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內效貼配合齊刺法治療肱骨外上髁炎臨床觀察*

2020-07-24 06:30劉蘭英莊垂加潘文謙黃志強蘇瑟琴盧明香程維芬楊如杏
光明中醫 2020年14期
關鍵詞:刺法壓痛肘關節

劉蘭英 莊垂加 潘文謙 黃志強 蘇瑟琴 盧明香 程維芬 楊如杏

肱骨外上髁炎是1873年由Rung[1]首次報道,1882年由Morris[2]提出肱骨外上髁炎是經常反手打球引起的伸肌附著處疼痛,發病率為1%~3%。該病好發于特殊工種者,如網球運動員、鉗工、水泥工、木工等,該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以青壯年常見,尤其男性更多見,多見于右側,該病是一種比較多見的損傷性慢性疾病,本病主要以肘外側連及整個前臂疼痛為主要癥狀,特別在背伸旋轉、端推提拉等動作時癥狀更為劇烈。該病為內翻應力損傷,多數因肘關節反復伸拉、旋后并累及上臂伸肌群引起的,病程較長。肘關節扭傷后若不及時處理和徹底治療,可引起局部血腫機化,進而引發肌腱及韌帶等組織粘連,最終造成頑固性的慢性疼痛,甚至關節功能障礙。本病還具有難于修復和容易復作的特點,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影響嚴重。臨床中多對癥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現代醫學主要應用局部封閉、物理療法、口服及外用消炎止痛藥等非手術治療,雖取得一定效果,但藥物不良作用大,頑固或晚期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但手術以后容易致組織攣縮、功能障礙;中醫治療本病有一定的優勢,主要采用針灸(針刺、艾灸、溫針、埋線、火針、水針、小針刀、韌針等)及中藥內服、外用等方法,但療效尚欠滿意,病情容易反復、發展,因此,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法及相關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的研究尤其重要。本研究主要觀察分析肌內效貼配合針灸齊刺法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7月—2018年10月就診于我院針灸科一區門診及住院處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8例;其中鉗工6例,水泥工8例,木工2例,廚師3例,家庭主婦7例,打字員2例,其他2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30.72±4.52)歲;病程最短1周,最長24個月,平均病程(11.08±0.25)個月。對照組中男25例,女5例;其中鉗工5例,水泥工8例,木工2例,廚師2例,家庭主婦8例,打字員3例,網球運動員1例,其他1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30.13±4.71)歲;病程最短1.5周,最長26個月,平均病程(11.23±0.12)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肱骨外上髁炎的診斷標準[3],特殊的職業,如木工、鉗工、水泥工、小提琴手等,有肘關節拉傷史;損傷后肘外側進展性、持續性疼痛,握力減弱,嚴重則持物落地,休息后疼痛明顯減輕甚至消失;肱骨外上髁壓痛明顯,可向前臂尺側或橈側放射性疼痛;Cozen 試驗陽性、Mills 試驗陽性;肘部X線攝片未見骨折及脫位征等病變,MRI檢查肘關節未見明確韌帶斷裂和挫傷。

1.3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20~68歲;治療前1個月內未進行其他治療;無體質過敏;進入本試驗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系自愿參與。

1.4 排除標準骨折或肘關節脫位;肘關節韌帶斷裂;類風濕性或風濕性關節炎、肘關節局部腫瘤、局部感染或皮膚破損等;頸部神經受到卡壓以及外傷等原因所引起的肘關節疼痛者;精神病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婦女等特殊人群;合并惡性腫瘤及腎、肝、心等系統嚴重并發癥,或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致衰竭者;不能配合本試驗者;使用扶他林相關制劑過敏者。

