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貼敷聯合中醫情志護理對神經衰弱患者心理及PSQI指數的影響研究

2020-07-24 06:31陳麗莉陳陽陽譚怡萍
光明中醫 2020年14期
關鍵詞:漢密爾頓情志例數

陳麗莉 陳陽陽 譚怡萍

神經衰弱癥是一種以精神易興奮且腦力易疲勞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官能癥類型,且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緒煩惱和一些心理生理癥狀。[1]。神經衰弱癥與由于軀體疾病、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或其他精神疾病所導致的神經官能癥不同,其在病前即可能存在情緒緊張或精神壓力。目前,西醫針對神經衰弱癥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西醫治療本病主要以控制癥狀為主,效果有限,且長期服藥不良作用較大,不容忽視[2]。而本病在中醫學中歸屬于“百合病、不寐、郁證、狂躁”等范疇,病機復雜多變[3]。中醫情志療法治療神經衰弱癥可增強藥物治療的效果,在臨床上取得了一定療效[4],但當下尚缺乏穴位貼敷對神經衰弱癥的治療作用的研究。本研究通過采用穴位貼敷聯合中醫情志護理對神經衰弱患者進行干預,以探討其對神經衰弱患者心理狀況及睡眠質量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從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門診及住院收治的80例神經衰弱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0~56歲,平均年齡(38.56±6.54)歲;平均病程(12.45±3.48)個月。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2~58歲,平均(39.11±6.47)歲;平均病程(12.68±3.52)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本試驗已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已如實掌握研究方案具體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診斷標準參照《神經病學》第5版教材,以精力不足、心煩、思想不集中、睡眠障礙,甚至身體疲憊、萎靡不振、記憶力減退等為主要表現,可伴有頭昏頭痛、健忘、耳鳴耳聾、心悸胸悶、焦慮緊張等癥狀。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精神障礙或智力、認知障礙;②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損傷或功能障礙。③對敷貼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及護理方法對照組口服艾司唑侖(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079)1 mg口服,3次/d;谷維素(廣東恒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613)20 mg口服,3次/d;維生素B1(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611)10 mg口服,3次/d,持續治療4周。觀察組予以穴位貼敷及中醫情志護理干預。穴位貼敷藥物由當歸、川芎、百合、丁香、乳香、白芷、木香、吳茱萸組成,上述藥物研磨成粉,適量白醋調制成膏,敷貼時取5 g藥膏置于敷貼圈中,每晚睡前貼患者涌泉、神厥、神門、內關、心俞等穴,肝氣郁結加太沖,陰虛火旺加太溪、三陰交,心脾兩虛加脾俞,心腎不交加腎俞、三陰交,痰熱擾神加豐隆,次日取下,12 h/次。中醫情志護理內容包括:①保持良好的室內環境,保證患者生活用品清潔、舒適,改善患者睡眠舒適度;②合理限制探視,減少外界環境不良刺激對患者的影響;③采用五行情志相勝法對患者進行辨證施護,幫助患者戰勝不良情緒;④合理指導患者養成良好作息習慣,避免攝入濃茶、咖啡等興奮類飲料;⑤因人施護,根據不同患者各自的情趣愛好、生活習慣等因素,通過指導患者練習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方式,轉移對病情關注,減少消極情緒。2周為一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①觀察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情況;②心理狀態評價: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及焦慮量表(HAMA)評價心理狀態;③睡眠質量評估,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及SPIEGEL 睡眠量表評估2組患者睡眠質量。

1.5 療效評價標準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痊愈:患者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癥狀較治療前大幅度改善,基本消失或較少發作;有效:癥狀較治療前有一定程度好轉;無效:癥狀與治療前比較并無明顯變化,或有惡化趨勢??傆行?(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 結果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痊愈1例,顯效13例,好轉14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0.0%;觀察組痊愈3例,顯效19例,好轉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觀察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χ2=5.47,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指數、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及焦慮量表評分比較護理前,2組患者睡眠指數、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及焦慮量表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睡眠指數、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及焦慮量表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睡眠指數、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及焦慮量表評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護理前,2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夜醒次數及醒后感覺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夜醒次數及醒后感覺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睡眠質量比較 (例,

3 討論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對生命個體生理、心理產生了劇烈的沖擊,尤其是網絡信息社會的變革,在為人們生產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極作用,導致神經衰弱癥患病率呈逐漸增長趨勢。在各種內外因素的刺激及人們認識上的誤區等多種原因的影響下,神經衰弱癥已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

在以往的臨床工作中,針對神經衰弱癥,我們主要依靠西藥控制患者癥狀,以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4]。但實踐證實,單純藥物治療療效有限,而且很大一部分患者在治療后癥狀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與此同時,長期應用此類藥物由此而帶來的耐藥性、成癮性問題也不容忽視[5]。本病在中醫學中歸屬于“百合病、不寐、郁證、狂躁”等范疇,病機復雜多變[6,7]。中醫主張從疏通氣血、調理臟腑功能入手治療神經衰弱癥,通過敷貼給藥,刺激涌泉、神厥、神門、內關、心俞等穴,藥物迅速抵達全身,疏通經脈,改善心、腎、脾等臟腑功能,促進患者疾病康復[8,9]。中藥當歸、川芎活血化瘀,當歸以養血為主,川芎以行氣為要。二藥伍用,互制其短而展其長,氣血兼顧,養血、行氣血、散瘀止痛之力增強。百合安心、定膽、益志、養五臟,能清心安神,主治虛煩驚悸、神志恍惚;丁香、木香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吳茱萸疏肝下氣、降逆止嘔、溫中止痛、散寒燥濕,外治治療癲癇、失眠療效顯著。七情內傷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中醫情志治療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方式,通過消除影響神經衰弱癥的心理因素,可增強藥物治療效果[10]。

本研究采用穴位貼敷聯合中醫情志護理對神經衰弱患者干預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經過治療及干預,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及焦慮量表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穴位貼敷聯合中醫情志護理能夠顯著改善神經衰弱患者睡眠障礙,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綜上所述,穴位貼敷聯合中醫情志護理治療神經衰弱癥療效顯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漢密爾頓情志例數
中醫情志關懷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
二維超聲與四維超聲聯合診斷產前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
人工膝關節翻修例數太少的醫院會增加再翻修率:一項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劉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體論
更正
為稱呼上訴
眼外傷遲發性繼發青光眼的臨床分析
移精變氣法在情志病治療中的運用探討
中醫情志護理在乳腺癌圍術期的應用效果
夢境追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