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扶貧“最后一公里”難題

2020-08-11 00:15譚衛平
今日中國 2020年8期
關鍵詞:自然村最后一公里易地

文|譚衛平

為破解扶貧“最后一公里”難題,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應堅持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

江蘇省連云港市猴嘴街道辦事處“扶貧車間”內,工人正在生產加工訂單產品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有許多硬骨頭要啃。從人群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于老、弱、病、殘人群。據統計,因病因殘致貧分別占40.7%、20.2%,65歲以上貧困老人占18.5%,多數不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和條件;從區域看,貧困人口集中、自然條件惡劣的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戰短板中的短板。為破解扶貧“最后一公里”難題,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應堅持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

發展產業和促進就業

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長期可持續發展、幫助貧困人口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產業扶貧具有涉及范圍廣、扶貧力度大、帶動脫貧群眾多等特點,是推動貧困人口增收、實現穩定脫貧的有效方式。目前,中國從多個層面推進產業扶貧:一是國家及地方產業脫貧政策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根據當地資源稟賦,全力構建起“一縣一特(每個縣有自己特色)、一鄉一業(每個鄉有自己的產業)、一村一品(每個村有自己的拳頭產品)”的產業布局;三是綜合施策,多角度、多形式助推產業扶貧。

就業是幫助貧困群眾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的良方。為拓寬就業途徑,中國采取多種舉措:一是加大創業扶持,鼓勵農牧民和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二是搭建以貧困人口為重點的轉移就業工作信息平臺,提供技能培訓、就業信息及職業介紹等服務,保障貧困人口就業的穩定性。三是設立村級公益崗位,為有勞動意愿但勞動能力較弱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人口實現就地就近就業。截至2018年底,就業扶貧全年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59萬人,建設了3萬多個扶貧車間,實現了77萬貧困人口就近就業。

易地搬遷提升生活質量

對于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地區,應通過易地搬遷提升居住條件,提升生活幸福感。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有效減少地理環境對貧困人口生存與發展的限制,加之后續一系列的資金及就業等扶持措施,幫助貧困群眾走上脫貧發展致富之路,真正實現貧困人口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享受到安居樂業帶來的幸福感。截至2020年4月底,中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已經取得決定性進展,實際入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51.5萬人,搬遷入住率達99.4%。在有勞動力的貧困搬遷家庭中,超過90%的家庭實現至少一人就業,約920萬人通過搬遷實現脫貧。

2012年以來,中國持續加大對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徹底解決了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發展基礎薄弱的問題。截至2018年底,貧困地區已基本解決通電和飲水安全問題;通電話、通有線電視信號和通寬帶的自然村比重分別達到99.2%、88.1%和81.9%,比2012年分別提高5.9、19.1和43.6個百分點;貧困地區村內主干道路面硬化的自然村比重為82.6%,比2013年提高22.7個百分點;通客運班車的自然村比重為54.7%,比2013年提高15.9個百分點;78.9%的農戶所在自然村垃圾能集中處理,比2013年提高49個百分點。貧困地區生活環境和發展條件得到大幅改善。

強化扶貧扶智作用

通過教育脫貧一批是“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脫貧路徑重要舉措之一?!爸呜毾戎斡?、扶貧先扶志”。為解決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不高、勞動者素質偏低的問題,改善“打工沒技術,創業沒思路,務農沒出路”的窘況,徹底消除教育對深度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從源頭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減貧與發展。

為此,國家實施了諸多富有成效的教育扶貧舉措:一是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各項精準扶貧措施和助學政策,確保各階段困難家庭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二是完善教育公平公正機制,促進教育公平;三是加大深度貧困地區的教育資金和資源投入,努力提高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質量與貧困人口受教育水平;四是注重教育的平等性和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如設置老師和校長下鄉援教制度,將優秀的人才資源最大化地平等分配,讓貧困地區的學生也可享受好的資源,提高學生受教育質量。

解除貧困群眾后顧之憂

社會保障兜底扶貧對通過產業扶持或就業幫助等方式無法實現脫貧的家庭實現政策性保障兜底。根據現實處境,實行“一戶一策”的救助方式,做到應保盡保。推動社會救助與脫貧攻堅的有效結合,優化政策供給,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保障性扶貧措施,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兜底作用。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農村人口貧困的主要原因。實施健康扶貧,讓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一是建立完善醫療保障政策、降低醫療負擔,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二是提高深度貧困地區醫療水平,讓貧困群眾“看得好病”;三是開展健康服務,一對一制定“健康脫貧計劃”讓貧困群眾“看得上病”?!度珖】捣鲐毐O測報告2019》顯示:健康扶貧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25個,專項救治大病人均醫療費用持續下降31%,累計救治1564多萬貧困人口,救治覆蓋率98%,經救治的患者超過70%實現脫貧。

培育脫貧內生動力

駐村幫扶干部架起了與貧困群眾溝通和扶持的橋梁。貧困群眾能及時了解到扶貧政策,促進幫扶項目的落地,也為國家未來的鄉村振興培養了一大批適應農村工作的優秀人才,對村級組織運行也能起到監督作用。

摘貧帽、拔窮根,關鍵還是靠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各級扶貧工作者要創新扶貧政策宣傳模式,采取“聽得懂”的宣傳方式對貧困人口宣講扶貧政策,讓群眾懂政策、會用政策。通過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幫助貧困戶樹立生產和生活信心,幫助貧困群眾融入產業發展,激活艱苦奮斗、自強拼搏的脫貧志向。

猜你喜歡
自然村最后一公里易地
山東:2025年底硬化路鋪到每個自然村
陜西易地扶貧搬遷報告
撫州市脫貧攻堅圖片展
《山頂上的足球場》
河南所有貧困自然村 實現4G網絡全覆蓋
河南安排部署貧困自然村寬帶網絡全覆蓋
《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四大看點
易地扶貧搬遷將投入6000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