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翻譯方向“雙師雙能型”師資建設路徑探索

2020-07-14 20:36柯軍操時堯
青年時代 2020年10期
關鍵詞:雙師雙能型師資建設

柯軍 操時堯

摘 要:在當前普通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師資建設是關鍵一環。具備教學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雙師雙能型”師資是外語專業、翻譯專業(方向)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普通高?!半p師雙能型”翻譯師資整體水平不高,隊伍建設任重道遠。在“雙師雙能型”師資建設過程中,高校、翻譯教師、企業都肩負著各自的責任。只有三方通力配合、多管齊下,才能推進高校翻譯方向“雙師雙能型”師資建設。

關鍵詞:翻譯方向;“雙師雙能”;師資建設

一、引言

自2007年首批高校開設翻譯本科專業以來,我國的翻譯教育事業取得了飛速發展,從無到有、從學士學位到博士學位。經過十多年勵精圖治,中國高校的翻譯師資目前已經在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等方面達到了較為理想的狀態(張瑞娥,陳德用,2012),但仲偉合、穆雷則認為:“傳統的翻譯教學無法滿足社會對專業翻譯人才的需求?!倍g人才培養首要的基礎就是充足的翻譯師資,特別是地方普通高校更是缺乏合格的翻譯教師。作為實踐型系列課程,翻譯課程離不開既具有教學素質又擁有實踐能力的“雙師雙能型”教師。在目前情況下,“雙師雙能型”翻譯師資建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雙師雙能型”翻譯師資現狀

國外對“雙師雙能型”師資的研究和實踐由來已久,如美國、德國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出色,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制度。我國對高職院校的相關研究和實踐有一段時間,但是普通本科院校提出“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在2015年教育部、財政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出《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之后。具體就翻譯方向的“雙師雙能型”師資的建設而言,雖然翻譯師資如前文所述,在各方面已經達到了比較理想的狀態,但更多是針對研究生階段的教學和重點院校、外語專業院校,地方普通高校改善情況十分有限。由于翻譯專業成立歷史才短短十多年,加之大部分地方高校翻譯老師是由外國語言文學方向轉過來,到近幾年,即使是擁有翻譯碩士、博士學位的老師加入普通高校,也基本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經驗,導致前期實踐基礎不扎實,“對于大部分院校來說,師資隊伍中缺乏長期從事專業翻譯的教師,而且矛盾十分突出?!焙蝿倧娫缇椭赋?,目前制約我國翻譯人才培養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師資。根據張瑞娥等人的觀點,翻譯學科發展到今天,這一問題有所緩解,但“這些表層現象背后所隱藏的問題也不可忽視”,即“學術型師資建設和應用型師資建設出現了嚴重的偏差,而當前師資建設中的一些傾向導致了對學術型師資建設的傾斜和對應用型、教學型師資建設的忽視”。

三、“雙師雙能型”師資建設

“雙師雙能型”翻譯師資的建設需要多管齊下、多方努力。高校作為“雙師雙能型”師資的主要建設者、培養者和使用者,負有首要的責任;翻譯教師本人作為“雙師雙能型”師資的主體,負有主體責任;廣大的企事業單位作為“雙師雙能型”師資的服務對象之一,負有重要的社會責任。

高校應該從制度上引導和鼓勵相關教師成長成為“雙師雙能型教師”,要在學術型師資建設和應用型師資建設之間打造一種平衡,創造一種有利于應用型教師發展的環境。地方普通高校還應該認清形勢,在招聘翻譯師資時,采用更加符合實際和自身需求的標準。

高校首先應該改革現有的教師評價機制,把“唯論文、唯項目、唯經費、唯著作”的評價標準進行修改,把翻譯教師的實踐從業能力和業績納入考評范圍和職稱評聘條件,讓翻譯教師可以憑實踐業績晉升職稱,獲得職業發展。這樣可以鼓勵他們進一步發展,也有利于尚沒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參與翻譯實踐。破除了這些桎梏才可以促進更多的教師成長為“雙師雙能型”師資。這是目前高校在機制方面面臨的首要任務。

其次,誠如鮑川運(2009)所說,現在翻譯師資的來源是“……二是原來從事外語教學的教師改行教翻譯”。對于地方普通高校來說,這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是客觀現實。高校需引導文學、語言學等教師通過在職培訓、進企實踐等方式,積累翻譯實踐經驗,逐步轉變成翻譯教師。高校應該從制度上鼓勵從事翻譯教學的教師參與在職培訓、訪學、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等,學習翻譯教學理論知識和積累翻譯實踐經驗,讓這些轉型的教師學會翻譯教學理論和翻譯實踐經驗積累兩條腿走路。

另外,地方高校還應該改革現有的教師聘任機制。隨著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即使是地方普通本科高?,F在招聘專任教師時,也設置了“應聘者應該擁有博士學位”這樣的門檻。而眾所周知,博士學位獲得者屬于高端研究型人才,其優勢在理論研究與突破而不在實際業務,而且翻譯專業的博士目前仍屬于稀缺的人才,不太可能愿意到地方普通高校任職。因此,這些高校在招聘翻譯專業教師時,應該適當放寬學歷條件,增加實踐能力條件。例如,如果應聘者只有碩士學歷,卻擁有非常豐富的翻譯實踐、專業的翻譯行業知識、優秀的翻譯項目管理經驗等,也應該可以被吸納到高校教師的隊伍中來。這樣的人才從翻譯界入教育界,再經過相關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學實踐經驗的積累,就可以成長成為高校的“雙師雙能型”師資。

