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源德育反思,優化德育效果

2020-08-20 07:53林萍萍
中文信息 2020年7期
關鍵詞:道德教育誤區對策

林萍萍

摘要:道德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此話雖然通俗但是卻蘊含深刻的道理。因此,在幼兒時期對其進行品德教育不但對其自身一生品德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往往也間接對全社會品德有著影射作用。幼兒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幼兒,才能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通過對幼兒園品德教育存在的誤區進行反思,進行調整,找出更合適的改進方式才能優化德育效果,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促進幼兒的人格涵養,使幼兒真正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帶來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道德教育;誤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1

整個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我們應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谟變簣@的德育是幼兒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的基礎,教師應在一日生活中通過多種渠道滲透道德行為教育,走出幼兒園德育中的誤區,找出優化德育的對策,使良好的行為猶如潤物細無聲的細雨深入幼兒心田。

一、走出幼兒園德育工作的誤區

1.忽略體驗,重說教

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說:“如果在兒童期的早年,不能給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兒童養成不良意識和習慣,那就會給以后的再教育帶來幾倍、幾十倍的困難?!闭J識的起點、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的契合點都在“小事”上,一味地以大道理、大視野灌輸道德教育往往欲速不達。如在幼兒園普遍會用“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幼兒要懂得謙讓,但是孩子常常會說:“我家沒有弟弟,媽媽說,我就是心肝寶貝小弟弟?!北缓⒆铀统鋈サ拇罄?,在大人手中輪流“謙讓”了一圈,還是回到了心肝寶貝小弟弟手上,幾十年里一直慣用古代的故事灌輸大道理,反而忽略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并不能讓幼兒有切身體會,達到真正的教育效果。避免說教,強調幼兒的主體性,呈現“感受——認識——情感——行為——認識”的模式,才能內化道德認知,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忽視小事,重指責

幼兒園中常常有“爭搶”“打著玩”“是他先弄的”“我只是很喜歡”等看似細小的瑣事,卻隱藏著很好的教育契機,但教師意識不夠高,往往忽略了小事背后折射的道德行為問題,這不但會讓幼兒的內心產生僥幸的心理,以至于長久以后便會成為一種不好的道德行為。如午餐時出現這樣一幕:今天吃的是紅燒肉,小A一邊吃瘦肉,一邊用另一只手將餐盤里的小肥肉悄悄地放進旁邊小伙伴的餐盤里。教師往往在進餐指導中注重不挑食,不大聲講話,卻忽視了如上所說的小細節。就是小朋友常掛在嘴邊的“我不喜歡吃這個”,造成了將不喜歡吃的食物悄悄扔到桌底,然后用腳踢到別的小伙伴桌邊或放入他人餐盤中,教師常常只是“好好吃飯,不要玩了,吃飯動作太慢了”這樣的指責,將這事一筆帶過,久而久之,會讓孩子滋生自私推卸責任的品德問題。如果教師對這樣的小事情不以為然,意識不到嚴重后果,只用簡單指責然后道歉的方式,沒有及時地與幼兒進行談話,沒有告知其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是一個不可取的行為,也沒有告知其做法對日后的不良影響,這往往就導致幼兒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壞他人勞動成果,滋生嫉妒,不能面對挫折,不會欣賞他人的道德問題。而被“捉弄”的幼兒的心中會產生負面情緒,從而缺失對他人的信任感。教育無小事,事事塑人格,我們不應以簡單的指責,代替用心關注事件背后的射影。

二、走近幼兒,優化德育效果的策略

1.善待“淘氣”幼兒,平等呵護童心

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淘氣行為五花八門,我們不可以以哄騙、威嚇、告狀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等方式對待孩子的淘氣。久而久之會使孩子失去對老師的信任,造成逆反心理,給心理造成消極影響。教師要給淘氣的幼兒公正而客觀的評價,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原因,幫助其改正不良行為。越是淘氣的孩子,越要關注,用積極的眼光、正面的姿態、寬容的心理和孩子互動。憑借追蹤觀察記錄,記錄淘氣幼兒的改變,特別是情感和態度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做到民主平等,及時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能使幼兒產生強烈的成功體驗,從而進一步規范幼兒的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2.減少高頻率的“約束紀律”,多一些積極情感交流

