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嘉峪關市峪泉鎮漢魏墓發掘簡報

2020-08-04 09:57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
考古與文物 2020年2期
關鍵詞:甬道底徑嘉峪關

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

2011 年7 月16 日至22 日,為配合嘉峪關市交通戰備辦公室修筑駐嘉某部道路工程,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峪關市文物局對工程范圍內的8 座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嘉峪關市黃草營村東南1000 米處清理了5 座(編號JYHM1 ~JYHM5),嘉峪關村三組東面800 米處清理了3 座(編號JYJM1 ~JYJM3)。地理坐標為東經98°12′55.1″,北緯39°52′51.0″,海拔高度為1631 米(圖一)?,F就墓葬的清理情況介紹如下。

一、墓葬形制

峪泉鎮黃草營村的5 座墓葬,位于峪泉鎮黃草營村六組東南方向的沙礫地。其中JYHM1、JYHM2、JYHM3 并排,墓表有封土,各距2 米。墓葬周圍起矮土垅以標記墳塋,大致為方形,JYHM1 墳塋周長25.6、高0.66 米;JYHM2 墳塋周長18、高0.42 米;JYHM3 墳塋周長2、高0.37 米。JYHM4、JYHM5 地表經破壞,情況不明。墓葬為東西向,方向分別為東偏北103°、105°、110°、73°、70°。嘉峪關村三組的3座墓葬,位于嘉北工業園區規劃范圍內,封土無存。三座墓同向排列,東西向,方向分別為西偏南265°、242°、255°。

清理發掘的8 座墓葬中JYHM4 為斜坡墓道單室土洞墓,另外7 座為斜坡墓道雙磚室墓。

JYHM4 為單室土洞墓。墓門磚砌,兩側門柱寬16、頂部拱券殘存兩層,高33 厘米;墓門門洞長34、寬57、殘高89 厘米。墓室長2.93、寬1.3、高1.43 米。

圖一 嘉峪關峪泉鎮漢魏墓葬地理位置示意圖

圖二 JYHM1 墓門立面圖

圖三 JYJM3 墓門立面圖

7 座磚室墓形制基本相近,墓葬由斜坡墓道、墓門、甬道、前室、后室組成,僅JYJM3略有不同。JYHM1 墓道長12、寬1.8、高0.22米,JYHM2 墓 道 長10.3、寬2.2、高0.23 米,JYHM3 墓道長10.4、寬1.6、高0.18 米,JYJM1墓 道 長13、寬2.2、高0.2 米,JYJM2 墓 道長14.8、寬2.6、高0.15 米,JYJM3 墓 道 長15.5、寬2.4、高0.2 米。由于早年盜擾,墓室結構遭到不同程度破壞。JYJM1、JYJM2 墓門、墓室頂部坍塌,JYHM3 墓門、墓室頂部坍塌,墓門殘存下半部,JYHM5 墓門、前室頂部坍塌,JYJM3 墓門完好,墓室頂部坍塌。青磚規格為33.5×16×6 厘米。

JYHM1 墓門結構較完整,墓門兩側門柱由12 層磚壘砌,高71、寬33.5 厘米,拱券由三層磚壘砌,高50 厘米,門樓為3 層平磚、一層立磚加中間兩塊丁砌、旁邊各一塊順砌,總寬95、殘高54 厘米。封門磚為7 層,呈“之”字形(圖二)。前室券頂,壁磚砌法為一平一豎起基,以上三平一豎,四層之上起券。在前室北側用側磚搭墻,頂部平鋪一層磚,筑成小龕,里面放置陶器。后室甬道起三層券,與后室在一個平面。后室壁磚砌法為三平一豎,四層之上起券。后室后壁與前室壁磚砌法相同。頂券均用條磚縱接起券(圖四)。

圖四 JYHM1 平、剖面圖

JYHM2 墓門兩側門柱由磚壘砌,高93、寬16 厘米,拱券由三層磚壘砌,高50 厘米,在第3 層拱券北側殘留4 塊殘磚。墓門頂部距地表1.5 米處有一陶罐。封門磚下半部為5 層磚,呈“之”字形,上半部平鋪。前、后室壁磚砌法均為三平一豎,四層之上起券。后室甬道處有一臺階,寬13、高22、與甬道門、后室成一個平面。JYHM5 后室甬道與其相同。

