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刑事執行行為的規范化

2020-07-27 14:56張震宇
博鰲觀察 2020年4期
關鍵詞:行為規范化

張震宇

內容摘要 刑事執行是司法程序中的關鍵部分,也是保證執法力度的前提。文章以刑事執行行為的規范化為研究對象,對刑事執行行為規范化的基本要求進行闡述,針對影響刑事執行行為的因素進行分析,對如何實現行為規范化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相關人士提供一定價值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 刑事執行 行為 規范化

1 引言

目前,我國對刑事執行行為的重視程度比較高,希望通過對刑事執行行為的規范,提高我國司法部門執行力度,提高法律效率。在此就如何解決問題,實現刑事執行行為規范化進行分析。

2 刑事執行內涵

刑事執行又稱刑罰執行,主要是指國家刑罰執行機關(監獄),根據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或裁定,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將已經確定的刑罰付諸實施的刑事司法活動。在刑事執行中,法律規定的執行單位是執行主體,根據刑事判決內容,要求被執行者執行相關的法律內容。例如,在刑事案件中,法院或者執法機構判定被執行人執行非監禁。因為非監禁執行的種類有很多種,如財產、緩刑、資格性等。若是判定被執行人進行財產執行時,則需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中的規定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根據法律內容要求被執行人根據規定上交財產,完成執法。

3 規范刑事執行行為的意義

刑事執行行為,是實現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的載體。在刑事執行過程中,若是執行不到位或者出現漏洞,則會對《刑法》的落實產生影響。通過對刑事執行行為的規范,可以保證執法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能夠完善我國法律體系,提高法律的應用力。規范刑事執行行為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提高監禁刑執行與非監禁執行的合理性。監禁刑的目的是剝奪犯罪人的人身自由,使其在監獄或者其他場所完成法律要求監禁。監禁執行有兩種,即有限監禁與無限監禁?!吨腥A人民共和國監獄法》是執行監禁的依據,執行內容比較復雜籠統,且每個地區執行的標準不同。通過執行行為的規范,可以提高監禁刑執行效果,發揮法律的作用。此外,刑事執行行為的規范,完善了非監禁執行內容,提高了執行力度,展示了我國刑法的存在價值。

第二,提升執行變更效率。所謂的執行變更,就是對正在執行刑罰的一種變更行為。執行變更出現的因素有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以減刑為例,該內容適用于所有的罪犯,是比較常見的獎勵方法。在刑罰執行的過程中,會根據罪犯的表現,對其進行減刑或者其他獎勵。對于表現好的人員,通過減刑的方式對犯罪人員進行獎勵,提高其思想覺悟。因為我國各地執法機關對減刑標準的認識存在差異,所以出現了罪犯減刑率差異。當執法行為得到完善后,可以降低各地罪犯減刑率的差異,能夠統一執法變更標準,可以為執法工作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在執法行為規范中,應加強對當前執法差異的分析,了解差異出現的原因,并制定手段,提高刑事執行行為效率,體現法律在國家發展中的規范作用,促使國家更好地發展。

4刑事執行行為規范化的策略

4.1 明確執行人的刑事責任

《刑法》中對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人有明確的要求,最高可判刑七年。這一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無法提升不執行法律人員的執法意識,保證執法效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刑法出臺更加完善的法律內容或者司法解釋,對于拒絕執行判決的人則給予更加嚴厲的懲罰,使其意識到法律是不可侵犯的,以此提高其執法意識。例如,對于犯罪情景嚴重,且拒不執行法律要求的人,則給予七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處罰相關的金額。在此過程中,應明確拒絕執行行為的法律界限,根據此制定懲罰制度與內容。若是被執行人在訴訟前期出現資金轉移、隱匿等行為,則納入其本罪規則制度中,對抗拒執行行為給予更加嚴厲的懲罰,以此提高被執行人的責任意識與執行意識。刑事執行法是刑事執行活動的依據,也是懲罰罪犯的手段。通過執行人刑事責任的確定,提高法律執行的效果,保證法律執行的科學性。執法機關在執行刑事行法時,應根據執法要求與內容進行執法行為,以此保證法律的嚴謹性與被執行人的權益。

