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2020-07-07 09:31楊忠美
學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關鍵詞:乘法分配律分配律小組長

楊忠美

教學內容: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P26? 例7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學生有了乘法運算的一定方法和經驗后的進一步學習。乘法分配律落實了乘加(或乘減)的不同形式算法。無論怎樣算都是建立在對乘法的意義的理解,構建了新舊知識的聯系。

教學目標:

1.發現、理解乘法分配律。

2.會用乘法分配律靈活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重點:

能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

發現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課件、預學單

導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更簡便。

; 15×125×8;;? 25×13×4

師:用運算定律能使計算更簡便,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乘法運算定律。(板書:乘法分配律,學生齊讀課題 。)

二、探索乘法分配律

(一)自主學習(3分鐘)

任務:

1.要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需要知道哪些已知信息?把信息和問題簡單摘錄在自學單上。

2.根據自己的理解列式計算。想想為什么這樣算?

要求:讀課本第24頁插圖和26頁。

思考:兩種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小組互助學習(比一比哪些小組合作最有效)(5分鐘)

任務:1.為什么這樣列式?兩種算法有什么實質性聯系?

2.結合所寫算式說說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要求:小組長組織討論,落實成員自學情況。4號3號先發言,2號1號補充梳理。

(三)展示交流(8分鐘)

任務:小組展示研學單

要求:1.小組長做好組員分工,按研學單上順序依次發言,講解聲音洪亮,思路清晰。

2.下面同學認真傾聽,有不同見解積極發言,不理解的大膽質疑。

預設:

(1)(4+2)×25

=6×25

=150(人)

質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師引導:先算一組有多少人,再算25組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25

個6是多少?

(2)4×25+2×25

=100+50

=150(人)

質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學師引導:先算挖坑種樹共有多少人?再算抬水澆樹共有多少人?最后算兩種分工一共有多少人?

追問:對比兩種算法你有什么發現?(4+2)×25=4×25+2×25

①探究乘法分配律

質疑:為什么(4+2)×25=4×25+2×25

課件出示:

學師引導:(4+2)×25表示 25個6,4×25+2×25表示25個4加25個2得25個6,兩個算式都表示6個25是多少。

師:像這樣(4+2)×25寫成4×25+2×25來計算,得數不變的方法叫什么?(引出乘法分配律)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口述乘法分配律,再概括出模型。

②表示乘法分配律

要求:用字母或算式或圖形表示乘法分配律,再和同桌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寫?(上臺展示邊說邊指著)

師:(a+b)×c先合后乘,叫乘法分配律合并式, a×c+b×c先乘后合叫乘法分配律分并式。

③驗證

引出學過的長方形的周長計算來驗證。

追問:什么情況下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來計算,在 “分配”時要注意些什么?

三、鞏固訓練

(一)知識梳理(3分鐘)

任務:回顧學習過程,通過哪些活動得出了乘法的另一條運算定律?“分配”前后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知識: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乘法分配律分與合的互化

方法:數形結合

小結:在計算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時,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表示為(a+b)×c=a×c+b×c

要求:認真傾聽。

(二)練習檢測(5分鐘)

要求:4人小組討論判斷,下面各題正確還是錯誤,并說明理由。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35×(100+1)=35×100+1 (? );64×64+36×64=(64+36) ×64(? )

教師巡視查看掌握情況,再集中交流、強調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四、拓展延伸

任務:用乘法分配律計算? 125×18

要求:先獨立思考,再同桌相互交換意見,寫出完整計算過程。

當堂面批,教師先把小組長的批改,然后小組長再幫組員批改。

五、總結評價(3分鐘)

1、這節課學了什么運算定律?通過哪些方法學到的?

2、說說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如何改進?

口答:

猜你喜歡
乘法分配律分配律小組長
分餐小組長
小組長的煩惱
小組長的煩惱
基于學情,把握本質,深層建構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除法也有分配律嗎
活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學探討
還是不錯的
巧用運算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