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錦鯉熱”現象及其應對策略

2020-07-14 02:50羅思婷
青年與社會 2020年15期
關鍵詞:大學生群體錦鯉

摘 要:網絡時代下“錦鯉”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與“錦鯉”有關的網絡營銷。社會發展不平衡加劇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心理問題都促使了“錦鯉熱”的產生。文章基于對“錦鯉熱”產生原因的分析,“錦鯉熱”的積極之處以及當前“錦鯉熱”的挑戰,從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疏導和技能培訓以及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等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錦鯉熱”;大學生群體;“錦鯉”

在我國錦鯉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吉祥、祥瑞的寓意。隨著移動網絡迅速發展,“錦鯉”在網絡文化被賦予了更多的寓意,泛指一切跟好運相關的事物:如有好運的人,或可帶來好運的事情。當下的“錦鯉熱”是指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盛行通過“轉發錦鯉”或者“錦鯉”人設的相關圖片以期好運降臨或者成功中獎的一系列文化現象。在某種意義上說,“錦鯉熱”似乎已成為一種頗具“中國特色”的網上流行文化。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大學生群體面臨就業、求學等生活壓力較大,對自己缺乏明確清晰的認識以及還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價值觀,容易在群體生活中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跟風“轉發錦鯉”,因此“錦鯉熱”主要在大學生群體中盛行。

一、“錦鯉熱”的成因

“錦鯉熱”是新媒體環境下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其產生并不是偶然,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分析“錦鯉熱”的產生需要從社會心理問題、時代條件以及社會現實狀況等方面著手。

(一)從眾心理

在社交媒體上的“轉發錦鯉”行為因為無需成本且操作簡單,迅速被大學生跟風轉發。這種轉發行為表現出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實際上是一種“羊群效應”,即心理學所說的從眾心理。一方面,大學生三觀還不成熟,缺乏對事物的自我判斷能力,因此容易受到輿論影響;另一方面,大學生在學校生活,處于一個群體環境當中,在做決定的時候受到群體壓力的影響,因此選擇從眾。所以在大學生中,只要有人開始“轉發錦鯉”,就會有人跟風進行轉發,因為誰都不想被幸運遺忘,而潛藏在大學生從眾心理背后的其實是這類群體借助“錦鯉”這個符號來表達自己的內心訴求。

(二)焦慮的生活狀態

“轉發錦鯉”實際上是當今社會大學生壓力過大,極度焦慮而衍生出來的一種亞文化現象。雖然這一代大學生相比他們父輩來說所享受的物質條件更為優越,但是當前的就業形勢空前嚴峻,就業市場對于大學生的能力和學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房價一路高漲,許多大學生難以憑借自身力量在大城市中買房,并且許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贍養父母的壓力對于他們來說也不容小覷。因此通過“轉發錦鯉”的行為一方面能夠幫助大學生群體釋放了來自學習、生活的壓力,讓他們可以短暫逃避現實生活中所面對的諸多困難;另一方面其實也反映出大學生群體存在著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將努力的希望不僅依靠于自身,還寄托于“轉發錦鯉”等行為中。

(三)自我效能感不足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在《自我效能:關于行為變化的綜合理論》一文中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它不只是個體對即將執行的活動的未來狀態的一種事先預估,還會影響到個體在執行這一活動中的動力心理過程功能的發揮[1]?!币延醒芯勘砻鳎骸拔覈嗌倌曜晕倚芨械恼w水平與時代的要求,以及他們將要承擔的使命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2]?!贝髮W生群體“轉發錦鯉”的行為側面反映出大學生對自身缺乏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不足,認為自己無法完成既定的目標或任務,而通過“轉發錦鯉”能讓他們產生心理安慰,進而獲得自己能夠順利完成任務或目標的“心理錯覺”,這種“心理錯覺”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他們對于自身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但是如果大學生將未來的希望全都寄托于“錦鯉”,必然導致一事無成。

