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積相分析在巖性油氣藏勘探中的應用

2020-07-14 13:31孫廷彬吉亞明
特種油氣藏 2020年3期
關鍵詞:物源油氣藏巖性

王 玲,孫廷彬,吉亞明,楊 飛

(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河南 濮陽 457000)

0 引 言

東濮凹陷隨著構造油氣藏勘探程度的不斷提高,發現規模油氣儲量的幾率越來越小,急需尋找新的勘探領域,實現資源接替。近年來,學者們對巖性油氣藏的分類、成藏機理與富集問題進行研究[1-5],有效地解決了制約巖性油氣藏勘探的關鍵技術問題[6],指導了渤海灣盆地、二連盆地等巖性油氣藏勘探,并相繼取得突破,巖性油氣藏已經成為新增儲量的重要部分。柳屯洼陷位于東濮凹陷北段,烴源巖埋深大,生烴條件優越,具有很好的巖性油氣藏勘探潛力,但一直以來沒有新的突破。分析認為該洼陷是東濮凹陷的內部洼陷,發育多個物源、且沉積類型多樣,縱向多層油層疊置,缺乏系統、精細的沉積體系研究是制約柳屯洼陷巖性油氣藏勘探的主要問題。因此,明確柳屯洼陷物源方向,開展沉積相研究,對柳屯洼陷巖性油氣藏勘探具有重要意義。

1 區域地質概況

柳屯洼陷是東濮凹陷北部的一個三級構造單元,南與海通集洼陷相鄰,北與馬寨洼陷相連,西南與胡狀集構造的胡5斷塊區相接,西邊界為邢莊斷層,東邊界為文西斷層,呈以洼陷為中心的負向構造形態(圖1)。平面上劃分為西南斜坡(胡99—胡111井區)、洼陷西翼(胡110—胡96井區)、洼陷東翼(濮深18—文408井區)。

圖1 柳屯洼陷區域位置

柳屯洼陷沙三段沉積厚度為4 000 m,既是主要生烴層系,也是主要儲集層系,可細分為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3個亞段。沙三中亞段是主要的油氣富集層系,自上而下劃分了12個砂組。其中,頂部的沙三中1—中3砂組以厚層灰白色鹽巖夾薄層頁巖、油頁巖為主,以胡96井為界,洼陷西翼不發育鹽巖,洼陷東翼發育一套5~10 m厚的鹽巖,分布穩定。中下部的沙三中4—中12砂組是主要的含油層系,巖性以深灰色、灰色泥巖,油頁巖夾灰色、黃褐色粉砂巖,細砂巖為主,也是巖性油氣藏的主要發育層位。

2 物源體系分析

2.1 古地貌特征

沙三中早期,湖盆整體較深,洼陷西翼是湖盆的沉積和沉降中心。柳屯洼陷整體呈現北深南淺,南北陡坡,東西緩坡的特點,洼陷西部發育北西—南東向古沖溝,是有利的物源供給通道(圖2)。沙三中晚期,洼陷的西南部逐漸抬升,形成斜坡-洼陷的古地貌格局。西南斜坡具有水淺坡緩的特點,易形成牽引流沉積,是沉積物堆積的有利場所。洼陷東翼為沉降中心,具備發育近岸水下扇或濁積扇的古地貌條件[7]。

圖2 柳屯洼陷沙三中亞段古地貌

2.2 特征元素分布特征

同一物源區特征元素的含量比值在沉積、搬運和成巖過程中變化不大,但在物源區和沉積區具有可比性,是判斷和區分不同物源區的重要參數。西南斜坡、洼陷西翼、洼陷東翼特征元素含量比值分布模式均表現為Mg與Mn之比單一高峰型,數值差別較大(表1)。因此,西南斜坡、洼陷西翼及洼陷東翼屬于不同的物源區[8]。