4.2 統一刑事執行行為標準

我國刑事執行主體存在多元化的特點,在執行的過程中,主體之間需要相互合作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規范執行行為。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由于各個主體之間的配合較少,無法在有效溝通中了解刑罰誘因與結果,對執行結果產生了一些影響。其中,管制、徒刑、罰金、資格刑等各種刑種在執行的過程中,就是因為溝通不足導致執行效果不理想。統一的刑事執行行為標準可以明確刑事執行主體的責任,能夠保證各個主體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可以規范執行行為,同時可以保證各個主體之間的配合,提高執行的有效率。我國可以建立統一的罪犯計分考核制度,并制定細則,將罪犯刑事執行中的表現全部記載下來。對于表現好的人,則給予行政、法律獎勵。通過行政法律獎勵的聯合,避免出現人為因素對執法內容的影響。此外,我國應重視執法管理規范制度的建立,以此維護刑事執法的規范化,為后續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刑事執行中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內容上也是執行行為規范的重點。通過執行管理規范制度的建立,可以解決執行變更中存在的問題,能夠保證法律的嚴謹性與科學性。在刑事執行行為規范的過程中,執行程序的建立,嚴格根據規章制度進行工作,以此保證法律程序自身的公平、公正與合理。刑事執行行為標準的建立,應體現出執行行為規范的程序性,明確各個流程,將執行行為嚴格落實,以此提高執行效果,為后續刑事發展奠定基礎。

4.3 完善信息機制

刑事執行作為我國司法部門執行法律制度的重要因素,不僅關系到被執行人的利益,還對刑事主體的利益產生影響。信息機制的建立可以增加執行主體之間的溝通,能夠保證各個群體的平等,保證權益不受侵害。信息交流是刑事執行中的關鍵,是保證各個主體了解刑事執行相關內容的關鍵。若是溝通效果不佳,則會影響執行質量。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刑事執行中可以利用此建立信息互通機制,通過有效信息的傳遞,保證執法的規范,提高刑事執行效果。信息互動機制的建立可以將多個主體結合在一起,及時溝通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避免出現執行重復的問題,能夠有效提高執行效果[1]。規范性的刑事執行行為中,要求執行行為必須合理、適度,以此體現我國的政治制度。在信息互動機制中,可以將犯罪的性質、惡性程度、執行方法等進行詳細說明,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相關的內容,以此提高刑事執行的力度與效果。利用信息互動機制,提高刑事執行的合理性,為我國法律制度發展提供動力。

4.4 加強檢察監督

檢察監督是規范刑事執行行為的重要手段。在刑事執行規范化中,重視檢察監督機制的建立,采用派駐監督、巡回監督、專項監察、巡視監察的方式進行監督管理,保證刑事執行行為的合理性與程序性。通過檢察監督工作的開展,可以監管執行人與被執行人執行刑事的情況,能夠有效避免違法亂紀行為,能夠保障監管秩序,可以保證執法的公平性,提高司法機關的工作態度與意識。因此,立法層面上應重視檢察監督的建立和完善,要求各個部門的專業人才參與其中,建立一支專業的隊伍,專門用于刑事執行行為監督。通過不斷完善檢察監督制度,規范執行過程,維護執行程序合理性,為刑事法律制度發展打下基礎,提升執法效率。

5 結語

總而言之,刑事執行在我國法律體系發展中意義重大,規范化刑事執行行為,可以明確監禁執行,執行變更中模糊內容,能夠促使我國完整法律體系的建立。在實際工作中,通過責任明確、統一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建立、統一標準、檢察監督等方式,規范刑事執行行為,提高整體工作效果。刑事執行行為得到規范后,執法工作也會更加標準,增加國家法律制度執行的嚴謹性,為國家發展提供更加明確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郜名揚.我國財產刑案件民事債權優先受償制度的缺陷及根治——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第13條談起[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5):45-53.

猜你喜歡
行為規范化
價格認定的規范化之路
談人事檔案的規范化管理
政務微博的規范化運行探討
“低頭族”大學生的心理行為研究
兒童玩具設計要素
反腐敗從正人心開始
狂犬?、蠹壉┞兑幏痘A防處置實踐
高血壓病中醫規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滿足全科化和規范化的新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