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一以貫之”方針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路徑探索

2020-07-27 14:56王超
博鰲觀察 2020年4期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

王超

內容摘要 當前,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正處于關鍵時期,國有企業如何實現加強黨的領導及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相互融合、協同發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破題關鍵,依托“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正將企業經營目標、社會效益及職工利益統一起來,不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有效化解發展矛盾,最終實現多方共贏。

關鍵詞 改革 兩個“一以貫之” 混合所有制改革

1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必須一以貫之的重要意義

1.1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前提條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共同塑造了中國國有企業制度,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國有企業制度的社會主義屬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國有經濟作為我國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必須全面確立黨對國有企業的絕對領導權,即國有企業黨組織作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機構,必須全面介入國有企業治理,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必須享有法定地位,如此才能保證國有企業的發展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一致性[1]。

1.2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徹底的基本要求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如何破解企業與國家、市場與政府、黨的領導與企業內部治理有效性的內部邏輯關系,以及協調企業內部職工分配問題以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等方面,都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在確保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六種力量”,國有企業自身面臨著全面徹底的改革需要,為逐步建立起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真正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鞏固和發展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對于加快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1.3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保證各方利益一致性的重要保障

國有企業黨組織在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下,按照黨章規定履行職責,發揮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為企業改革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保證。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體現在能夠迅速以國家的發展戰略為主攻方向,承接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及薄弱領域,抵達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地放大國家戰略紅利,將國家利益、企業經營發展需要、社會效益、職工利益有機統一起來,在做大國民經濟“蛋糕”的同時,實現多方共贏,體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國有企業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較好地摒棄盲目性、趨利性,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為市場注入更多活力與動力,帶動國民經濟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2 兩個“一以貫之”方針在國有企業改革中的地位

兩個“一以貫之”的提出不僅肯定了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還進一步明確了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是新時代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

2.1 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時代意義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把握規律、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基礎和實踐的主題。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不斷完善和發展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1+N”系列文件構建完成,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國有經濟結構布局等發生重大變革,國有經濟主導作用有效發揮。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2017年國資監管系統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0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實現利潤總額2.9萬億元,同比增長23.5%。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利潤總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創五年來最好水平。同時,各地國有企業在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2.2 深刻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國有企業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按照“三個有利于”標準,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全面增強國有資本活力、動力和抗風險能力。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必須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頻共振,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向共進。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經濟增速放緩,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個百分點,但是從長遠來看,國民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國有企業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必須持續發揮國民經濟的“頂梁柱”作用,積極引導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優化營商環境、為中小企業全面紓困做出積極貢獻。

2.3 全面構建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在全面深化國有資產改革的背景下,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具有不可動搖的法定地位,黨組織研究討論是企業決策重大事項的前置程序,明確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具體措施,以及科學界定黨組織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發揮領導核心的方法途徑。全面厘清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之間的關系,黨委會決策“能不能做的問題”,是企業治理的政治核心,研究討論國有企業經營事項是否符合出資人權益,對于國家方針政策是否起到正向推動作用。全面規范董事會建設,董事會主要解決“要不要做的問題”,研究落實董事會職權,嚴格董事選聘和履職管理,使董事會真正成為企業的決策主體。經理會主要是研究“如何做的問題”,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強化經營層管理。解決好這三類問題,離不開構建科學合理高效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形成覆蓋全面、分工明確、協同配合、制約有力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體系。

3 發展“混合所有制”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現實意義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在發揮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培育壯大國有骨干企業,發揮國有資本在市場的引領力和支撐力,強化國有經濟控制力。推進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改革,重中之重就是要處理好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其突破口就在于用足用好“混合所有制”這一改革利器。

國有企業改革中面臨著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股權結構不合理、企業家隊伍不成熟、政策性負擔重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將成為國有企業改革不徹底的關鍵因素。深圳、上海等地作為全國改革的先行區,在國資國企改革領域也做出了重大探索,提供了有益案例?!渡钲谑袇^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從9大方面進行39項試驗探索,努力打造成為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國資監管科學高效、國企活力充分激發、創新驅動不斷增強、全面落實國家戰略的國資國企改革高地。2019年8月,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會議指出,要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重點就是要加快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吸引優質資本,深化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深化戰略性合作,切實轉變機制、搞活機制,更加靈敏高效地應對市場競爭。

3.1 推進股權多元化是實現國有企業“混改”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重大論述,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定了基調,為企業做大做強指明了方向。

為有效避免國有獨資公司或控股企業“一股獨大”局面,大力推進股權多元化,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分類推進的基礎上,推進國有資本戰略性重組,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在企業內部建立股權結構多元、運行高效靈活的的經營機制。二是鼓勵有條件的國有資本進入非國有企業,打通國有資本進入市場通道,以市場化模式對國有資本進行投資運營,做大做強國有企業。三是要積極進入資本市場,通過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境內外IPO等形式,推進國有資產證券化。截至2017年年底,央企資產總額共計54.5萬億元,其中約65%已進入上市公司,省級國有企業約40%的資產進入了上市公司??梢?,國有資產證券化、資本化對于盤活國有資本、釋放市場經營活力具有重要意義[2]。

3.2 “混改”對國有企業“政策性負擔”的影響

國有企業一方面要從企業的立場上去尋求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從國有的屬性上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如何使企業的經營效益、社會發展效益及員工個人利益達到一個動態平衡,促使企業在發展戰略、主業投資、及績效考核領域真正發揮激勵作用,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效,降低企業的戰略負擔和政策負擔,從而提升國有企業的經營績效。

國有控股背景的企業因收到政府主導的因素,其政策性負擔相對更重。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可以加強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充分釋放國有資本在參與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活力,同時可以根據市場進行資源合理配置,提升國有資本對市場的敏感度。另一方面,隨著非國有資本的進入,勢必會倒逼國有企業整體經營績效進行重新調整和優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化解資源錯配、人員冗余等問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冗員的減少和資本的多元化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內耗,提升企業正向競爭能力,不同性質的股東相互監督相互制衡,政策性負擔下降,企業績效會大幅增加。

3.3 “混改”背景下對企業員工激勵的實施路徑

《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這是新時期指導和推進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內容之一。從2014年國資委開展混改試點,到2016年以來國家在電力、石油、天然氣、民航、電信、軍工等重要行業和領域先后開展混改試點,到全國選取近200家混改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混改走過了一條呈現梯次發展并不斷深化的道路。因此,國有企業混改不僅在企業層面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而且在員工激勵、內部管理上也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一是推行股權激勵,積極尋找適合企業的股權激勵計劃,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長期激勵問題。二是實行員工持股,拿出部分股權作為員工參與持股的方式實施激勵,明確員工持股范圍、出資方式、股權結構、股權管理等重點,建立利益綁定、風險共擔的激勵約束長效機制。三是建立寬帶薪酬體系,實施員工“成長賦能計劃”,把成長激勵、關懷激勵、榮譽激勵等滲透其中,有效激發員工的創造性與工作積極性。

4 結語

在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踐中,國有企業必須堅持將黨的全面領導與公司法人治理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完善黨組織建設,積極有效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探索建立國有企業參與市場經營的合理途徑,牢牢抓住股權多元化、混合所有制這條改革主線,不斷提升國有企業在實現自身做強做優做大、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曉華.把黨的領導融入國有企業公司治理[J].黨建研究,2019(12):41-42.

[2]楊麗.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臨的困境與建議[J].改革與開放,2017(2):25-26.

猜你喜歡
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混合所有制促進企業資本優化
改革創新(二)
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人力資源的問題與對策探究
股權結構變革對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影響研究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