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內經》“熱病食復”理論

2020-07-10 09:24羅富錕張世鵬向瀏嵐劉洋李昕蓉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內經黃帝內經

羅富錕 張世鵬 向瀏嵐 劉洋 李昕蓉

【摘? 要】《內經》提出了許多重要和富有特色的理論和原則,不僅使中醫學的發展上升到新的高度,也為后世的臨床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秲冉洝嵴摗分刑岢龅摹盁岵∈硰汀崩碚?,闡述了熱病患者會由于飲食不當而使發熱加重或復發。這一理論為后世認可和發展,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黃帝內經;熱病;食復;飲食調護

【中圖分類號】R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259-01

食復理論源遠流長,幾乎貫穿了整個中醫學的發展史,歷代醫家都對食復理論進行運用和創新發展,對中醫臨床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理論淵源及發展、食復機理、案例舉隅、以及對熱病患者的飲食建議這四個方面,淺議熱病食復理論及其臨床運用,以加深對食復理論的理解,更好地發揮其對臨床診療實踐的指導作用。

1 理論淵源及發展

熱病是指感受外邪引起,以發熱為主癥的疾病,具有發病急、傳遍快、病程短等特點【1】。熱病食復理論源自《內經·素問·熱論》。黃帝問于岐伯:“熱病已愈,時有所遺者何也?”岐伯回答:“諸遺者,熱盛而強食之,故有所遺也?!辈⒅赋鰺岵桶l或者余熱遷延不去,是因“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谷氣相搏,兩熱相合”所致。從而提出熱病的飲食禁忌:“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強調在患熱病中、熱病初愈階段應禁忌強食肉類和暴飲暴食。熱病食復理論在歷代多有論及和發展。如《傷寒論》第 398條:“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瘥,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則愈?!贝藯l條文和《熱論》篇中所述其意相同,“損谷則愈”也是強調在病熱后的飲食調護。在第394條中,張仲景提出可以用小柴胡湯解決熱病愈后再次發熱。此外,若脈浮,可用汗法,若脈沉實腸腑有積滯,則可用下法。這也體現了《內經》治療熱病食復“視其虛實,調其逆從”的治則。隋朝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列時氣食復候,明確提出了“食復”的概念:“夫病新瘥...若即食肥肉魚膾...因更發熱...名曰食復也”。唐代孫思邈、宋代龐安時、金元時期成無己、明代的張景岳及吳又可等醫學大家,均在所著中對食復進行討論。其中張景岳認為病后胃氣虛弱,肉食當暫緩食用,但若是“夾虛內餒者,又不可過于禁制,所以貴得宜也?!边@是對熱病食復特殊情況的辨證看待。吳又可主張飲食應清淡,以稀粥為主,若熱病病復,梨汁、藕汁之類清養胃陰之品適宜食用。至于清代及以后,亦有許多醫家對食復理論進行發揮運用,這里就不一一例舉。食復理論發展到后期,其內涵越來越豐富,影響也越來越大。

2 食復的機理

關于食復發熱,《內經》解釋此為:“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谷氣相搏,兩熱相合,故有所遺也?!彪m然熱象消失或者減退,但熱病還未完全康復,邪退正亦虛,正氣耗損,脾胃衰弱,中氣不足,運化能力較差。此時如果強食肉類或者暴飲暴食,則中焦運化失司,飲食物不消化則積滯、積滯則易生郁熱。若是過食肥甘厚味、大魚大肉則更容易生內熱,此等“谷氣之熱”若是與未盡余熱相搏結,則會使邪熱反熾,最終致使熱病復發或者遷延不愈?,F代醫學觀點多認為食復發熱可能與細菌有關。李可建【2】等認為G(+)菌感染所致發熱病的復發,與其L型菌的返祖有關,若攝入過多的賴氨酸,會促進L型菌的返祖。陳龍嬌【3】等認為熱病恢復期患者食欲逐漸增加,腸道菌群作為膳食靶點可影響患者的進食行為。人體可因此而選擇高質高蛋白質飲食,致病菌的繁殖最終引發內毒素血證,這是食復發熱的微生態機制。

