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應激與心理干預效果分析

2020-08-21 05:33陸李梅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74期
關鍵詞:狀況機體肺炎

陸李梅

(廣西南寧市第七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0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不斷惡化,病毒變異導致新型病毒頻現,成為危害人們機體健康的首要衛生問題之一。隨著病毒檢測技術的完善,越來越多病毒株于人體中發現,于2019年末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當前臨床危害性最大、波及范圍最廣的傳染性疾病,其臨床致病與新型的冠狀病毒新毒株相關,可借由接觸、空氣飛沫進行傳播,社會危害性較大[1]。臨床研究階段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較強,無數據可證實特定免疫人群,呈普遍易感表現;且基于臨床發展階段無特效藥物治療,疾病死亡率較高,疾病潛伏期較長,家庭聚集性感染事件頻發,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2]。為提高臨床護理有效性,特針對在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兒心理應激因素進行分析,旨在制定針對性護理對策,為臨床護理內容完善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以筆者所支援單位收治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為分析對象,共計180確診重癥患者,病例收集時間為2020年2月24日至2020年3月24日,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86例,年齡區間為29-85歲,年齡均值(52.03±2.73)歲。

診斷標準:所選患者均滿足世界衛生組織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斷標準,經病毒檢測確診。

納入標準:(1)患者均對本研究項目知情,簽署書面授權書;(2)所選患者均具有完整的病歷資料。

排除標準:(1)危重癥患者;(2)拒絕研究或治療依從性較低患者。

1.2 方法

1.2.1 心理應激因素

(1)患者心理評估結果: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高強度傳染性疾病,患者在出現典型癥狀后、醫學觀察期間均需隔離進行治療,最大程度阻斷傳染途徑;因新型傳染疾病臨床尚無記載,患者對疾病存在恐懼情緒,在身處隔離環境下,增加孤獨、焦慮情緒;加之典型肺炎癥狀的影響,患者自覺身心受累,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2)應激反應危害:心理應激發生與機體病理表現、環境因素等具有高度關聯性,且患者精神狀況對機體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均具有極大的影響,在繼發心理應激反應后,刺激神經系統,導致大量的腎素、兒茶酚胺、阿片肽類、腎上腺皮質激素、醛固酮等因子的釋放,直接影響患者心率、血壓等,加重機體危害,極易導致失眠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的發生,增加病情危重程度,增加治療難度[3]。

1.2.2 心理護理對策

(1)疾病健康宣教:針對醫學觀察、確診治療的患者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依據患者受教育程度開展針對性健康宣教,主要宣教內容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礎知識、臨床先進研究、優秀的醫務人員、國家醫療政策等相關知識,幫助患者科學認知疾病,糾正患者疾病誤區,避免因疾病恐懼導致不良情緒的發生;并于臨床護理期間開展良好的情感溝通,主動詢問患者護理需求,避免患者隔離治療導致的孤獨情緒;針對疾病最新研究進行講解,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可顯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緒[4];(2)放松療法:予以患者放松療法,確?;颊呱硇姆潘?,避免緊張、焦慮情緒,可借助催眠療法、音樂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措施進行干預,指導患者如何自我調節呼吸,對患者焦慮、緊張情緒有顯著調節效果;在患者自覺心理狀況不佳時進行自我調節[5];(3)暗示療法:借助心理暗示的方式,以提高心理抵抗力,以緩解輕微焦慮、抑郁情緒,可通過語言暗示的方式,刺激機體對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力,可顯著提高患者治療信心;(4)舒適指導:通過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心理狀況評估發現,患者在隔離觀察期間是出現不良情緒的高峰期,于患者隔離觀察期間予以患者舒適的環境,在醫療資源允許的情況下,滿足患者生活需求;針對隔離病房環境對患者進行講解,幫助患者適應隔離生活,避免因環境因素導致的應激反應發生;主動詢問患者生活需求,滿足患者基礎生活[6];(5)共情療法:鼓勵病友之間溝通,幫助病房內患者構建良好的關系,借助病友共情療法,可顯著改善患者恐懼情緒,對患者治療遵醫行為有顯著幫助。

1.3 評價標準

借助漢密爾頓心理狀況自評量表,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進行問卷評估,分設25個小條目,0-4分表情緒不佳遞增,以55分為分界,分數越低則表明患者心理狀況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用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心理護理開展前后漢密爾頓心理狀況評估結果分析:心理護理開展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顯著降低,比對心理護理開展前,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理護理開展前后漢密爾頓心理狀況評估結果(±s,分)

表1 心理護理開展前后漢密爾頓心理狀況評估結果(±s,分)

時間 n 焦慮 抑郁開展前 180 52.17±8.62 53.02±7.95開展后 180 33.62±5.41 32.02±5.67 t 9.815 10.023 P 0.000 0.000

3 討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我國近幾年最為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之一,因疾病具有高傳染性,臨床醫學對疾病尚處于探究階段,患者病情進展快,以免疫力低下患者為主要發病人群,具有極高的死亡率,患者于疾病治療期間極易出現不良情緒[7]??紤]心理狀況對機體因素的影響,若長時間處于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極易導致機體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紊亂情況,降低患者機體免疫機制,與疾病進程具有高度關聯性,需充分重視患者心理因素對疾病治療及轉歸的影響,了解臨床誘導患者繼發心理應激相關因素,結合患者機體狀況開展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包括認知療法、放松療法、環境干預及共情療法等,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心理應激的發生,為疾病治療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予以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8,9]。本研究表明,心理護理開展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顯著降低,比對心理護理開展前,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心理護理開展的有效性,需予以高度重視。

綜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心理狀況不佳,極易導致心理應激情況發生,需輔以有效的心理護理,確?;颊呱硇碾p重健康[10,11]。

猜你喜歡
狀況機體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四)
聲敏感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調查
Ω-3補充劑或能有效減緩機體衰老
犢牛肺炎巧防治
奶牛瘤胃健康、機體健康和繁殖性能的關系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小知識
一分鐘了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2019年中國國際收支狀況依然會保持穩健
鄧俊峰作品選
安全感,你有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