1.5 治療方法觀察組給予肌內效貼配合針灸齊刺法治療。①針灸齊刺法:取穴:以阿是穴為主,在肱骨外上髁及周圍找到最明顯的壓痛病灶點,并沿經筋循行的路線在該病灶點上下或左右再尋找壓痛點2個,共3個穴位。操作:患者取坐位或者仰臥位,患側的肘關節呈屈曲90°位置,置于治療桌上或者床上,充分暴露肘關節,對所選3個穴位用75%酒精棉球常規消毒,采用0.25 mm×40 mm不銹鋼針灸針(樂灸牌),快速刺入明顯壓痛病灶點皮下,緩慢進針0.8~1.3寸,施于提插、捻轉,平補平瀉,直到局部有酸麻重脹等針感,再針刺另2個穴位,針刺的方向為朝向第一針壓痛點,余操作方法同第一針,留針30 min,其間行針2~3次,每日治療1次,療程14 d。②肌內效貼法(美國麥克達威肌效貼,5.0 cm):在齊刺結束后,囑咐患者患側的腕關節處于掌屈位、前臂則旋前位,此時“X”形肌內效貼布的應用目的是減輕患者疼痛癥狀,“錨”定于中間位置,將位置定于肘部的明顯壓痛病灶點,“尾”則延伸至兩端,之后給予貼合?!癥”形肌內效貼布的應用目的是讓患者的肘部局部肌肉得到放松,“錨”定于患者的手背部之掌指關節處,“尾”則沿著前臂的尺側及橈側腕伸肌延伸到肱骨外上髁;“I”形肌內效貼布的應用主要對肘關節的固定起重要作用,“錨”定于中間, “尾”則沿著患側肘關節給予貼合。每天貼布治療1次,每次貼布治療持續12 h,療程14 d。對照組給予局部封閉配合扶他林軟膏外用。①局部封閉:取穴:以阿是穴為主,在肱骨外上髁及周圍找到最明顯的壓痛病灶點。操作:患者取坐位或者仰臥位,患側的肘關節呈屈曲90°位置,置于治療桌上或者床上,充分暴露肘關節,對所選穴位用75%酒精棉球常規消毒,取5 ml 注射器,將利多卡因注射液(2%)、曲安奈德注射液(1%)各2 ml混合后,沿著明顯壓痛病灶點快速刺入皮下,緩慢進針0.8~1.3寸,稍作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患者局部有酸麻重脹等針感,醫者手下有阻力感時回抽無血則將藥液注入穴位。治療1次,無效則7 d后再次局部封閉治療,整個試驗中封閉治療不超過2次。②外用扶他林軟膏:局部封閉后次日起,將扶他林軟膏(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0291)1~2 g(1~3 cm膏體)均勻涂抹于患者患肘部皮膚(以明顯壓痛病灶點為中心),涂抹軟膏的范圍約5 cm×5 cm,輕輕運揉之,使扶他林軟膏能均勻滲透于皮膚,每日涂3次,療程14 d。

1.6 療效評定指標治療前、治療14 d后對2組患者相關指標分別進行評定。①肘部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進行評定,該表(VAS)為一長10 cm的直線,兩端分別代表不痛(0分)和劇烈疼痛(10分),讓患者在該線作標記以示疼痛的程度(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明顯),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4 d后對疼痛的程度進行評分,并給予記錄。②Mayo肘關節功能評分標準(MEPS):Mayo評分滿分為100分,內容如下:疼痛 (疼痛的程度、是否要服止疼藥、疼痛是否影響關節活動)45分、關節穩定性(內外翻是否穩定)10分、關節活動范圍20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梳頭、吃飯、個人衛生、穿襯衣、穿鞋)25分。優:總分≥90分,良:75~89分,中:60~74分,差:<60分。③臨床療效: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判定[3]。痊愈:未發現明顯的自身癥狀及陽性體征,肘關節活動功能正常,未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及工作;顯效:主要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肘關節功能活動基本恢復,肘關節略有壓痛,能正常參加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有效:只改善一部分癥狀與功能活動,肘關節仍有疼痛和活動受限,只能做一些簡單的事情;無效:治療前后對比,在癥狀、體征及活動上無明顯好轉。2組患者均隨訪8個月。

2 結果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疼痛VAS評分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臨床疼痛評分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下降,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觀察組下降明顯,2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VAS評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Mayo肘關節功能評分(MEPS)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MEPS評分比較,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治療后MEPS評分升高,P<0.05,且觀察組上升明顯,2組比較,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Mayo肘關節功能評分(MEPS)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效果及復發率比較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效果及復發率比較 (例,%)

3 討論

中醫名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云:“勞則耗氣”“不妄勞作”,氣耗則虛,氣虛則血行不調,筋脈不暢,筋骨不利,風寒濕邪則易侵襲致病。本病常因持久性的慢性的勞損,加之風寒濕三邪侵犯局部勞損的筋骨關節,筋經氣血閉阻不暢,經氣不通,不通則痛致病[4]?!端貑枴ふ{經論》提出 “病在筋,調之筋”的中醫治則;《靈樞·衛氣失?!穭t表明了 “筋部無陰無陽,無左無右,候病所在”的具體治療方法,故針灸治療本病以局部壓痛點及周圍取穴為主。中醫針刺在鎮痛方面有獨到的優勢,中外研究[5,6]都驗證了普通針刺法具有明顯的止痛作用,具有明顯提高患者痛覺閾的效果。

