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慶朝粉彩瓷賞析

2020-07-27 16:04李志勝
收藏界 2020年2期
關鍵詞:民窯嘉慶粉彩

李志勝

清代自嘉慶(公元1760-1820年,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原名永琰)年號)朝起,國勢逐漸走入下坡???、雍、乾三朝盛世景觀已成為歷史,大清王朝的綜合國力明顯下降。經濟的衰退,在瓷器上的表現也是十分明顯。為了節省開支,朝廷已不再向景德鎮御窯廠派專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此時御窯廠的規模、瓷器品種和數量上大為縮減,瓷器生產只能沿襲舊制,沒有力量進行創新,許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燒造。

嘉慶早期瓷器大多仍延續乾隆朝的風格,造型、尺寸、紋飾與乾隆瓷器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難區分,說明當時制瓷工藝還是有較高的水平。到嘉慶后期,隨著國內購買力的降低,瓷器以日用瓷、粗瓷為主,陳設瓷逐漸減少。無論從瓷器的質量還是藝術水準來看,都遠不如乾隆時期?!短昭拧芬粫涊d:“嘉道而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钡恍┕俑G器作為宮中生活、陳設用瓷,其制作也是非常嚴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胎釉

嘉慶初期胎骨還比較精細,胎體潔白,但欠堅密,后期逐漸變得粗松。民窯器物胎中未粉碎的瓷石顆粒較多,也比較大。

乾隆后期景德鎮的高嶺土嚴重缺乏,嘉慶時開始從星子縣開采高嶺土。由于星子高嶺土與浮梁高嶺土氧化鋁含量不同,工匠一時不能很好地掌握星子高嶺土與瓷石泥的二元配方比例,所以經常出現盤塌底的現象。為了解決塌底問題,景德鎮工匠放大器物底徑,加厚器物下部胎體,無論琢器還是圓器,比乾隆朝同類器物的胎底和圈足都要厚得多。提在手上,乾隆朝器物質量上下勻稱,嘉慶器物則有上輕下重的感覺;嘉慶器物與康熙同類大小相當的器物比較,質量明顯要輕得多,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下部胎體加厚,胎土陳腐、揉煉時間不夠造成的。

嘉慶時修胎遠不如乾隆時期精細,器物底足粗壯,胎壁厚薄不均,胎底有明顯旋紋。為了節約成本,一些民窯日用器物開始出現明末瓷器圈足沾砂的現象,這是在燒制時,不用瓷餅,直接放在粗砂上燒制留下的痕跡。

嘉慶官窯瓷器的釉面光潤閃青,細膩潤滑,器物足根呈尖狀。釉汁有逐漸稀薄的趨勢,也有釉色厚潤,狀青如玉的。大器、粗器釉面有“蕎麥地”以及“波浪釉”現象。民窯為了降低成本,不注意施釉的質量,釉面多出現“波浪釉”。由于釉汁稀薄,火候不均,釉面氣泡多,破泡后形成的粗糙“橘皮紋”現象嚴重。釉色有青白和漿白兩種,有的青白釉器物上見流痕,漿白釉多見爆釉現象。

◆造型

總的來說,與乾隆朝比較,嘉慶朝器物造型呈減少趨勢。由于乾隆皇帝還是太上皇,其影響尚在,官窯的器型基本不變,由于財力不如前朝,因此盤、碗、盒、罐等日用器物為多,而天球瓶、玉壺春瓶、節盒、花觚、賞瓶等陳設瓷生產較少。民窯器也是如此,如方形印盒、攢盤、高足盤、隔盤等盤碗較為常見。新出現的器型,如燈籠瓶、帽瓶、六方扁瓶、八方花盆等。

常見器型有:盤(圓口、撇口、溫盤、高足格盤)、碗(蓋碗、高足碗、葵瓣式、四方委角式、折腰式)、花觚、蒜頭瓶、撇口瓶、玉壺春瓶、直頸瓶、綬帶葫蘆瓶、梅瓶、洗口瓶、螭耳瓶、貫耳瓶、賞瓶、膽式瓶、葫蘆瓶、天球瓶、穿帶瓶、錐把瓶、燈籠瓶、棒槌瓶、圓罐、將軍罐、蟋蟀罐、貓式香熏、溫器、長方四足爐、缸、繩耳尊、雙耳瓜棱尊、獸耳燈籠尊、杯、蓋盒(圓形、腰圓形)、水盛、洗、渣斗、盉壺、釉頭罐、燭臺、執壺、茶壺、茶托(海棠式、菊瓣式)、茶碗、茶盤、節盒、粉盒、皂盒、面盆、瓷版以及文房用具等,還有極少見的青花帽筒新品種,另外還可見青花鴨池器和魚池器,造型新穎,具有實用性。

