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鑼鼓指揮藝術風格研究

2020-07-28 09:14何霞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藝術風格

摘要:不同音樂指揮對應的藝術風格存在很大區別,這種藝術風格反映了其對音樂的領悟。音樂指揮領悟樂器音色的過程中,結合其理解能力,融入對音樂的想象力,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使音樂作品呈現出不同形式,使音樂藝術表達風格多元化。本文從將從不同角度對太原鑼鼓指揮藝術風格進行分析,包含太原鑼鼓指揮的重要性、形式、流派風格以及獨特風格的培養。

關鍵詞:太原鑼鼓;鑼鼓指揮;藝術風格

一、太原鑼鼓指揮的重要性

音樂的藝術風格,代表著不同時代、各個民族、各大藝術流派創作的作品當中呈現出的思想內涵與藝術形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一名優秀的藝術家或是一個精湛的藝術品必然形成了其個性化的藝術風格,具有與眾不同的思想內涵與藝術特點,指揮藝術也不例外。指揮風格代表音樂指揮者的智慧水平步入成熟階段,相比初步階段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并不是所有音樂指揮者均可以展現其特色,僅僅創新力較強以及相對獨特的音樂指揮者,才可以展現其指揮風格變化。

鑼鼓指揮,是近年來在太原鑼鼓藝術中出現的一項新的表演形式。在現代鼓樂指揮藝術在演奏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指揮者所具備的技法水平,道德情操和文化素養等,直接決定著整個鼓樂團隊表演的效果和水平。太原鑼鼓指揮藝術風格代表著鼓樂隊以及文藝創作過程形成的長期穩定性的總體特色。一個好的鑼鼓指揮,可以調動整個樂隊的恢弘氣勢。所以太原鑼鼓指揮風格代表了指揮者的精神特質,以及創作內容、與音樂表現形式的融合。同時因為太原鑼鼓指揮的出現,使得太原鑼鼓這一門地方藝術更加專業化,為整個鑼鼓隊的表演帶來的畫龍點睛的功效,因此太原鑼鼓指揮地位極其重要,尤不可缺。

二、太原鑼鼓的指揮形式

太原鑼鼓指揮在統一之前,是沒有固定的指揮方式的。根據當地藝人講解到,在整個太原大大小小的村落中,都會有一個鑼鼓隊,并且指揮方式各自不同。后來鑼鼓藝術發展壯大之后,為了需要在排練過程當中、表演時,能夠更好的配合融合在一起,所以才把之前各具特色的指揮方式統一起來,從而形成了統一的制度。因此,太原鑼鼓指揮的發展過程,經歷了不同的時期:

(1)改革開放前:太原鑼鼓以鼓為樂器之首,每一個鑼鼓隊都有一個專門敲打節奏點的鼓,通常人們稱之為“鼓王”。在準備表演時,或者是在更換曲牌時,由“鼓王”率先敲擊曲子的前四個小節,以此來提醒整個鑼鼓隊需要演奏的是哪一首。在此階段,也有寫鑼鼓隊為了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在起勢時,領鼓的人會加入揮動鼓槌的動作來進行表演。在這一時期,體現出來的整體風格是,隊員之間的默契,心靈相通。在演奏過程中,靠耳朵、眼神交流,以此來達到演奏過程中的力度、速度的變化,以及“對打”這一形式的預備。

(2)改革開放后:隨著時代變遷,根據社會需要,學習和表演此門藝術的人也越來越多。太原鑼鼓的發展需求已經不能單單靠隊員之間的默契了,獨立出來的指揮者逐漸代替了以鼓為首的指揮形式。通過藝人們的專業判斷和探討研究,為了使太原鑼鼓事業壯大發展,在排練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好的統一,形成了一套統一的指揮手勢。在此后來也出現一批專職的指揮者,他們常常站立在整個鑼鼓隊最顯眼的位置,雙手持紅、綠兩種不同顏色的令旗,嘴含口哨,再配合各自風格的肢體動作來進行對整個隊伍的指揮。

三、太原鑼鼓的指揮流派風格

太原鑼鼓的指揮產生時間不長,根據不斷地表演實踐,和專職人員的不斷探索,80年代之后,鑼鼓指揮分成了四大流派,并以認師為徒的方式傳承至今,可以說是鑼鼓指揮有了更完整化的體系。

四大流派的指揮風格各具特色,分別是:霍金升的傳統指揮形式,他是太原鑼鼓指揮鼻祖,并且創造了“對打形式”,為未來發展起來的新興流派奠定了基礎。王冶太的幽默詼諧風格,借鑒了民間灶火中的表演形式,將其游戲舞蹈的動作,融合了舞獅、背棍等多項灶火表演的動作,在傳統的指揮形式上進行了創新。李春生和張愛仙的英武灑脫風格,將戲曲中夸張的武術動作演化成指揮動作,張愛仙是李春生的徒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此種指揮風格上體現了一種女性的剛勁美,將這種指揮庚哥發揮到了極致。馮連寶的剛勁穩進風格,學習了藝術體操的表演形態,將體操中部分優雅的動作,融合進指揮中。

