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征信體系的中外對比與思考

2020-07-23 06:20樸婧怡劉心怡
商情 2020年29期
關鍵詞:征信信用

樸婧怡 劉心怡

【摘要】信用體系作為信用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降低金融風險,帶動區域經濟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嘗試與取得的成就尚未淺薄。本文通過對比分析我國與幾個代表性國家所建立和采取的企業征信體系,分析當今社會主流的幾種企業征信模式的特點與利弊,探討我國企業征信體系摸索過程中的精華與不足,并給出政策建議,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征信;信用

一、國外企業征信模式

從宏觀角度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征信體系建立時間早,體系較完善。主要分為市場主導模式,政府主導模式,會員制模式和混合模式。

(一)市場主導模式

信用機構基本為獨立于政府之外運作的民營機構,以盈利為目的,專業分工,市場化運作,這樣的模式被稱為市場主導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就采取的這樣的企業征信體系模式。例如美國最權威的三大消費者信用證及機構主要是對消費者的個人信用信息進行搜集、處理并銷售信用報告。

市場主導模式除去市場化運作外,還具有法律體系健全,監管嚴格等特點。仍以美國為例,自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以《公平信用報告法》為核心的較完善的征信法律體系逐漸建立,為企業征信體系提供法律支持,促進整個平臺更有秩序與規范。嚴格的監管則體現在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對信用管理行業的監管,司法部、財政部等的監督和執法,美國信用管理協會、信用報告協會對行業自律的管理等。

(二)政府主導模式

政府主導模式是指由央行建立統一的信用等級系統,收集信用信息并搭建覆蓋全國的數據庫;要求所有銀行依據規定統一接口,向央行提供負面信用信息。這種模式下,更有企業征信體系的建立和運營基本都由政府負擔,故不以盈利為目的。

本著對金融市場有效監管和商業風險控制的需求,大多數歐盟國家(除英國之外)都采取了這種政府主導的模式。從德國企業征信基本情況看,有三大主要特點:第一,出發點是進行監管服務而不是盈利;第二,數據收集范圍有限,為了發便中央銀行的監管,只設置最低金額來反映信貸業務的償付能力和風險的影響,故部分中小企業信貸的實際數據沒有收錄在數據庫;第三,僅收集負面信息。這一特點與其他歐洲國家正負面消息均收集不同,德國企業信用數據庫只搜索企業負面信息并進行收錄,因此查詢不到大中企業正面信用交易記錄而只能找到不良記錄,容易產生惜貸心理,這在客觀上導致了德國銀行業長期以來的謹慎放貸。

(三)會員制模式

會員制征信模式的主要是日本。會員制模式極大地區別于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征信模式,這主要是由于日本的行業協會在日本經濟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這種模式由行業協會為主建立信用信息中心,為協會會員提供個人和企業的信用信息互換平臺,通過內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目的。

在會員制模式下,會員向協會信息中心義務地提供由會員自身掌握的個人或者企業的信用信息,同時協會信用信息中心也僅限于向協會會員提供信用信息查詢服務。這種協會信用信息中心不以盈利為目的,只收取成本費用。會員制模式的主要特點有二:一是會員制信息共享,二是寡頭壟斷格局較為明顯。

(四)混合制模式

混合制模式是一些亞洲國家在借鑒了西方國家的經驗之后,融合多種模式特點,并結合本國國情而形成的混合發展模式。

韓國是實行混合制模式的代表國家之一,其征信體系最主要的特點表現為層次架構,盈利與非營利并重。征信體系底層為非營利性質,負責提供基本的信用信息收集和登記業務,主要以中央銀行主導的金融機構等進行運營。第二層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民營機構,在開展基礎信息收集的基礎上,還主要向商業金融機構提供信用評級和征信調查的業務。

此外,與德國采用的模式相似的是,韓國的企業征信也只收集負面信息,而暫未采集同樣重要的正面信息,將重點放在通過失信懲罰來約束借款人行為。

二、國內企業征信體系建設現狀——以蘇州為例

我國征信業最早產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步較晚。我國地方的企業征信體系建設初期主要是由政府牽頭籌建,帶有較強烈的行政色彩。近十年來,民營和外資的征信機構逐漸興起,企業征信體系逐漸由政府主導模式向混合制模式過渡,加入一定市場運作的成分。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量中小企業興起,信用市場的需求不斷增長,大力發展健全中小企業征信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蘇州作為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組成之一,一直展現出強大的經濟金融實力與潛力,也是大量中小企業新興力量的集中地之一,這些因素為蘇州探索企業征信提供了厚實土壤,后有鋼貿事件的刺激,對信用產品的監管和信用體系建設的需求空前熱烈,于是“蘇州模式”企業征信體系應運而生。目前,蘇州征信試驗區建設已碩果累累,形成了企業征信體系建設的“蘇州模式”,初步實現了“政府+市場”的信息資源統籌,較好滿足了金融機構征信產品與服務需求,構建了地方企業征信的新模式,進而推進了多層次、廣覆蓋的征信體系建設。

三、啟示與政策建議

(一)結合國情制定模式

從國際視角可以看出,比較成熟完善的企業征信體系建設首先離不開結合國情。美國作為全球的經濟金融中心,有較發達的市場經濟,因此發展出相應的市場主導征信模式。德國等歐洲國家在“二戰”之后,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愈發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采用政府主導模式也是情理之中。會員制模式在行業內部的會員之間方便互通和協調,但對行業協會的發展水平要求較高,而日本的行業協會歷史悠久,較為成熟?;旌夏J降男庞皿w系多元靈活??梢娨鶕煌瑖榻⒉煌钠髽I征信模式。

(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企業征信體系建設,離不開法律制度的保障。只有擁有了法律支持,才能更好地保護信用信息,規范數據采集過程,維護信貸行為和金融市場的合規性和穩定性。

(三)掌握核心的數據處理技術

征信系統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數據處理。只有經過清洗和梳理,才能去除冗雜數據,清晰簡明地刻畫主體信息,挖掘深層的更有價值的信用信息,來形成精準預測風險的數據模型。

參考文獻:

[1]黎和貴,謝國金,楊輝.基于博弈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問題研究[J].征信,2011,29(2):69-72.

[2]向圣俊.關于我國征信業發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思考[J].武漢金融,2017:58-60.

[3]武曉利.如何完善我國征信體系建設[J].財會學習,2017:171-173.

[4]馬小林.企業征信市場新需求及創新策略[D].征信,2017:43-45

猜你喜歡
征信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廠
失信商人的悲劇
信用消費有多爽?
“信用山東”微信號正式啟動發布
基于用戶行為數據的互聯網征信可行性研究
湖北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
信息主體權益保護的國際經驗比較與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