JYHM5 前室平面呈正方形,長177、寬179 厘米。甬道長約35 ~70、寬約82 ~85、高114 厘米。后室券頂,平面呈長方形,長約260~311、寬約130~165、高約178~183厘米。

JYJM3 墓門兩側門柱由磚平砌,拱券由4 層磚壘砌,頂部3 層平磚,總高2 米。封門磚底部兩層磚順砌,中間立磚豎砌,上部零亂填實(圖三)。甬道為券頂,進深約68 ~75、寬 約68 ~80、 高 約110 ~125 厘 米。 墓室為前后雙室。前室平面呈長方形, 長約82 ~138、 寬 約129 ~20、 高220 厘米。前室和后室南北兩壁略呈弧形,前室長220、最大寬230、最小寬220、天井深22 厘米;后室甬道長70、寬80、后室最大寬230、最小寬198 厘米。墓葬平面略呈“葫蘆”形,地面青磚斜向交叉鋪成。墓壁磚砌法為一平一豎起基,其上五平一豎(豎磚為一塊順砌間若干丁砌),三層之上起券(圖五)。在這座墓葬中清理出了一塊人像雕磚和一塊斗拱造型磚,但具體位置不詳。

墓葬均遭盜擾,可辨黃草營村JYHM1、JYHM2 為兩人合葬墓,JYHM3、JYHM5 為單人葬。JYHM4 可能為一兒童。JYHM1、JYHM2、JYHM3、JYHM5 后室內殘留一些棺木構件、木渣等,JYHM2 殘存寬18 厘米的木棺蓋,內側有彩繪人像(圖六、七)。嘉峪關村JYJM1、JYJM2、JYJM3 朽蝕嚴重,葬具、葬式不明。

二、出土器物

由于墓葬盜擾嚴重,隨葬品不多,位置關系基本上被擾亂。8 座墓出土的隨葬器物主要是陶器,已修復或能辨認器形的有46 件,另有木器、絲織品、銅器等11 件。

圖五 JYJM3 平面圖

圖六 JYHM2 棺板內側彩繪

圖七 JYHM2 棺板內側彩繪復原圖

1.陶器 46 件?;緸槟噘|灰陶,個別為紅陶。包括罐、壺、缽、甑、甗、盆、倉、井、盤、灶、碗等。

陶罐 13 件??煞? 型。

A型 3件。侈口,雙唇,細頸,圓腹,大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素面。標本JYHM1:1,口徑10.1、腹徑25.7、底徑18.8、高22.5 厘米。標本JYHM2:1,口徑10.3、腹徑26.7、底徑19.7、高22.8 厘米(圖八,9)。

B 型 7 件。侈口,圓唇,口沿內壁微凹,圓腹平底。

Ⅰ式 6 件。短頸。標本JYTM2:6,口徑12、腹徑21.2、底徑14.6、高16.3 厘米(圖八,10)。

Ⅱ式 1 件。長頸。標本JYJM1:1,口徑11.2、腹徑21、底徑15.4、高17 厘米(圖八,5)。

C 型 3 件。小陶罐。

Ⅰ式 1 件。標本JYHM5:2,紅陶質。斂口,平唇,圓鼓腹,平底。肩至腹部飾弦紋??趶?.9、腹徑12.5、底徑6.3、高8.8 厘米(圖八,6)。

Ⅱ式 1 件。標本JYHM1:8,侈口,口沿內壁微凹,短頸,圓鼓腹,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趶?.7、腹徑13、底徑6.4、高9.6 厘米(圖八,7)。

Ⅲ式 1 件。標本JYJM1:10,侈口,尖唇,短頸,圓鼓腹,平底。器身有暗弦紋??趶?、腹徑13.7、底徑8、高9.8 厘米(圖八,8)。

陶壺 7 件。

圖八 墓葬出土器物

Ⅰ式 2 件。直口,外卷沿,短頸,扁圓腹,直底座微內收,近底部有刀削痕。標本JYHM1:2,口徑10.2、腹徑18.2、底徑15、高26.5 厘米(圖八,1)。

Ⅱ式 2 件。侈口,長頸,圓鼓腹束腰,底座外撇,平底。素面。標本JYJM2:2,口徑9.6、腹徑12.5、底徑13.2、高19.5 厘米(圖八,2)。

Ⅲ式 2 件。侈口,長頸,扁圓腹,高直底座,平底。標本JYJM3:3,頸部刻劃一“田”字,下腹部飾數道弦紋??趶?0、腹徑13、底徑15、高24.5 厘米(圖八,3)。

