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斑蛙養殖與管理技術

2020-07-27 16:31周英
農業工程技術·綜合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疾病預防養殖技術成活率

周英

摘要:目前黑斑蛙養殖在南方農村非常普遍,不僅為農民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也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業經濟發展。該文介紹了黑斑蛙養殖與管理技術,分析黑斑蛙的養殖價值與主要生活習性,指出常見的養殖誤區并分析原因。對于飼養者來說,黑斑蛙養殖需要注意很多細節,比如養殖場地、設施、種源的選擇,環境、水溫、水位、水質的控制,產后管理,疫病的預防與治療等,才能確保黑斑蛙健壯發育,提升養殖效益。

關鍵詞:黑斑蛙;成活率;養殖技術;疾病預防

周 英. 黑斑蛙養殖與管理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4):85+87.

黑斑蛙飼養潛力巨大,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精心飼養,可以有效增加農業收入。黑斑蛙屬于蛙科類動物,是各地常見的蛙類。黑斑蛙肉質鮮嫩,營養價值豐富,人工養殖非常普遍,是農民收入增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

一、黑斑蛙的價值

1、黑斑蛙的食用價值

黑斑蛙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對肝臟有養護作用,還有通乳生乳的作用,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脂肪含量較低[1]。

2、黑斑蛙養殖的工業價值

各種蛙類的皮膚都很堅韌,而且柔軟富有彈性,個別蛙類的表皮還有精美的花紋,黑斑蛙即是如此。利用這一特質可以制作手套和錢包等產品,產品價格昂貴,市場需求較大。

二、黑斑蛙的生活習性

黑斑蛙屬于群居性兩棲動物,晝伏夜出,白天很少出來活動,常在水田、池塘內棲息儲存體力;夜間活動較為頻繁,以小型昆蟲為食。黑斑蛙屬于脊索動物門,每年的11月份轉入洞中休眠,直到次年的3月份出蟄。黑斑蛙在蝌蚪期喜雜食,前期依靠吸收卵囊的營養來生存,也會吸收水腫藻類和浮游生物;幼蛙期內,黑斑蛙以捕食小型昆蟲為生。

三、黑斑蛙養殖誤區

外部采購蛙種,因為生存環境變化,在新環境里會有一個適應期。適應期內黑斑蛙食欲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會造成黑斑蛙生長發育和繁殖緩慢,甚至會有部分黑斑蛙死亡。

個別養殖戶用水泥池作為黑斑蛙的繁殖場所,這對黑斑蛙的養殖非常不利。水泥中含有大量的硅酸鹽和其他化學物質,會污染水質,黑斑蛙在含有硅酸鹽的水質中生存易出現亂鰓。而且水泥池不利于幼蛙活動,會造成幼蛙生長緩慢,發育異常。在湖南、江浙一帶,部分養殖戶采取混合養殖的模式,將黑斑蛙與泥鰍、小龍蝦、黃鱔等在同一環境下養殖,這種養殖方式下黑斑蛙養殖的成功率低[2]。

在黑斑蛙養殖過程中,水質對養殖效果至關重要。個別養殖戶沒有及時清理養殖池內的剩余飼料、糞便和雜質,致使黑斑蛙出現各種疾病,造成黑斑蛙生長發育緩慢、死亡。

四、黑斑蛙養殖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1、黑斑蛙養殖水質管控不合理

黑斑蛙長時間生長在水里,人工養殖密度高,吃食量大,自身排泄物多,水質很容易受到污染,引起水中缺氧或增加水中有害氣體。水質一旦受到破壞后,黑斑蛙就會出現焦躁不安、浮頭、翻肚等現象,時間一長,會出現脹氣、出血等病癥,甚至死亡。

2、黑斑蛙養殖池建造不合理

有很多養殖戶沒有科學建造黑斑蛙養殖池,出現了高度不夠、水太淺、早晚水溫差大等問題。如果養殖池水太深,在養殖過程中對于水質的掌控比較困難,也不利于黑斑蛙生長。

3、黑斑蛙養殖喂食不均

黑斑蛙養殖需要細心呵護,喂食要遵循定時、定點、定量、定質的四大原則,而且喂食要少量多投。在黑斑蛙喂食上,經常會出現一次性喂得太多的情況,這種喂食方式容易造成飼料剩余,會污染水質。而不喂食或喂得太多會使黑斑蛙一脹一餓,很容易引起腸炎病,然后造成大量死亡。

五、養殖黑斑蛙的準備工作

黑斑蛙是蛙科的兩棲動物,在農村地區比較多。黑斑蛙養殖一般都是在春夏季節,很多情況下會錯過養殖最佳時期[3]。所以在黑斑蛙養殖時,要做好準備工作。

1、黑斑蛙養殖場地的選擇

黑斑蛙養殖場地要選擇水源充足無污染、環境安靜、地勢稍高不易發生水澇的地方建造。確定養殖場地后應及時修建好種蛙池、孵化池、蝌蚪池、馴化池、幼蛙池和成蛙池等。

2、完善配套設施

黑斑蛙以蟲為生,主要撲食活性昆蟲為食。在人工黑斑蛙養殖時,也要著手人工養殖一些活性昆蟲,但最方便也最快捷的還是養殖蠅蛆、蚯蚓、黃粉蟲等。在養殖之前,一定要做好餌料生產工作。