幼兒園內充斥著高頻率而煩瑣的以約束教育為主的師幼互動行為,這使幼兒限制在各種規則之中,卻沒有使幼兒建立真正的規則意識,得到的只是部分膽大而調皮的孩子對老師威嚴的屈服和短暫的表現乖巧及部分膽小敏感幼兒心理上的緊張不安。上課前,大多老師會說:“小眼睛看老師,小小腳并攏,小手放在膝蓋上”上課吃飯老師都以“約束紀律”約束幼兒保持安靜,但是當排隊走在走廊里時,孩子們早就忘了,立刻放開了大聲喧嘩,導致我們常??匆姷膱鼍埃汉⒆釉诓蛷d就餐在座位上爬上爬下大聲嬉鬧、追逐,嚴重影響他人進餐。在“約束紀律”中幼兒是被管理者、被控制者,其核心問題被固在了短暫的互動結果上而不是過程上。在頻繁而嚴格的以“約束紀律”為主題的互動中,教師經常向幼兒表示不滿,這對于弱小而又處于他律階段的幼兒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他們的安全感、被信任感,助長著他們的自卑、自我感覺弱小無能等有礙于幼兒健康和諧的心理體驗。而大膽、無謂的精神很難再表現出來。

因此教師不應該忽視與幼兒進行積極地情感交流。如“在公共場合我們做事輕輕、走路輕輕、說話輕輕,才不會打擾到別人,大家喜歡我們這樣有禮貌的好孩子?!备嬖V孩子為什么在特定場合要保持安靜,怎樣保持安靜,遠遠比一個每天重復幾遍的約束紀律口號有意義。

3.提高自我約束力,鞏固幼兒良好道德行為

我們可以通過自然情景提高幼兒的自我約束力,促進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形成。如中班孩子開展的“我們是哥哥姐姐”與小班孩子的混齡班級交流活動中他們會主動照顧弟弟妹妹,帶弟弟妹妹輕輕走在走廊上,輕輕給他們介紹幼兒園的教室、各個互動墻,謙讓著他們、陪伴著他們,這樣的場景沒有老師的一遍遍“約束紀律”口號,孩子們是自發的顯現出榜樣的力量。如在大班期間,開展的“學當小學生”活動中,幼兒自行商討用繪畫形式制定“班級公約”“我是小主人”的公約,讓孩子主動為集體著想、主動服務同伴。由于滲透了責任感的品德教育,幼兒把愛集體的情感不斷轉化成為集體、為他人服務的實際行動,這對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的養成和集體責任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對幼兒將來進入社會成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人打下了良好的品德基礎。

三、家園互動,鞏固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家庭是幼兒行為形成的土壤,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是幼兒行為形成的營養。家長要為孩子創設一個可供他們更多觀察、模仿、活動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在輕松愉快、沒有壓力的狀態下,通過自然地模仿家長的良好行為,鞏固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如當遇到主動打招呼的問題時,家長改變以往的做法:“快,叫叔叔阿姨好,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教不會,這么沒有禮貌?!笨梢栽诤⒆颖槐频拿婕t耳赤之前,大人主動面帶微笑,大方的先與他人打招呼:“早上好!”在電梯里,主動詢問:“您去幾樓?”簡簡單單地詢問,簡簡單單地主動幫助他人按電梯,這種家長先行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榜樣效應。所以家長對幼兒提出要求時,要循序漸進,慢慢引導,不可強制,更忌一味地批評、指責。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幼兒是主體,要使幼兒盡快地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采用這種多主體評價模式,鞏固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質。幼兒園的一切活動應猶如潤物細無聲的細雨使道德教育深入幼兒心田。

參考文獻

[1]袁宗金.“好孩子”:一個需要反思的道德取向[J].學前教育研究,2012(01):18-22.

[2]曹小菊.新時期幼兒園的德育教育[J].學苑教育,2012(17):80-81.

[3]覃麗妃.幼兒園德育教育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01):24-25.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誤區對策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冬季洗澡的誤區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2018年理財,要警惕這些誤區
冬病夏治走出誤區才有效
如何對幼兒開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