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普惠金融體系下的融資困境和應對措施

2020-07-28 05:44江才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普惠金融現代農業融資

江才

摘要:由于涉農金融業務的成本較高、風險較大,金融機構面對農戶時往往存在惜貸心理,這使得現代農業發展存在巨大資金缺口,而普惠金融能夠有效彌補現代農業發展資金缺口。但就目前來看,普惠金融體系下現代農業融資還面臨著征信評級制度亟待優化,金融服務質量不高,未能實現互聯網與普惠金融的結合;人才發展環境不佳,人才培養方式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亟待優化等困境,這使得普惠金融的扶持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對此,還需通過優化征信評級制度,發展互聯網普惠金融;從而突破普惠金融體系下的現代農業融資困境。

關鍵詞:普惠金融;現代農業;融資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解決“三農”問題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而發展現代農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此,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指出要“提升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能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小農戶融資能力”??梢?,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融資問題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關注。突破普惠金融體系下的現代農業融資困境,無疑是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的必然要求。

一、普惠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必要性

農業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性;而農業的弱質性特征,則使得發展現代農業無法脫離金融的支持。農業對于自然條件的依賴性較強,這使得其產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條件的控制。同時,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變化日益頻繁,這使得傳統農業生產與經營活動承受著巨大的風險,收益率難以得到保障。這充分體現了農業的弱質性特征。

基于農業的基礎性地位,發展現代農業,有效提升農業生產與經營活動的組織化程度,無疑是保障社會商品供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無疑是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的必然要求。而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來源渠道主要有三個:其一是農戶的自有資金,然而農戶的自有資金較為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業現代化轉型的需求;其二是國家財政支農資金,然而財政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明顯不足,在促進農業現代化轉型方面同樣顯得捉襟見肘;其三是便是各種類型的金融資金,在農戶自有資金與國家財政資金無法充分發揮效果的情況下,金融資金在農業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的支持作用便顯得極為重要。尤其是充分發揮普惠金融資金的支持作用,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技術、優化農業生產條件,降低農業生產與經營活動對自然條件的依賴程度;能夠促進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張、提升農業生產與經營活動的抗風險能力。

二、普惠金融體系下現代農業融資困境

(一)征信評級制度不健全,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融資渠道單一

第一,征信評級制度不健全。由于征信評級制度不健全,征信評級機構的市場調研工作不夠規范,難以對農戶、農業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情況進行科學評估,導致金融機構無法深入了解農戶、農業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情況,從而降低了向農戶提供貸款的積極性,難以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第二,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目前,現代農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業務范圍單一、規模較小,這導致許多大中型金融機構出于成本與利潤的考量,并不傾向于相關農業企業或農戶提供貸款。而在此背景下,經營更加靈活的小型、民間金融機構未能有效發揮作用。第三,融資渠道單一。對于大多數農業企業而言,只能通過從金融機構進行貸款從而獲得融資,難以滿足一些農業企業的資金需求。而在此背景下,農業企業難以通過上市或吸引風險投資獲得融資。

(二)金融服務質量不高,未能實現互聯網與普惠金融的結合

第一,金融服務質量不高。各金融機構未能基于農戶的貸款特點,構建具有針對性的貸款審批機制,導致審批效率偏低,無法及時審批授信額度、下發貸款;未能針對現代農業項目滿足條件、具備潛力的農戶、農業企業提供更加多元的擔保方式,貸款程序煩瑣。第二,未能實現互聯網與普惠金融的結合。由于金融機構未能實現互聯網與普惠金融的結合,因而難以借助大數據技術有效提升農戶、農業企業數據的分析效率與資金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從而導致自身難以規避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

(三)人才發展環境不佳,人才培養方式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亟待優化

第一,人才發展環境不佳。由于發展環境不佳,普惠金融人才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其服務現代農業的能力難以得到提升。第二,人才培養方式不完善。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導致普惠金融人才培養質量不佳,難以促進普惠金融人才更好地服務現代農業。第三,人才激勵機制亟待優化。目前來看,普惠金融人才激勵機制還存在諸多不足,導致普惠金融人才的創造性與能動性難以得到充分激發,導致其服務現代農業的熱情不高。

三、普惠金融體系下現代農業融資困境的應對策略

普惠金融在推進拓寬農戶融資渠道、引導資本合理配置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還需通過優化征信評級制度,發展互聯網普惠金融;充分發揮普惠金融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一)優化征信評級制度,完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拓寬融資渠道

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來,金融機構對于工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但對于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明顯不足,這導致現代農業的融資困境難以得到有效突破。對此,還需通過優化征信評級制度、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實現現代農業與普惠金融的融合發展,滿足現代農業的融資需求。

第一,優化征信評級制度。征信評級機構全面開展市場調研工作,基于客觀數據對農戶、農業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情況進行科學評估,提升農戶、農業企業生產與經營情況的透明度,有助深化金融機構對農戶、農業企業的了解,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其一,需要保障征信評級機構的獨立性,確保征信評級機構可以獨立于市場各主體,避免其受到市場因素的干擾,從而提升農戶信息的客觀性與精準性。其二,需要健全征信評級數據系統,促進征信評級數據資源的共享與科學配置,實現征信評級數據作用的充分發揮。

