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社團活動與社會化的關系研究

2020-07-14 20:47孫婧偉
青年時代 2020年10期
關鍵詞:社會化

摘 要:高校擴招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領域最大幅度的改革,隨之,大學生社會化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大學生社團作為高校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失的組織,能夠起到幫助大學生培養社會技能、擴展交際圈、提高自身素質等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大學生社會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受到社團生活的影響。本次調查發現高校學生社團與大學生社會化的確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對社團活動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進行了逐一闡釋,最后,筆者為讓這種影響更加突出和深刻,進行了相應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社團意義;社團現狀;社會化;社團成長

一、問題的提出

由于大學擴招,我國高校的招生規模獲得了空前發展,每年畢業生的隊伍十分壯大,但面向社會和就業,學生們的壓力仍不容小覷。一個成員眾多的社團就相當于一個小社會,學生通過參加社團活動鍛煉能力、培養興趣,這無形中就對學生接觸社會起到了一個引領作用,因此,參與社團活動對大學生社會化進程有重大意義。

通過對過去相關文獻的研究,筆者發現涉及大學生社團的研究大致有如下幾個方向:第一,大學生參加社團對其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影響;第二,參加社團期間文理科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況和心理健康;第三,通過比較不同類型的社團,總結出為什么大學生參與社團表現出多樣性的特點等。因為過去對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沒有清晰的思路,而其研究現狀又難以滿足實際需求,這就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契機。

(一)大學生社會化的涵義

1.社會化

所謂社會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過程。每個人必須經過社會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會行為規范、準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有學者認為,社會化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獨特養成特定的個性和性格,從生物人轉換為社會人,并通過社會文化的內化和角色知識的學習,逐漸適應社會環境的過程。除此之外,費孝通先生認為社會化就是指個人學習知識、技能和規范,取得社會成員的資格,發展自己的社會性的過程。

2.青年社會化與大學生社會化

青年社會化是由社會化衍生出來的一個概念,指青年在社會環境中通過外在教化、人際交往、文化熏陶、自身經驗等途徑,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生產技能、文化知識、社會規范,獲得生活目標,培養社會角色,使自己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

由于青年是大學生的主體,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大學生社會化被包括在青年社會化中。大學生這一群體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因此盡管被包括在青年群體中,二者也不盡相同。王春芳在《大學生社會化問題探析》中,將大學生社會化的目標設定為培養為用人單位喜愛的大學生,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培養大學生順應自然、為所當為的生活態度。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能較清楚地了解大學生社會化的定義——學生自進大學起,能動地學習知識、掌握行為規范、發展自己的社會屬性、取得社會成員的資格、成為祖國有用人才的過程,可以說,大學生社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社會的進步。

(二)高校社團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

學生社團是自發的,因此,高校社團具有廣泛的群體基礎。大學生社會化受到的影響除大眾傳媒、教師家長外,同輩群體更具影響力,加之社團內每一位學生的專業并不相同,所以社團內部成員更容易對大學生的行為舉動、價值觀念產生影響?,F在的社會現象表明,很多畢業的大學生并不能順利融入社會,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在這里,大學生社團就為其搭建了一個較好的平臺,高校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促進自身社會化,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以展示和發揮,從而更好地實現社會化。

但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參加社團活動對大學生社會化的積極影響是肯定的,但同時也伴隨負面影響。當社團文化與主流文化發生碰撞而顯得方枘圓鑿時,就會產生消極影響。過去的研究驗證了這一點,尤其是大四的學生,過于注重社團活動,從而影響了其畢業的相關事宜;還有一些大一新生對社團頗感新奇,同時加入多個社團,重心無法放在學習上,導致最后掛科或者重修。

二、大學生參與高校學生社團的現狀

(一)大學生參與社團的類型、動機及數量

過去的研究將社團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思想政治型、專業學術型、科技創新型、體育娛樂型、公益服務型、藝術興趣類。其中,公益服務類社團(53.23%)和藝術興趣型社團(43.55%)的參加人數最多,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參加其他類型的社團。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社團具有多樣性。

