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池采油區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究

2020-08-02 00:50王春霞代金霞
環境與發展 2020年12期
關鍵詞:鹽池

王春霞 代金霞

摘要:鹽池地處毛烏素沙地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是寧夏重要的石油儲藏和生產區。研究區屬于鹽池縣較為集中的油田開采區之一,且開采時間較長,對土壤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采用生物修復技術對鹽池采油區污染土壤進行修復,篩選出了適合鹽堿地區的高效石油降解菌,并選育出了在石油污染鹽堿土壤中生長的適地植物堿蓬,建立了適宜鹽堿地區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的技術,對寧夏地區石油污染土壤修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鹽池;采油區;生物修復;鹽堿地區;石油降解菌;堿蓬

中圖分類號:X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12-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2.046

Research 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contaminated soil in oil producing region of YanChi

Wang Chunxia1,Dai Jinxia2

(1.Ningx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Yinchuan Ningxia 750002,China;

2.School of Life Sciences,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Ningxia 750021,China)

Abstract:Yanchi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Maowusu sandy land to loess Plateau,and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very fragile.Also,Yanchi county is an important oil storage and production area in Ningxia.The study area belongs to one of the more concentrated oilfield exploitation areas in Yanchi County,and the exploitation time is long,which has caused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oi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was used to remediation contaminated soil in YanChi county.Highly efficient oil-degrading bacteria were screened out for saline-alkali area.And than,plants grown in oil-contaminated saline soil were bred-Suaeda glauca Bge.The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in saline and alkaline areas was established,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in Ningxia.

Key words:YanChi;Oil producing region;Bioremediation;Saline-alkali area;Oil-degrading bacteria;Suaeda glauca Bge

鹽池縣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向黃土丘陵區的過渡地帶,境內地形地貌較為復雜,中北部為緩坡丘陵風沙區,南部為黃土丘陵區。鹽池縣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200mm左右,年蒸發量達2 100mm,由于自然條件較差,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鹽池縣是寧夏重要的石油儲藏和生產區,石油儲量總資源量1.5億t,中石油、中石化在鹽池登記勘探區塊總面積為8 445km2,基本覆蓋了鹽池全境。研究區屬于鹽池縣較為集中的油田開采區之一,且開采時間較長,對土壤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經查閱資料,全區在該區域開展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的研究較少見諸報道。

根據國內外研究成果[1],土壤修復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由于物理和化學技術修復成本高,操作困難,存在二次污染等問題,限制了其應用。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生物降解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物修復技術取得了很大進步并逐漸走向成熟,成為土壤污染最具潛力的修復技術之一。生物修復技術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復和植物修復及多種修復技術的有機結合,提高協同修復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微生物和植物在自身生長繁殖及去除污染物之間具有良好的協同互利作用,是一種經濟有效的修復技術[2]。

目前,國內外有關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的報道較多,其中向石油污染土壤中投加環境適應強、降解效能高的菌種或菌群是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效率的主要手段,因此篩選高效石油降解菌株以研制新型土壤修復劑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同時,一些植物也被用來進行土壤修復,國際上Khorshid Razmjoo選擇10個品種的狗牙根進行植物修復,結果表明:6個月后土壤中石油烴有明顯降低。Zhang ZN等概述了西方麥草、大須芒草、側燕麥格蘭馬草、格蘭馬草、野牛草、鐘形無芒虎尾草、高羊茅等27中植物均具有修復石油污染土壤的潛力。

1 研究意義

隨著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受石油污染土地的面積不斷擴大,污染程度也日益嚴重。當前我國石油行業每年產生的含油污泥多達80×104t。石油的主要成分有烷烴、苯、甲苯等多種復雜芳香烴,毒性較大,而且石油粘度大 、粘滯性強,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小范圍的高濃度污染,進入土壤后難以去除,長期還會影響土壤的通透性,減少土壤肥力,阻礙植物生長。還會隨著徑流進入周圍的流域和地下水,對油田及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持久的。

隨著石油產品需求量的增加,大量的石油及其加工品進入土壤,給生物和人類生態環境帶來危害,造成了土壤石油污染,這也是世界性的環境問題。近幾年干旱與半干旱地區的石油污染土壤問題成為研究的熱點[2]。本次研究參照國內外常見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選擇鹽池縣典型區域開展土壤修復技術示范研究。鑒于研究區土壤同時呈現鹽堿化和板結化問題,本次研究重點以研制耐鹽堿的高效石油烴降解菌劑為主[3],同時選育適合當地生態環境條件的鹽堿地修復植物,以期為寧夏地區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提供借鑒。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室內微生物降解菌分離培養和野外修復植物培育相結合的方法,分述如下。

2.1 實驗室內微生物修復研究

在實驗室內以寧夏鹽池縣采油區石油污染土壤作為樣品來源,用分離培養基篩石油降解菌,對篩選出的單一菌株進行富集培養,測定其生理生化特征,并確定其降解石油烴的適宜條件;通過室內搖床培養實驗評價各菌株對原油中不同組分的降解性能[4],并在實驗室內模擬其對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復,以期為鹽池地區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提供高效菌源和理論依據。

