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與防治方法

2020-07-27 16:31阿爾孜古麗艾賽提
農業工程技術·綜合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發生特點玉米螟防治措施

阿爾孜古麗艾賽提

摘要:病蟲害是威脅玉米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影響因素,做好玉米病蟲害防控對促進糧食增產增收、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該文介紹了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絲黑穗病、玉米螟等最常見的三種玉米病蟲害發生特點和防治方法,希望通過該次研究對引導種植戶更好的識別玉米病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針對性防治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玉米;大小斑病;絲黑穗病;玉米螟;發生特點;防治措施

阿爾孜古麗·艾賽提. 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與防治方法[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4):31.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耕作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農田生態環境發生的變化,使玉米病蟲害的種類和危害程度呈現加重趨勢。為進一步探究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發病特點,并結合具體的發病情況構建針對性的防治方案,以保證玉米生產安全科學。

一、玉米大小斑病

1、發生特點

玉米大小斑病的致病原雖然不同,但是危害部位基本相同,在防治過程中可以使用相同的農藥進行針對性防控。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葉片,發生嚴重時還可以危害苞葉和葉鞘。發病初期會在葉子表面形成水漬狀的斑塊,并沿著葉脈向外擴展。隨后不受葉脈限制,形成黃褐色或者灰褐色的縮形病斑,病斑中央顏色較淺,邊緣較深。當田間濕度較大時,病斑中央會灼生出大量的灰黑色霉菌層,在發病中后期病斑縱向開裂,甚至會造成多個病斑連成一片,導致整個葉片枯死脫落[1]。

玉米小斑病同樣會危害玉米的葉片、葉鞘和苞葉。發病時間比大斑病早,主要從植株的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部蔓延。發病初期在葉子表面形成水漬狀的透明小斑點,病斑的蔓延受到葉脈的限制。病斑邊緣呈現深褐色或者紫褐色,外觀呈橢圓形、長圓形或長方形,田間濕度較大時,在病斑上也會生長出一層灰黑色的霉菌層。

2、防治方法

在玉米播種之前,應該綜合選擇高抗品種,注重做好田間的通風透光工作,控制合理的定植密度。發病初期可以選擇使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每間隔7-10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為了提高葉子的光合作用,增強玉米植株的抵抗能力,在上述用藥的同時還可以加入“云大120”1500-2000倍液、1%的尿素溶液或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二、玉米絲黑穗病

1、發生特點

玉米絲黑穗病是玉米生長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病害。近年來由于定植密度較大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使得絲黑穗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對玉米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玉米絲黑穗病的病原菌主要以病穗、混入糞肥、粘附在種子表面等方式存活,第2年成為主要的傳染源。自然條件下,病原菌能夠在土壤中存活2-3年。玉米播種發芽之后,致病菌通過萌芽侵入組織內部,侵入到組織內部的致病菌會蔓延到玉米的生長點,最終進入到花器組織。當玉米進入孕穗期之后,會在雌穗和雄穗當中形成大量的黑粉,玉米收獲之后,黑粉再次落入到土壤植株種子或者雜草上越冬,使得種植地上的病害反復流行[2]。

2、防治方法

春季玉米播種時,應該盡量避開低溫時間,或者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播種方式,這樣能夠提高土壤溫度。在玉米植株形成黑粉瘤沒有破裂之前及時摘除,帶出田間集中處理,減少病原菌在田間的擴散,降低病原菌再次侵染的幾率。玉米絲黑穗病是一種土傳病害,構建針對性的輪作制度可以降低土壤中的含菌量和該疾病的發病率。有機肥施入之前應該確保所選擇的有機肥完全腐熟充分發酵,如果糞便發酵不完全會攜帶大量的致病菌成為種植地的主要傳染源。

有條件的種植戶在播種之前應該購買經過包衣處理的優質種子,這對預防地下害蟲、苗期病害和絲黑穗病有很好的幫助。對于沒有進行藥劑拌種的玉米種子,在播種之前可以選擇使用17%三唑醇(羥銹寧)拌種劑或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12.5%氰菌唑乳油100 mL加水8 kg混合均勻后拌種子100 kg,稍加風干后即可播種。

三、玉米螟

1、發生特點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害蟲。玉米螟取食心葉,危害雌穗、雄穗,鉆入到玉米莖稈當中破壞玉米地上植株的正常生長,影響養分和水分的正常運輸,使得雌穗不能正常發育,造成籽粒干癟,甚至不結籽粒,造成嚴重的減產。玉米螟可以在玉米的整個生長發育階段產生危害,通常主要危害玉米的雄穗,導致大量雄穗被咬斷,不能夠正常授粉。另外玉米螟還喜歡啃食玉米植株的莖脈,玉米根部的養分不能傳輸到果穗上,造成玉米果穗停止生長,從而造成嚴重的減產。

2、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原則??梢圆扇『侠淼妮喿髦贫?。對于田間玉米螟危害較為嚴重的,玉米采收之后不能夠秸稈還田,應該將玉米秸稈及時清理出田間,減少田間的蟲源。

在玉米進入抽雄期后,玉米螟幼蟲會危害雄穗,可以通過人工去雄的方式,殺滅部分玉米螟幼蟲。利用玉米螟的晝伏夜出特性,可以在田間懸掛黑光燈或者殺蟲燈,對成蟲進行誘殺,減輕玉米螟對玉米生長造成的危害。進入發病高峰期之后可以選擇使用18%殺蟲雙400 mL加8%敵敵畏200 mL,兌水100-120 kg噴霧;或18%殺蟲雙400 mL加8%敵敵畏200 mL,兌水100-120 kg噴霧;或3%樂爾顆粒劑0.5 kg,施于喇叭口或玉米花絲吐出處。

參考文獻

[1] 郝瑞明. 山西常見玉米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J]. 農業工程技術,2018(08).

[2] 蘇彥麗. 山西省玉米主要病害識別及防治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6(29).

猜你喜歡
發生特點玉米螟防治措施
論玉米螟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淺談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術
論玉米螟防治措施
2016年阜陽市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特點及重發原因分析
建湖縣白背飛虱發生情況及防治對策
淺析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防治措施
興城地區玉米螟重發原因及防治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