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靶區PTV外擴邊界的研究

2020-07-06 00:17潘啟勇鄧春濤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6期
關鍵詞:放射治療

潘啟勇 鄧春濤

【摘要】

目的:應用千伏級錐形束CT(KV-CBCT)獲取擺位誤差數據并分析,確定頭頸部腫瘤放療靶區外擴邊界。方法:選取2018年6月到2019年9月間在本院進行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的30例患者進行研究,患者放療期間,每周行CBCT掃描驗證,并記錄擺位誤差數據。根據Stroom等人推導的MPTV公式M=2.5∑+0.7σ推導外擴邊界。結果:頭頸部腫瘤的PTV外擴邊界 X( 左-右方向),Y(頭-腳方向),Z(腹-背方向的分別為4mm,4mm,3mm。結論:CBCT為外擴PTV邊界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可以提高放療的增益比,減少擺位的不確定性。

【關鍵詞】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PTV;外擴邊界

【中圖分類號】 R395 ?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122-01

人體的頭頸部存在眾多重要的器官,其調控著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視覺、嗅覺、聽覺以及呼吸功能等[1-2]。所以在放射治療期間,應盡可能增加腫瘤靶區的照射劑量,減少正常組織的照射劑量,從而提高放療的增益比[3-4]。由于放療中總會出現誤差,因此利用圖像引導放射治療確定靶區的邊界外擴范圍是十分必要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8年6月到2019年9月間接診的30例頭頸部腫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確診為惡性腫瘤。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在35-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4±1.4歲。所有患者的腫瘤類型包括:20例鼻咽癌患者、4例喉癌患者、2例松果體瘤患者、2例上頜竇癌患者、2例腦轉移瘤患者。

1.2 實驗設備

本研究使用的設備包括:(1)大孔徑CT模擬定位機;(2)治療計劃系統;(3)加載KV級CBCT的醫科達直線加速器。

1.3 定位和計劃設計

患者取仰臥位,平臥于發泡膠上,雙手自然置于身體兩側。模擬技師利用激光燈擺直患者體位。在此過程中,囑咐患者身體必須保持靜止至發泡膠充分塑形硬化。取一塊頭頸肩熱塑膜充分浸泡于60度恒溫水箱中并使之充分透明軟化后取出,并用大毛巾吸干水分,迅速將其置于患者頭頸肩位置,兩人技師分別位于患者兩側均勻用力向兩邊牽拉與固定,并與患者體表緊貼塑形。等待15分鐘令其成功塑形硬化后,利用室內激光燈調整床的位置,把擬照射的大概靶區位置至于機器等中心位置,然后在熱塑膜表面按激光燈所示標好“十” 字線并貼置鉛點。在大孔徑CT掃描機下行頭頸部CT增強掃描,層間距5mm。掃描圖像傳至物理室計劃系統由物理師做計劃。待治療計劃完成后,患者開始實施放射治療。

1.4 治療計劃實施

患者放療期間,每周行CBCT掃描配準驗證,并記錄擺位誤差數據。配準過程是,放射治療師先利用激光燈擺直患者體位,激光燈“十”字與頭頸肩膜上“十”字重疊,確保體位跟首次模擬機定位的體位相一致,然后行CBCT掃描,所得圖像與CT圖像配準,得出當次的擺位數據,即患者左右方向(X軸)、頭腳方向(Y軸)、水平方向(Z軸)的數據。最后,校正擺位誤差,患者實施放療。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算3個方向上獲得的誤差數據。使用每次治療的擺位誤差數據相加,再除以總次數,得到平均值,其表示系統誤差∑,使用分次擺位誤差的標準差表示隨機誤差σ。最大、最小誤差值為整個研究過程中所有方向的最大誤差值和最小誤差值。確保CTV最少覆蓋95%的劑量,利用Stroom[5]計算公式為2∑+0.7σ。

2 結果

2.1 340次匹配不同方向誤差值

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完成了其治療計劃,所有患者共進行了270次CBCT掃描,平均11次/人。不同維度方向的定位誤差值如表1。

? 2.2 不同方向的偏差情況?

