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地區綠色生態循環農業途徑探索

2020-07-27 16:31韓海存
農業工程技術·綜合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實踐途徑綠色生態

摘要:隨著全國環境污染問題與能源緊張問題的愈發嚴峻,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提出與實踐意義重大,維持農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山東省大力推廣綠色生態循環農業,但在推廣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足之處,要針對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科學實踐路徑進行深入探究,通過轉變生產理念創新農業發展方向,加強農村地區農業扶持,建立完善土地政策,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充分發揮生態循環農業的優勢。

關鍵詞: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實踐途徑;土地政策

韓海存. 山東地區綠色生態循環農業途徑探索[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4):14+16.

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是綜合考慮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一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是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F階段,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已經針對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方向制定了相關政策,實施綠色循環生態農業政策,比如財政支持、“以獎代補”、園區示范,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現階段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受傳統農業生產觀念制約、技術推廣力度不足等。針對這些問題,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工作人員要正確認知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全面開發農業食物鏈,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農業生產資源效用,并將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形成農村生態系統,利用多種技術手段更新資源循環,促進農村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一、山東省大力推廣綠色生態循環農業

1、相關文件及其實踐效果

山東省各地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不斷提出符合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理念的政府文件,并將其作為農業發展與模式轉變的指導依據?!渡綎|省現代農業標準化試點項目—“福緣地集群式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試點實踐報告》中提出了集群式綠色生循環農業模式的理念,已經初步取得實施效果。預估村級單位可以增加生產收益約108萬元,鄉鎮級單位可增加農業生產收益達3240萬元,市級單位可增加農業產生收入約72.9億元[1]。

2、相關政策及其實踐效果

(1)財政支持

在山東省,一些農業養殖基地利用新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展開飼養,引進了沼氣池、有機肥加工設備等,有效解決了地區養殖禽畜糞便的處理問題,為周邊農業人員的增收節支提供了能源保障,極大程度限制了農業污染源的擴大,提高了農業與生態的平衡。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投入資金,在原有沼氣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循環農業的建設,形成山東省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取得了一定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

(2)激勵機制

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針對綠色生態循環農業這一理念,提出了“以獎代補”的激勵制度。工作人員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入手,鼓勵開展綠色循環生態農業的實施路徑創新,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農業生產人員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比如:“青蘿卜生態種植示范集群”、“休閑農業示范園區”、“坊子區休閑農業集群”等,實現各個地區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2]。

(3)充分發揮園區基地的示范作用

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針對“綠色生態循環農業”這一理念,充分發揮園區基地的示范作用。結合各項農業生產資源,劃分功能區域,比如:養殖區、蔬菜種植區、采摘區、觀景垂釣區等,融合采摘、種植、觀光、休閑于一體,形成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域,充分發揮每一功能區域的作用,凸顯園區的示范作用。

二、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實踐的問題

1、資金、資源投入力度小

在農業生產模式的發展過程中,為了盡可能地發揮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技術的應用價值,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與財力資源,從而實現技術的推廣與儀器設備的使用。但是,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對“綠色生態農業循環基地”建設的投入不足,無法有效實現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良性發展,且這種農業模式不能在短期內獲取明顯效益,導致相關科研機構建立困難,阻礙了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良性發展。

2、農民的傳統農業生產觀念根深蒂固

受傳統農業生產觀念的影響,大部分農民在生產過程中更愿意使用傳統的生產技術,這就直接影響了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如在使用農藥方面,一些農民受過去的生產觀念與習慣的影響,仍然會偷偷使用大量高濃度農藥防治病蟲害,既降低了農產品質量,又危害了種植區域的周邊環境。

3、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技術推廣力度不足

由于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具有明顯的公共性,因此在技術推廣與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但是,現階段農業技術推廣方面卻存在較多的阻礙,比如:農業人員數量較多、集中化生產發展緩慢、規模農業發展水平較低、技術投入與相關部門的配合程度較低等,這些都是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重要阻礙。

三、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科學實踐路徑

1、創新生產理念,轉變地區農業發展方式

要想實現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就要積極轉變農業生產理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地區主管部門要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增加資源投入,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理念與生產技術。要認識到傳統農業中“看天吃飯”的局限性,通過農業技術調整農業生產過程,保證農業生產可控,促進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轉型。此外,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調整內部的農業資源,將其集中配置,形成新的經營主體,建立產業化的農業生產體系,融合一、二、三產業,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依靠政府扶持,形成以地區特色為核心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強化農業扶持

要想實現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就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凸顯政府扶持對農業轉變與循環發展的作用。工作人員要積極拓展資金投入渠道,形成多渠道策略,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比如:個體商戶、外資企業、集體投資等,融合政府資金扶持,明確投入比例,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多種投入渠道并存的綠色生產循環農業資金注入體系。此外,要提高農村金融服務力度,提出“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生產信貸”,加大信貸投入力度,提出完善的農貸款稅收激勵制度,形成全面的考核評價體系,促進綠色生產循環農業的發展[3]。

3、建立完善土地政策,推動生產模式的變革發展

要想實現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就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政策,通過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管理,推動農業生產模式的變革與發展,實現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建設目標。要結合實際情況,鼓勵從業人員采取適當規模的經營模式,引進“土地進行經營權流轉”策略,多種經營模式并存,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深化集群化農業生產規模發展,促使農民自覺自愿使用綠色生產循環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4、加大技術推廣力度,發揮生態循環農業應用優勢

要想實現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就要加大技術推廣力度,比如:通過公益活動推廣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充分發揮生態循環農業應用優勢。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結合農業產業發展情況,設置公益推廣與服務崗位,將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生產過程中,推廣到農民群體中;還要拓展傳播渠道,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農業技術群、廣播、電視、報紙等多種渠道,推廣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通過直觀、簡明的方式,促使農民認識到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必然性,推動農業生產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就是要控制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排放,綜合利用農業產生廢棄物,減少化學藥品的使用,控制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實現零排放與污染,形成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生產模式?;诂F階段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問題,要創新生產理念、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完善土地政策,推動生態模式的變革發展,發揮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應用優勢。

參考文獻

[1] 牛端丹,李元哲,李家軒,等. 循環農業的基本模式分析[J]. 資源開發與市場,2019,35(12):1449-1451.

[2] 王見中. 建平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對策[J]. 園藝與種苗,2019(11):57-58.

[3] 劉 韜,劉朋虎,賴瑞聯,等. 以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帶動鄉村產業綠色開發的對策研究[J]. 發展研究,2019(08):82-87.

猜你喜歡
實踐途徑綠色生態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高職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入門教育課程實踐與探索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追蹤綠色的秘密
盱眙生態藕
再造綠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