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2020-07-07 09:31張光嫣
學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關鍵詞:茱萸重陽節傳統節日

張光嫣

教學目標:

1.讀準“茱萸”的讀音,理解“異鄉”、“異客”、“倍”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吟誦古詩,在理解大意地基礎上背誦。

3.能展開想象描述古詩畫面,感受詩人獨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教學重點:

反復吟誦,想象畫面,感受詩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身在他鄉,在重陽節時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引出詩題

1.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兩首和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元日》和《清明》,我們先來回憶一下這兩首詩的學習方法:

知詩人、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入詩境。

2.出示題目:書空題目,強調“兄”字的寫法。

出示田字格“兄”。

“兄”:上下結構,上面的口扁而寬,撇和豎彎鉤要分開,分布要勻稱,撇和豎彎鉤的末端要對齊。

3.再來讀讀題目,說說你從題目中還知道了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朗讀節奏: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了解一下重陽節。

重陽節,農歷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在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放風箏、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熱鬧非凡。

5.了解作者。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著名詩人、畫家,有“詩佛”之稱,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最能代表其藝術成就的是山水田園詩。其詩、畫成就都很高,世人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自讀古詩,感悟鄉思

同學們想要學好一首古詩,“誦讀”很重要?,F在大家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讀這首詩。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圈出古詩中的生字。

1.出示古詩

2.出示生字:獨、佳、異

“獨”和“佳”是左右結構,“異”是上下結構。

“獨”和“佳”這兩個字在書寫時應左窄右寬。

“獨”的反犬旁,寫在左半格,第三筆是“丿”,不出頭,注意不要把反犬寫成提手旁。

“異”的部首是上面的“巳”,上半部分的豎彎鉤要完全封住左半邊,可不要寫成自己的“己”或者已經的“已”。上半部分要寫得略小,下面的“橫”要寫得相對舒展。

3.學生讀詩

4.師范讀:引導學生借助已有古詩朗讀經驗試著感受古詩的朗讀節奏。

5.按照節奏,再讀古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6.作者孤身漂泊于他鄉,恰逢重陽佳節,此時,他是什么樣的感受呢?同學們好好讀讀這首詩,用詩中的原句來回答。

7.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注意體會詩人內心的孤獨、思念之情。

8.師:因為思念,詩人的內心是那樣憂愁,那樣冷清,誰來讀讀這兩句,讓大家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思念親人的憂愁。

9.集體交流理解后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0.齊讀古詩,感受作者的情感。

11.課件出示整首詩,教師激情引讀,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整首詩。

12.背誦全詩。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從這首詩中我們了解了古人過重陽節的習俗。在平時的學習中,你都積累了哪些和傳統節日有關的詩句呢?老師也搜集一些和傳統節日有關的詩句,你能猜出這些詩句描寫的是哪一個傳統節日嗎?

3.出示、交流: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歐陽修《生查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

——林杰《乞巧》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4.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其中就包括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那你還知道元宵節、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的時間和習俗嗎?同學們可以通過詢問長輩,或者上網查資料,看影視片等方式,來了解我國傳統節日、時間,以及節日里的重要習俗,并用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是我們今天要完成的。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的認識,相信以后大家與家人共度這些傳統節日的時候,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也一定會在你們心中生根、發芽,開出絢麗的花朵。

我們來看看今天的作業。

四、作業布置

(1)背誦并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2)搜集傳統節日的資料,并用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

猜你喜歡
茱萸重陽節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重陽節——登高遠眺,遍插茱萸
陪爺爺奶奶過重陽節
懷念一枝茱萸
傳統節日禮
重陽節
重陽節為什么稱為“重九”
重陽節
漫話茱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