數據表明,三維方向誤差(X,Y和Z軸)超過3 mm的頻率各為65、100和64次,占比各為19.1%、29.4%及18.8%。三維方向誤差(X,Y和Z軸)超過5mm的而頻率各為25、40及12次,占比各為7.4%、11.8%和3.5%。

3 討論

在放療的過程中,影響患者靶區的精確度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勾畫靶區時造成的誤差:臨床醫生對患者腫瘤靶區勾畫不夠準確所造成的誤差。其在整個放療過程中,僅僅出現一次。有研究報道甚至指出靶區勾畫誤差有可能是所有因素中影響最大的。2.靶區設計所造成的誤差: CTV外擴邊界、射野設置等因素造成此類誤差。避免和消除此類誤差的方法是QA以及物理師間互相核對計劃。3.器官運動所造成的誤差:腫瘤體積相對于骨性標記發生位移。其可發生于設計治療計劃時,也可在治療實施時產生。在采集CT圖像時,器官位置相對于實際位置是隨機的,所以有可能在治療時照射野可能會對準錯誤的位置。4.擺位誤差:定位室坐標或治療室坐標系與骨性標記之間的誤差其可發生于CT掃描前和治療前。上述幾種誤差單獨來說都不算大,但同時發生于同一方向時影響時非常大的,必須引起一定的重視。因此,即使標準的放療流程可以保證高度精度,但本放療單位仍然有必要對臨床應用中的誤差進行評估和修正。

靶區外擴值的大小受幾何位置不確定度的影響。原則上,靶區外擴值的選擇需要權衡并發癥風險和局控失敗風險。本文利用了Stroom等人推導的公式MPTV=2.5∑+0.7σ確定各軸PTV的外擴值,確保平均有90%的靶區體積在95%以上處方劑量的照射范圍內。與此同時,從其公式中也可以看出,系統誤差是隨機誤差的3倍上。因此,減低靶區外擴范圍最直接有效的是降低系統誤差。

本文計算的結果系統誤差(∑)為X軸-0.90mm,Y軸0.73mm,Z軸0.65mm, 隨機誤差(σ) X軸2.39mm,Y軸2.84mm,Z軸1.84mm。利用了Stroom等人推導的公式MPTV=2.5∑+0.7σ確定各軸PTV的外擴邊界范圍。根據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是頭頸部腫瘤的PTV X( 左-右),Y(頭-腳),Z(腹-背)的外擴邊界為3.923mm,3.813mm,2.913.mm,取整數位4mm,4mm,3mm。羅翼等人各部位在 X、Y、Z 軸方向的擺位誤差分別為頭頸部(1.31±1.31)mm、(1.90±1.90)mm、(1.40±1.30)mm 取正態分布值得到CTV到PTV外放邊界值頭頸3.5 mm、5.0 mm、3.5 mm。李志聰等人在左右、上下和前后各方向的誤差分別為(0.004 6 ±0.087 5) cm,(0.048 3±0.0651) cm 和(0.0272 ±0.1373) cm;得到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外擴的邊界分別為 0.1 cm、0.4 cm、和 0.4 cm。陳座文等頭頸部x、y、z方向頭頸部(-0.1143±2.4748)mm、(0.2657±3.0729)mm、(0.0148±4.6231)mm,外擴邊界參數分別為1.09、0.62、2.42 mm。鄭祖安等影像引導復核顯示頭腳方向和前后方向分別為(-0.91±1.08)mm、(-0.41±1.43)mm、(0.15±1.09)mm。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各個放療單位的最后的測量出來的幾何誤差值都是不一樣的,因而PTV的外擴邊界范圍是不一樣的。靶區幾何誤差的形成受到不同的固定裝置、不同的放射治療相關設備、不同的患者人群及不同的放射治療技術人員等因素的影響,許森奎、楊婧等學者表明,由于固定方法不同,CTV-PTV的間隙也存在明顯差異,該問題在國內外都沒有出現一個黃金標準。

綜上所述,測量定義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PTV的外擴邊界范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CBCT的應用有助于測量符合本單位的PTV外擴范圍。

但本研究同樣存在不足之處,例如樣本量相對較小,且納入研究的患者僅為本地區的患者,受樣本來量和地域因素的影響,因此還需要后續樣本量更大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參考文獻:

[1] 黃娟,陳秀梅,蔣夢媛.頭頸部腫瘤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20):93-94.

[2] 安波,楊爽,宋瑩,等.中藥潰瘍油防治頭頸部腫瘤放療后皮膚損傷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18):136-137.

[3] 史俊俊.CBCT技術在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擺位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9):165.

[4] 敖登高娃.頭頸部腫瘤放療后甲狀腺損傷危險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7):23-24.

[5] 牛道立 主譯,影像引導調強放射治療.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已進入精確定位、精確計劃和精確治療的三精時代
放射治療已進入精確定位、精確計劃和精確治療的三精時代
說說腫瘤的放射治療
系列性科普
放療
放射治療對心臟影響的臨床觀察
晚期直腸癌口服希羅達同步放化療治療效果觀察
放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食管癌療效觀察
全方位護理在鼻咽癌放療所致口腔黏膜炎中的應用
全方位護理在鼻咽癌放療所致口腔黏膜炎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