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王閣序》的圖像傳播與《滕王閣圖》的文學闡釋

2020-07-12 11:20周宗凱楊萬里山西大學文學院太原030006
名作欣賞 2020年24期
關鍵詞:題畫滕王閣王勃

⊙周宗凱 楊萬里[山西大學文學院,太原 030006]

閣以序傳,《滕王閣序》使得滕王閣名傳千古,其影響也滲入了繪畫、建筑等藝術領域。自《滕王閣序》問世以來,不少畫家以之為題材創作了繪畫作品,形成了畫家文人眼中經典化的滕王閣形象。更有文人雅興,或在繪畫作品上題詠詩文,或對《滕王閣序》的內容和情感進行詩意闡發,大量題畫文學作品隨之產生。透過“圖——文”視角,從直觀層面看到滕王閣的立體結構和經典化美景的同時,可以分析出畫家和文人在接受文學作品時逐漸深入的過程。

一、作為繪畫題材的《滕王閣序》

以《滕王閣序》為題材的繪畫創作最早應當是見于《宣和畫譜》記載的唐末成都人李昇的水墨圖《滕王閣宴會圖》和《滕王閣圖》,稱其創作“筆意幽閑、往往誤稱王右丞者焉”。幽閑的筆法與王右丞相似。創作于宋朝的繪畫作品較唐代時期有所增加。今存宋代最早繪畫作品是宋畫院作的《滕王閣圖》,見于明代浙江嘉興元汴之《天籟閣》藏《宋名人畫冊》?!缎彤嬜V》記載有宋人孫可元創作的《滕王閣圖》,清人王毓賢《繪事備考》載有北宋錢塘人周詢的《滕王閣圖》,還有素絹本《宋趙伯駒畫滕王閣宴會圖一卷》,由清人張照的《石渠寶笈》所記載。

元人繪制的有關《滕王閣序》作品較多,堪稱元代界畫代表作的是元人夏永的《滕王閣圖》,畫上題有王勃的《滕王閣序》,記載見于清代彭蘊璨的《歷代畫史匯傳》,稱“以發繡成滕王閣”。還有清阮元《石渠隨筆》卷八記載的“絹本設色界畫”《元人滕王閣圖軸》,以王勃參加的滕王閣宴集為題材。清梁章鉅《退庵詩存》卷二十二載有“孤云處士”王朋梅的《滕王閣卷界畫》,稱贊此畫“神氣飛動”。明人盧柟在《滕王閣圖記》中記載了在市中得到故物《滕王閣圖》的經歷,并描繪了圖像世界中滕王高閣怪石危松的幽靜蒼然之景。明人楊文驄創作有《名畫楊龍友落霞孤鶩圖》,記載見于清人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三十七畫七。

以上所列《滕王閣序》相關圖像,只是筆者目力所見現存文獻記載者而已,雖非歷史全貌,但足可勾勒出《滕王閣序》進入繪畫領域并逐漸流行為經典題材的過程。

二、《滕王閣圖》題畫文學對王《序》與詩之語言化用

《滕王閣序》在圖像世界的傳播及影響,除了表現為畫家以其為題材進行繪畫創作外,還體現為文人以《滕王閣圖》為題寫對象進行的大量創作。

將《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引入題畫文學中,可以追溯到元人程鉅夫,其詩《題手卷六首之一〈滕王閣〉》“人間空畫本,檻外只江流”句化用了王勃《滕王閣》“檻外長江空自流”一句。元人貢師泰《題滕王閣圖》“丹碧何輝煌,文采射斗?!?,用到了原《序》中“物華天寶”的典故;“帝子去不返”則與《滕王閣》“閣中帝子今何在”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還有元人陳高的《題滕王閣圖》一詩中“長天映秋水”是對《滕王閣序》中“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同義闡發。明朝王英《題滕王閣圖二首》其二中“鳴鸞佩玉憶當年”是對《滕王閣》“佩玉鳴鸞罷歌舞”一句的重譯。明朝謝晉《題滕王閣圖》一詩中提到“朱簾不卷雨來多”是謝晉受到了詩句“珠簾暮卷西山雨”直接影響的證明。明人凌云翰的《滕王閣圖》詩中“畫棟朱簾云雨間,朝看南浦暮西山”是對王勃《滕王閣》的詩句化用,等等。

這些題畫作品對王《序》與詩的語言化用,既是經典作品權威性的輻射,也是一種跨越時空的互文性表達,不僅揭示和升華了畫作的意境,也延續和定型了王作的情感主題。

三、《滕王閣序》情感主題在繪畫領域的類型化表達

《滕王閣序》的情感主題亦被歷代畫家和文人所青睞,經過深入闡發,形成一種具有普泛化的“滕王閣”式的文人情懷。王勃《滕王閣序》和《滕王閣》中所抒發的以下三種感情,被歷代文人接受且加深了理解,形成了《滕王閣序》的情感主題在繪畫領域的類型化表達。

(一)時代之悲——“音實難知,知實難逢”

