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的演變與科技發展的聯系

2020-07-29 05:59王欣
科學與財富 2020年16期
關鍵詞:電子支付鑄幣數字貨幣

王欣

摘 要:貨幣是伴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而孕育產生的,成為剩余商品交換的工具,它又跟隨人類科技的發展不斷演變。交換工具這一特殊定位,讓貨幣在產生之初就與方便攜帶、防偽功能、控制發行量等特點交織在一起,經濟活動的發展帶動了科技的發展,科技又推動貨幣一步步的演變,從貝幣到鑄幣、紙幣,再發展到數子貨幣。通過分析貨幣演變的軌跡,大膽設想在不久的將來,一直被廣泛使用的實物貨幣將逐步蛻化,最終以一種紀念和收藏為主要功能的形式而存在。

關鍵詞:貝幣; 鑄幣; 紙幣; 數字貨幣; 電子支付

人類經濟活動不斷的發展,一對一的商品交換已經不再滿足需要,商品交換由物物交換逐漸轉化為商品流通,作為一般等價物--貨幣就應運而生,貨幣的表現形式被人類經濟發展需求所推動,跟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的演變、完善。

一、貝幣的出現

在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會中晚期,由于社會分工,出現了可供交換的商品,人們開始使用生產工具、糧食、布匹、齒角、海貝等充當交換的媒介,逐步形成了原始貨幣的雛形。河南陜縣七里鋪、鄭州上街、二里頭等夏代遺址中,都發現了大量海貝幣,說明貝幣作為貨幣來使用在當時已相當普遍。當時的貨幣只需要具備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項職能,也就是現代社會給貨幣定義的最基本的職能。

由于交通不發達,海貝千里迢迢輾轉來到內陸(夏、商朝定都于陽城、南亳等地,就是現在的河南一帶),數量相對可控,當時也有將貝殼制成飾品的習慣,所以貝幣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價值,由于外觀精致小巧便于攜帶,海貝就被做為一種貨幣迅速的流通起來。

二、鑄幣的出現

當人類社會發展出了國家,由于政權統治的需要,貨幣這一經濟命脈掌控在國家機器手中就成為必然的趨勢,貝幣這種天然形成的貨幣就受到了挑戰。1971年在山西保德縣等地發掘的商代晚期墓葬中,不僅出土了貝幣還有大量不同材質的仿制海貝。商代中后期由于冶金技術的不斷發展,由國家集權統一鑄造的金屬貨幣逐步開始流通,從商代中期到秦朝時廢止,海貝做為貨幣使用了1200多年。

鑄幣由于使用金屬的不同又被分為:銅幣、鐵幣、金幣、銀幣等多個種類,起初是模仿海貝的形狀,后期發展出多種形狀,并以形狀及材質的不同有了面額的區分,代表不同的交換量,增加了貨幣的種類。由于國家信用的介入,以國家信用為背書,強制貨幣在區域內流通,貨幣呈現出內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分離,又進一步推動了商品交易的高速發展。

三、紙幣的出現

當金屬貨幣再次無法滿足經濟繁榮發展的需要時,抽象信用貨幣--紙幣就孕育產生了,北宋時期(公元1023年)在四川地區,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了。紙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更多體現為價值符號,是信用背書的流通物。與金屬貨幣相比,紙幣供給形式和數量更為靈活,輕便易攜帶,存儲更方便安全,降低了交易成本費用。紙幣的產生與造紙術的發明是分不開的,成為人類科技發展推動貨幣演變的又一例證。紙幣擁有各自特定的圖案、隱秘的防偽標記,印制工藝精美復雜,與鑄幣相比防偽功能也更加的優越,再加上其攜帶方便,逐步取代鑄幣成為主流貨幣一直沿用至今。

科技發展促進了貨幣防偽技術的提升,但由于紙幣本身不具備價值的特殊性,在利益的驅使下制假技術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緊隨其后,紙幣的反假在全世界范圍都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反假所花的費用也逐步成為紙幣發行成本中最大的一筆支出。

四、數子貨幣的誕生

2009年2月出現了比特幣,及后來的泰達幣、天秤幣等一系列,基于區塊鏈技術通過特定計算方法產生的數字貨幣。它們使用整個P2P網絡節點的分布式,制造一種無法破解的密碼程序,并給出一個時間段的確定數量上限,以避免通貨膨脹,形成了這種數字加密貨幣形式。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貨幣應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此類貨幣其本身并不包含任何固有價值,甚至沒有物理形態,決定其價值的只有市場的需求和挖掘的成本,它的交換價格取決于市場對其繼續充當交易媒介的信心,所以幣值波動較大,很不穩定。但由于數字貨幣數量的有限性、交易的匿名性、不可仿制性及交易的全球性等優勢,從誕生之初到現在已在多個國家合法使用。

五、未來貨幣的發展

貨幣的發展演變與人類科技的發展兮兮相關。貨幣的每一次演變都是經濟發展推動的,但卻是科技發展決定的,從社會分工的形成、治金技術的突破、造紙術的發明和應用、計算機技術的崛起和互聯網的發展,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科技的發展相互推動,又相互制約了貨幣的更替。數字貨幣交易的匿名性,使其容易被用于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同時,伴隨量子計算機的問世,機械智能的運算速度將有天文單位數量級的突破,那對這個利用區塊鏈分布制造無法破解的程序,是否還無法破解就提出質疑。貨幣形態的變化影響了支付的變化,在國家信用日益凸顯、網絡電子技術不斷發展、商事交易日漸復雜的背景下,貨幣又將如何演變?

在中國,人們已經廣泛使用由智能手機中的支付寶、微信、云閃付等支付軟件進行商品流通,已經實現了無實體貨幣傳遞的交易方式,通過支付方式的創新,實現了加密數字貨幣屏蔽假幣的優點,同時又有效避免交易的匿名性,接下來就是要考慮如何保證貨幣數量的相對穩,以避免通貨膨脹。5G網絡已經開始商業推廣,量子通訊也已經在研究階段,如果解決了網絡支付的安全性問題,我國就可以跳過數字貨幣,直接發展更具優勢的支付方式的創新。再建立一個龐大的大數據模型,把影響M1和M0的各項數據都納入模型里進行計算,在經濟平穩運行時期替代央行核定貨幣現金的總量,限制人為干預,實現數量可控。

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突發疫情,也凸顯了實物貨幣需要近距離傳遞的弊端。我認為:未來的貨幣更多的時候將不再具有其實物形態,而是由多種形式的支付方式和相對穩定的貨幣供應量形成的一個電子支付時代,而近現代被廣泛使用的實物形態貨幣將逐步蛻化,最終會以一種紀念收藏為主要功能存在,就像現在的郵票。

參考文獻:

[1]尹繼志 陳小榮. 試論貝幣在我國的行用[A].河北大學,2008

[2]賈迎霜 紙幣交子--早開的文明之花 巴蜀史志,2018年第3期

[3]李秀輝 貨幣形態轉變的機制與趨勢[A].浙江海洋大學,2016

[4]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

[5]陳欣欣 郭洪濤 近期比特幣經濟運行報告 北方經濟 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歡
電子支付鑄幣數字貨幣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鑄幣鋼模
普惠金融體系下我國電子支付發展
數字貨幣的國際監管經驗與啟示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改善策略研究
英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框架及其啟示
淺談基于RFID的移動電子支付安全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與傳統貨幣辨析
O2O電子商務模式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
中世紀英格蘭國王的鑄幣收益
開放經濟條件下我國總鑄幣稅最優化分析
——基于成本最小化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