3 案例舉隅

關于熱病食復,筆者確有體會,在此提出,以饗同道。

陽某,女,43歲。2019年1月,時值隆冬,天氣大寒,陽某外出勞作發熱,遂減去外套,因此受寒,傍晚即惡寒發熱、頭痛欲裂。自行到鎮上西醫診所就診。服藥后,熱勢消退,本以為病愈,未曾想第二日又開始發熱,只是熱勢不如第一日高。如此反復幾日,熱勢才完全消退。熱雖已退,其人卻少氣乏力、胃口全無。家人見狀,遂用當歸燉雞給其“補氣”,陽某雖無胃口,但仍吃雞腿一枚,雞肉、當歸數塊,當晚就入睡不佳,自覺心中煩擾,身發烘熱。后兩日口渴引飲,食少,脘腹脹滿,發熱且未行大便,遂請筆者診治。切其脈滑數而不甚有力,舌偏紅、苔黃稍厚。聽其自述發病經過,便心中了然:熱病食復。遂處方:枳實15g、梔子12g、淡豆豉12g、大黃(后下)6g、炒谷芽麥芽各12g。兩劑,囑其煎湯少量頻服。一劑藥服完,大便通、脘腹脹滿感消失、熱退大半。原方去大黃再服一劑,除精神、胃口未恢復外,諸證悉退。隨后幾日,囑其日常飲食盡量清淡,初以稀粥、青菜為主,待精神、胃口稍稍好轉,再可食用瘦肉末稀飯。調養幾日,恢復如常。

4 熱病患者飲食建議

關于熱病的飲食建議,如《素問·熱論》所講,熱病患者一是忌食肉類,二是防止暴飲暴食。忌食肉類也要辯證看待,《內經》講:“諸遺者,熱甚而強食之,故有所遺也?!苯o熱有所遺設定了一個條件“強食”,即超出脾胃運化能力、不符合當前身體情況的進食?;紵岵r,正氣趨于體表抗邪,中氣因此相對虛弱,患者胃口較差,飲食應較平時量少且易于消化吸收,如小米粥之類,少量多餐。張景岳講“夾虛內餒者,又不可過于禁制,所以貴得宜也?!彼赃€要根據病人情況,靈活變通,若是病人胃口較好,想要進食肉類,也未嘗不可,只是需要注意把握進食量。張娣等人【4】總結出熱性食物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會加快新陳代謝和促進機體活動,會導致體溫升高。因此,肉食的種類也需要注意,應根據肉食的寒熱屬性進行選擇。比如歷代被視為具有溫熱屬性的羊肉、狗肉、鱔魚等,應視為絕對禁忌;雞肉、鴿肉、豬肉等性味相對平和的可以適當食用;鴨肉、甲魚等性涼肉類則比較適宜食用。吳又可提出:“煩渴思飲,酌量與之……思飲冰水及冷飲,無論四時,皆可量與……能飲一升,止與半升,寧使少頃再飲。至于梨汁、藕汁、西瓜皆可以備不時之需”。熱病患者口渴引飲,應該滿足患者需求,但是飲水也要有節制,不可過量,恐胃陽不足,飲停于胃,故“少少與之,令胃氣和愈”。像梨汁、藕汁、西瓜汁等甘寒益胃生津之品,可在熱病及瘥后調護期間合理食用。

5 小結

熱病食復理論在臨床診療調護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若能準確運用,則對熱病患者的康復十分有利。不過,關于熱病的飲食忌、宜,目前還沒有提出一個“指南”方案,所以還需要在臨床中反復實踐,加以總結。

參考文獻

[1]????? 王興;張玲;龐芳;孫思思等.淺談《內經》熱病理論[J].四川中醫,2017,v.35;No.399,26-28.

[2]????? 李可建;李冬梅.預防食復機理探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1,14-16.

[3]????? 陳龍嬌;李裕思;黎敬波.從腸道微生態角度認識中醫“食肉則復”理論[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v.33,88-90.

[4]????? 張娣;安玉香.食物寒熱屬性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7,v.13;No.179,58-60.

基金名稱:

1.“基于''感覺神經肽SP與MC預激聯動'假說”—穴位埋線降低變應性鼻炎復發率的作用機制探索(基金號:81603492)

2.穴位埋線經“SP-ILC2”信息聯動對局部變應性鼻炎的調節機制(基金號:81774131)

3.2019年度中央引導地方發展專項“基于民間中醫思維構建變應性鼻炎‘序貫三辨中醫診療體系”2019ZYD054

猜你喜歡
內經黃帝內經
論《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論圖式”特征
淺議《內經》月相及其變化在養生保健方面的應用前景
《內經》理論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明代醫家芮經墓志銘考釋
養心的境界
淺談“生病起于過用”與養生
腔內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42例臨床觀察
《黃帝內經》“酒傷”理論析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