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繪畫技術中文字指稱問題研究

2020-08-07 10:10吳振天
美與時代·上 2020年5期
關鍵詞:語詞文字繪畫

摘? 要:人工智能繪畫的出現是時代進步的產物,豐富了藝術的形式。在技術上,人工智能能夠通過文字生成一幅作品,那么它所使用的文字是否具有指稱意義?顯然,只有人使用的文字才有指稱意義,而人工智能繪畫中的文字不具備指稱意義。在哲學的視角下從三個方面來研究這一問題:人工智能繪畫技術中關于文字的轉化;從“缸中之腦”的假說對人工智能繪畫中文字指稱分析;人類繪畫創作中文字指稱分析。

關鍵字:人工智能;繪畫技術;指稱;文字

在技術時代,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技術層面的突破與發展,展現了更強大的能力。在藝術領域經過不斷探索,誕生了人工智能繪畫,并且在技術上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完成藝術創作,其中有一項技術可以通過文字來生成一幅作品,好像具備了和人一樣對文字的理解和處理能力。那么,人工智能是如何將文字轉化成畫的?它所使用的文字是否具有指稱關系?與人所使用的文字指稱有何差異?對于我們的繪畫創作有何啟示?下文將通過三個方面來思考這些問題。

一、人工智能繪畫技術中關于文字的轉化

近年來,人工智能繪畫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國外人工智能繪畫已經進入藝術市場。2018年10月25日在紐約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幅由人工智能所創作的《埃蒙德·貝拉米肖像》拍出了43.25萬美元的高價,引起了大眾的熱議。我國在這方面也有新的進展,在2019年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與文創學院共同舉辦了首屆人工智能互動藝術展,向大眾展示了多種不同的人工智能繪畫。其中有一項技術是利用文字生成一幅畫,已經具備對文字的基本識別能力。

人工智能繪畫的核心技術是依賴GAN模型(生成對抗模型),是一種基于博弈論的深度生成模型,由生成器和判別器組成。生成器負責對繪畫作品的學習,判別器負責對生成器進行監督,判斷其效果是否符合要求,兩者相互作用、不斷提高,從而達到能夠創作一幅畫的能力。在這項技術的基礎上,利用NLP分詞技術將文字分解為物體與位置關系。面向單個物體的生成算法來產生對應的物體,例如:蘋果、梨、玻璃花瓶、一束紅玫瑰花,通過大數據分析對物體進行識別和理解,對應的文字形成一個單獨的對象。對于難以處理的位置關系,將這些位置信息表示為一個圖,通過深度模型再將圖轉化為模型能夠理解的圖像在空間中的位置,利用這個位置將產生的物體進行歸位與渲染,最終得到一幅畫。

二、從“缸中之腦”假說

對人工智能繪畫中文字指稱的分析

維特根斯坦認為語言中有一種邏輯構造,世界中有一種必然的聯系,由于語言和世界的邏輯關系是同構的,所以我們的語言可以用來描述或談論世界。換而言之,語言是世界的圖像。文字作為語言的音譯符號,傳達了關于世界的圖像,從這一方面看,文字與世界具有對應關系,即表達了對世界中具體某物的指稱。那么這項技術和人所使用的文字存在區別嗎?顯然是有區別的。在形式上,雖然和人一樣通過文字的理解去創作一幅畫,但是在文字的指稱上顯然有巨大的差別。在哲學上早就有過類似的探討,1981年普特南在《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提出了“缸中之腦”的假設,其中關于“語詞”指稱關系的論述上,對于理解人工智能繪畫中文字的指稱有重要的意義?!案字兄X”的假說中設想一個邪惡的科學家將一個人的大腦切下,放入營養液的缸中,大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一臺超級計算機上,大腦所感受的所有刺激均來自這臺計算機。雖然實際未發生,那么“缸中之腦”能否“說”或“想”我們是缸中之腦?對于“缸中之腦”是否能“說”或“想”我們是“缸中之腦”,這里不做論述,在假說對“語詞”的指稱分析上,單獨做詳細說明。