每個派別雖風格各異,但在指揮形式上亦有相似之處,均有旗語。指揮旗分成紅旗和綠旗,通常指揮者左手拿綠旗,右手拿紅旗。紅旗代表隊形的轉換、特殊動作的展示,綠旗代表著鑼鼓敲擊的強弱力度和旋律的變化。在現代指揮風格中,旗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說指揮是鑼鼓隊的掌舵者,那么旗語就是掌舵者的靈魂。

四、太原鑼鼓指揮風格的培養

鑼鼓指揮要保持自身藝術風格,并獲得指揮藝術較高的成就,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對原作曲牌的深入體會和正確理解

音樂指揮者并非直接創作樂譜,其基本任務是重現原譜的思想內涵,這一點與作曲家迥異,其如同戲劇演員般,要想呈現出更好的戲劇效果,則需要了解劇本、同時對自己所扮演人物生活的歷史背景、性格特點、思想變化等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而鑼鼓指揮者也不例外,只有對演奏的曲牌一是要進行深入研究、二是對原譜全面掌握,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指揮風格進行設計。指揮者自身的社會地位、思想觀念、藝術形式、審美意識的差異,對同一作品的領悟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其在“再現”原作基礎上的創作,也會導致其藝術風格差異,根本原因在于指揮者個性因素導致。從這一點來看,指揮者的勞動帶有創造性,展現出了其個性化的特征。歐洲國家有“指揮之王”之稱的卡拉揚,他的成功是指其忠實原作,對作品進行打磨,或是精心布局,豐富其音樂形象。因此,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揮者,那么指揮者的藝術風格應當尊重原作,并保持良好的藝術效果,或是加以創新。而演繹音樂作品過程中,指揮者以及作曲者存在很大差異,指揮并非作品直接創作人員,而是呈現出原譜的思想內涵為主,展現自己的藝術風格為輔。

(二)掌握鑼鼓指揮藝術的基本表現形態

隨著近現代音樂藝術的高度發展,太原鑼鼓指揮藝術的技法亦愈加豐富,風格多樣、精彩紛呈。盡管如此,從基礎理論方面來看,指揮藝術中的動作、眼神和口頭語言表述仍然是最基本的三大形態。

1.動作。太原鑼鼓指揮藝術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用“動作”來表達“語言”。這是指揮藝術的核心手段。除了要把握總的音流之外,諸如用動作向鑼鼓隊說明、表達音樂變化的各種手勢都是對總的音流予以充實、深化、支撐的絕節;也是必不可少的。指揮者,從概括性地統領到音樂細節上的描繪,都是通過內場豐富的動作語言來完成的。指揮的雙手絕不是單純的揮拍,而是通過動作“說話”來解讀作品。動作能力對任何一位指揮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用嫻熟的動作流暢準確地解讀作品、用清晰的動作同演奏家如魚得水般地默契合作、用瀟灑而富于美感的動作滿足觀眾的欣賞需求、用精準細膩的動作展示指揮者駕馭樂隊的水準和較深厚的學養。

2.表情。面部表情是指揮者傳遞意圖,并同演奏者進行心靈溝通最微妙、最有效的手段。其中包括眼睛、面部表情和頭部恰當有限的運動在內,只要表達適度得體均具有指揮意義。目光的交流可以傳遞內心的情慷、在許多特定的環境下它比動作或講解簡單得多,也更容易被接受。因此,表演預備前指揮者用目光迅速掃視全體演奏者,當看到大家嚴肅認真、充滿期待的準備狀態時,指揮者會得到來自樂隊成員的鼓舞。同時,指揮者鎮定、誠摯的目光也為演奏整體帶來穩定感和全神貫注的演奏狀態。不同情緒的音樂,要有不同的表情變化,不能只有一副面孔,恰當運用眼神和面部表情這一手段,可以有效地誘導和啟發演奏者更加積極主動地表現作品。因此指揮者要掌握好面部表情的運用,通過眼睛觀測隊員,并以合理的面部表情向隊員傳達感情用意。

3.語言。指揮者語言的應用是指在排練階段由指揮者做啟迪式的說明講解或提出有關演奏處理上的要求。所以要做到有效的配合,每一個指揮者都需做到:有的放矢、簡潔洗練、有趣內涵的說話方式,有效快速的傳達意圖,形成更和諧的演奏與配合。

(三)專業知識系統化與立體化

作為指揮,應該與時俱進,提高學習能力,獲得更為寬泛的,同時也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學習指揮專業知識。學習關于指揮藝術的專業圖書、文章、視頻等,思考、歸納,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進行借鑒綜合,形成自己的風格。同時,需掌握太原鑼鼓指揮藝術的十字要訣:齊、和、頭、尾、值、聽、講、變、比、情。

2.學習作曲專業知識。懂作曲知識不代表指揮者一定是會作曲,只是使指揮者更加深入的了解曲牌內容,根據音樂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

