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能核增煤礦環境影響等問題的探討

2020-07-27 14:56陳哲
博鰲觀察 2020年4期
關鍵詞:環境影響煤礦

陳哲

內容摘要 文章通過對生產能力核增煤礦(煤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等問題的分析,結合自身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經驗,探討改進環境影響的措施和建議,以解決產能核增煤礦存在的普遍問題,促進產能核增煤礦合法合規開采,控制對環境的影響。

關鍵詞 產能核增 煤礦 環境影響

1 引言

煤炭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占比70%以上,煤炭工業對國民經濟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煤炭資源豐富,隨著煤炭開采技術的發展,煤礦規模不斷擴大,擴大的方式除了新建、改建、擴建以外,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煤礦通過產能核增的方式提升礦井生產能力,擴大生產規模。自從2014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聯合下發了《煤礦生產能力管理辦法》及《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安監總煤行〔2014〕61號)以來,我國有部分煤礦通過生產能力核定提升了煤礦的生產規模,因而煤礦生產能力有了設計生產能力和核定生產能力之分。煤礦產能核增是指煤礦通過生產能力核定比原生產能力增大,是煤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一種方式。

煤礦開采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隨著煤礦規模的擴大,進一步加劇了對環境的影響。在此通過對產能核增煤礦對環境影響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探討煤礦合法合規開采,控制對環境的影響,實施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

2 煤礦產能核增與環境影響存在的相關問題

煤礦產能核增過程中未涉及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煤礦核增后生產規模大多比原規模增大很多,有的比原產能多許多倍,對環境的影響也隨之加大,而環境影響的對策仍是按照原建設規模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定與建成的,不能完全滿足擴大后的生產規模,尤其是產能核增超過原產能特別大的,因而存在以下問題。

2.1 煤礦產能核增過程與環境影響評價脫節

按照《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井工煤礦的生產能力核定主要有:①資源儲量及服務年限核查;②提升系統生產能力核定;③井下排水系統生產能力核定;④供電系統生產能力核定;⑤井下運輸系統生產能力核定;⑥采掘工作面生產能力核定;⑦通風系統生產能力核定。露天煤礦的生產能力核定主要有:①核定核定剝采能力;②穿孔爆破環節能力;③采裝環節能力;④運輸環節能力排土環節能力等。

無論是井工煤礦還是露天煤礦,生產能力核定過程中均未有環境影響的預測與評價的內容,而煤礦產能核增后,煤礦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與核定后產能規模不符,造成煤礦生產的不合法性。這種不合法性主要表現在證照和執法過程中,煤礦的工商營業執照、安全生產許可證可以通過核定部門批復進行變更,而采礦證的變更(規模)的前置條件之一是環境影響報告,而核增產能煤礦無核增環境影響報告。如果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審批的前置條件要有建設項目建議書批準文件(審批制項目)或備案準予文件(備案制項目),并且環境影響評價是項目建設前進行的一種活動,后期只是一種執行和落實對策措施的過程。

2.2 產能核增煤礦生產與環保設施不相適應

煤礦開發建設項目引起的主要環境問題是環境污染、生態系統破壞、占用和破壞土地、地下水資源的破壞、固體廢物(矸石)外排污染、煤炭自燃廢氣、礦井瓦斯排放大氣污染、工業粉塵、工業噪聲污染等。合理開展礦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是保護礦山環境的有效途徑。煤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是對煤礦建設及開采活動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測分析和評價,并提出減少這些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煤礦產能核增后進行擴大能力生產,而對環境影響對策和措施卻是原環保設施和環評治理措施并不一定適應。例如,固體廢物矸石的排放量遠大于原設計排放量,擴大對土地資源污染;開采規模增大,地面塌陷治理難度加大;地表水及大氣降水將會更快速地轉化為地下水,對地下水資源的破壞加快等;原有的污水處理設施、井下水處理設施均不一定滿足現有規模需要。

2.3 產能核增煤礦存在的其他相關問題

礦山資源的開發利用、土地復墾、水土保持等方案等均與原設計規模不符,相應的設備、設施及措施也不能夠滿足產能核增后的現狀。

3 加強產能核增煤礦環境影響的對策

3.1 完善煤礦產能核增與環境影響評價的對接

通過完善煤礦生產能力核定的法規體系,進一步規范煤礦產能核增和環境影響之間的脫節問題。例如,在煤礦生產能力核定的條件中補充環境保護的準入條件,在煤礦生產能力核定過程中對環境保護有準入的要求,或者在產能核增前對煤礦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評估核增能力后對環境的影響及治理對策措施,不至于形成生產能力核增、生產規模增大環保設施和治理對策措施不相適應,以及生產合法性問題。

3.2 推進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

煤礦產能核增后,運行過程中肯定產生不符合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情形,煤礦生產單位應當及時組織環境影響的后評價,采取改進措施,并報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和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備案;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及相應的行業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強對產能核增煤礦監管,督促煤礦進行環境影響的后評價,采取改進措施。

3.3 建立煤礦動態環境影響評價機制

煤礦安全生產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因產能核增一段時期開采規模大,礦井后期又因為資源及發展的需要,產能又會降下來,所以應建立煤礦動態環境影響評價監測制度,以適應煤礦發展的不同規模時期的環保要求,既不影響環境,又不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完善環境影響后評價法規體系,推進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環境影響后評價是對環境后果進行評價,增加對礦山環境保護戰略上的指導意義。

3.4 及時改進環境保護設施

對于已經核增過的煤礦,對煤礦環境影響進行評估,重新核定環保設施能力,檢查環保對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適應性。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對于環保設施能力不能滿足現狀的,及時地進行改擴建,提升環保配套設施的能力,不斷地應用環保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適應產能核增的要求,同時要留有一定的余量,適應環境保護不斷發展的新法規、新標準要求。

3.5 進行礦山資源開發利用、土地復墾、水土保持方案調整

煤礦開發前期的方案隨著煤礦產能核增生產規模的擴大,均需要進行調整,相應的設備設施同樣需要改進或擴大,煤礦這方面仍需加大投入,同時完善相應的合法手續。

4 結語

煤礦作為我國發展的主要能源,隨著煤炭產業鏈的延伸及社會發展對煤炭需求的增大,近年來國家相關部委廳局連續多次下發釋放優質產能,鼓勵賦存條件好、安全有保障、機械化水平高的生產煤礦,通過產能置換重新核定生產能力,持續增加有效供給,因而通過核定生產能力,擴大煤礦產能將是一種常態,通過核增產能煤礦均會產生環境影響一系列問題,應綜合長遠考慮環境影響問題,實現我國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

猜你喜歡
環境影響煤礦
《環境影響評價》征稿訂閱及廣告征集啟事
《環境影響評價》征稿訂閱及廣告征集啟事
“三線一單”與環境影響評價銜接研析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與探討
上半年確定關閉煤礦名單513處
去年95.6%煤礦實現“零死亡”
煤礦區環境污染及治理
煤礦開采工藝的探討
瞬變電磁法在煤礦防治水中的應用
養殖的環境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