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強化和政縣各地秸稈禁燒主體責任;建立網格化監管制度,加大秋冬季監管力度;嚴格落實秸桿禁燒工作目標責任制,焚燒火點頻發的地方,約談相關責任人。這樣做有利于降低秋季火災發生的可能性,保護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做的有法可依,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將保護環境作為政府宣傳內容的一部分,進入鄉村里面進行宣傳和教育。

(三)垃圾處理方面的解決措施

1、深入推進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和城鄉綜合整頓整治工作

全力整治城鄉環境衛生,全面加強縣容村貌、加大縣城主干道路清掃保潔力度,清理各類生產生活垃圾2萬多噸[ 2019年和政縣政府工作報告.www.hezheng.gov.cn.2020.6.2。],城鄉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2、購買專業的垃圾分類設備

改善和政縣農村垃圾分類和處理工作現狀,需要從垃圾處理硬件設施出發,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更加重視轄區內農村垃圾的處理工作,并加大對此工作的物質支持和人力資源支持,為解決農村垃圾分類不規范問題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3、強化農民的垃圾分類意識

為了進一步強化村民的垃圾分類和處理意識,政府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宣傳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性和具體方式,如廣播電視節目、環保知識宣傳講座等,另外村民意識到不規范的垃圾分類和處理方式不但會影響到農村環境,還會威脅到村民的身體健康。在強化村民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意識的前提下,還要向村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方式,令村民能夠掌握正規的垃圾分類方式。

4、增加資金投入

農村垃圾處理是一項長期運行社會服務工程,需要持續不斷的進行資金投人,因此,政府財政需要在初期投人大量資金完成基礎建設,并且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撥出專項資金保證社會服務的持續提供。

(四)旅游產業方面的解決措施

1、加強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完善旅游服務功能

和政縣要加大交通、娛樂等設施建設,根據和政縣各個旅游景區的特點來完善它的旅游基礎設施,同時引進更吸引游客的活動,創新更吸引游客的項目,在主要的景區要建立星級接待所或者較高標準的休息場所。

2、打造和政縣的旅游品牌文化

堅持以市場化、組織化、品牌化為導向,搶抓全省“十大生態產業”政策機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建設地方特色品牌文化,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3、深度挖掘生態旅游文化潛力,為旅游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景區旅游資源極其豐富,自助旅游的人越來越多,開發的潛力巨大??梢愿鶕贁得褡鍌鹘y和當地的文化特色,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項目,還可以舉辦一些主題的大型文藝節目,塑造和政縣的文化形象,不斷地擴大和政縣生態旅游的知名度。

注釋:

2019年和政縣政府工作報告.www.hezheng.gov.cn.2020.6.2。

參考文獻:

[1] 楊寧.探索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J].中國地名,2020(02):64.

[2] 呂倩.完善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助力鄉村振興——以武威市為例[J].甘肅農業,2020(02):73-75.

[3] 楊繼芳.鄉村振興戰略下開遠市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4] 李臣飛.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研究[D].山西農業大學,2014.

[5] 林湘杰,張臣,孟令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生態環境協調發展[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03):233.

[6] 陳立雯.農村垃圾分類的困境和出路[J].團結,2017(05):32-34.

[7]2019年和政縣政府工作報告.www.hezheng.gov.cn.2020.6.2。

基金項目:西北民族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2010742123)。

通訊作者:胡曉婷,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生態環境
發展工業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問題的分析
建設濕地園林工程研究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研究
淺議郊野公園對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設計策略
從社會問題視角看轉型期人的發展的失衡
鞍山生態礦山平臺構建的對策研究
產權視角下的西寧特鋼企業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