3、黑斑蛙種源的準備

在黑斑蛙養殖各項工作完成后,需要準備黑斑蛙的種源。黑斑蛙繁殖期是每年的3-6月。在產卵之前,應做好充分準備,為高產打下基礎。

六、黑斑蛙的養殖管理與疫病控制

黑斑蛙養殖種蛙池不僅是其攝食、生活的場所,還是產卵的場所,因此周圍環境既要適合于黑斑蛙的生長,還要適合卵的受精與孵化。

1、環境和水溫的控制

在黑斑蛙養殖環境的管理上,要保證養殖場內及周邊環境安靜,切忌人聲嘻雜;黑斑蛙養殖適宜水溫應控制在25-27℃,適宜水溫為23-30℃。當水溫不在這個范圍內時,不利于黑斑蛙生長發育與繁殖。

2、水位和水質的控制

黑斑蛙養殖池水位要保持在15-40 cm,其深度與水溫有關。要經常換水以確保水質優良,其溶氧量、鹽度、pH值、生物組成等要適于卵受精與孵化[3]。黑斑蛙理想的養殖水質pH值為6-8,過酸或過堿的水都不能用于養殖蛙類。蛙類蝌蚪期離不開水,即使短時間離開水體也會致死,直到成長為幼蛙才能上岸。蝌蚪池的水質必須符合蝌蚪生長發育的要求,溶氧量需保持在3.5 mg/L以上,10日齡以內的蝌蚪最好不低于3.8 mg/L,30日齡以上的蝌蚪在溶氧量為1.5 mg/L的水體中也可存活。

3、產卵后的管理

黑斑蛙產卵后,一般應及時將卵用盆托出,轉移到孵化池內單獨孵化,加強管理和保護,提高孵化率。

4、疫病預防

首先,黑斑蛙的食物要保證新鮮、干凈,不可以喂食腐敗、霉變的食物。變質的食物會造成黑斑蛙感染疫病,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其次,定時打掃其生活區域。每隔一段時間要清理一次黑斑蛙的排泄物等,盡量給黑斑蛙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衛生條件。

5、疫病的治療

黑斑蛙養殖過程中的疫病主要是紅腿病、氣泡病、胃腸炎3種。為了保證養殖質量,對各類疾病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和防治措施。

紅腿病的主要癥狀是精神不振、活動能力減弱,腹部膨脹,口和肛門有帶血的黏液,發病初期后肢趾尖紅腫,有出血點,很快蔓延到整個后肢[4]。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將病蛙撈出集中在一個池內,用慶大霉素浸泡,用藥量約50-150 mg/L,每天1次,連續3天;若蛙仍能攝食,可在飼料中加拌抗生素,同時添加護肝用多維等藥物,連續投喂3天。

氣泡病一般發生在蝌蚪期,蝌蚪的腹部腫大,消化道內聚集大量氣泡??赏ㄟ^控制池中水生生物量,勤換水,保持水質清新來防治該病;另外,可以向養殖池加入15 g/m?的食鹽進行治療。

患有胃腸炎的病蛙食量明顯下降或停止攝食,在池中癱軟無力,捕起時縮頭弓背,解剖可見胃外表有樹枝狀充血,胃粘膜出血,腸道外表發紅,胃腸空??稍诿壳Э孙暳现刑砑? g鹽酸黃連素或2 g氟呢酸進行治療。

七、結語

目前市場上,黑斑蛙的售價普遍高于牛蛙,其養殖效益更為顯著。但其運輸、銷售都有明確的政策規定,開展養殖的同時,要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依法養殖,合法經營。目前黑斑蛙養殖技術比較成熟,掌握黑斑蛙的生活習性和養殖管理要求,是確保養殖成功的基礎性工作。

參考文獻

[1] 陳 紅. 貴陽市花溪地區黑斑蛙裂頭蚴病的流行病學和病理學研究[D]. 貴州大學,2008.

[2] 朱炳全. 稻田養蛙防治害蟲的研究初報[J]. 中國生物防治,2000(04):186-187.

[3] 陳志明. 稻田養蛙新技術[J]. 農村新技術,2004(09):21.

[4] 李年文. 稻田養蛙技術[J]. 農村經濟與科技,1998(03):35.

猜你喜歡
疾病預防養殖技術成活率
不同栽植模式對花椒成活率的影響
疾病預防控制措施探析
小規模肉牛養殖技術措施
天蠶品種馴化與應用研究
提高干旱區造林成活率的理論與實踐
南通地區海蜇養殖技術
TCP植物蒸騰抑制劑
不同扦插處理對爬地柏成活率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