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類APP網絡社群的建構與維系

2020-07-28 05:44葛華斐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摘要:隨著近年來網絡新興媒體及新興產業的發展,在互聯網當中涌現出了大量的娛樂類網絡門戶網站及部分旗下擁有的app用戶平臺,由于這些網絡社區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專業匹配性和功能性,因此伴隨其誕生的還有由具有近似需求、愛好的用戶組成的網絡社群。對于網絡社群,一直以來都是新媒體時代傳播學和社會學當中研究的熱點,社群當中的人以社區本身為聚集地,會產生與現實群體不同的群體歸屬感,社區本身也因群體成員的特征而有其特有的風格?!盎潴w育”是目前網絡上最大的綜合體育社區之一,自2004年由現任CEO程杭創立“hoopCHINA籃球論壇”之初只有數千名會員,發展到今天的4000余萬活躍用戶,以虎撲用戶“直男文化”為代表的虎撲社區可以說已經在網絡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在此,本文將以虎撲體育為例,分析體育類APP網絡社群的建構與維系。

關鍵詞:網絡社群;群體歸屬感;直男文化;虎撲體育

虎撲體育,最初只是類似于“天涯論壇”、“人人網”等社交論壇的體育類呈現,且覆蓋范圍也僅限于籃球,因此在當時所形成的網絡社群也只是初具規模的以男性球迷為主的“主隊文化”,也就是最初形態的“球迷網絡社群”。而現在的虎撲體育,已經形成了論壇網站、手機APP、微博、抖音等多平臺活躍,集體育新聞、視頻回放、球迷討論為一體的全媒體發展態勢,虎撲會員的社交體系也從原來的單一“球迷文化”發展為當下覆蓋體育、娛樂、生活等方面的多元交織的虎撲文化,但由于主要用戶群仍然為熱愛體育運動的中青年男性群體,因此虎撲體育也常被稱為“直男聚集地”。接下來,本文將從虎撲網絡社群的建構、虎撲網絡社群的維系、虎撲網絡社群的內核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旨在刨析當下虎撲體育與眾不同的群體文化和群體特征。

1虎撲網絡社群的建構——源于愛好,所以單一

率先提出“虛擬社區”概念的人是來自美國的社會學家萊茵戈德(Rheingold),1993年,作為網絡社群研究先驅的他將“虛擬社區”定義為:“一種主要藉由計算機網絡彼此溝通的人們,彼此有某種程度的認識,分享某種程度的知識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對待朋友般彼此關懷,從而形成的團體[1]?!?/p>

既然是網絡社群,就歸屬于社群的定義,是社群就自然會有社群中的意見領袖的存在?;潴w育社區創立以來,出現了很多“明星成員”,在很多帖子的討論當中充當了意見領袖的作用,這些“明星成員”在論壇當中的出現率很高,他們發的貼子或是專業性強、論述充分詳實,或是貼近虎撲網友們的情感需求、風格獨特,通常情況下,社群成員們更愿意去聽他們的意見和觀點,在帖子下面跟他們互動,而不是一些主流的體育欄目。

例如虎撲曾經比較知名的幾個“大V”用戶:“我干過羊”被虎撲網友親切稱為“羊總”;“二院畫師”因畫風清奇每次發帖總能爆款;“哈登基地”經常發布一些美女艷舞視頻,更是深受直男們的追捧。也正因為此,虎撲網友們在論壇帖子當中也更期待他們的發言,他們的存在也讓增加了話題之外的趣味,誕生新的社區流行語的同時也增強了社區成員之間的粘合力。

2虎撲網絡社群的維系——依托用戶,層層建筑

堅強的情感紐帶可以增強用戶之間的親切感,增進用戶對社群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而要讓這個紐帶在眾多網絡社群當中展現其獨到的意義,確定社群的昵稱是首要的一步?,F在虎撲網友的代號是在虎撲論壇成立以來無數次的發帖與評論當中潛移默化而來的,這樣的產生形式為這個稱號帶來了更多的情感元素和群體內涵。

