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門螺旋桿菌需要根除嗎?

2020-07-28 04:49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2020年7期
關鍵詞:公筷螺旋桿菌消化性

體檢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需要根除嗎?

貴州 林女士

林女士:

1994年,幽門螺旋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定為Ⅰ類致癌因子。因此,專家形成共識:如果患有消化性潰瘍、胃癌以及某種胃淋巴瘤,建議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但是,研究也發現,有些人群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很高,胃癌的發生率卻并沒有水漲船高;有些人群根除了幽門螺旋桿菌,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率卻高了,有些人甚至更容易過敏了。

最新研究證實,幽門螺旋桿菌只是一種生活在胃內的細菌而已。幽門螺旋桿菌是不是唯一的胃病致病菌,醫學界尚無定論。有專家認為,所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實就是胃腸道菌群紊亂的一個特例,提示人體內環境紊亂,本質上應該調整機體內環境的平衡,而不是盯住一個幽門螺旋桿菌窮追猛打,更不應該為了根除病菌而讓體內益生菌群體生態失衡。

在臨床上,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往往需要多種抗生素協同作戰,才會有較好的效果,而濫用抗生素或不規律使用抗生素,很容易產生耐藥菌,導致多次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不成功。反復多次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容易加重肝腎負擔,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人體內環境失衡,產生更多疾病。因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需要慎重,不可盲目殺菌。

建議患有幽門螺旋桿菌相關性疾病的患者,如消化性潰瘍、胃癌、胃惡性淋巴瘤等,有條件的可以根除;對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蕁麻疹、不明原因的貧血等,有時也需要根除。假如根除效果不好,建議完善胃鏡檢查,內鏡下取組織黏膜做細菌培養,根據幽門螺旋桿菌的耐藥性選擇合適抗生素,再進行敏感抗生素組方的規范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根源主要是“病從口入”。因此,保持個人衛生、避免“口口相傳”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勤洗手,尤其是餐前洗手;吃飯碗筷要消毒,尤其是與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共同進食的時候,做到餐具分開;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應主動與他人分餐;聚餐時盡量使用公筷,推廣全民公筷行動。

(綜合摘編自《北京青年報》《健康養生周刊》《科技日報》《人民日報》)

猜你喜歡
公筷螺旋桿菌消化性
全國首個“公筷法”具有積極意義
復發性口腔潰瘍和幽門螺旋桿菌的相關性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內科消化性潰瘍觀察與探究
生活方式干預在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
我家的公筷行動
用公筷吃飯
公筷來我家
基層衛生院消化性潰瘍內科治療效果探討
胃幽門螺旋桿菌與消化性潰瘍
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要盡快根除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