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教學的問題及應對思路

2020-07-07 09:31覃自珍
學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關鍵詞:新課程歷史老師

覃自珍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新課程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仍然值得廣大一線教師去思考和探究。

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

新課改之前,一切教學工作都服務于升學率,老師是課堂的絕對主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1985年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蓖曛贫ǖ摹吨泄仓醒腙P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素質”。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發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薄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在1999年出臺,標志著素質教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2006年,《義務教育法》重新修訂,增加了素質教育內容。2010年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實施素質教育被提升到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的高度。2016年9月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提出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筆者認為,目前初中歷史教學凸顯的問題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死記硬背式的灌輸,重知識輕素養

一些學校和老師習慣地普遍存在把掌握知識多少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主要標準,追求學生的高分數似乎是教學的唯一目標,老師的上課無非就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如何記住有可能考試的重點知識;歷史教育的多種功能都被忽略了。如果教學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科素養的培養,教育最終就變成了只是為部分同學而設置的,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立德樹人的任務就無從談起。

2.教師學科專業功底不深厚,難于駕馭教學內容,難于駕馭整個教學過程

一些學校特別山區農村學校缺乏專業的歷史老師,由其他學科老師或學校領導臨時頂替過來,這些教師普遍存在專業功底太淺、素養缺乏的問題?;旧蠈虒W內容一知半解,只是照本宣科地圍繞知識點的識記進行教學,不會設計問題、不會引導學生、不會理答[3];這樣的教學,導致教學目標缺失或者低效,容易把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碎片化,割裂了事物本身存在的內在聯系,不能從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中尋找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演變發展的契機和線索。

3.教學過多依賴多媒體,公開課變成表演課

當前,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廣泛應用,使歷史教學圖文聲像并茂、生動感人,無疑有利于創造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師的既定教學目標,也有利于突破由來已久的傳統教學方式。但是,現在卻又出現另一種誤區。

教研形式主義嚴重,示范課、觀摩課幾乎成為表演課。選用最好的學生,公開課視頻、小組討論、課堂劇應有盡有,表面熱熱鬧鬧。這種只能局限在最好班級的表演課,教研成果卻推廣不了。因為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一定的學科基礎知識,基礎差、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往往難于開展自主學習、思考討論,課堂不搗亂就不錯了。

三、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的應對思路

如何從歷史教學的困局中走出來?筆者作為一線教師提出如下幾方面看法。

1.歷史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情懷

歷史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地理、醫學等諸多領域的知識,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疑難問答、師生互動、社會實踐的各個環節上都有可能出現需要用非歷史學科的知識才能解答的問題,這要求歷史教師除了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外,還要涉獵許多領域的知識,平時做好知識的儲存,以應不時之需。在信息技術多媒體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的時代,課件、微課、微信、視頻這些制作技術更應該熟練掌握。

2.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過去慣常的課堂教學要求一課內容必須一節課上完、課本每節課都要上完。隨著新課程課改的進行,以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核心素養培養為中心,以老師為課堂主角轉變為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這必然要求教學模式、方式方法發生變化。歷史老師如果還是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當作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如果認為學生的好成績就是自己教學的唯一目標,如果教學方式還是一環一環老套路,就必然跟不上新課程課改的步伐。

3.精講,把學習交給學生

初中是基礎教育,新課標明確提出不追求學科的完整性,而是以普及歷史常識為主。教師不必要面面俱到,講求一個“精”字。有一個老師在上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時,沒有過多的停留在革命者的奮斗,而是列出一個表格讓學生閱讀、小組合作完成。講武昌起義,涉及的人物、地點、起義過程、影響,也沒有費很大勁去講解,而是一個微課、一個設疑、一次探究,就讓學生理解了武昌起義的重大意義是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接著,老師濃墨重彩地組織學生分析辛亥革命的重大意義,出示視頻和史料,然后組織學生小組探究。整節課,老師沒有包辦學生學習,沒有從頭到尾講課,而是把學習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老師偶爾的繆繆幾句往往起到撥云見日的效果。

4.歷史教學要走出課堂,融入社會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過去的人的活動的記錄,但歷史記錄并不等于歷史的原貌。因為記錄歷史的人有他的階級立場、歷史條件、個人感情,在記錄歷史的過程中難免有所取舍。而寫在書本上的歷史,又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反映歷史事件的全貌。所以,主張歷史教學盡可能地走出課堂,融入社會,讓學生從大量的身邊的鄉土歷史中認知歷史、感悟歷史,避免想當然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從而培養學生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的歷史思維,形成嚴謹的治學態度。

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切記不要脫離生活教育,就是經驗學習、實現重組和改造的活動。走出課堂,融入社會,通過實地考察、感性觸摸歷史,讓學生得到人文歷史教育。

在新課程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應該不斷更新歷史教學觀念,在歷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尋歷史教學的新模式、新方式和新方法。

猜你喜歡
新課程歷史老師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新歷史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六·一放假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