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協定利于中歐戰略伙伴關系更具世界影響力

2020-08-11 00:15張旭東
今日中國 2020年8期
關鍵詞:中歐歐洲戰略

文| 本刊特約評論員 張旭東

如何讓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更具世界影響力?一份全面、高水平的中歐投資協定將為雙方朝著這一目標邁進提供強大的推力。

全球大變局下的中歐戰略關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全球戰略格局就已經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一方面,大國戰略關系重組,各種傳統和新生矛盾疊加,使得大國(集團)地緣政治對抗重新成為國際政治的主題;另一方面,全球治理缺位,人類面臨的共同威脅亟需國際社會攜手共同應對,但實際上各國協作卻總體上空泛無力??植乐髁x與極端勢力在全球制造的安全威脅,以及氣候變化引發的全球氣象災害,是非常典型的例證。新冠肺炎疫情,則引發了人類歷史上又一次重大衛生健康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中歐關系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

首先,美國對外戰略調整引發國際體系不穩定,成為影響中歐關系發展的最重要外部變量。長期以來,美國作為世界軍事、科技、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主導著全球秩序,牽引著國際局勢的發展。由于特朗普政府相較前任大幅調整美國對外戰略,堅持“美國優先”原則,履行軍事同盟義務意愿越來越低,并在貿易問題上對傳統盟友錙銖必較,使美歐關系近年來出現裂痕。雙方在防務安全和貿易往來上的分歧公開化,歐盟尤其是德國等大國對美國的戰略信任水平持續下滑。與此同時,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國威脅其全球霸主地位。近年來,特朗普政府在貿易、科技、金融等方面持續挑起與中國的對抗,并在安全上加大對華施壓力度,挑撥中國周邊地緣政治矛盾,使中美關系面臨建交以來極為嚴峻的局面。美國同時與中國和歐洲戰略關系惡化,必然使中歐就如何看待對方作出新的戰略判斷。

2020年5月27日,200輛金龍客車高端城市公交客車從福建廈門碼頭啟航運往塞浦路斯

其次,歐洲一體化進程受挫,內部團結面臨深層次矛盾,亟需形成一致的對華政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曾有觀點認為,當時作為金融危機“震中”的美國所受的只是“外傷”,而歐洲則受的是“內傷”。由于歐美之間的經濟聯系十分緊密,歐洲金融市場遭遇重創,經濟衰退程度在主要經濟體中也最為嚴重。由于歐盟本身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成員國在如何舉債以籌資刺激經濟問題上分歧明顯。部分歐盟國家深陷債務危機,加上移民和難民潮引發的危機,歐洲的身份認同也面臨著巨大考驗?!坝摎W”成為歐洲一體化進程受挫的標志性事件,時至今日,這一問題仍未徹底解決。未來歐洲一體化前景如何,歐盟究竟是更加團結還是進一步分崩離析都存在很大的變數。另外,當人們討論中歐關系時,常常要為“歐洲”是什么而發愁。且不說有所謂“新歐洲”(指波蘭等歐盟新成員國)、“老歐洲”(德國和法國等歐洲傳統發達國家)的說法,未來發展中歐關系時如何看待英國就是令人需要慎重對待的問題。如今在歐盟內部,很多國家在對華政策上分歧明顯,因此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內的歐洲領導人都呼吁歐盟在對華政策制定上要保持一致,努力對外發出一致聲音。但內部團結面臨重重考驗的歐洲,該如何與實力持續增長并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大作用的中國,就發展建設性的戰略合作關系達成共識,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習近平主席曾明確指出,對歐洲而言,中國是機遇不是威脅,是伙伴不是對手。

最后,中歐相對實力地位翻轉,雙方看待彼此的心態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大約十年前,中國躋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往來的貢獻持續上升,既是新興經濟體的佼佼者,也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之一。相對而言,歐洲在這十年間卻呈現出一種步履蹣跚的發展態勢。中國的經濟總量不僅與美國的差距不斷縮小,也與歐盟的整體經濟規模愈發等量齊觀。如果說,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互換令歐洲心理受挫,那么中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彎道超車”和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突飛猛進更令歐洲感到驚訝。西方一些傳統發達國家長期固守中國是一個“封閉、貧窮、落后”國家的觀念,然而現在已經到了歐洲必須校準自己對中國認知的時候了。同樣,中國也需要敏銳地意識到歐洲當前看待中國時的復雜心理。如何能讓歐洲相對理性平和地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是中國應對全球大變局的關鍵一步。

必須承認,在新冠肺炎病毒起源、香港國家安全法以及中國企業參與歐洲國家5G建設等問題上,由于美國的政治施壓,歐洲正面臨著艱難的選擇。一方面,跨大西洋關系是歐洲在二戰結束之后維系安全和繁榮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中國是歐洲離不開的重要市場,是推動歐洲經濟復蘇的關鍵因素。在民粹主義思潮的推動下,很多歐洲國家都出現了反華的輿論,但同時也要看到支持從長遠的戰略角度看待歐中關系的意見仍居于主流。對于中國而言,歐洲對中國發展壯大無論從心理上還是行動上都需要適應的過程,而在美國的影響下,這個過程必然非常不平靜。不能排除在一些極端情況下,中歐關系會因為外界干擾而面臨較為困難的時期,但中歐合作的共同利益是巨大的,雙方發展積極穩定的戰略關系是歷史趨勢,這不是某些政客或持極端觀點的人能單方面左右的。值得注意的是,德法等國領導人近年來不斷強調歐洲要具有自主意識,不在中美兩個大國的戰略競爭中選邊站,而要在國際戰略博弈中凸顯歐洲的戰略影響力。