官窯器多抱月瓶、膽式瓶等賞瓶和罐、盤、碗、帽筒等。流行成套餐具:盤、碗、湯盆、溫鍋、蓋碗、格盤,以及茶具、罐,爐、五供、馬蹄形杯、水仙盆、爐、賞瓶等器物。

民窯器型稍粗笨,多加雙耳,多為大瓶、大罐,也有小罐、小瓶、格盤、盤、碗、筆筒、四節盒、水仙盆等。

嘉慶后期造型不如乾隆規整,尤其民窯青花,器身多有歪斜,器口、壁薄厚不均,施釉稀薄。至于小件器物中的瓶、罐、盤、碗和文具類,有的還能細致如前。

嘉慶瓷器上的耳系一般非常工整、方正,見棱見角的牌形耳好似古代的玉牌一樣,器物足根圓而粗,修胎不精,厚薄不勻,尤其是民窯器。雙獅耳發展到嘉慶時,上頭大下面小,模印清晰。一般講,器物上的耳飾越清晰其年代越早。

嘉慶時出現的帽筒,形體比較高大,有的器身還有鏤空裝飾,其鏤空規矩,棱角分明。

嘉慶青花印盒與前期相比,整個盒身顯得豐滿高大些。一般規律是越早的印盒越矮。

天球瓶到了嘉慶時頸漸粗,肚子加大,上下比例較協調。

梅瓶沒有前期高大,給人以矮胖蠢笨的感覺。

攢盤(碗),始于明代晚期,此時官民窯兼有,一般由5個、7個、9個小盤(碗)組成,多以皮、漆、木等套盒相配。

高足盤,足高大于盤高,一般多繪以淡描勾蓮紋飾,足底淡描芭蕉紋。

整體看,嘉慶瓷器的造型線條不太柔和,略顯笨拙,輕巧程度不如雍正青花,工藝上不如乾隆青花,盡管有些精美器物風格上與乾隆青花相差無幾,但精細程度還是不夠,缺乏精雕細琢。而嘉慶民窯瓷器就更顯粗糙了。

◆紋飾

嘉慶時期瓷器紋飾沿襲乾隆時期的風格。有兩種基本繪畫方法,一種是單線平涂,另一是種是單線平涂后點染,平涂時用淡筆,點染時用濃筆。后一種方法是從仿宣德青花中發展而來,與雍正、乾隆朝點染方法基本一致,但到嘉慶時已是十分機械了。嘉慶青花白描漸多,工致的紋飾安排茂密縟麗,青色淡雅,頗具特色。繪畫技巧上,隨形變化,筆法纖細、流暢,工筆多于寫意。構圖由繁縟逐漸變為疏朗,所繪圖案層次很少,一般僅二三層,因此整體感較平淡,立體感亦較差??偟墓P法拘謹,構圖刻板,布局不及乾隆合理。不過嘉慶早期青花瓷,紋飾相當精細,基本與乾隆瓷相似。

嘉慶瓷器的紋飾題材豐富,受乾隆青花的影響甚為明顯。流行的紋飾有:夔鳳、嬰戲等,其他常見紋飾還有云龍、云鳳、飛鳳、雙鳳、龍鳳、夔龍八寶龍鳳穿花、松鹿、錦雞牡丹、山水、仕女、人物、嬰戲、八仙過海、松石人物、纏枝蓮、勾蓮、把蓮、折枝花、八寶、八寶勾蓮、三果紋、團花、纏枝牡丹、纏枝葡萄、海石榴、梅花、松竹梅、竹石芭蕉、花鳥、八封云鶴、花蝶、三友、瓜瓞綿綿、三多、百子、纓絡、魚藻、博古、暗八仙、福祿壽、“喜”字、五倫圖、萬壽無疆、梵文、回紋、開光詩句、異獸、葫蘆等,其中以龍、鳳紋和纏枝蓮紋最多。以勾蓮紋為錦地,在器物的中心位置繪寫雙勾填色“雙喜”字的紋飾開始流行,此種裝飾多在瓶罐類器物上,一直延續到民國。纏枝蓮盤開始大量出現,成為民間日用瓷盤的主體,逐漸取代乾隆時期流行的靈芝盤。由于青料提煉不精,紋飾中常見鐵銹斑,工匠描畫隨意,花葉皆變形。另外,清裝仕女人物開始出現,此時還首創了以歷史文化名人為題材的《無雙譜》(書名,清人金古良撰繪。選從漢到宋四十人各為之畫像,并各賦詩一首。言所繪名人皆是天下無雙,故名)中的人物形象為瓷器圖案的做法。這時期許多帶有“大清嘉慶年制”款的青花茶壺,一面繪花卉,另一面直接書題乾隆御制詩句。不僅是青花,粉彩瓷也有出現。