2.2 野外植物修復研究

在開展實驗室內微生物修復研究的同時,選擇芨芨草、駱駝刺、堿蓬和蘇丹草作為供試植物開展野外植物修復研究。通過前期大量的現場調研和資料分析,野外修復實驗區設置了不同的對照區,分別采用翻耕和不翻耕對照、施肥與不施肥對照、不同植物種類對照等方式,測定不同植物對石油烴的降解率。修復期間定期對不同修復區進行翻土、澆水、施肥,并采樣測定不同區域內植物生長期間土壤中石油烴的含量,將降解效果好的作為土壤修復適地植物。

3 結果與討論

3.1 結果

⑴篩選出了適合鹽堿地區的高效石油降解菌并確定了其降解石油烴的適宜條件,制備了微生物修復菌劑,測定了其降解石油的效率。以研究區土壤作為樣品,以石油烴作為唯一碳源,采用篩選培養基和連續富集篩選的方法,從研究區土壤中分離出多個石油降解菌并從中篩選出8株高效菌,這些菌株表現出相對較好的降解能力,且具備較強的鹽堿耐受性,隸屬于紅球菌屬的S24和S18菌株降解能力最強。生理生化反應和16SrRNA基因序列鑒定結果顯示,研究區土壤中石油降解菌多樣性豐富,包括常見的假單胞菌、紅球菌屬、微桿菌屬和諾卡氏菌屬等,其中假單胞菌和鏈霉菌是主要優勢類群,而Bordetella 和Isoptericola作為石油降解菌尚未見報道,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石油降解菌的資源庫。土壤微生物修復實驗結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室溫處理60d后,與不加菌的土壤對照相比,以篩選出的高效菌株S18和S24制備的單一菌劑對土壤總石油烴的降解率分別為42.9%和50.0%,而二者制備的復合菌劑的降解效果要顯著強于單一菌劑,降解率達到60.7%,可有效去除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具備進一步開發為微生物菌劑的潛能。

⑵在野外植物修復實驗中,4種供試植物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脅迫,發芽率分別為:芨芨草40.45%、堿蓬62.33%、駱駝刺45.67%、蘇丹草41.02%,白刺15.11%。植物生長初期,受到鹽分和石油烴的雙重脅迫,降解效果不明顯,隨著生長時間的延長,堿蓬、駱駝刺、芨芨草長勢較好,但蘇丹草成活率較低,呈逐漸發黃、枯死的變化趨勢。第145d時4種供試植物的降解率分別為:堿蓬32.6%、芨芨草27.3%、駱駝刺11.5%、蘇丹草5.6%。根據實驗結果,堿蓬是土著的優勢植物,在發芽率、長勢等方面優于其他供試植物,降解效果優于其他幾種公式植物。修復期間補植的芨芨草生長較緩慢,原有芨芨草修復期間經翻耕、澆水、施肥后長勢較好,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駱駝刺種子發芽率低、幼苗生長緩慢,降解效果受研究時間的限制不理想。蘇丹草在初期發芽率雖優于駱駝刺,但受土壤環境的脅迫影響較大,整個修復期長勢不好,且生長期短,8月下旬開始出現葉子發黃、枯死現象,對石油烴降解效果不明顯,不適宜用于鹽堿環境中植物修復。

3.2 討論

⑴篩選的高效石油降解菌群在室內環境中具備較好的石油降解效果,在野外石油污染場地的修復中能否發揮積極作用還有待驗證。污染場地中存在多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對所添加的菌劑是促進還是抑制,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結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還有待于深入研究。

⑵植物修復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植物修復的周期過長、過程緩慢;植物修復對土壤類型、土壤肥力、氣候、水分、鹽度、酸堿度、排水與灌溉等自然和人為條件有一定要求;污染物只能局限在植物根系所能延伸到的區域內,一般不超過20cm土層厚度,才能被有效清除。因此,開展微生物-植物聯合修復技術研究是提高修復效率、縮短修復時間的一種有效辦法?,F場修復實驗說明堿蓬作為鹽堿植被重建的生態修復工具,選擇堿蓬修復鹽堿環境中的石油污染土壤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堿蓬在修復過程中對土壤pH、含鹽量、有機質、土壤養分、微生物數量等的影響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4 結語

本次研究建立了適宜鹽堿地區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制備了微生物復合菌劑,挑選具備較強產表面活性劑能力的菌株進行復合菌群的構建并進行土壤修復實驗。復合菌劑的降解效率達到了60.7%,顯著高于單一菌劑,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復提供更多理論依據。選育出了在鹽池地區石油污染鹽堿土壤中生長的適地植物—堿蓬,形成的研究成果可為寧夏地區石油污染鹽堿土壤生物修復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唐景春,孫青.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的管理和成本分析[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10):437-444.

[2]薛強,梁冰,劉曉麗.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遷移轉化的研究進展[J].土壤與環境,2002,1(4):11-14.

[3]藺昕,李培軍,臺培東,等.石油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修復研究進展[J].生態學雜志,2006,25(1):93-100.

[4]劉繼朝,崔巖山,張燕平,等.狗牙根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復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9,23(2):130-134.

收稿日期:2020-09-12

作者簡介:王春霞(1981-),女,漢族,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生態環境保護。

猜你喜歡
鹽池
秦漢魏晉南北朝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鹽業經濟
綠了草原 紅了品牌
鹽池灘羊:鮮嫩微腥膻
運城鹽池形成之謎
鹽池記
這是什么
鹽池灘羊肉 沒有羊膻味
魂牽夢縈的鹽池故土
調色盤
踐行新理念 推動新跨越鹽池縣改革創新發展走向新紀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