為中歐關系的未來把準方向,離不開雙方高層的戰略引領。在2020年6月下旬以視頻會議方式會見歐盟領導人時,習近平主席曾明確指出,對歐洲而言,中國是機遇不是威脅,是伙伴不是對手,“中歐沒有根本利害沖突,合作遠大于競爭,共識遠大于分歧。雙方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不斷增進彼此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擴大共同利益,在發展中破解難題,打造更具世界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回應稱,“歐中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雙方關系充滿活力。當前世界面臨很大不確定性,只有國際合作才能應對全球性挑戰,只有對話協商才能解決矛盾沖突,消除地區不穩定。歐方愿本著坦誠的態度,同中方開展戰略對話,擴大共識”。如何讓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更具世界影響力?一份全面、高水平的中歐投資協定將為雙方朝著這一目標邁進提供強大的推力。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歐中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雙方關系充滿活力。當前世界面臨很大不確定性,只有國際合作才能應對全球性挑戰,只有對話協商才能解決矛盾沖突,消除地區不穩定。歐方愿本著坦誠的態度,同中方開展戰略對話,擴大共識?!?/p>

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組裝出口歐洲的空調機

達成投資協定將使中歐戰略合作迎來重大升級

已經進入第六年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2020年終于進入了收官階段。根據中歐雙方領導人在第22次會晤中達成的共識,雙方工作團隊在今年7月上旬以視頻方式舉行了第30輪談判,重點圍繞相關規則方面的文本議題以及清單出價進行磋商。原本,在德國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后,中歐原定于9月在德國萊比錫舉行峰會,屆時有望正式簽署投資協定。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相關會議被推遲,中歐也正在抓緊攻克談判余下的難題。

2020年初達成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對歐洲而言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它既標志著中國能與其他世界主要經濟體就非常廣泛的經貿問題達成協議,中歐投資協定有望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變成現實;也意味著中美達成的協議可能對中歐經貿合作構成潛在的競爭,影響歐洲的切實利益。換言之,歐盟對中歐盡快完成談判愈發迫切。馮德萊恩就曾公開表示,有必要立即將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提升到最高級別,以便在2020年底前達成協議。

在歐盟看來,與中國進行的有關投資協定談判正進入“關鍵階段”。這里“關鍵”一詞的言外之意是,歐盟希望實質性地解決中國對其商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限制,而如果這一目標未能實現,歐盟可能會出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對來自中國的投資設限,尤其是以安全等理由加強對中方投資并購項目的審查。值得一提的是,據柏林墨卡托中國問題研究所2020年4月公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對歐盟投資下降了33%,只有120億歐元。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歐盟的投資限制,雖然中國企業仍有濃厚的投資并購興趣,但歐盟的投資監控使并購很難得到批準。歐盟目前非常關注的問題包括中國國有企業的“競爭中性”原則、政府對企業的補貼、技術轉讓等。中國的談判目標則包括為中資企業參與競爭歐洲電力、能源、通信等領域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足夠的保障。

深圳鹽田港集裝箱碼頭

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劇了中歐達成協議的緊迫感。為應對疫情,中歐先后采取了封閉隔離等防疫措施,雙方復工復產、開放邊界的進度并不同步,造成雙邊貿易降幅較大和產業鏈供應鏈受損。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遭受了巨大沖擊,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探底至-6.8%,盡管二季度出現了明顯反彈達到3.2%,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了中國經濟復蘇的難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歐盟(不含英國)一季度經濟增速為-3.3%,歐元區19國為-3.8%,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降幅均在5%左右。據中方統計,一季度中歐貨物進出口總額下降10.4%,同期對華貿易增長6.1%的東盟超過歐盟,使歐盟失去維持了長達16年的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到了2020年4月,歐元區19 國貨物貿易順差為12.3億歐元,大幅低于3月的154.7 億歐元,是2011年10月以來的最低值。歐元區4 月出口規模環比下降24.5%,進口規模環比下降13%。這些數據體現了歐元區工廠和邊境關閉帶來的需求和生產下降給商品貿易造成的雙重打擊。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歐非常需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也都急需達成一份高水平的投資協定,使雙邊經貿合作迎來重大升級。

在歐盟對在中國市場持續獲利的信心有所下降,中國也對歐盟收緊貿易投資政策的疑慮上升之際,中國和歐盟需要在關鍵時刻推動投資協定談判盡快完成。如習近平主席在同歐盟新一屆領導人會晤時所言,中歐要做維護全球和平穩定的兩大力量、推動全球發展繁榮的兩大市場、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兩大文明。特別是在經貿合作上,中歐兩大經濟體應該發揮世界經濟“雙引擎”作用,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共同支持科學有序復工復產,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通暢。為此,雙方要保持相互市場開放,加快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強中歐綠色和數字領域合作,構建綠色發展伙伴。

如果說,美國一些政客不遺余力在推動中美全方位“脫鉤”,那么歐洲尤其是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已經清醒意識到,切斷與中國的經濟甚至是全方面聯系是不可想象的。歐洲無法承受與中國“脫鉤”的代價,因此歐洲與美國在對華政策的選擇上有著方向上的不同,而投資協定還將推動后疫情時代中歐關系更加穩健成熟,邁向更高水平。

猜你喜歡
中歐歐洲戰略
強國戰略下的企業管理創新
中歐民間大使——季波
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戰略的里子與面子
第29屆歐洲象棋錦標賽對局選評
建筑師行跡中歐
央視與中移動戰略合作
歐洲面臨42年來罕見動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