普特南從關于語詞的指稱關系上做出了具體分析?!案字兄X”使用的語詞與人相比較是有區別的。它所使用的語詞不指稱外部的對象,是計算機生成的一種圖像,與外部世界沒有關聯,僅指稱意象中的圖像或者事物。這里他提出了“語言進入規則”和“語言退出規則”兩個條件。前者是指我們必須有關于語詞所指稱對象的實在經驗,可以基于生活經驗去全面地把握對象,對語詞的理解與世界有強烈的對應關系。而“缸中之腦”所用的語詞是由計算機提供的,和實際生活是脫節的,它與世界是一種弱的聯系,語詞沒有指稱意義。后者指“我們從語言形式表達的決定……做出不同于言說的行動”。即對于語詞所對應的具體事物可以在實際中做出行動,例如:去買一束花?!案字兄X”是在計算機內部完成對于語詞的識別、處理,不存在實際行動,語詞不能指稱對象??梢詮纳鲜鰞蓚€規則看出語詞指稱對象需要與實際存在因果聯系,對于一些沒有實體、概念性的、抽象的物體,很難按照上述兩個規則,普特南則借助于歷史因果鏈。沒有實體的語詞是人基于歷史因果關系的把握,計算機不存在對于歷史因果鏈的把握,只能在數據層面上識別,所以文字沒有指稱。普特南實際上是從語義學轉向語用學,從實際使用的角度出發去解釋語詞的意義,語詞是在生活實踐上得到不斷補充、完善,它本身沒有固定的限制條件,不能停留在對語詞與對象的分析層面上,要基于人的使用和實踐得到充分把握。綜上所述,“缸中之腦”所使用的語詞不具備指稱意義,沒有實際生活中的使用關系,而是一種私人的、不可言說的意義。

從“缸中之腦”的假設對于“語詞”指稱關系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理解人工智能繪畫中文字的指稱意義。兩者有同樣的機制,人工智能繪畫也是由計算機給出的指令,是計算機基于語義層面上的分析,不存在與實際生活有直接的聯系。例如:蘋果、梨、玻璃花瓶、一束紅玫瑰花,計算機在系統內搜索相應的詞條進行對應,是在語義層面上的分析,不具備對文字含義的實際理解和使用,在語用角度上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所以人工智能繪畫中使用的文字并不具有指稱意義。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當未來人工智能發展成具備涉身交互的功能,具備和人一樣行動、理性的思考時,人工智能再利用文字進行繪畫創作是可以獲得文字在語用角度上的意義的,文字也能具備指稱關系。

三、人類繪畫創作中關于文字指稱分析

人類在利用文字進行繪畫創作時,文字是否具有指稱意義呢?分為兩種情況來分析:首先,通過“缸中之腦”的假設對人工智能繪畫的文字指稱進行詮釋,可以得出人工智能是沒有指稱關系的。那么人類在創作中使用文字是否有指稱?顯然是有指稱的。從“語言進入規則”和“語言退出規則”分析,人類作為社會活動中的主體,與身邊的事物時刻發生或直接、或間接的關系。通過理性和感性的認知,從不同的角度把握事物,更新對事物的理解。對文字的理解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不同的生活經驗,每個人所理解的文字也會存在差異。文字并非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是基于一個共同的語義標準層面上,通過實際生活對具體事物的把握,獲得不同的實際感受。正如不同的人用文字創作的作品會有不同的效果,有各自不同的情感、理解、經驗,藝術的多樣性也是如此。

其次,從歷史、抽象物體的文字上分析,例如“秦始皇”“麒麟”等在實際生活中,這些文字沒有具體的呈現,也不能靠生活經驗去把握。與計算機對文字的理解不同,人類與文字存在歷史因果鏈的聯系,因果鏈是指有序的事件順序,歷史因果鏈即我們的當下是在歷史中不斷發生和積累產生的。這種描述不一定是由自己與對象的直接因果作用而來,它可以是由一種歷史因果鏈把別人在因果作用背景下對于對象的描述傳遞給我們。因此人類對于歷史、抽象物體的文字也是有指稱的。

四、結語

在現代社會,人類從精神上需要“人”創造的、以“人”為主體的純粹藝術,這不僅是對“藝術”的一種哲學表述,也是對其社會功能的表述。人工智能的出現無疑是時代進步的產物,目前正以加速的狀態來到我們身邊,這股潮流是不可抗拒的。人工智能繪畫在技術上能夠通過文字生成一幅作品,在筆者看來,目前人工智能繪畫對文字的使用不具備指稱意義,創作的畫只是一些算法圖像,與人類使用文字創作的繪畫作品有明顯的區別。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工智能一旦具備和人一樣的意識和行動能力,那么這一切都將顛覆。此時,文字不但具有指稱意義,而且人類將難以分辨出作品之間的不同,是可怕的競爭者。同時,我們也應該相信人類的智慧、體驗能力以及情感力量是人類獨有的。藝術創作者對此應當借鑒反思,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藝術創作進行探索,為藝術發展提供新的范式。

參考文獻:

[1]王增福.現代英美哲學十五講[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5:100.

[2]陳亞軍.實用主義—從皮爾士到普特南[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272.

[3]陳亞軍.從分析哲學走向實用主義:普特南哲學研究[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76-80.

[4]盛葳.從視覺機器到人工智能[J].藝術工作,2018(2):29-32.

[5]謝興偉.機器智能時代:藝術何為?[J].藝術工作,2018(3):22-25.

作者簡介:吳振天,西安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基礎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語詞文字繪畫
文字的前世今生
發光的語詞(三則)
你是那樣美 唐心語詞
熱愛與堅持
夢中的文字
一首詩開始的時候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語詞的有效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