“傳播學之父”施拉姆認為,只要有兩個人(或兩個以上的人)由于他們共同感興趣的信息符號聚集在一起,傳播便可在此時發生。在網絡社群中,用戶在社群中交流意見,分享資源,他們通過這些共享信息,導致一種彼此的了解和相互認同,及這種認同形成的對社區群體的歸屬感?;潴w育正在做的,就是將他們共同的興趣符號一點點深挖和強化,虎撲女神大賽和路人王便是其中的兩個出色策劃。

虎撲敏銳地捕捉到了用戶需求,由官方組織舉辦了第一屆虎撲步行街女神大賽,最終迎合了直男們的喜好,反響劇烈;路人王迎合的則是虎撲用戶的另一種共同的興趣符號:籃球,由于虎撲的籃球愛好者非常多,但是能參加職業比賽的人數微乎其微,為了讓廣大虎撲用戶可以有參加業余比賽的機會,也為了讓用戶和虎撲在線下建立強鏈接,虎撲于2016年創辦路人王比賽,比賽口號是“不做鍵盤俠,我行,我真上[2]!”

在這兩項賽事的舉辦當中,虎撲扮演的其實都是編碼者的角色,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線下策劃,為社群中的虎撲網友創造話題和討論空間,虎撲用戶作為譯碼者,在話題討論中進一步形成預設的社群風格,明確社群符號,引用去中心化的傳播思路,依托虎撲用戶的忠實支持,建造起了維系社群關系的層層建筑。

3虎撲網絡社群的內核——直男文化與群體歸屬感

虎撲利用一系列網絡社群建構與維系的方案與虎撲用戶的自我發育相配合,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虎撲網絡社群,而這個社群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網絡社群,就是因為它所獨有的直男文化以及虎撲用戶對于虎撲平臺的群體歸屬感。

“直男”不等同于“直男癌”,兩個雖然都是新興名詞,并且很接近,但有著本質的差別,“直男癌”帶著強烈的貶義色彩,指的是那些始終處于自己的價值觀當中、活得過于自我、對于女性總是提出不符合社會現實的過高要求的身上有濃重大男子主義色彩的男性[3]。

虎撲網友認同自己是“直男”,但卻不認同自己是“直男癌”所指的歧視女性的形象。比如2018年著名的“虎凡大戰”,起因是虎撲用戶對某明星在節目中展現出的說唱水平表示質疑,隨后很多質疑該明星各種現場“電音”處理音樂的帖子開始涌出,但該明星主要集中在微博上的數千萬粉絲看到這些內容并不買賬,認為這些是惡意的攻擊行為,于是就組織展開反攻,7月27日當日虎撲的流量達到了500多萬,是平時的五倍多,這看似是一場粉絲與“黑粉”的PK,但實質上是虎撲網友社群“直男價值觀”和該明星粉絲社群“愛豆價值觀”的對峙和沖突[4]。

這種飽含“直男”價值觀的行為又再一次向外界展示了虎撲網絡社群的直男文化,同時虎撲網友在共同抗爭當中的情感認同和彼此信任的建立也進一步加強了他們對于虎撲的群體歸屬感。

4結語

本文從研究虎撲網絡社群的建構、維系、內核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了虎撲平臺獨有的直男文化和這層文化背后的成因及成員心理特征?;潴w育作為一個基于體育訊息整合,綜合全媒體內容生產的體育類APP,在體育社群以及專業網絡社群的建構和維系上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在今后的內容生產上也要做到以體育資訊為主,社區文化為輔才能讓其具有獨特性的同時不失去專業性,讓這個特殊網絡社群的存在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最后,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網絡社群的發展和蛻變速度不可預料,還需要今后持續的關注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周里昂.虎撲步行街JRS社群的建構與維系研究[D].山西大學,2019.

[2]? 劉嘉莉.傳播學視角下對“虎撲”APP中“路人王”傳播特征的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3):78+80.

[3]? 胡兵,何德俊.虛擬社區成員價值觀認同的建構與維系——以“虎撲社區”為例[J].中國出版,2020(03):34-40.

[4]? 梁成林.焦慮的“直男”——虎撲網絡社群的男性氣質分析[J].中國圖書評論,2020(01):20-31.

作者簡介:葛華斐(1999年5月-),男,漢族,河南省新鄉市,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