西醫方面,多數學者研究表明,肱骨外上髁炎的發病機制是有一條細小的血管神經束從肌肉、肌腱發出,于指伸肌總腱的深處穿行,經過肌筋膜或者肌腱筋膜到皮下,而經過肌筋膜或者肌腱筋膜的位置時受到卡壓發病[7]。一般情況下肘部的微血管神經束不易受擠壓,在長期的頻繁的前臂背伸活動勞作時,使肱骨外上髁處的肌腱附著點發生不同程度的累積性損傷,出現局部滲出、水腫、炎癥等,波及周圍組織,引起一系列的反應使肌腱發生粘連、纖維化、結締組織增生或者縮窄,便會有一系列卡壓的表現,如不同程度的肘關節疼痛、肘關節活動受限、握力下降等[8]。

本課題應用本科室全國名老中醫蘇稼夫主任醫師“以通為用”的觀點進行治療,蘇主任認為:“不通”是一切疾病發生和發展的病理因素,而臨床治療當中以“以通為用”為原則是變病理為生理,變“不通”為“通”的治療疾病的根本大法,強調“通經脈、調氣血”的治療原則,因此,強調針灸治療疾病的核心應該在“通”。本課題采用肌內效貼配合齊刺法進行治療以疏通經脈、暢通氣血,達“通則不痛”的目的。

針灸治療中的齊刺法,是中國古代針灸中十二刺法的方法之一,具體是在病變部位的正中深刺一針,然后在該病變部位的上下或左右尋找2個明顯的陽性反應點,在此2個陽性反應點再各行針刺一針,三針齊下以達針刺療效的治療方法。本方法取穴少,刺激性強,針感明顯,覆蓋面廣,可以起到直達病所,松解粘連,改善循環,解痙止痛的作用。本研究應用齊針法治療肱骨外上髁炎即根據“以痛為腧”的取穴方法及“不通則痛”的發病機制進行治療。本研究以阿是穴為主,即在肱骨外上髁及周圍找到最明顯的壓痛病灶點,然后沿經筋循行的路線在該病灶點上下或左右再尋找壓痛點2個,共3個穴位,三針齊下,每次操作均施于提插、捻轉,平補平瀉的手法,直到局部有酸麻重脹等針感為止,增強針感,此方法比單純針刺法療效更加顯著,更能疏通經絡、暢通氣血,達到針刺之“通則不痛”的目的。

肌內效貼布是現代康復手段之一,為日本按摩師加懶建造博士所創,是一種帶有彈性的超薄透氣膠帶,有不同的寬度、顏色和彈性,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剪切成各種形狀,貼在需要治療的皮膚、肌肉和關節等患處上,它主要有3個方面的功效:①減輕局部炎癥反應、緩解疼痛,改善肌肉收縮力;②加速患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作用,從而減輕水腫;③矯正皮下組織的非正常排序,支持及放松軟組織,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和活動度。肌內效貼布與傳統的外用貼膏或藥布比較,極大的減少了皮膚組織過敏的發生,治療部位的自然活動不受影響。

本研究在齊刺結束后,予肌內效貼布對肘關節進行固定貼合,即可以促進局部炎癥的吸收,又可以給予持續的感覺輸入,可改善手臂的運動模式,增強關節以及肌肉的運動控制能力,放松和減輕局部軟組織、肌肉的張力,減少肌肉疲勞,防止再次勞損的發生。從研究結果可以發現,針灸齊刺法配合肌內效貼的治療對改善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疼痛程度、關節活動度穩定度及日常生活功能等有明顯療效,臨床療效均明顯優于單純藥物治療組(局部封閉配合扶他林軟膏外用),療效持續時間長,遠期療效明顯,復發率更低,且不具有藥物的毒副反應,具有簡、便、廉、效等優點,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刺法壓痛肘關節
“四沖穴”陰中隱陽刺法聯合止癇湯治療癲癇的療效分析
肘關節鏡治療肘關節僵硬手術技巧
來氟米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效果探究
內熱針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癥近期及遠期臨床療效觀察
全肘關節置換的臨床應用
蜂針叢集刺法探討
壓痛點推拿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35例療效觀察
肘關節術后醫源性骨折伴僵硬
運動療法聯合可調式肘關節固定器治療骨折后肘關節功能障礙療效觀察
毫火針治療寒濕凝滯型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