古代文人往往希望通過“以文會友”的方式來覓求知音,但由于貴古賤今、文人相輕等觀念的存在,使得“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成為永恒的時代悲劇。因此,知音難求便成為文人群體的長期慨嘆。王勃年少才高,尚未遇知音之賞,卻英年早逝,故引起后世文人普遍之同情。如北宋鄭思肖的《王勃滕王閣記圖》便闡發了王勃胸中知音難遇的苦悶:“王勃清才俊不禁,爛鋪艷錦賞知音??沼喔唛w青云里,誰識落霞秋水心?!痹卩嵥夹た磥?,當年王勃創作《滕王閣序》不僅僅是為了展示自己過人的才智,更是希望憑借這篇華麗工整的駢文來尋求到欣賞自己的知音。令人惋惜的是,如今只剩下直插云霄的滕王高閣,卻很少有人能領悟到王勃描繪的落霞秋水美景圖深處的懷才不遇、英雄失路的悲憤之感,與王勃產生時空中遙相呼應的心理共鳴感。元人許有壬在《題滕王閣圖》一詩中更是提到:“遂使閣名傳不朽,卻因駢儷一篇文?!敝苯雨U發了王勃的創作讓滕王閣得以名垂不朽的觀點,肯定了王勃序文的深遠影響。

(二)生命如塵——“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也抒發了宇宙無窮而生命個體渺小如塵之感,這種情感也被引入《滕王閣圖》及其題寫作品之中。比如生活于元朝末期的貢師泰,其《題滕王閣圖》詩中即有著時代性的迷惘與空虛幻滅之感。當年來參加這次宴集的王勃可謂是名震四方。然而俯仰天地間,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度春秋,曾經修建滕王閣的帝子李元嬰已經如歷史的長河般一去不返。其詩句“狂飆薄暮起”即體現出作者對王朝末年世事無常、時局動蕩狀況的敏銳察覺;“天地一浮漚”的感慨進而傳達出末代文人群體生命飄零和渺小之感。

(三)世事變遷——“歌舞俄成夢,登臨信可哀”

王勃在序文中,通過蘭亭宴會和金谷園這些曾經美好的事物終會消散于無,抒發了世事無常之感。文人群體在為畫題詩時,往往因畫而興發關聯之感慨。這種感慨更多來自于今昔之間的對比,昔時滕王閣高閣臨渚、佩玉鳴鸞;今日卻是一片荒涼蕭瑟,在時間的流逝中,更加感受到曾經的繁華富貴不過是南柯一夢。明代詩人楊基的《滕王閣圖》題詩也傳達出了今非昔比的滄桑感,與《滕王閣序》的主題呼應。楊基是 “吳中四杰”之一,經歷了改朝換代的時代動蕩,因此詩歌的主題較為沉重,其《滕王閣圖》詩前兩句描寫了滕王閣的地理位置——地勢高峻,江流交匯。之后展開敘述了滕王閣朝霞暮雨、云中月下的美景以及表現了鐘鳴鼎食、虹霓星斗的繁華氣象。作者在詩中進行了轉折,“歌舞俄成夢,登臨信可哀”,美景和富貴氣象是短暫的夢境,當后世文人登臨此地,觸摸到的卻是遍地的莓苔,確實感到了悲哀之情。除了千古徘徊的長天和秋水之外,余下的這一切大概都會轉瞬即逝。

綜上,以《滕王閣序》為題材的繪畫作品和依據《滕王閣圖》及王勃原作產生的題畫文學,在增加“圖——文”聯系的同時,也實現了圖像和文字互譯的目的。透過圖像,可以直觀地欣賞詩文描寫的景物和意象,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出作者寄托的幽深志趣;通過題畫詩文,則可以更準確地把握圖畫世界中的可視符號和抽象意境之內涵。畫家和文人群體通過回環往復的創作,共同推動了《滕王閣序》和《滕王閣圖》的傳播,促成了“滕王閣”情懷和藝術主題的經典化。

①羅時進:《宋代圖像傳播對唐代詩人與作品的經典化形塑》,《文學遺產》2018年第6期,第71—84頁。

② 岳仁譯注:《宣和畫譜》,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第71頁。

③〔清〕張照:《石渠寶笈》卷三十四貯,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④ 〔清〕彭蘊璨:《歷代畫史匯傳》卷五十五,清道光刻本。

⑤ 〔清〕阮元:《石渠隨筆》卷八,清阮亨揚州珠湖草堂刻本。

⑥ 〔清〕梁章鉅:《退庵詩存》卷二十二,清道光刻本。

⑦ 〔明〕盧柟:《蠛蠓集》卷二,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⑧ 〔元〕程鉅夫:《雪樓集》卷九玉堂類稿,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⑨ ? 〔元〕貢師泰:《玩齋集》卷一,明嘉靖刻本。

⑩ 〔元〕陳高:《不系舟漁集》卷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明〕王英:《王文安公詩文集》詩集卷四七言律詩,清樸學齋鈔本。

? 〔明〕謝晉:《蘭庭集》卷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明〕凌云翰:《柘軒集》卷一,清武林往哲遺著本。

? 〔宋〕鄭思肖:《鄭所南詩文集》詩集,四部叢刊續編影林佶手鈔本。

? 〔元〕許有壬:《至正集》卷二十九,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明〕楊基:《眉庵集》,四部叢刊三編影明成化刻本。

猜你喜歡
題畫滕王閣王勃
陳中建
題畫二首
鄭板橋《題畫蘭竹石》?
蜀中九日
蘇軾題畫詩
題畫詩冊頁
滕王閣
一字千金王勃
屢毀屢建,你猜滕王閣重建了幾次
王勃一字千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