表1 柳屯洼陷沙三中亞段特征元素含量比值分布

2.3 砂地比分布特征

通過砂地比分布特征分析發現,柳屯洼陷沙三中亞段發育北西向和南東向2個物源方向。其中,西南斜坡物源供給充足,為主要物源區,砂巖含量為40%,物源方向為北西向;洼陷西翼物源供給能力相對較弱,砂巖含量為25%~35%,物源方向為北西向;洼陷東翼局部發育有小物源,沙三中8砂組砂巖含量最高,為25%,物源方向為南東向。

由古地貌特征、特征元素分布特征及砂地比分布特征綜合分析可知,柳屯洼陷發育西南斜坡、洼陷西翼、洼陷東翼3個物源區。其中,西南斜坡物源供給充足,為主要物源區,物源方向為北西向。西南斜坡為單斜構造,水淺坡緩,有利于沉積物堆積,可以發育大型牽引流沉積。洼陷西翼物源方向為北西向,由于水深坡陡,且物源供給能力較弱,可以發育各類小型扇體。洼陷東翼物源方向為南東向,為柳屯洼陷的沉降中心,來自文西斷層的物源供給能力弱,可能發育有近岸水下扇或濁積扇等重力流沉積。

3 沉積相類型及特征

3.1 辮狀河三角洲

辮狀河三角洲碎屑顆粒含量為65%~88%。其中,石英含量最高,為55%~85%,平均為65%;巖屑含量次之,為8%~27%,平均為19%,巖屑成分以沉積巖巖屑和變質巖巖屑為主;長石含量略低于巖屑含量,為10%~25%,平均為16%,成分以斜長石為主。顆粒分選中等,磨圓以次圓—次棱角狀為主,結構成熟度中等偏差。

辮狀河三角洲平原的巖性主要為磚紅色、淺肉紅色細礫巖、粗砂巖(圖3a),發育大量交錯層理、平行層理(圖3b),測井相為齒化箱形及鐘形。

圖3 典型巖心沉積構造

Fig.3 Typical core sedimentary structure

辮狀河三角洲前緣的巖石類型主要為灰色礫巖、粗砂巖與灰色泥巖互層,礫巖分選中等偏差,磨圓為次圓—次棱角狀,成熟度較低。沉積構造為細礫巖正粒序構造、平行層理及各種交錯層理(圖3c),測井相為箱形及鐘形。

3.2 滑塌濁積扇

滑塌濁積體屬于再搬運沉積物、巖性一般較細,以細砂巖為主,并含有大量盆內碎屑,如泥巖撕裂屑、泥礫等。濁積巖常見各種同生變形構造(圖3d、e),其中,滑塌構造發育最普遍,此外,還發育平行層理、交錯層理等。由于構造活動頻繁,柳屯洼陷濁積巖常見裂縫,裂縫內多被鹽巖或石膏充填。由于物源供給量、構造活動強度等誘導因素變化,濁積扇沿辮狀河三角洲扇體運移方向隨機分布,滑塌距離及濁積扇體面積不確定。

4 沉積相平面展布特征

柳屯洼陷東翼水體最深,為半深湖—深湖環境;洼陷西翼次之,為半深湖環境;西南斜坡水體最淺,以濱淺湖為主。在水體環境及地形坡度差異的影響下,不同區帶的沉積相展布特征也各不相同(圖4)。

在柳屯洼陷西南斜坡,沉積地形坡度相對較緩,物源供給充足,沿邢莊斷層下降盤繼承性發育3個辮狀河三角洲前緣扇體。其中,斜坡帶西段的胡99井區,坡度最小,扇體發育范圍最廣,水下分流河道向南可延伸至開36井區??拷菹輲Р课黄露认鄬^陡,辮狀河三角洲扇體發育規模明顯小于西段。從各時期辮狀河三角洲發育特征來看,砂體規模由下而上具有增大的趨勢。在柳屯洼陷西翼,沿邢莊斷層下降盤發育2個小規模辮狀河三角洲扇體,受到坡度較大、水體較深的影響,扇體具有厚度大、延伸距離短的特點,各時期扇體發育規模有所差別。其中,沙三中6、中2沉積時期砂體規模最大,但受到物源供給差異的影響,中6時期胡110井區扇體發育規模大于胡108井區,中2時期則相反。