官窯器多繪云龍紋、海水龍紋、夔龍紋、雙鳳紋、龍鳳紋、錦雞、牡丹、花鳥、魚藻、瓔珞、博古、八仙、暗八仙、三星、十六子、仕女、嬰戲等。

民窯器紋飾多繪纏枝牡丹或纏枝蓮,中寫“喜”字或“壽”字。也有山水、人物、花卉、博古、蟠螭等。繪制草率,筆法生硬。

盤、碗、碟類器物上,飾以山川名勝天然景致為主,如“西湖十景”等,但咸豐以后少見。勾蓮紋一般多采用青花淡描,好似雙勾的輪廓線,有少量勾蓮常和雙喜字同時裝飾在一個器物上,嘉慶時的勾蓮紋比較精細工整,筆道比較窄,蓮比較大。嘉慶器物上人物多畫單眼皮。嬰戲圖常繪十六子,人物及環境布局與康、雍、乾青花基本相同,畫面多是兒童做玩耍姿態,生動有趣,呈現出熱鬧歡快的喜慶氣氛。

◆款識

這一時期,紀年款的格式、種類都較前期規矩、單純,且后代的仿制品很少。

嘉慶初年(嘉慶四年之前)仍舊使用乾隆時的紅彩寫款,有些瓷器依舊署乾隆朝款識,直至乾隆皇帝駕崩。

嘉慶官窯早期多寫“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多無邊框,工整規范。個別的也有“嘉慶年制”四字圖章款。嘉慶晚期瓷器多寫楷書款,有四字和六字。嘉慶時年款楷、篆并用,但整體上看是以篆書款為主。字體工整,結構謹嚴,多用青花書寫。此時新出現了一種篆書帶方框的款式,因其篆書工整,框線整齊,似圖章印鑒,故名“印章款”。

民窯器物多數沒有款識,偶爾見有“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和“嘉慶年制”雙行四字楷書款。這時的民窯款識書寫草率,字跡潦草,多把“嘉”字下面的“加”省略,有的只寫半邊字,有一些潦草的篆書款甚至達到不可辨識的程度。圖記款也較流行,在器物的底部常畫“蝠”的圖案,另外還有一些吉祥款、贊頌款、齋堂款。

堂名款較乾隆時期為少,一般在文具、餐具、祭祀器物上題寫堂名款較為盛行,如“嘉陰堂制”、“彩秀堂制”、“種芝堂制”、“壽頤堂”、“懋勤殿”等。吉言款有“福海珍藏”、“愛蓮珍賞”等。

仿明代款識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以后者居多。

◆幾款嘉慶粉彩瓷器賞析:

嘉慶朝彩瓷以粉彩為主流,陳設器、文房用具、陶瓷日用品以及五供(由兩件香罐、兩件花抓及一件香爐組成)和法器等都屬常見。嘉慶早期的粉彩還有乾隆朝的特點,比較精細,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軋道開光的。

“百花不露地”相當精細,個別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軋道開光品種的不如乾隆時的精細規整,所繪紋飾有的也顯呆滯。嘉慶粉彩瓷常見紋飾有花卉、八寶、云龍、羅漢、嬰戲、石榴等。

總的來說,嘉慶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幾點:一是官窯器中的粉彩開光器為多見;二是繼承乾隆制作的壓鳳尾紋(即軋道工藝)粉彩仍屬多見;三是萬花堆、百花圖畫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類器上也出現了山川風景畫;五是碗、盤之類器物的圖案以花卉、花果為多,特別突出的是過枝癩瓜的圖案,象征著瓜瓞綿綿的吉祥之意。

器型有瓶、筆筒、洗、盤、碗、茶壺、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內壁和底部施豆瓣綠釉,壓鳳尾紋粉彩器則仍多見各種色地,如黃、紅、綠等。這一時期描金工藝的采用也較為普遍。

猜你喜歡
民窯嘉慶粉彩
敏行篇之窯變·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窯變·釉上粉彩作品2
明末景德鎮民窯青花寫意花鳥的文化藝術特征探析
粉彩瓷板四條屏
《窯開全青》粉彩瓷瓶
從嘉慶元年繼德堂觀戲談起
英國發現清代嘉慶朝南??h衙告示考釋
再也不怕了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慶朝刑科題本為中心的探討
景德鎮民窯變遷概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