第二,完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在現代農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由于業務范圍單一、規模較小,大中型金融機構出于成本與利潤的考量,提供貸款的積極性明顯不高,這便需要經營更加靈活的小型、民間金融機構發揮作用。其一,適當降低小型銀行的準入門檻。當前,我國銀行業的準入門檻較高,這使得我國小型銀行的數量嚴重不足,且分布相對不均,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的融資需求。對此,我國政府還需適當降低小型銀行的準入門檻,使得更多社會資本能夠進入銀行業,從而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更多融資選擇。其二,改革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當前許多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在經營過程中過于依賴財政支持,缺乏獨立性。對此,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還需加快改革步伐,積極引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優質民營企業入股,提升資金流動性,支持現代農業的發展。因此,我國政府還需不斷完善民營金融機構監管政策。第三,拓寬融資渠道。對于部分成長情況良好、規模擴張迅速的農業企業來說,從金融機構進行貸款融資顯然是一個有效途徑。但如果要實現自身規模的加快擴張,尋求上市或風險投資無疑是更加直接高效的融資途徑。因此,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為農業企業提供上市機會和風險投資。其一,完善中小板與創業板市場。我國中小板與創業板市場的進入門檻對于大部分農業企業而言仍然較高。對此,還需適當降低中小板與創業板市場的進入門檻,使得更多發展潛力巨大、經營規范的農業企業獲得上市機會。其二,支持風險投資行業發展。針對現代農業進行風險投資,在初期投資者可能面臨著巨大風險,然而隨著良性循環的形成,投資者將獲得高額回報。因此,為了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各地方政府可以嘗試建立自身的“天使基金”,對那些發展潛力巨大、處于初創期的農業企業進行風險投資,為現代農業融資提供契機;也可以通過提供投資擔保,鼓勵國內外資本對農業企業進行風險投資。

(二)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發展互聯網普惠金融

近些年,許多地方政府開始針對現代農業構建相應的融資平臺,但效果有限。對此,還需通過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發展互聯網金融,實現現代農業與普惠金融的互促發展,有效突破現代農業的資金困境。

第一,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既是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的出發點,也是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其一,優化現代農業金融服務。各金融機構可以基于農戶、農業企業的貸款特點,構建更具針對性的貸款審批機制,提升審批效率,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審批授信額度、下發貸款。同時,金融機構還可以在法律范圍內,適當降低擔保機構的保證金交存比例。其二,為現代農業融資提供便利。針對現代農業項目滿足條件、具備潛力但無法獲得擔保的農戶、農業企業,金融機構可以在申請小額貸款時為其提供更加多元的擔保方式。

第二,發展互聯網普惠金融。工商銀行等能夠借助大數據技術有效提升農戶、農業企業數據的分析效率與資金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從而最大限度地規避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因此,發展互聯網普惠金融,無疑能夠為現代農業融資提供更多機會。其一,提升資金供需雙方的素養。提升資金供需雙方的素養,是確?;ヂ摼W金融助力現代農業的基礎。一方面,應當強化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與專業水平,確保在對客戶信息保密的同時進行嚴格審核,保護客戶個人隱私,降低信用風險。另一方面,應當做好針對農戶的互聯網金融推廣工作,提升農戶的互聯網金融知識水平,同時加強農戶的信用意識教育,引導農戶恪守誠信。其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切實服務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平臺應當加快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保障自身的穩定運行;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平臺應當提升軟件開發力度,提升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的安全性與客戶信息的安全性。

(三)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完善人才培養方式,健全人才激勵機制

在普惠金融服務現代農業的過程中,普惠金融人才起到了關鍵作用。唯有通過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完善人才培養方式、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打造一支優秀的普惠金融人才隊伍,才能更好地服務現代農業,解決現代農業的融資難題。

第一,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普惠金融人才的成長與環境存在緊密聯系,倘若始終處在惡劣環境,普惠金融人才的發展勢必受到制約,其服務現代農業的能力也必定難以提升。因此,一方面,全社會都應當營造保護、尊重人才的氛圍,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需要轉變傳統的人才觀念,構建多重成才標準,為普惠金融人才的多元化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第二,完善人才培養方式。當前,我國普惠金融人才的培養方式主要是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因此,還需從完善學校教育和職業教育入手,提升普惠金融人才的專業能力與素養,使其更好地服務現代農業。一方面,針對學校教育,學校需要定期開展普惠金融教育實踐活動,定期安排學生前往金融機構、農業企業參觀學習,加強學生服務現代農業的能力;定期舉辦講座,使得學生及時了解普惠金融與現代農業發展進程。另一方面,針對職業培訓,金融機構需要定期為普惠金融業務人員提供涉農政策、法規等方面的職業培訓,引導業務人員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規,從而更有效地服務現代農業;定期選派普惠金融業務人員下到農村地區,在服務實踐過程中提升業務能力。例如,2018 年 10 月,中國(臺州)普惠金融培訓中心掛牌成立,這無疑能夠為臺州乃至全國培養輸送更多普惠金融人才。

第三,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使其充分發揮自身才干服務現代農業。因此,金融機構應當重視溝通與協調工作,針對普惠金融人才在服務現代農業過程中反映的業務問題,及時妥善地予以處理,并積極吸收普惠金融人才提供的有益建議,使得普惠金融人才感知到自身價值;針對愿意扎根農村的普惠金融人才,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酬制度與績效考核體系,并給予優先晉職晉級的機會,使得普惠金融人才能夠更加高效地服務現代農業。

參考文獻:

[1]? 張珩,羅劍朝,郝一帆. 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陜西省107家農村信用社全機構數據的經驗考察[J]. 中國農村經濟,2017(01):2-15+93.

[2]? 楊艷琳,付晨玉. 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對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多維貧困的改善效應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19(03):19-35.

[3]? 羅婷婷,張藝. 互聯網視角下農村普惠金融實現路徑研究——基于重慶農村金融服務的調研[J]. 金融監管研究,2018(12):95-106.

(作者單位:四川行政學院)

猜你喜歡
普惠金融現代農業融資
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公示公告
我省3園區入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9月重要融資事件
7月重要融資事件
擬入選“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公示名單
欠發達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農村普惠金融淺析
5月重要融資事件
4件重要融資事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