(四)外因:社會網絡營銷的助推

支付寶“尋找中國錦鯉”的活動帶來的轉發熱潮讓眾多商家看到該活動所吸引的流量、熱度,因此產生了一系列與“錦鯉”有關的網絡營銷行為。網絡營銷相比于傳統營銷而言具有成本更低、擴散更廣、效果更好等特點,并且網絡營銷除了宣傳推廣費用之外基本上不再需要任何費用?!稗D發錦鯉”之所以盛行,是因為大學生群體在面臨就業、考試等時刻渴望好運降臨,而商家正是抓住了大學生的這種心態并加以利用來進行他們的逐利行為。商家通過推出與“錦鯉”有關的活動,并借助相應的渠道進行傳播,憑借大學生群體的投機心理誘使其進行轉發或評論,以此獲得流量和熱度。

(五)根源:社會發展不平衡加劇

“錦鯉熱”現象的出現表明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方向存在偏差,在社會的發展中逐漸迷失了自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錦鯉熱”產生的根源實際在于社會發展不平衡加劇。一方面,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導致大學生群體都不愿回到家鄉而選擇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打拼,但是大城市的快生活節奏和就業競爭壓力激烈使得大學生群體感到迷茫、焦慮;另一方面,城市不斷增加的人口和有限的資源之間的矛盾導致資源占有不均,大學生群體感受到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巨大落差。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導致社會矛盾日益激烈,資源分配不均以及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使得大學生群體對于未來發展充滿迷茫,因此寄希望于“錦鯉”。

二、“錦鯉熱”的積極之處

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都必然有其合理性,“錦鯉熱”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積極性?!板\鯉熱”在一定程度上能彰顯大學生的樂觀主義心態,并且他們能夠借助“轉發錦鯉”的行為開辟個人的精神天地,緩解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壓力。

(一)彰顯樂觀主義心態

“轉發錦鯉”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學生有追求的目標,并不是在社會中碌碌無為的頹廢青年。他們的目標有實現的可能性,并不是癡人說夢,因此他們通過“轉發錦鯉”來緩解他們的焦慮,并且將成功的部分希望寄托于“錦鯉”?!稗D發錦鯉”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大學生的樂觀心態,當目標實現前景并不明確的時候,他們沒有輕易放棄,也不會因為壓力過大而采取極端措施,僅是通過“轉發錦鯉”來表明他們內心中對于實現目標的渴望。雖然這種行為并不具有實際意義,但是在側面上反映出“轉發錦鯉”的大學生相對于采取極端措施的那部分大學生來說,具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

(二)緩解社會生活壓力

大學生“轉發錦鯉”大部分情況下是自己付出了努力,但是對于結果如何并不確定時所做出的行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當下的緊張焦慮。當今社會就業形勢嚴峻、房價高漲、獨生子女的贍養壓力大,大學生在面臨諸多社會壓力之時,通過“轉發錦鯉”以尋找壓力的釋放口。大學生在“轉發錦鯉”時往往會附帶上自己的愿望,其中大部分都是祈求考試通過、就業順利等,體現了大學生對目標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學生借助“轉發錦鯉”的行為開辟個人的精神天地,使他們可以暫時逃避現實生活,釋放社會生活壓力。

三、“錦鯉熱”的挑戰

“錦鯉熱”的產生具有其合理之處,能夠緩解大學生的壓力,是大學生面對現實生活沉重壓力的一種精神寄托。但是其宣揚的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與我國提倡的踏實奮斗的價值觀相違背,容易誤導大學生的價值觀;大學生的從眾心理以及對于事情成功的錯誤歸因促使“轉發錦鯉”等行為發生,強化其迷信心理;“錦鯉熱”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衍生網絡騙局。

(一)“錦鯉熱”容易誤導大學生的價值觀

從古至今人們賦予錦鯉的美好寓意體現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但是在今天人們“轉發錦鯉”的行為更多的體現為對于物質財富的追求。大學生群體“轉發錦鯉”更多的是借希望于“錦鯉”以實現自己的考試通過或者就業順利等現實愿望,這實際上會讓大學生群體衍生出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需要努力只需要“轉發錦鯉”就可以實現自己的愿望;亦或者是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時將其歸功于“轉發錦鯉”這個行為,而不是他們的個人努力,從而導致個體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低下,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在日常生活的行為以及他們對任務的選擇和面對困難時的堅持。僥幸心理與自我效能感低下都容易導致大學生在面對困難時選擇“轉發錦鯉”等行為,容易催生懶惰之風,影響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與我國社會主流文化所提倡的踏實奮斗的價值觀相違背。