動機是人的一種內在驅動力,調查中我們發現主要的幾種動機有提高能力開闊視野(61.29%)、擴展人際圈(33.87%)、激發社會責任感,培養融入社會的能力(29.03%),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學生是隨大流。其中,提高能力開闊視野以及擴大人際交往圈體現了現代大學生行為的工具性特點;激發社會責任感更加有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責任。如今,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要求人們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實現利益最大化,這必將影響當代大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僅憑興趣去選擇社團,而是更加理性地選擇。

過整理,筆者發現只有8人未參加過社團,其余62人都或多或少的參加過。參與社團的數量表現出社團生活在大學生中的重要性,另一個角度也發掘出社團活動對大學生的吸引程度。

(二)大學生參與社團的活躍度

大學生參與社團的活躍度主要由學生在社團中的身份、參與社團活動占用的時間以及與其他成員的交往度來決定,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成為副社長及以上的學生共有六人(9.6%),這個比例與和其他社團成員聯系較多的人數比例相當。通過對問卷的比對筆者還發現副社長及以上位置的大學生均在活動時間較多的總人數中,即一學年下來活動在7次以上(33.87%),且每次活動時間在2-3小時(25.81%)或三小時以上(6.45%),這些數據表明有一少部分學生對于社團活動較為投入。

(三)主要收獲

藝術興趣型社團在政治和價值觀社會化功能并不顯著。但在能力社會化中有所體現,如圖5所示,參與該類型的成員認為自己面試技巧較好的占比為54.5%比未參與該類型社團的成員(20%)要高。

五、結論與反思

(一)結論

筆者運用調查問卷的方法對高校社團與大學生社會化的關系進行分析,對當前大學生社團的現狀進行描述,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調查結果的分析。理論如下:

第一,參與社團的確和大學生社會化進程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首先參與社團的同學相對未參與社團的同學來說其價值觀的認知、政治態度、自我控制能力方面都比較強

第二,參與不同類型的社團對于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起到了不同的導向作用,參與思想政治型社團的同學,除了增多對政治的關注以外,人際交往能力也比較優秀。參與公益服務類型社團的人數最多,該社團成員的價值觀認知和道德參與行為非常好,如果碰到有陌生人需要幫助,他們也會更加樂于停下來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參與娛樂型社團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個人喜好,特長等原因加入,盡管并未在學習和價值觀上得到明顯進步,但是他們的面試技巧卻得到了鍛煉。

(二)反思

綜上所述高校社團與大學生社會化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何能夠使這種關系得到更加清楚和有利的作用,筆者認為社團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不斷改善和發展社團,才能使社團文化真正成為影響大學生社會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首先,發揮每一位成員的主動性,重視溝通交流。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不難看出實際上只有社長或者干部為社團活動所占用的時間比較多,同時有相當一部分成員平均參加的次數和時間都非常少。因此調動成員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培養社團干部,優化社團管理結構。社團干部是整個社團的核心,影響著社團與社員之間的關系,甚至于主宰著整個社團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在挑選和培養干部時,不僅要從工作能力方面進行考慮,還應該針對社團的特點以及性格特征方面進行入手。每一位干部之間最好能夠及時的溝通交流,取長補短,避免權力的不均,同時還應調動每個部分的積極性,以便更好地進行工作分配。

最后,突破社團活動的單一性,促進社團多元化的發展。多元管理模式會更容易激發社團成員的興趣和熱情,社團成員通常來自不同專業。因而可以根據社團內部成員的不同特點來找到契合點,使交流方式更利于相互理解甚至是關于專業上的討論,搭建交流和思考的平臺。

參考文獻:

[1]鄭航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費孝通.社會學文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3]王珩.高校學生社團發展調查報告:以浙江省高校為例[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26(3):35-39.

[4]童心剛,成祖松.大學生社會化的實現模式[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3(4):145-146,149.

[5]王慶武,王飛.學生社團的類型、功能及其引導[J].山東省團校學報(青少年研究),2001(2):47-48.

作者簡介:孫婧偉(1992—),女,漢族,天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學。

猜你喜歡
社會化
社會化服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提升糧食流通社會化服務水平的舉措構思
社會治安社會化治理的法治路徑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社會化閱讀:讀者閱讀需求的解決方案
公共文化服務亟須推進社會化
大眾傳媒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
高考社會化的關鍵在于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