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

2020-07-17 16:21李寧
現代營銷·經營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限度公共利益維護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現代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彰顯著現代化時代的氣息。為了給人們創造出和諧的社會環境,需要依靠法律體系來得以維護。其中,公共利益與國家利益聯系緊密,需要廣大民眾一同保護。不過,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在公共利益的維護上仍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導致公共利益遭受損害?;诖?,我國應不斷健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用法律條文對公共利益進行維護。為達到良好的法律制約效果,從經濟法的層面出發,對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具有針對性尋求相應的突破策略,力求構建出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保護我國公共利益不受損害。

關鍵詞:公共利益;法律;維護;限度;策略

在我國社會發現中,公共利益占據著重要部分,維護好公共利益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與義務,在社會和諧發展中,也發揮著較大的作用?,F如今,我國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為了給市民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我國必須強化法律,實現公共利益的有效維護。目前,對公共利益起到保護功效的法律體系主要以經濟法為主,內容包含了多項有關公共利益維護的相關法律。雖然,經濟法在公共利益的保護上發揮出了一定的作用,但從實際情況上來看,仍存在著法律限度問題,分析原因,主要涉及到制度本身、經濟法形式、理論與實際相背離等多個方面,這些法律限度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法律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功能,難以達到良好的法律維護效果。

一、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概述

(一)公共利益與經濟法的關系

伴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力度的加大,公共利益的保護逐漸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面對這一社會性問題,應正確處理好經濟法與公共利益兩者之間的關系,用法律制度來實現公共利益的保護,達到良好的應用效果。在經濟法與公共利益關系的分析中,主要涉及到兩大層面的內容。一方面,經濟法的發展,需要公共利益來進行推動,兩者之間互相依存,聯系緊密。在現代化社會建設過程中,公共利益的服務對象為我國廣大群眾,并非歸屬于個人所有。因此,對公共利益進行保護,在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我國所提倡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與經濟法內容所要表達的意思也呈現出一致性特點。為此,需要對經濟法加以修改和補充,不斷完善法律體系,保證法律制度的建立能夠滿足公共利益維護的要求,使其更具實用性價值。另一方面,公共利益的維護是我國現代化社會建設的重要前提條件,在為廣大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同時,更需依靠法律條文來進行保護,使其免受損害,充分發揮出公共利益的價值與作用,促進我國現代化社會的發展?,F如今,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勢必會存在一些弱勢群體,為了維護每個人的利益,建立法律體系,為他們提供法律保障,使其能夠在社會中得以生存,維護好自身的利益,免受其他侵害。此外,在公共經濟秩序的維護上,經濟法的建立也有著較大的應用優勢。尤其是對于存在的市場缺陷、不規范行為,可使用法律來進行整改,使經濟市場系統能夠平穩運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由此可見,經濟法的建立,對于公共利益的維護起著關鍵性作用,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在我國當今時代背景下,現代化建設力度不斷加強,各行各業之間均處于較為激烈的競爭關系,為確保市場經濟的穩定性和秩序性,必須對經濟法體系進行完善,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二)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的表現

我國是一個法治建設國家,歷年來,已經頒布了多項法律法規,涉及在我國社會發展的多個方面。其中,在公共利益保護方面,經濟法是主要的法律保障。不過,從經濟法的應用情況上來看,存在法律限度問題,對于公共利益的保護存在制約性,難以發揮出較好的應用效果。從經濟法視野的角度上出發,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當中。首先,對經濟法中有關公共利益保護的內容進行分析,缺乏完善性和合理性,許多條文規定無法得到應用,無實用性價值,甚至與公共利益的保護相背離。此外,經濟法中包含較多的原則性規定,內部不夠具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經濟法的法律功效,在公共利益維護上,也無法達到相關標準;其次,因經濟法內容的不完善、不具體,導致在經濟法的執行中,也存在較多的問題。在公共利益維護相關事件的處理上,并未按照法律規定來執行。此外,在執行效率上,也未達到理想的狀態;最后,從司法的角度上進行分析,在公共利益維護相關事宜的處理過程中,按照經濟法規定,需完成利益上的合理分配。期間,還可能會涉及到政策調整方面的問題,若追查責任不徹底,并不能表示公共利益得到很好的保護,反而會留下更多的隱患風險。

二、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發生的原因

(一)經濟法本身制度上的問題

為了保護我國公共利益,為現代化社會建設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維持社會穩定性。在經濟法視野下,針對公共利益保護方面存在的法律限度,應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的本質,具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當前,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也處于重要的轉型階段。為保證我國市場經濟處于平穩的運行狀態,必須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體系,用法律法規來維持市場秩序,這是我國經濟市場發展的基本前提條件,也是保障公共利益的必要手段。不過,由于公共利益主體缺乏確定性,表達機制也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加上立法中相關法律內容有著較快的變化,這些因素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法律對公共利益保護功能的發揮,即便是擁有法律的保障,也很難得到有效的落實,在法律制度的執行上,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與公共利益的發展,很難實現兩者的同步?;诖?,我國應不斷完善經濟法法律制度,根據當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對法律內容進行修改、補充,使其更具實用性價值,將經濟法在公共利益維護上的應用效果發揮至最大程度。

