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立替康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觀察

2020-08-21 05:33張文俊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74期
關鍵詞:轉移性直腸癌癌癥

張文俊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通遼)

0 引言

結直腸癌為我國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據臨床衛生組織發布數據顯示[1],結直腸癌居于惡性腫瘤前五位,因其腫瘤惡化程度較高,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成為威脅人民機體安全的公共衛生事件之一,受到臨床學者高度重視??紤]結直腸癌疾病早期病理表現不顯著,患者發病初期無典型病理表現,極易被患者所忽視,臨床檢出時多為疾病中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癌癥轉移情況的發生,極大程度增加了治療難度,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隨著我國臨床醫學不斷發展,臨床針對轉移性結直腸癌多采用化學療法,借助藥物治療控制癌癥轉移及進展,延長患者預計生命時長;且隨著我國臨床藥學不斷發展,可于臨床使用的化學藥物不斷增多,針對轉移性結直腸癌開展靶向藥物治療手段具有重要課題研究價值[3,4]。本研究探究伊立替康對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的有效性,開展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腫瘤科室收治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為分析對象,病例納入時間為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共計60例,均分成兩組,30例設為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1-78歲,年齡中間值(58.62±3.62)歲,癌變病灶分布:15例位于直腸,15例位于結腸;術后病理類型分布:6例為低分化腺癌,18例為中分化腺癌,6例為高分化腺癌;轉移性臟器:轉移侵犯1個臟器患者9例,轉移侵犯2個臟器患者16例,轉移侵犯3個及以上臟器5例;30例設為研究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3-80歲,年齡中間值(57.96±3.65)歲,癌變病灶分布:16例位于直腸,14例位于結腸;術后病理類型分布:6例為低分化腺癌,17例為中分化腺癌,7例為高分化腺癌;轉移性臟器:轉移侵犯1個臟器患者11例,轉移侵犯2個臟器患者15例,轉移侵犯3個及以上臟器4例;統計校驗兩組結直腸癌患者基線資料,P>0.05,符合后文對比需求。

納入標準:(1)研究選取的60例患者均符合《腫瘤學科》中對結直腸癌的評估依據,患者入院經腸鏡活檢確診為腺癌,借助癌癥分期評估存在轉移,歸屬腺癌Ⅳ期;患者于入組前均未接受化療治療[5];(2)患者入組前均對本研究項目知情,簽署書面知情書,授權病歷資料進行數據分析;(3)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等不耐受情況;(2)患者預計生命時長不足以支持本研究;合并其他器質性病變、肝腎功能異常等;(3)患者及(或)家屬抵觸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對癥支持療法,予以患者葡萄糖、氨基酸等補充營養,聯合使用抑酸、鎮痛藥物緩解腹脹等情況;研究組患者聯合使用伊立替康藥物治療,初始藥物劑量為125mg/m2,于患者對癥支持治療期間間隔8d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持續治療3周為1療程;觀察患者藥物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對藥物劑量及使用方式進行調整。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藥物治療效果,依據腫瘤化療指導原則制定療效指標,若實體瘤體積、病灶長徑進展超原指標20%,則為持續進展;若實體瘤體積、病灶長徑控制增長在原指標20%以內,則為平穩;若實體瘤體積、病灶長徑緩解30%以上,則為部分緩解;若實體瘤體積、病灶長徑等基本消失,則為完全緩解,緩解有效率為部分緩解占比加完全緩解占比[6]。

對比兩組藥物使用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并發癥包括貧血、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肝功能異常等。

1.4 統計學分析

用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計數資料分布用(%)表達,卡方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s)表達,t值假設校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藥物療效分析

研究組癌癥緩解有效率為80.0%(24/30),對照組癌癥緩解有效率為50.0%(15/30),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藥物療效分析(n)

2.2 兩組藥物使用不良反應分析

研究組藥物治療期間繼發貧血人次1例,繼發腹瀉人次1例,繼發中性粒細胞減少人次9例;對照組藥物治療期間繼發貧血人次2例,繼發腹瀉人次6例,繼發中性粒細胞減少人次16例,繼發肝功能異常人次1例,兩組貧血、肝功能異常發生率一致,研究組腹瀉及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藥物使用不良反應分析(n)

3 討論

結直腸癌臨床誘發因素較多,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于全球范圍內處于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安全,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癌癥類型[7];因結直腸癌患者臨床檢出時多為中晚期,錯失最佳外科手術治療時機,患者于晚期多需采用化學治療,臨床常用的化療方式包括氟尿嘧啶、甲酰四氫葉酸鈣,上述藥物于臨床應用中極易導致感染情況的發生,臨床藥物使用安全系數較低,臨床應用價值受限;且于臨床應用中存在藥物耐受情況,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對患者延長生命時長無顯著幫助效果[8]。隨著臨床藥學不斷發展,伊立替康藥物被研發出來,作為臨床新型的喜樹堿衍生物,廣泛應用于腫瘤靶向治療當中,伊立替康藥物成分主要是由羧酸酯酶轉化而衍生的代謝物,可經由肝臟內進行解毒,形成無活性葡萄苷酸以及無活性代謝物等,于上世紀末初次應用于肺癌中,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廣泛用于晚期癌癥治療當中,因其藥物靶向性,可有效改善癌癥腫瘤轉移情況,控制癌癥細胞,延長患者預計生命時長,于轉移性結直腸癌應用中具有顯著療效[9,10]。本研究表明,研究組癌癥緩解有效率為80.0%(24/30),對照組癌癥緩解有效率為50.0%(15/30),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藥物治療期間繼發貧血人次1例,繼發腹瀉人次1例,繼發中性粒細胞減少人次9例;對照組藥物治療期間繼發貧血人次2例,繼發腹瀉人次6例,繼發中性粒細胞減少人次16例,繼發肝功能異常人次1例,兩組貧血、肝功能異常發生率一致,研究組腹瀉及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可知,于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中聯合伊立替康,可顯著提高癌癥緩解有效性,降低化療不良反應,療效顯著。

猜你喜歡
轉移性直腸癌癌癥
BCAA代謝異常與癌癥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SPECT/CT顯像用于診斷轉移性骨腫瘤的臨床價值
FBP1在癌癥中的研究進展
MRI在直腸癌診斷中的價值及預后的應用研究
體檢發現的結節,離癌癥有多遠?
多曬太陽或可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
早期結直腸癌患者凝血指標異常及其臨床意義
ADC直方圖分析在頸部淋巴結轉移性鱗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與預防
基于U-net的直腸癌腫瘤的智能分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