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借本土文化“引擎” 引領鄉村振興

2020-07-13 09:36
杭州 2020年23期
關鍵詞:鄉賢商會引擎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支撐,特色的本土文化大多根植于鄉村,諸如習俗、禮儀、建筑等種種散落于鄉村角角落落的本土文化,皆是攜帶鄉愁基因的重要載體。振興鄉村文化要注重開啟本土文化“引擎”,以發揮鄉賢作用、傳承傳統文化、發展文化產業和借助媒體力量等多種方式,引領鄉村振興。

積極發揮鄉賢作用

建設美麗鄉村需要人才支持。2019年2月,由百余位浪川籍在外經商人員和鄉賢組成的淳安縣浪川鄉商會正式成立,旨在搭建一個交流信息、聯絡鄉情、共享資源的平臺,讓政府和企業家之間形成團結協作、互通有無、共創商機的良好局面。

商會成立一年多來,商會成員積極關心家鄉建設,主動為農村留守兒童、困難群眾、孤寡老人捐助資金、慷慨解囊。2020年,浪川鄉受到了百年一遇的暴雨侵害,商會成員積極籌集善款,專程從杭州等處趕回家鄉,為受災困難戶送上慰問金和慰問品。2020年重陽節慰問活動,商會參與捐贈的會員達到90余人,共捐款55000 余元。

浪川鄉黨委政府積極與商會成員溝通,19 個行政村分別與商會成員結對,逐漸搭起商會與各村經濟發展的新橋梁。商會會長方麗軍與峰川村結對后,一直為村里的消薄增收出謀劃策。聽說村里的面條是十里八鄉有名的農產品,方麗軍便立即和村里共同謀劃,最終敲定由村集體負責制作面條、他幫助推銷的方案。僅僅幾個月,方麗軍就幫村里賣出了約350 箱面條,營收近兩萬元。下一步,浪川鄉計劃對峰川的面條進行包裝設計升級,提升品牌附加值,將其打造成饋贈親友的精美禮品。

鄉村振興要發揮本土籍貫的在外經商、從政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等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搭建鄉賢文化平臺,暢通鄉賢與鄉村信息的互聯互通機制。通過成立鄉賢聯誼會、舉辦新鄉賢論壇等方式,鼓勵新鄉賢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同時,加強對新鄉賢回歸工作的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積極推動以村史、村規民約、鄉賢榜等形式記載鄉賢公德,不斷激發新鄉賢服務家鄉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推動項目回歸、資金回流、信息回傳、技術回援、人才回鄉的“歸雁經濟”,促進鄉村特色種植業、旅游業等多產業發展。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優秀傳統文化是農村長期歷史沿革傳承下來的深厚底蘊,也是維系鄉村情懷和鄉愁的紐帶。無論是原汁原味的老房子、令人向往的小橋流水等鄉村建筑、山水風貌,還是民間民俗工藝品,都凝聚著一方鄉土的文化追求,也是有別于城市的顯著表現之一,其文化的異質性將是實現鄉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淳安睦劇日漸活躍,為了讓更多孩子感受淳安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淳安縣每年開展“睦劇進校園”活動,將“非遺工作從娃娃抓起”落到了實處。睦劇藝術家們為全縣10 所學校數千名師生帶去精彩演出,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促進年輕一代形成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學校通過組織學生睦劇興趣團,讓更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傳統睦劇、竹馬等,把當地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鄉村振興,就是要傳承好、保護好傳統文化。鼓勵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發揮“傳幫帶”作用,結合中小學教育、農村文化禮堂培訓等方式,以興趣課題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輕人對傳統非遺技藝的目光和關注;培養更多年輕化的傳承人,把優秀的傳統非遺文化傳承下去;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建立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檔案室,成立傳統文化研究推廣會,推進文化禮堂、非遺展陳館、紅色文化紀念館等歷史文化展示室的建設;盤活文化存量資源,推動村情民俗展示室成為展示傳統文化資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挖掘農村傳統技藝,發展文化產業,既能較好地發揮擁有傳統技藝的鄉土人才作用,又能為鄉村群眾帶來收益,還能逐步吸引在外人員回鄉發展。

近年來,淳安積極實施“一村一品”農村工藝文化創建活動,最大化挖掘鄉鎮、村本土文化資源。如浪川鄉芹川村依托保存較為完善的古民居、祠堂、古橋、古涼亭等古建筑,結合優質的水源、生態、人文等資源,重點發展影視、攝影、寫生基地,打造精品民宿,吸引各地游客前來參觀、攝影、寫生。

建設“一村一品”,要創建特色文化項目。通過舉辦農民藝術節、民間技藝大賽、非遺技藝培訓班、鄉村讀書節、鄉村農民運動會、鄉村大舞臺等面向農村地區的大型文化活動,打造一批農村文化品牌。積極建立“千名鄉土文化人才庫”,鼓勵城市文藝院團與農村文藝團隊結對子,形成城鄉人才聯動幫扶機制,推動鄉村傳統技術和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挖掘竹編、麻繡、雕刻、剪紙等幾近失傳的傳統技藝,打造本土特色的鄉村文化創意產業,吸引更多年輕人傳承手藝,成為帶動鄉村文化振興的中堅力量。

借助媒體傳播力量

鄉村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像是散落在群眾之中的珍珠。要把這些珍珠找出來擦亮發光,光靠保護還不行,要善于借助媒體傳播力量。

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方式可以下沉到每個人,智能手機、短視頻平臺、公眾號、直播等方式讓更多群體看到鄉村文化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吸引更多社會人群關注并喜愛鄉村技藝和文化,進而自發地發展鄉村文化。曾經,浪川鄉的鋦瓷技藝傳承人王昌歸充滿焦慮,擔憂找不到接班人。錢江晚報刊登了他的鋦瓷技藝后,王昌歸接到不少希望成為他學徒的電話,這表明還是有不少喜愛和需要傳統技藝的群體。要精準找到這些傳統文化和技藝的現代受眾,就要發揮傳媒的作用,打造鄉村文化的傳播力量,通過多種方式讓更多的社會群體關注到鄉村文化,成為鄉村文化的傳播者和傳承者。

要緊跟時代潮流,抓住傳播契機。浪川鄉服裝店店主平建霞注冊了名為“村花小平”的抖音賬號,發布日常采桑養蠶、養雞養鴨、鄉村生活場景等短視頻,受到較多群眾喜愛和關注,粉絲量不斷上漲,形成了一定的關注度,成為鄉村文化傳播的群眾力量??山柚鷭D聯、統戰、商會等力量,培養鄉村直播人才,發掘鄉村短視頻拍攝愛好者,開展系統化培訓,組織鄉土短視頻、攝影等比賽活動,把鄉村文化以更適應當代媒體傳播的形式傳播出去。

猜你喜歡
鄉賢商會引擎
“蜀”潤鄉賢,“陶”享美好
點燃企業發展的“引擎”
打造信息化建設的“黨建引擎”
商會真的不是全部
商會真的不是全部
車壇往事4:引擎進化之屢次失敗的蒸汽機車
中國西班牙商會
“支部+”鄉賢護航鄉村治理
鄉賢文化叢書(套裝,共10冊)
“人大代表+鄉賢”助力鄉村振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