(二)“錦鯉熱”可能強化大學生的迷信心理

“錦鯉熱”的盛行,使得大學生對“錦鯉”產生了盲目崇拜,把“錦鯉”作為自己崇拜的信物,把有著“錦鯉”稱號的“信小呆”和“楊超越”作為自己的信仰,這實際上是一種迷信心理。這種迷信心理的產生并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根據觀察學習理論,大學生“轉發錦鯉”等的迷信行為,一般都是通過觀察、模仿身邊“轉發錦鯉”的同學朋友而產生的;另一方面,迷信心理還產生于錯誤歸因。

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自我認同不成熟,缺乏相對成型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容易受到錯誤價值的影響,因此當有重要考試時,不少學生都會在社交媒體上“轉發錦鯉”。學生把考試通過的結果寄托于“轉發錦鯉”上,在考試前后“轉發錦鯉”,如果考試成績不錯那么就會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對“轉發錦鯉”的迷信心理。當大學生把成功做成某件事的希望寄托在“轉發錦鯉”這種迷信行為上,就會產生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缺乏奮斗的動力和在困難面前戰勝困難的勇氣,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錦鯉熱”衍生的網絡營銷容易導致網絡騙局

“錦鯉熱”的盛行使得以“錦鯉”為主題的網絡營銷層出不窮,各大商家紛紛借此來謀利。但是由于相關部門對網絡營銷行為缺乏監管,因而也容易導致披著與“錦鯉”有關的網絡騙局。不法分子利用大學生對“錦鯉”的盲目崇拜,利用“錦鯉”制造騙局,通過虛擬ID進行虛假抽獎,讓人們轉發詐騙信息。

近年來憑借“錦鯉熱”衍生的網絡營銷騙局在我國各高校層出不窮。這些詐騙事件絕大多數所利用的賬號都并非校方的官方賬號或在校學生的賬號,因此大學生在“轉發錦鯉”時也需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騙。

四、“錦鯉熱”的應對策略

(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堅持踏實奮斗

“錦鯉熱”的盛行一方面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群體具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大學生對于物質財富的追求。應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摒棄不勞而獲的惰性思維,鼓勵大學生通過自己的踏實奮斗來實現自己的現實需要,同時讓大學生群體既要追求個人價值,也要注重社會發展,通過腳踏實地的奮斗實現兩者相結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疏導和技能培訓,使其正視壓力

從心理學分析,大學生之所以紛紛跟風“轉發錦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認為自身能力不足,難以完成自己的目標。因此他們將內心的焦慮和迷茫通過“轉發錦鯉”的行為表現出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壓力得以釋放,但是,依靠“心理錯覺”來欺騙自身,長此以往大學生群體必將失去奮斗的動力,導致碌碌無為。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技能培訓。與此同時,還可以開展相關的心理輔導活動,使其正視壓力,并且能夠有效應對社會生活所帶來的各方面壓力。

(三)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使其正確辨別各種網絡信息

網絡時代下大學生對于網絡媒體的使用日益普遍化,由于大學生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因此極容易被網絡媒體所吸引和帶動?!板\鯉熱”盛行其本身所蘊含的東西并不是我們中華民族所倡導的美德,更多的體現為一種僥幸心理、投機心理。因此,應該通過開展相應的媒介素養培養課程,努力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媒介素養,使其能正確辨別網絡上各種信息,對于網絡信息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和批判精神,防止盲目跟風。大學生群體應提高警惕意識,正確辨別網絡騙局,防止上當受騙。

“錦鯉熱”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流行文化,其出現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的生活壓力。但是,如果對“錦鯉熱”背后所呈現的僥幸心理,迷信心理不加以引導,就影響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因此,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踏實奮斗,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而不是盲目寄托于“轉發錦鯉”的迷信行為中。

參考文獻

[1] A·班杜拉.自我效能:關于行為變化的綜合理論[J].教育評論,1991(06).

[2] 李宜娟.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原因與提升策略[J].中國青年研究,2018(04).

作者簡介:羅思婷(1999.08- ),女,廣東興寧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大學生群體錦鯉
有趣的錦鯉
錦鯉咖啡館
人文關懷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大學生微博使用動機實證研究
網絡心理咨詢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運用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