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建設“六大原則”的哲學內涵與方法論特征

2020-08-17 07:24薄海
時代人物 2020年6期
關鍵詞:共同體馬克思主義文明

薄海

基金項目:本文為遼寧省社科基金規劃項目“遼寧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力機制與技術路徑研究(L18BZX006)”階段性成果。

注重過程與轉化,體現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

自然觀是人對自然的整體觀點和看法,直接決定了人在與自然發生關系的實踐活動采取何種方法與態度,也是人類社會發展模式的思想基礎。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經歷了農業社會崇拜、依賴自然的樸素自然觀,工業社會剝削、征服自然的機械自然觀,在步入后工業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不斷惡化,環境、資源、生態頻頻告急,大范圍的污染、物種滅絕、人口膨脹等問題嚴重制約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針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人類反思自身的發展模式,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全新認識。

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在生態自然觀的指導下重構后工業時期的文明形態與社會形態,將人作為生態系統的調控者與協同者,遵循“物物相關”、“穩定協調”、“相生相克”的生態規律下,在過程與轉化中體現生態系統整體、循環、平衡和多樣性。具體來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的原則就是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與相互影響,主張人類的認識與實踐活動既涉及自然,還涉及人以及人與自然的認識和改造關系。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原則,就是在“人同自然界的本質統一”基礎上理解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將以“綠水青山”為代表的天然自然,作為人類社會存在的作為物質基礎。同時,也將其視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的生產力要素,通過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生產力,將其轉化為“金山銀山”,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辯證轉化過程中實現發展可持續的綠色道路。另外,在生態系統內部“山水林田湖草”也呈現出辯證統一、相互轉化的關系?!叭说拿}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兼顧自然與社會,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的結合。在自然領域,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物質與意識之間辯證關系,既注重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對實踐活動的強大作用;在社會領域,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奠基與決定作用,強調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性地位,以及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人的全面自由與解放。當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在自然與社會兩個領域內,通過人的實踐活動構建一種新的社會形態與文明形態。從自然方面看,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將人的實踐活動建立在天然自然的基礎上,并控制在自然生態可承載的范圍內,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既強調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地位,也要處理好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于自然環境修復與治理。從社會方面看,作為后工業時代的一種社會形態與文明形態,生態文明建設必然要發揮人民群眾作為歷史創造者的主體地位,且生態文明的物質、精神以及生態成果都應該作為最大的福祉在全社會范圍惠及每個人。

新時期我國的生態文明的建設,是對工業文明的反思與超越,其發生與發展必然建立在工業社會的經濟生產基礎之上,同時更強調對之前人與自然對立的不可持續的粗放型發展模式的糾偏與重構。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原則,通過強調自然環境與人類具有同等生命特征的倫理地位,進行對工業文明的發展模式的超越,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形成更為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綠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堅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原則,也是在強調歷史唯物主義中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將社會發展的良好生態成果惠及百姓,使人民群眾的生活完成從溫飽、生存到環保、生態的轉變。生態文明建設正是要以一種更加平衡與更加充分的發展方式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優美生態環境中實現人的解放。

依靠政策與法律,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越性

“事物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凡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定是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要在制度建設和完善上下功夫,凡是反復出現、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就要從機制上找原因?!睉摽吹?,工業文明的所創造的巨大物質和精神財富得益于技術的應用,而由于技術在發展和應用過程中價值與倫理的缺失,也帶來球性的環境問題。環境惡化帶來的區域性貧困、污染產業轉移帶來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帶來的經濟社會運行的不可持續問題,都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這些問題的產生和解決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深層面上是對于技術運行提供約束的制度框架的缺失。通常來講,在技術不足以完全發揮效率之處,往往是制度大展身手的地方。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就是要建構規范技術運行的社會空間,解決由于技術應用的不加節制所產生的對環境產生巨大負效應,以及由此帶來的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制約。一方面,生態文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解決由于自然技術的濫用而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對傳統技術在社會需求和規范性上要做出制度性約束。另一方面,生態文明制度也是對于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促進自然生態修復的自然技術做出的制度性保障。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實效和建立起長效機制的關鍵。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中不斷完善,形成了黨和政府的系列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強調制度對于推動社會系統向有序發展的保障作用。西方生態現代化理論強調需要在政治領域推進生態變革,馬克思主義認為要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實現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才能真正實現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社會發展,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著完備的體系架構與獨特的政治優勢,恰好可以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黨的十八大中指出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十九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做進一步規劃,要求完善和實施具體的環境保護、生態治理的體制機制??梢哉f,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制度與法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是為了解決社會發展的問題而出現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偉大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越性。

統籌國內與國際,創新馬克思主義的共同體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命運共同體存在的多種形態,如“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等新范疇?!叭祟愔挥幸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共同發展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符合各國人民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sup>②當今世界,全球和區域生態環境挑戰日益嚴峻,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共同需求,防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是各國的共同責任。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共謀全球”,堅持“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原則,正是要打破國家和民族差異的限制,通過人類共同體的共同命運,最廣泛地調動起全世界人的主體性和創新性,集中力量解決同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為全球范圍內生態治理問題所貢獻的閃爍東方智慧的“中國方案”,正成為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標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內容。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共謀全球”的原則,肯定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發展的國際責任。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共謀全球”的原則是服務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原則”是中國傳統智慧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在方法論上凸顯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統一,整體性與重點性相統一、科學性與實踐性相統一,是指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指導思想和方法遵循。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新華網,2013年11月15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94.htm

2.習近平.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3-4-7.

猜你喜歡
共同體馬克思主義文明
愛的共同體
漫說文明
抗疫中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文明過春節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對不文明說“不”
中部非洲共同體內部貿易占比下降至2%
文明歌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