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頭分析法對塑造角色的幫助

2020-07-28 09:14杜長瑾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話劇矛盾戲劇

杜長瑾

摘要:從上古時期祭祀活動的出現到現如今眾多表演流派的產生,戲劇的發展可謂是源遠流長?;仡櫰錃v史,戲劇從最開始簡單的肢體動作到開始產生簡短的語言也是前期最早的臺詞形式,又慢慢有了觀眾,產生了劇情,直至發展成今天較為成熟的話劇體系,這期間也經歷了從“簡單戲劇”到“繁復戲劇”的轉變,舞臺上開始運用燈光、道具、布景和數字技術等等。在鄭君里《角色的誕生》一書中我們也不難發現,現代中國表演藝術發展歷程的艱辛,從最開始春柳社的文明戲到以田漢為首的南國社,以袁牧之為代表的上海辛酉劇團,再到重慶中國萬歲劇團,這些在逆境中成長的劇團無疑是在為表演藝術開辟了一條新路,話劇理論體系也日趨完善,故而才有了我們目前戲劇繁榮發展的今天,一批批新鮮血液的注入也讓戲劇更加具有活力,但不管戲劇如何發展,怎樣塑造好一個角色是藝術家們一直以來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戲劇;塑造角色

一、人物小傳豐富演員內心情感

演員成功的把某一角色搬上舞臺絕不是隨意勾勒的產物,而是經過演員不斷創作和摸索呈現出來的,需要一定的創作方法和理論的支撐,而斯坦尼提出的案頭工作分析法是目前國內各大高校及演員創作角色時運用最多的創作方法。洪深曾說:“斯氏體系是先進的表演創作方法”。在《演員自我修養》一書中我們可看到斯坦尼對于案頭分析法的詳細表述,如何運用案頭分析法來塑造角色是我們下面要探討的問題。

首先,人物小傳在演員創作角色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演員與角色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也是剖析角色、理解角色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個演員在拿到角色時都不可能是與自己的人生經歷百分百相似的,這就需要演員根據劇作者所提供的相關信息去填補除劇本以外的人生經歷,從而縮小與角色之間的距離。例如話劇《原野》劇本主要圍繞仇虎復仇這一中心事件所展開,劇中也有提到焦、仇兩家的關系以及仇虎、花金子與焦大星三人之間的關系,但如果僅僅只是根據劇作家給出的劇本信息去塑造角色未免有些干癟,這就需要演員根據劇本信息去豐富角色之前的人生經歷,從而找到符合角色的一種舞臺表現方式。

二、劇本分析對塑造角色的幫助

(一)時代背景

在表演初期很多演員拿到劇本之后會習慣性的立馬開始排演而忽略掉了對于整個劇本的分析和揣摩,從而導致角色太浮于表面丟掉了角色的靈魂,類似的問題在一些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老演員身上也很常見,這些演員由于塑造過很多的角色,有些角色之間存在著共通性,為了減少工作量他們往往會從自己之前所飾演的角色中摘取相同的點安插在新的角色身上,看似與角色相貼切實則卻是貌合神離,抓不住角色的內心事項,變成了刻板化的復制。

在塑造角色時應仔細分析整個劇本的時代背景,不同的大背景之下人物的思想情感與生活方式是大相徑庭的,例如話劇《伏生》與《北京人》兩部話劇,《伏生》講述的是秦朝時期焚書坑儒下的人物之間的悲歡離合以及對于儒學的保護,而《北京人》則講述的是中國舊社會時期與新中國初期人民生活的一些轉變,與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充斥著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兩部劇因其時代背景不同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必然是不同的,人物性格與最高任務也肯定是大不相同的,時代背景弄清楚了對于整部劇便可有個大概的定位。

(二)規定情境

斯坦尼在《演員自我修養》中解釋了“規定情境”的涵義。規定情境有外部的和內部的兩個方面。外部的情境就是劇本的事實、事件,也就是劇本的情節、格調,劇中生活的外部結構和基礎。這是演員創作所必須依據的一切客觀條件的概括,也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各種外因的根據。規定情境則包含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角色的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演員在創作角色時所有的行動線依據規定情境而產生,而行動線恰恰又反映出劇中角色人物性格、意向、情感等,對劇中規定情境的把握在整個創作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中心事件