除了上述的改革全職教師的招聘、職稱評聘、在職培訓等方面的問題之外,高校還應該考慮開放式辦學,即吸引優秀翻譯從業者到學校任兼職教師。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謝天振教授認為:“學科建設的主體是教師,而目前國內高校翻譯學科建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翻譯師資跟不上?!倍蝿倧娊淌谝舱J為:“教翻譯者自己一定得從事或從事過像樣的翻譯,這應當是一個起碼的要求?!眱晌环g學方面的專家不約而同地認為翻譯實踐是翻譯方向課程教師的必要經歷和先決條件。而優秀的翻譯人員,都具備非常豐富的翻譯經驗和行業知識。即使他們不具備相關的教育資質(如沒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或沒有教育教學經驗),他們到學校兼職教師,可以更多地從業內人的角度出發,分析翻譯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求,引導翻譯人才的教育、發展。他們的加入既可以解決翻譯“雙師雙能型”師資不足的問題,又不會給學校增加太多的負擔,十分有利于高?!半p師雙能型”師資的建設、發展。

此外,高校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實體,有著豐富的社會網絡資源。為促進翻譯師資的建設,高校應該積極與其他企事業單位接洽,建立翻譯教學(實踐)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等,并選派相關教師進入基地,開展翻譯實踐,積累翻譯經驗。

教師個人對“雙師雙能型”師資的建設負有重要的主體責任,對于從其他專業轉型過來的翻譯教師來說,決不能僅憑當年自己學生時期經歷的“教學翻譯”和自己對翻譯實踐工作的主觀想象,來開展自己的“翻譯教學”。他們應該主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主動去學習翻譯和翻譯教學理論知識,主動去服務企事業單位,承擔翻譯實踐工作。例如,許多翻譯專業知名高校會定期召開“翻譯教學(研究)工作坊”,接受翻譯專業方面的訪問學者等;每年都會有各種國際或國內、各行業的翻譯研討會等,這些都是轉型教師們進行相關理論學習的好機會。高校應該給予他們充分的支持,如計算工作量、報銷相關費用、開展相關獎勵等,讓教師可以無后顧之憂,去參與相關學習活動。同時,這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社會網絡和其他渠道,與企事業單位接洽,積極主動提供翻譯服務,最后成為有教學理論知識、教學能力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雙能型”師資。

另一方面,近年進入高校的翻譯碩士、博士教師雖然具備了翻譯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但不一定具備相關翻譯教學理論知識。他們普遍年紀較輕,社會網絡簡單,翻譯實踐活動經驗不足。他們也需要培訓理論知識,積累實踐經驗。例如,這些教師就可以參加前文所述“工作坊”、研討會等;如果自身資源有限,就要尋求學校的幫助,積極走入市場,主動與企事業單位接洽,開放翻譯服務。這樣既服務了社會,又有利于自己的職業發展,成長為“雙師雙能型”師資。

最后,企事業單位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翻譯業務實際需求又肩負社會責任,應該積極和高校合作、與翻譯教師合作,建立相關基地、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這樣既滿足單位自身在國際環境下開展業務的需求,又可以給翻譯教師提供實踐機會,促進他們的發展,幫助其成為“雙師雙能型”教師。

四、結語

翻譯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對翻譯師資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合格的翻譯師資應該是“雙師雙能型”。在促進“雙師雙能型”師資的建設方面,高校負有首要的責任,教師負有主體責任,企事業單位負有社會責任。只有三方共同合作,同心協力,才能促進高校翻譯專業“雙師雙能型”師資建設。

參考文獻:

[1]鮑川運.關于翻譯教學的幾點看法[J].中國翻譯,2003(2):50-52.

[2]鮑川運.翻譯師資培訓:翻譯教學成功的關鍵[J].中國翻譯,2009(2):47-49.

[3]明颎.對專業翻譯教學建構的思考:現狀、問題和對策[J].東方翻譯,2010(1):15-18.

[4]何剛強.精益諳道,循循善誘——翻譯專業教師需具備三種功夫[J].外語界,2007(3):25-29.

[5]謝天振.學科建設不能搞大躍進[J].東方翻譯,2011(2):4-7.

[6]張瑞娥,陳德用.中國翻譯師資基本狀況變化分析[J].外語研究,2012(2):67-71.

[7]仲偉合,穆雷.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外語,2008(6):4-14.

基金項目:湖北工程學院2019教學改革立項“應用型高校英語專業翻譯類課程‘雙師雙能型師資培養機制研究”資助項目。

猜你喜歡
雙師雙能型師資建設
高?!半p師雙能型”英語專業教師團隊建設策略研究
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中商務英語專業“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研究
關于不同高校網絡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和提高師資水平的思考
基于中小學書法教育實施背景下的師資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