(二)經濟法規范趨向多元化

伴隨著我國現代化社會的快速發展,在經濟形勢和體制兩方面,不斷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為了適應當下時代發展的要求,在經濟法規范、原則的建立上,也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轉變。然而,這種多元化的發展,并未真正被廣大受眾所適用,加上歷史、政策對公共利益的維護產生的限制性作用,大大增加了經濟法對公共利益維護的難度。

(三)經濟法形式不合理

經濟法的建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促進社會經濟市場穩定發展。此外,應用法律規定,對公共利益進行保護,對于市場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社會矛盾,也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在社會公眾利益的維護方面中,發揮出了較大的作用。由此可見,從經濟法的制定與應用上來看,社會性是一大主要特征。不過,經濟法體系的建立并非易事,其中還夾雜著多元化的價值選擇、社會成員互動的強化以及公共利益保護標準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變動性因素的存在,使得經濟法中的內容很難達到具體化、全面化的標準,執行程序也難以明確,導致經濟法對公共利益的保護作用大大降低。此外,在當下經濟社會發展中,經濟體制在不斷發生著變動,為適應時代發展趨勢,經濟法內容也隨之改變,法律效益被弱化,并且出現了法律限度問題。

(四)經濟法理論與實際相背離

現如今,社會分工趨于細化,并且社會成員之間呈現出較強的互動性,在價值選擇上,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針對公共利益主體,很難真正明確。為了對公共利益進行保護,在經濟法制度的建立過程中,需要對內容進行調整和保護,不過,從具體實施情況上來看,此項工作具有較高的難度。此外,我國當下處于轉型期,經濟法中內容的調整與補充,其理論內容出現了與實際相背離的現象,即便是擁有較為全面的法律法規,也難以得到較好的適用。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秩序無法得到維護,在公共利益保護方面,各項工作的執行存在虛化的狀態,實踐性操作能力較弱。

三、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突破策略

(一)強化實體法構建

由以上描述可知,我國在經濟法的立法上,存在明顯的法律限制性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效力,在公共利益的維護上,也難以達到很好的執行效果。此外,由于公共利益概念、內容無法具體,即便是經濟法制度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但仍未對公共利益進行明確的界定,存在多種不確定性因素,成為一項社會性難題。想要解決法律“虛化”的問題,我國應加大實體法的構建力度,將法律制度進行具體化。一方面,從立法的角度出發,為使其趨于明確、具體化,相關立法機關人員應仔細了解當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從實際出發,設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公共利益進行保護。為保證法律條文能夠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需要對公共利益保護的內容、概念、形式等相關信息加以明確,在此基礎上,完成立法,使其更具實用性價值,能夠在公共利益維護上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此外,相關司法機關還應做好法律執行上的監督,對公共利益維護的整個過程進行管控,確保相關法律發揮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明令禁止濫用職權的行為,為我國經濟市場的運行穩定提供保障。

(二)轉變程序法視角

公共利益存在于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多個方面,并且處于動態變化當中,想要對公共利益進行保護,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在公共利益保護中,各項工作的執行以及命令的下達,應具備民主性和公平性特點,以此來滿足廣大公眾對公共利益維護方面的要求?;诖?,必須擁有規范性的法律程序,為公共利益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對法律依據,確保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此外,當公共利益出現沖突時,也可拿起法律的武器來進行維護。由此可見,經濟法的建立,在市場經濟秩序的維護、公共利益維護的執行上,均彰顯出了較大的應用優勢。另外,不論是常規程序機制,還是公共利益爭議處理程度機制,均要不斷的進行完善,積極轉變程序法視角,加強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具體內容為:一方面,為降低公共利益保護難度,需要對社會公眾的行為進行限制,在相關舉措的實施過程中,應滿足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要求。此外,在公共利益保護過程中,對于所有事宜的處理,均應做好公開透明,讓社會公眾參與其中,并給予其表達權、知情權。另一方面,對公益訴訟相關制度進行完善,以此來實現法律制度內容的規范性和實用性,將公共利益的保護工作落實到實處,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撐。

結束語:

在當今法制化時代背景下,我國應加大公共利益保護方面的法律建設力度,明確經濟法中公共利益相關法律法規中存在的限制性問題,分析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構建出完善的法律體系,為公共利益的維護提供可靠的保障,促進我國現代化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麗.法院保護公共利益的路徑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6.

[2]楊華權,崔貝貝.論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公共利益——以網絡競爭糾紛為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3):121-128.

[3]亓曉玲.國際投資仲裁中東道國公共利益保護問題研究[D].上海大學,2018.

作者簡介:李寧(1977-),男,滿族,遼寧省丹東市人,沈陽城市建設學院思政部,教師,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猜你喜歡
限度公共利益維護
How to Get Slim?
指責也該有限度
基于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
淺論經濟法的公共利益價值
發射臺中央控制系統典型故障分析及維護
話說“出差”
1938年法入侵西沙 日軍積極“維護”中國主權
限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