Ⅳ式 1 件。標本JYJM3:6,口沿到腹部殘缺,盤口,長直徑,圓鼓腹,直底座,平底。腹部有一鋪首,頸、腹部有弦紋,底座有刀削痕??谘?、腹部涂紅彩。腹徑20、底徑13.2、高34厘米(圖八,4)。

陶碗 1 件。標本JYJM1:9,敞口,沿微折,弧腹,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趶?2.3、腹徑11.2、底徑3.8、高4 厘米(圖九,7)。

陶缽 3 件。

圖九 墓葬出土器物

Ⅰ式 2 件。器形較小??谖?,口沿內斜,弦腹,平底。標本JYHM5:1,口徑10.1、底徑4.8、高3.3 厘米(圖九,13)。

Ⅱ式 1 件。標本JYJM1:8,斂口,斜腹內斂,平底??趶?1.8、腹徑12.2、底徑5.3、高4.9厘米(圖九,4)。

陶盆 5 件。

Ⅰ式 2 件。形制相同,紅陶質。折沿、弦腹內斂,平底。標本JYHM5:3,口徑19.1、腹徑17.4、底徑7.4、高9 厘米(圖九,1)。

Ⅱ式 2 件。形制基本相同。敞口,束頸,鼓腹,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標本JYHM1:11,口徑12.3、腹徑11.4、底徑5.9、高6.6厘米。標本JYJM1:6,口徑12.5、腹徑11、底徑4.8、高5.4 厘米(圖九,11)。

Ⅲ式 1 件。標本JYHM1:7,寬沿,腹壁較直,小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趶?2.8、腹徑10.3、底徑5、高6.8 厘米(圖九,12)。

陶盤 2 件。

Ⅰ式 1 件。標本JYJM1:7,敞口,淺腹,平底,底部不規整,似假圈足。外壁飾弦紋??趶?2.3、腹徑11.6、底徑16.6、高3 厘米(圖九,6)。

Ⅱ式 1 件。標本JYJM1:12,圓形,淺沿。直徑19.6、高2 厘米(圖九,9)。

陶灶 4 件。其中3 件形制相同。形如覆盆,灶面前方開一圓孔,后方開一小孔作煙囪,灶壁前方開一方形火門。標本JYJM3:5,口徑23.8、底徑22.6、高6.5、灶口直徑7.9 厘米。標本JYHM4:1,近灶面有刀削痕??趶?0.5、底徑23.2、高6.5、灶口直徑7.7 厘米(圖九,16)。

陶甗 1 套2 件。標本JYHM1:4、5,甑為敞口,折沿,斜弧腹,平底,底中央有一圓孔。近底部有刀削痕。弦紋??趶?2、腹徑10、底徑5、高6.4 厘米。釜為直口,口沿內壁微凹,圓鼓腹,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素面??趶?、腹徑10.7、底徑6.5、高6.8 厘米(圖九,15)。

陶甑 1 件。標本JYHM5:6,紅陶質。敞口,折沿,頸微束,弧腹,平底,底部有5 個圓孔。器形不規整??趶?6.7、腹徑15.5、底徑7、高8.4 厘米(圖九,14)。

陶倉 3 件。

Ⅰ式 1件。標本JYHM5:8,方口微斂,平唇,圓鼓腹,平底。弦紋。上腹部有一三角孔??趶?0.5、腹徑18.2、底徑13.2、高19.9 厘米(圖九,2)。

Ⅱ式 2 件。圓口,微有頸,圓鼓腹,平底。弦紋。肩部有一個三角孔。標本JYJM2:3,口徑9、腹徑19、底徑14.5、高17.3 厘米(圖九,3)。

圖一〇 木器(JYHM2:4)

圖一三 淡黃色絹片(JYHM2:6)

圖一一 JYHM2 出土木器上的彩繪紋樣

圖一二 木梳(JYHM2:3)