3.學習演奏知識。這對于一個樂隊指揮來說重點。不懂演奏知識排練起來將會十分艱苦,但任何一位鑼鼓指揮也不可能什么樂器都能掌握,這是絕對做不到的事情。如果指揮者能較孰練地掌握一種樂器,懂得在演奏上的一般規則,就可以觸類旁通地了解各種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這還是可能和可行的,許多指揮大師正是如此。

(四)與樂隊成員深入溝通

我國影響力較大的音樂指揮家黃貽鈞對演奏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強調自身屬于樂隊的一部分,在演出過程中以指揮者以及普通團隊的身份,保持整體的協調性。指揮者屬于整個鑼鼓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指揮者需要充分讓全體演奏人員保持高度熱情,對每次排練投入全身心,并向演奏員呈現出指揮者所有動作,呈現出動作細節。指揮者要讓全體隊員領悟作品思想內涵,使其在演奏當中呈現出“所扮演的角色”,執行指揮命令,與其他成員動作一致、相互協調,才可以完整呈現出演出。而不同的鼓手需要全面的領悟指揮者指令,才可以通力合作,達到指揮者要求,呈現出作品藝術性特征、給予聽眾美的享受,達到更好的音樂效果。

(五)熟悉各種樂器的藝術表現特色

任何樂種的演奏都離不開樂器。樂器是樂種展現本身藝術個性時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色彩基礎。由于樂器的結構以及材質的差異,使其呈現出不同的表達風格。太原鑼鼓的樂器主要分為大家具,重扣重擊,粗獷陽剛,包括堂鼓、鐃、鈸。小家具則輕敲細打,細膩陰柔,包括馬鑼、小戰鼓、絞子、二鈸、手鑼。這些樂器有的雄渾剛勁,有的高亢興奮,有的凄婉陰柔,性能不一。各個樂器特長不同,指揮者應當掌握所有樂器的特色,才可以實現藝術風格多元化,加以創新。

(六)發揮自我個性形成指揮風格

太原鑼鼓指揮與其他指揮存在很大差異,其并非利用口令、文件或是公告等傳播信息,或是提出指令,而是以鑼鼓指揮指揮者的肢體動作、眼神等發布指揮。因此,太原鑼鼓指揮藝術家風格展現出其個性化特征,以及對曲牌的領悟,利用其雙手,將其個性展現在不同音符理解當中,鑼鼓指揮的藝術風格是建立在指揮家對曲牌的全身心創作基礎上形成的。而指揮的藝術風格反映出指揮家對不同樂器的認識、對總譜細節的全面化研究、對其個性特點以及指揮特色的呈現,表達了指揮者鮮明的特色、獨特的風格曲調、指揮藝術風格的形成是指揮家掌握創作者時代背景差異、多元化音樂風格形式的表達、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藝術特性。指揮家自身的藝術風格呈現出了其對傳統音樂藝術的不同理解,也是指揮家對雙手的最高敬意。

五、結語

根據對太原鑼鼓指揮藝術的綜合分析,鑼鼓指揮者要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應當對原作品進行全方位的研究,這是指揮的基礎。原作曲牌為樂器配置提供了基礎、給予了演員相互配合的依據以及指揮動作選擇的主題,如果沒有原作,就無法根據指揮棒創作出全新的音樂形象。太原鑼鼓指揮流派對應的藝術風格也存在很大差異,這種藝術風格反映出了其對音樂領悟的差異。音樂指揮對不同樂器的領悟,以及表達能力,包括對創新音樂聲音表現形式的差異都會導致最后演出效果的差異。而鼓曲作者對作品的理解差異,也會導致音樂藝術表現風格的多元化。此外,鑼鼓指揮者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以及文化風格等多個因素共同決定了音樂指揮特色,導致了鑼鼓指揮者音樂風格領悟力的差異,也是導致鑼鼓指揮藝術風格多元化的重要原因,而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動著個性化的指揮藝術風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常峰,張雨林.太原鑼鼓[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

[2]? 關文榮.音樂指揮藝術風格研究[J].藝術品鑒,2019

[3]? 秦鵬.音樂指揮藝術風格的形成研究[J].黃河之聲,2019

[4]? 王玉娟.太原鑼鼓的藝術特色及價值功能[J].黃河之聲,2014

[5]? 韓曉莉.太原鑼鼓探究[J].中國音樂,2013

[6]? 趙希琛.太原鑼鼓流變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8

[7]? 崔秀清.太原鑼鼓研究[D].山西大學,2008

作者簡介:何霞,女,1995年9月,漢族,四川瀘州人,四川輕化工大學藝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

指導教師簡介:吳踴,四川輕化工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金項目:四川輕化工大學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研究中心項目,項目編號:MYZC2019-6

(作者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

猜你喜歡
藝術風格
張階平水彩畫的藝術風格研究
毛焰藝術風格中的自我表達
17世紀中西方繪畫藝術風格的比較研究
18世紀 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 莊重與理性
略談秦觀閑適詩
水彩畫賞析
歌曲《那就是我》藝術風格特征解析
民國書籍插圖藝術風格的演變研究
淺談東北人藝時期對于遼寧話劇發展之深遠影響
《小森林》系列電影幽玄美學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