中心事件一般是全劇的核心,劇中人物的行動也是圍繞著中心事件所展開的,矛盾沖突和主體思想也是圍繞著中心事件展現的,例如上述的案例《原野》整部劇一直在圍繞著仇虎復仇這一中心事件而展開,也正是有了這一中心事件故事情節才得以展開,人物的行動也有了依據,人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才得以展現,每個角色的內心事項和主要目的也越發明了。

(四)矛盾沖突

戲劇情節發展的變化其實就是矛盾沖突的變化,沒有矛盾沖突便不能稱之為戲劇,一部劇作中矛盾沖突可能會有很多,比如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人與劇中環境的沖突、角色自我與內心之間的沖突。還以《原野》為例,劇中仇虎與焦母之間的矛盾沖突是最為明顯的,因焦大星是仇人之子,故而在劇中仇虎與焦大星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沖突,在仇虎殺焦大星這一情節中,因兩人人物關系所致,在實施殺害之前仇虎內心是無比矛盾的,故而此時仇虎與自己的內心之間也形成了一種潛在的矛盾沖突,在整部劇結尾時,仇虎與金子逃到一片荒地時迷了路,此時兩人與環境又產生了一定的矛盾沖突。伴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矛盾沖突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化,演員只有仔細研讀劇本找出不同的矛盾沖突才能更好的理解角色當時的內心事項,準確把握人物內心與基調。

(五)主題思想與風格體裁

主題思想一般是作者在創作劇本時想反應的一種社會生活現象,是劇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體現與認知。如話劇《日出》全劇以陳白露為主要線索反應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層社會紙醉金迷的生活,以及當時底層人們生活的艱辛,展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引起人們的反思。風格體裁一般分為正劇、喜劇、悲劇,悲喜劇?!啊闭齽 边@一詞匯最早是由戲劇家狄德羅提出的,他曾把這一劇種稱之為“嚴肅的喜劇”,后由博馬舍定名為“嚴肅戲劇”,例如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啊毕矂 鳖櫭剂x可以讓人心情愉悅、引人發笑的劇種,例如話劇《夏洛特煩惱》,“”悲劇”一般是指主人公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遭受著身體或心里的迫害,但精神卻在這種磨礪下得到肯定,例如話劇《雷雨》,“”悲喜劇”這一詞匯最早是由瑞士作家迪倫馬特提出的,其最常用的表現手法是以喜劇的元素表現悲劇的主題,通常會讓觀眾笑中帶淚的反觀劇中想要表達的社會現象,例如話劇《貴婦還鄉》。

三、人物分析締造準確的人物性格

人物分析在整個角色創作中也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演員對角色的理解程度與最終體現在舞臺上的人物是成正比的。故而演員在人物性格的理解上要盡量做到準確、細致。人物的性格又分為內部性格和外部性格,內部性格又包括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家庭觀、思維方式,外部性格又包括性格、年齡、身份、社會地位、服飾發飾等。另外人物與其他人的人物關系、人物的行動發展線索以及人物的貫穿行動與最高任務在整個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的把控中也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人物關系不同臺詞處理方法及行動方式上肯定也就存在一定差異。

人物三觀和思維方式的養成不可能是在劇本的某一瞬間形成的,都是人生經歷的堆砌,所以在做這一工作的時候就需結合人物小傳和劇本信息綜合分析。人物的貫穿行動與最高任務以及發展線索關系到人物舞臺行動的目的以及如何組織與人物性格貼切的行動。故而每一個流程都是不可缺少的。

人物的塑造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需要演員運用正確的方法并保持不斷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案頭工作分析法的開創和運用為戲劇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可參考和借鑒的理論依據,也讓角色創造更加系統化。

參考文獻:

[1]? 鄭君里.《角色的誕生》[M].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

[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M].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2016.

[3]? 中國大百科全書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9.

(作者單位:云南藝術學院戲劇學院)

猜你喜歡
話劇矛盾戲劇
淺談文學性在話劇中的重要性
傳統戲劇——木偶戲
戲劇評論如何助推戲劇創作
矛盾的我
“矛盾多發”可怕嗎?
再見啦,秋天!
論戲劇欣賞與戲劇批評
過去的理想
話劇《驚夢》
戀愛中能否一直讓著對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