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吸蟲形態學與免疫學檢測方法的相關性與符合率分析

2020-07-10 09:24陳淵博張興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1期

陳淵博 張興

【摘? 要】目的:分析肝吸蟲形態學與免疫學檢測方法的相關性與符合率,為鎮區級醫院提高檢出率及準確率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就診的442例肝吸蟲病疑似患者為研究對象,同時使用形態學檢測方法,即糞檢法(Kato-Katz),和免疫學檢測方法(ELISA)進行檢測,比較兩組檢測結果并分析。結果:①Kato-Katz與ELISA檢出陽性例數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②Kato-Katz與ELISA檢測陽性率、特異度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③Kato-Katz與ELISA靈敏度、檢測時限及成本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Kato-Katz與ELISA在肝吸蟲篩查中均有良好的診斷效果,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及符合率,二者聯合應用有利于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率,減少漏診,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肝吸蟲;形態學檢測;免疫學檢測;血清免疫學;糞檢法;

【中圖分類號】R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280-01

肝吸蟲簡稱華支睪吸蟲,可寄生于人體的肝膽管內,引起肝吸蟲病[1]。雖然當代醫學在不斷發展和進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相關文獻報道提示肝吸蟲病的危害及嚴重性存在長期被社會忽視的情況[2-3]。眾所周知,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越來越豐富,作為非肝吸蟲終宿主的魚、蝦、螺類等,被人們大量攝入,無形中使得社會群體與肝吸蟲傳染源的接觸概率大大增加,從而也使得肝吸蟲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早在2010 年,WHO 已將肝吸蟲病納入全球忽視的17 種熱帶病之一[4-5]??梢?,如何提高該病的臨床診斷準確度,改良實驗室檢測方法,減少誤診、漏診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诖?,筆者針對442例肝血吸蟲病疑似患者進行形態學及免疫學檢測,并對比分析二者相關性及符合率,現將研究結果回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就診的442例肝血吸蟲疑似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乏力、記憶力減退等臨床表現,查彩超等影像學檢測提示疑似肝血吸蟲病,并對本研究知情并簽同意書;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及藥物過敏者除外。

1.2方法

1.2.1 形態學檢測方法? 即糞檢法(Kato-Katz), ①儀器:日本奧林巴斯公司生產的顯微鏡100倍油鏡(型號CX41);②鏡檢由經驗豐富的檢驗人員完成,工齡≥10年;③改良加藤法處理標本,鏡檢找肝吸蟲蟲卵,并由上級檢驗人員復核。

1.2.2免疫學檢測方法(ELISA) ①材料:使用由廣州市達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華枝睪吸蟲病IgG抗體檢測試劑盒(批號: 201401-201901)。②分析方法:早晨空腹抽血,2h內進行血清分離檢測,所有操作均有培訓后的工作人員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書完成,并由上級檢驗人員復核。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若P<0.05,則提示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Kato-Katz與ELISA檢驗結果比較? 442例患者中,Kato-Katz 檢出陽性例數為108例,ELISA檢出陽性例數為112例,二者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二者的檢測結果具有顯著的相關性,詳見表1。

  1. Kato-Katz與ELISA符合率及應用價值比較? 結合臨床資料特征及患者實驗室檢查結果,臨床確診肝血吸蟲病97例,以此為標準,針對兩組檢測結果進行多方面比較,以對比二者符合率及應用價值。經統計可知,Kato-Katz檢測假陽性的病例10例,假陰性病例28例,ELISA檢測假陽性的病例7例,假陰性病例3例,二者陽性率、特異度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二者靈敏度、檢測時限及成本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 討論

隨著檢驗醫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肝吸蟲的檢測方法越來越多,常見的檢測方法有糞檢法和血清免疫學檢測法[6-7],其中糞檢法包括糞便直接涂片檢測法和改良加藤法涂片檢測法等,血清免疫學檢測法主要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法。文獻報道提示[8-9],無論是哪種檢測方法,都無法避免漏診和誤診的發生,可見肝吸蟲的檢測方法仍有需要改進和完善的空間,為進一步探討最佳檢測方案,筆者將Kato-Katz與ELISA進行比較及簡要分析,以為基層醫療機構,尤其是鎮區級醫院篩查肝吸蟲感染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由前文統計分析可知,一方面,雖然Kato-Katz檢出的陽性例數比ELISA檢出的陽性例數要少,但二者檢測陽性率比較并無顯著差異;另一方面,雖然Kato-Katz與ELISA的檢測結果無顯著差異,但二者的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病例數量之間仍存在誤差,即442例血液樣本中所確診的108例肝吸蟲病例中,有14例未被Kato-Katz檢出,有1例未ELISA檢出;此外,經比較兩種檢測方法均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所不同的是人工鏡檢法靈敏度及成本較低,但耗時較長,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靈敏度及成本較高,但耗時較短。

由前文分析可知,一方面,Kato-Katz與ELISA在肝吸蟲篩查過程中均有明顯的特異度,但在應用價值上各有所長,可互為補充;另一方面,二者作為肝吸蟲的實驗室篩查方法,兩種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病例仍存在一定差距,仍然有需要進一步優化的空間。綜合本研究結果殼子,聯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實驗室檢測方法,有利于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率,減少漏診現象,可見,肝吸蟲實驗室篩查需要多途徑完成。

綜上所述,Kato-Katz與ELISA在肝吸蟲篩查中均有良好的診斷效果,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及符合率,二者聯合應用有利于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率,減少漏診,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彩琴,雷華麗,田艷麗等.華支睪吸蟲顆粒蛋白在蟲體及宿主中的表達[J].熱帶醫學雜志,2017,17(4):413-415.

[2]????? 陳友良.健康體檢人群肝吸蟲感染情況調查[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13):1951-1953.

[3]????? 陳庭金,黃艷,余新炳.肝吸蟲?。簢谰魬鹋c防治對策的思考[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6,20 (1):1-2.

[4]????? 鄧卓暉*,方悅怡.廣東省華支睪吸蟲病流行態勢與防控策略[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6,28(3):229-231.

[5]????? 錢門寶,陳穎丹,周曉農.從認識到實踐—紀念華支睪吸蟲發現140周年[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4,32(4):247-2149.

[6]????? 莫剛,盧柳藝,農林琳.4種方法檢測肝吸蟲感染的對比研究[J].華夏醫學,2011,24(1):37-39.

[8]????? 余一海,吳焜,李艷鑾.兩種方法檢測肝吸蟲蟲卵的效果比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 262-264.

[9]????? 張國福,賈鵬,王衛東等.肝吸蟲病常用檢驗方法的比較[J].實用醫技雜志2018,25(5):507- 5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