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建設策略

2020-08-04 17:37李平蘭
鄉村科技 2020年16期
關鍵詞:森林資源管理生態林業建設解決方案

李平蘭

[摘 要] 伴隨國民經濟的飛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但環境污染問題愈發嚴重。森林資源管理作為促進我國林業健康發展的核心,在保證森林資源協調發展中尤為重要。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旨在解決我國經濟粗放式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恢復生態平衡?;诖?,本文對森林資源管理及生態林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 森林資源管理;生態林業建設;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6-65-2

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必然會影響資源可持續性發展,如森林資源浪費、生態環境破壞等現象頻發。森林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人類和多種生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森林不僅有巨大的木質、非木質林產品再生產能力,而且具有穩定強大的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環境、防災減災及豐富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是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工作,尤其是處在當前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化階段,保障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尤其重要。在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實施中,只有和生態林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促進對林業資源合理、充分的利用。我國相關部門必須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確保林業長遠發展。

1 生態林業

生態林業是指借助當地自然環境帶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為人們提供優良的生活環境與用于生產的條件。其具有規劃目標多、協調力度強等特點,為實現林業長遠發展,要求必須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制訂合理、科學的種植方案,并結合當地特色形成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加工體系。關于林業資源的運用,必須綜合考慮其長遠性。其中,林業生態化始終以提升當地產品品牌效應為目標,確保經濟持續增長,增強森林調節能力,實現森林資源和生態林業的互補,從而科學分配資源,保證生態平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確保苗木品種質量,依照氣候環境選取品質優良的樹種進行培育,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生態環境質量[1]。

2 生態林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未形成大規模生態林業發展區

目前,伴隨經濟增長,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加之大眾對生活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林業部門不得不重新設置生態建設標準,將單一生態保護林業資源轉變為生態保護與生態產業發展,不斷調整生態發展模式,采取較為合理的方法,增加生態林業比例。在此期間,多數傳統林業產業得到了革新增加了資金投入,促進了生態林業發展。但因林業產業受自身發展因素約束,導致生態林業規模拓展依舊處于發展階段,難以形成一定規模。

2.2 生態林業建設成效低,發展制度不完善

生態林業建設制度是規范生態林業發展的前提,是提升生態林業影響力的重要內容。但由于林業產業發展速度過快,受原有生產方式限制,加之監督制度、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生態林業建設進程受阻[2]?;诖?,相關部門在生態林業建設發展規劃上應及時健全監管機制和管理制度,以便可為林業生態建設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2.3 生態林業建設人員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我國生態林業建設依舊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超過63%的生態林業建設人員未受過正規培訓,導致在建設過程中無法及時處理面臨問題,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生態林業建設。與此同時,管理部門應對生態林業建設加強研究,并給予資金扶持,研究人員應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渠道[3]。另外,相關部門應大力培養生態林業建設人員,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如定期開展培訓活動,不斷提升林業人員綜合能力,推動生態林業長期發展。

3 森林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

3.1 生態保護意識淡薄

大多數森林資源管理人員認為效益主要來源于森林資源,應大力開發森林資源。受傳統模式影響,管理人員并未充分認識到森林資源管理的內涵,加之管理機制缺乏,嚴重阻礙了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某些管理人員未將森林資源可持續化作為管理目標,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極少對森林資源進行管控,導致水土流失現象嚴重,降低了森林抵御洪澇災害的能力,生物多樣性大幅度減少,甚至引發自然災害[4]。

3.2 法律法規不健全

盡管我國已完善森林法律保護體系,但是現有法律體系難以滿足目前要求,在法律制度銜接等方面依舊面臨諸多問題。目前,我國已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但彼此之間存在利益矛盾。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加大土地開發力度,鼓勵開墾荒地,而林業部門卻將荒山當成林地,如此一來,必然給相關工作人員增加難度,影響工作開展,甚至會影響生態林業發展效益。因此,需要管理部門依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森林資源內部易出現的問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5]。

4 生態林業和森林資源管理策略

為順利開展森林資源管理和生態林業建設等工作,相關人員必須盡快創新管理模式,積極尋求新渠道,便于開展林業建設工作,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4.1 及時更新森林資源管理理念

森林資源管理人員應立足林業的長遠發展展開探究,依照森林資源管理現狀,不斷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健全林業資源管理機制。與此同時,針對林業建設面臨的問題,管理部門必須第一時間提出解決方案,避免引發水土流失。監測部門必須明確劃分職責、利益和權利關系,要求管理人員合理運用管理方法,積極學習其他區域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確保管理方式滿足實際要求[6]。將農業與林業相結合,構建多樣化管理模式,尤其是森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便更快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比如,將果樹種植和林業相結合,采取先進技術調整產業結構,不僅能保護生態環境,還能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

4.2 構建“數字林業”

“數字林業”的運用必須借助先進技術,確保生態林業朝著規范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從而讓林業管理趨于高效化。將市場作為導向、企業作為核心,構建現代化系統,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融合,進而大幅度提高生態林業的社會效益。首先,應收集林業數據。依照林業內容,林業數據可劃分為多種,如林業資源數據、生態環境數據等,需對其進行動態監測、及時傳輸和處理。其次,搭建數字林業平臺林業數據數字林業平臺主要是由多個子平臺集合而成的系統,且各平臺均具備一定功能,各自分工不同,但相互聯系,如林業資源平臺、造林綠化平臺、森林防火平臺等,平臺搭建成功后便能實現即時監測、評估,保障生態林業順利建設。最后,創建空間數據庫。依照多元化管理層次,統一操作流程,進一步實現數據更新和維護,利于林業數據存檔、追加和替換,從而為定期發布林業數據信息奠定基礎,為用戶提供林業信息服務。

4.3 合理應用管理方法

在森林資源的日常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應重視管理方法,積極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策略,將農業與林業相結合,并將其作為前提條件創新農林經營管理模式,一方面可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可展現林業的經濟性。大規模運用造林模式,不僅可增加林木企業的效益,而且能帶動林木產業全面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

5 結語

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背景下,管理部門必須重視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合理運用管理方法,不斷提高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及生態林業的社會效益,最終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黎云生.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發展的有效策略分析[J].種子科技,2020(2):90,92.

[2]潘希權.試析建設生態和諧社會的森林管理與資源保護策略[J].新農業,2019(14):38-39.

[3]馬曉龍.陜西省森林資源管理與林業生態建設發展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5):38.

[4]徐程文,逄淑霞.淺談寧陜縣森林資源管理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4(11):51.

[5]邱興銀.阿壩州生態林業建設“治理大于破壞階段”的森林資源管理[J].四川林勘設計,2006(2):34-36,39.

[6]寇文正.搞好生態建設 奮力推進林業產業發展: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司原司長、中國林業產業協會籌備組負責人、中國林產品經銷協會秘書長寇文正在“第二屆中國林業產業發展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J].中國林業產業,2015(10):8.

猜你喜歡
森林資源管理生態林業建設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和折中方案
一種端口故障的解決方案
基于數據倉庫的數據傾斜解決方案研究
天保工程二期實施過程中森林資源管理思考
GIS系統在偃師林業中的應用
森林資源管理在林業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分析
基于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科技推廣的作用研究
基于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科技推廣的作用研究
建設現代高效生態林業工程
2016中國大數據·最佳解決方案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