圖4 柳屯洼陷沙三中亞段各砂組沉積相平面展布

在柳屯洼陷東翼,沙三中12—沙三中4沉積時期主要為半深湖—深湖環境,沿文西斷層下降盤局部發育濁積扇,物源來自文留灘壩砂體;沙三中2時期發育鹽湖沉積。洼陷東翼發育的濁積扇易形成透鏡體巖性油氣藏。

5 巖性油氣藏潛力分析

柳屯洼陷是東濮凹陷的重要生烴洼陷,主要生油層系為沙三中亞段—沙三下亞段。油氣沿邢莊斷層及文西斷層向上運移,在柳屯洼陷的斷鼻、斷塊等有利圈閉聚集成藏,受構造及儲層雙重影響,形成多種類型油氣藏。

西南斜坡沙三中亞段沿邢莊斷層下降盤發育有3個辮狀河三角洲扇體(胡99、胡114、胡111井區)(圖4),扇體疊置連片,由于單斜構造,砂體沿上傾方向尖滅,側向與泥巖接觸。由胡99—胡111井油藏解剖可知(圖5),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儲集砂體物性較好,是巖性油氣藏勘探的有利相帶。構造上傾方向及次生斷層的有效封堵與有利沉積微相相結合,形成構造-巖性油氣藏,油氣聚集在辮狀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側緣高部位[9-10]。

洼陷西翼發育小型辮狀河三角洲扇體,由于與構造背景配置良好,為油氣垂向及側向運移提供了良好條件,是構造-巖性油氣藏勘探的良好地區。

圖5 柳屯洼陷西南斜坡帶胡99井-胡111井油藏剖面

沙三中亞段文西斷層下降盤與上升盤對接的地層是中生界致密地層,側向上封堵良好,有利于洼陷東翼的油氣聚集與保存。同時,洼陷東翼位于柳屯洼陷生油中心,沙三中6—中8砂組發育有2個較大規模的滑塌濁積扇(濮深18井區、文408井區)(圖4),沙三中1砂組發育的厚層鹽巖形成良好的蓋層,成藏條件優越。濁積扇可以形成透鏡體巖性油氣藏,是巖性油氣藏勘探的有利相帶[11-17]。

6 結 論

(1) 柳屯洼陷沙三中亞段發育西南斜坡、洼陷西翼、洼陷東翼3個物源區,西南斜坡為主要物源區,物源方向為北西向。

(2) 柳屯洼陷沙三中亞段主要發育辮狀河三角洲、濁積扇及湖泊相。沿邢莊斷層下降盤繼承性發育多個辮狀河三角洲,西南斜坡辮狀河三角洲扇體發育規模最大,沿文西斷層下降盤洼陷東翼局部發育濁積扇。水體變淺、物源供給條件變化是辮狀河三角洲扇體規模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扇體規模經歷了3次由小變大的過程。此外,水體變化,斷裂活動增強是濁積扇規模變化的主控因素。

(3) 西南斜坡緊鄰生油洼陷,且位于油氣運移的通道上,具有有利的成藏條件。水下分流河道廣泛發育,橫向上砂巖變化明顯,與單斜構造配置,易在儲層上傾側向尖滅形成構造-巖性油氣藏。洼陷東翼構造活動強烈,發育滑塌濁積扇,上部有沙三中1砂組發育的厚層鹽巖封蓋,易形成透鏡體巖性油氣藏。

猜你喜歡
物源油氣藏巖性
一種全浸式油氣藏工程課程設計方式研究
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碎屑巖巖性識別方法及應用
基于石灰石巖性的超近距管溝爆破試驗研究
車西地區陡坡扇體儲層發育主控因素探討
成都粘土的分層、成因及物源研究綜述
東營三角洲沙三中物源分析探討
關于巖性地層油氣藏地質理論分析與勘探技術探討
黔中地區土壤酶活性對巖性的響應
Intersect大型油氣藏模擬器助力高效開發油氣田
復雜難采油氣藏開發管理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