圖一五 招魂幡(JYHM5:9)

圖一四 絳紅色絹片(JYHM1:10)

圖一六 JYHM2 出土招魂幡上的人物圖像

陶井 5 件。

Ⅰ式 2 件。方口,圓腹微鼓,平底。底部有刀削痕。弦紋。標本JYHM3:2,口徑12.4、腹徑14、底徑12.4、高13.8 厘米(圖九,5)。

Ⅱ式 3 件。方口,圓腹,平底,形如筒狀,下腹略寬。弦紋。2 件口沿上有一對稱小孔,井內有一完整小桶。小桶圓口,平唇,圓腹,平底。近口沿邊有一對稱小孔。標本JYJM2:1,口徑9.5、腹徑10.8、底徑12.2、高12.8 厘米;小桶口徑2.1、底徑1.2、高3.8 厘米(圖九,10)。

2.木制品 3 件。

木梳 1 件。標本JYHM2:3,明器。8 齒,保存完好。通長5.8、齒長2、寬4.5、最厚0.7厘米(圖一二)。

木器 1 件。標本JYHM2:4,長方形,短邊圓弧,中間一圓孔。圓孔周邊用墨筆畫一圓圈,圓圈四周繪放射性墨線。長16.5、寬9.1、厚0.8厘米(圖一〇、一一)。標本JYHM2:5,圓錐形,橫截面有一槽,上系一毛繩。表面用墨筆勾繪,圖案模糊不清。長9、最大徑4.5 厘米。

3.絲織品 4 件。

絹 3 件。標本JYHM2:6,淡黃色,為衣服的里或面,出土時和尸骨纏繞在一起,中間夾有駝黃色毛(圖一三)。標本JYHM5:5,淡黃色織物中間夾駝黃色毛。標本JYHM1:10,絳紅色(圖一四)。

招魂幡 1 件。標本JYHM5:9,殘損嚴重。淡黃色,上有墨繪人頭像較完整,臉頰、口部涂紅彩,胡須微翹。另有一圓圈,內涂紅彩,繪一只黑色的鳥,圓圈下繪蛇身。還可辨墨線勾邊,白色卷云紋(圖一五、一六)。

4.銅器及銅錢 4 件。

銅釵 1 件。標本JYJM3:1,雙股。殘長10.5 厘米(圖九,8)。

銅器殘件 1 件。標本JYHM1:9,殘長0.4厘米。

銅錢 2 枚。標本JYHM2,銹蝕嚴重,一枚上辨認出“五銖”字樣。郭徑2.6、錢徑2.4、郭厚0.1、穿寬0.9 厘米;另一枚郭徑2.5、錢徑2.3、郭厚1、穿寬1 厘米。

三、結語

本次清理發掘的8 座墓葬周邊有嘉峪關樹脂廠漢墓群、“果園—新城墓群(魏晉)”等古墓葬群,結合嘉峪關及附近地區已經發掘的其他古墓葬的結構形制、隨葬遺物特點等比較分析,確定清理發掘的墓葬的年代應為漢魏時期。這就說明嘉峪關市峪泉鎮黃草營村、嘉峪關村,漢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胺伺畫z圖”棺板畫再現了漢魏時期的喪葬習俗。絲綢殘片的出現證明當時的絲綢古道不但種桑養蠶,而且生產和使用絲綢。這些古墓葬的清理發掘,豐富和補充了本地區古墓葬歷史文化的內容,為研究西北地區漢魏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發掘領隊:吳 葒

參加發掘:俞春榮 葉 永 王為民王春梅 楊 玲 王 剛許海軍 牛海鵬 柳君君朱利華

繪 圖:牛海鵬

執 筆:俞春榮

猜你喜歡
甬道底徑嘉峪關
甘肅省涇川縣博物館藏品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烏海市三壩漢墓群發掘簡報※
元代磁州窯白地黑繪花魚藻紋盆裝飾淺析(中)
從劉邦對“甬道”的學習解讀其學習特點
抗拒
內蒙古遼代契丹貴族墓葬門道初步研究
首屆絲路天使總決賽在嘉峪關舉行
小學生作文(低年級適用)(2018年4期)2018-05-14
貪官轉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