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對中小企業財務的影響

2020-08-17 07:24韓浩楠
時代人物 2020年6期
關鍵詞:營業疫情企業

韓浩楠

2020年的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的重大影響引起了舉國上下的高度重視。這是自2003年的非典以來,中國第二次遭受到如此之大規模、強傳染力、高耐久性的疫情,短短的時間讓全國戒嚴,全國人民共同抵抗這次疫情。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很多行業的財務狀況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力量,是現代化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相比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受疫情的影響更大,全國各地的中小企業幾乎全部延遲復工,無法營業,沒有利潤,再加上房租負債、員工工資等財務壓力,使得中小企業雪上加霜。根據2018年國務院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貢獻了 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1]。一旦中小企業出現嚴重的經濟下滑,無論是政府稅收還是就業情況都會受到巨大的沖擊。

判別企業經營狀況和支持企業日常運營的一個核心就是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的財務狀況可以顯示出一個企業在銷售、運營、生產、利潤等各個方面的情況,疫情的出現對企業財務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朱武祥等人對 995 家中小企業受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及訴求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總計 58.05%的受調查企業應收預計下降 20%以上,62.78%的企業認為員工工資及五險一金是主要的支出壓力,超過 2/3 的企業資金維持能力不超過2個月,其中 34%的企業認為難以維持1個月,企業的訴求主要是在社保、租金、員工薪資等成本支出方面給予補貼或減免[2]。疫情對企業財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營業收入下降。無論是什么企業,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與企業相關的一些主營業務的收入,比如銀行的貸款業務、4S店的銷售業務、物流公司的運輸業務等等,這些公司的基本服務和功能帶來了營業收入,其他的一些投資帶來的是營業外的收入,疫情的出現導致了企業的日常運營受阻,首當其沖的就是企業的收入,由于無法與客戶進行線下的交流溝通,加上各種需要人工辦理和交接的業務,甚至直接停止了與重要客戶的合同和交易,導致了企業的來源直接被切斷,額外的投資也會付之東流,得不到回饋。

相對營業成本上升。疫情停工期間,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等活動受阻甚至沒有發生,因此帶來的營業費用也會相應的降低,但是由于營業收入降低的幅度遠遠高于營業成本的下降幅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相當于企業在營業杠桿很大的情況下發生了虧損。除開在生產活動中必須支出的各項費用外,還要正常負責員工的五險一金,加上租金、社保、稅收等資金壓力,使得企業成本相對升高。

固定成本無法節約。雖然企業停產,員工停工,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很少,但是固定設施費用、在建工程費用、房租、攤銷費等等并不會因為生產活動變化而降低。

償債能力下降。由于中小企業的經營受到沖擊,中小企業的額外資金就會大幅度的減少,企業用其資產償還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能力就會下降。企業有無支付現金的能力和償還債務能力,是企業能否健康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企業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標志。償債能力不合格,財務費用和債務無法償清,一拖再拖,終究會拖垮一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

現金流量縮減?,F金流中的現金,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手持現金;而是指企業的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還包括現金等價物(即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容易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包括現金、可以隨時用于支付的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這些現金是維持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簡單的來說,如果現金流斷裂,企業就會面臨破產的風險。而在疫情期間,企業基本上坐吃山空,企業的現金不會增加,只會減少,需要支付各種必要的經營費用,中小企業由于資金鏈薄弱,資金基數非常小,一旦疫情持續時間較長,會導致很多中小企業的資金鏈斷裂破產。

應收賬款無法回收,存貨周轉率下降。對于所有的中小企業來說,他們之間的關系都是相對的,一個企業還不起債務的同時,就意味著上一個中小企業的因賒銷賬款得不到償還,相互之間影響,形成一個鏈條,整個鏈條一碰就斷,本企業的存貨也會積壓在倉庫中無法出售,降低存貨周轉率,甚至出現貨物虧損,進而導致了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利潤下降,甚至虧損。很顯然,由于疫情防控措施,企業停工待產,人們也會適當的避免線下的一切活動,對于大多數以線下營業服務為主的中小企業無以為生,只能依靠以前的資本維持生存,何談利潤,虧損是必然出現的。

訂單難完成,企業無法持續發展。疫情發生在春節的時候,很多企業員工多數都已回家返鄉。而防控措施實施之后,大量工人、工廠復工延遲,對企業正常開工帶來較大沖擊。很多中小企業反映,擔心因企業無法及時復工難以形成穩定的供應能力,客戶隨時會改換供應商。

資金鏈斷裂風險。據不完全統計,中小企業如果不開工,銀行利息、水電、廠房設備折舊等都要支付,企業一個月就要剛性支出500萬元左右成本,加上員工工資,更是雪上加霜。除此之外,稅金及銀行利息要正常支付,所以企業會集中在一季度迎來較高強度的資金壓力和財務風險。如此形勢下,很多行業資金都將有壓力,甚至會超出銀行貸款等債務的最后期限而導致更多的違規費用。

財務會計的工作量增加。由于疫情意外的出現,給財務人員的會計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除了要統計疫情帶來的各種支出費用損失之外,還要集中力量來想出對策來應對疫情的重大影響。

未來的財務狀況不容樂觀。即使疫情結束,但是人們由于疫情而帶來的消費習慣、客戶的交易手段等都已經形成定式,導致客戶需求變化,企業的艱難狀況仍然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針對于上述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企業必須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來縮小損失,維持企業的生存,具體措施包括:企業必須結合實際狀況,調整財務預算管理;加強特殊時期流動資產的管理;進行溝通協調理順財務關系;利用優惠政策降低疫情對財務的影響。

此外,國家也高度重視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和融資困境,各部委從加大金融支持、減輕企業負擔、推進復工復產、加強企業服務等方面迅速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幫扶政策,共同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具體政策包括:降低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降低場地費用、物業費用、銀行利息等支出;減免延遲稅費征收,減少企業當期現金流支出;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對于中小企業在銀行本息還款壓力方面,政府部門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金融部門降低貸款利率;政府出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幫扶企業渡過難關[3]。

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現打斷了企業發展的步伐,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更是滅頂之災。本文的論述中詳細闡述了疫情對中小企業財務的具體影響:疫情首先會導致一個企業的生產、銷售癱瘓,其次隨著時間的增加,企業的現金流會逐步消磨干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企業到了疫情結束的那天缺乏員工、缺少資金進行再度的生產。疫情會使人們減少購物、減少外出、減少旅游、減少消費和投資,由于大量經濟活動的減少,社會需求被抑制。這種狀況一旦持續很久,那么企業只能面臨倒閉。對此,疫情來臨的時候,企業不能僅僅等待國家出臺相關的財政政策去幫助自己,企業財務人員更需要積極應對,保證實時協同,支持業務運轉,進行正常財務管理。

參考文獻

[1] 于敏,楊波,李丹青,晏江,蔡萬里.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財會月刊,2020(12):128-134.

[2] 胡健. 探討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發展[N]. 威海日報,2020-05-27(007).

[3] 楊傳屏.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及應對[J].企業觀察家,2020(05):90-91.

猜你喜歡
營業疫情企業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疫情應對之爭撕裂巴西疫情應對之爭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貿易同比增長
2018上海企業100強
2016,中國企業500強發布
168家魯股一季度賺109億
第三季度(單季)營業收入同比增(減)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減)幅前50家公司
新申請企業一經受理便預披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