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說文本世界及其亞世界建構的認知詩學研究
----以《紅高粱》為例

2020-08-26 03:45劉翠瑩劉風光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紅高粱語篇命題

劉翠瑩, 劉風光

(大連外國語大學 英語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44)

目前,界面研究在國內外都有整合的趨勢,語言各層面、語言學和各學科之間形成的界面研究正成為一個研究熱點[1]。眾多界面研究中,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認知詩學研究。認知詩學是關于文學的閱讀,就是將認知語言學和心理學運用于文學文本分析,是對文學的一種思考方式。目前,認知詩學以對文學文本的闡析為研究目的, 運用自有理論框架,如:圖形背景、腳本圖式、文本世界理論、可能世界理論、概念隱喻等,探討如何精確解讀文學文本, 達到對文本的準確理解[2]。

文本世界理論是語篇認知研究的一個重要理論,是近年逐漸興起的認知詩學的關鍵概念。由于國內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學者們對于該理論的應用研究著墨較少。國內應用文本世界理論分析小說語篇的研究多集中在揭示詩學效果上,并未深入探討世界建構策略和厘清文本世界與各亞世界間的關系。因此,筆者從認知詩學的角度,以文本世界理論為框架,以莫言小說《紅高粱》為語料,探討小說文本世界和亞世界的建構手段和關系,以此體現小說語篇的推動過程及語篇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一、 文本世界理論

認知語言學20世紀80年代在反思以喬姆斯基為代表的轉換生成學派的基礎上誕生,而文本世界理論在其基礎上發端。

文本世界中的“世界”是言語事件,是文本和語境結合的體現。本文所言“世界”均指“文本世界”。文本是交流的語篇,蘊含了3個層面,分別是:語篇世界、文本世界和亞世界。文本世界是第2層面。Joanna Gavins指出,言語事件向前推進的同時,語篇參與者會建構心理表征,即文本世界,通過該心理表征,語篇參與者能夠加工和理解語篇[3]。語篇參與者以文本為依托建構文本世界,該世界主要由世界建構元素和功能推進命題組成。世界建構元素即指示語,是在大腦中構建語篇心理表征的基本元素,它交代促進語篇發展的狀態、行為、事件及過程等。功能指的是動態的、語境驅動下的語篇加工過程,而不是通過語言代碼傳遞預定信息的交際[4]。功能推進命題可分為橫向和縱向兩個層次。橫向命題以關系、描述類居多,而縱向命題多為行為動作類,橫向功能推進命題既可幫助建構文本世界又可輔助建構亞世界。

亞世界是第3層面。亞世界是在不脫離當下文本世界的基礎上,語篇空間發生變化而產生的新世界。亞世界主要分為3種:指示亞世界、態度亞世界和認識亞世界。指示亞世界主要包括閃回、閃前及任何脫離在線情景的空間。其中,閃回,又稱為追敘,即回頭敘述先前發生的事情,表現為敘述者對故事的安排。閃前,又稱預敘或者預述,指敘述者將未來發生的事件提前敘述[5]。指示亞世界受世界建構元素的影響可發生轉移,所涉及元素以時間和空間居多。換言之,指示亞世界的建構受指示語的轉移支配。而態度亞世界主要由參與者或者角色的欲望、信念或目的等建構。認知亞世界處理的是所有可能性推測問題。

隨著文本世界理論的完善,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該理論研究,其中,既包括世界建構探討,也含有詩學效果闡析。國內學者賈曉慶和張德祿分析了文本世界與各亞世界的特點及3個世界層面的越界問題[6]。邱詩越以師陀的小說集《果園城》來分析小說的文本世界,揭示其詩學效果[7]。劉風光和賈艷萍[8]、榮榕[9]及方穎[10]深入探討小說語篇中的文本表征、讀者心智和文體效果。國外學者Abbas和Rahman以該理論為框架闡析詩歌中“否定”的語用效力[11]。Mcloughlin以詩歌為語料分析讀者在閱讀時所體驗的世界轉換[12]。Velasco將該理論與認知指示轉移相結合探討詩歌意義[13]。國內外學者研究主要圍繞在以理論為支撐闡析世界建構方式對文學語篇進行詩學效果的分析上,而本文以世界建構方式為切入點,論述小說語篇中文本世界和各亞世界的關系,以此體現小說語篇的推動過程和語篇人物的思想及性格特征。

二、 語篇《紅高粱》的文本世界及其亞世界建構方式

莫言小說《紅高粱》既被視為尋根文學的終結,也被視為新歷史小說的重要起源和代表作品[14],既開拓了現代中國歷史敘事的文學空間,又徹底解構了紅色經典革命英雄傳奇敘事模式[15]。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國內掀起了對該作品的研究熱潮,但從認知語用學、認知文體學等跨學科角度對其進行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擬從認知詩學的角度,以文本世界理論為框架,從文本世界與亞世界建構方式及文本世界與亞世界關系兩個層面來闡析《紅高粱》,豐富讀者對小說語篇的加工過程及對語篇中思想情感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1. 文本世界建構策略:建構元素和縱橫功能推進命題

語篇參與者借助文本建構文本世界,該世界主要由世界建構元素和功能推進命題構成。世界建構元素定義文本世界的概念背景,在小說語篇中體現為以時間、地點和人物為主要元素的背景建構。功能推進命題交代促進語篇發展的行為、事件和過程等。小說語篇中,縱向功能推進命題以動態性推動情節的發展,橫向功能推進命題以靜態性豐富環境、人物心理及核心意象等描寫。換言之,小說文本世界的建構受世界建構元素的概念背景化和功能推進命題的動力推進性支配。解構文本世界建構方式利于讀者充分理解該語篇傳達出的戰爭的動蕩、對自由人性的歌頌和頑強生命力的吶喊。

世界建構元素以時間、空間、人物和物體為主,構建小說文本背景。在該文本世界中,以1939年農歷八月為時間線展開,即時間指示語“1939年農歷八月”構成世界建構元素,為事件的發生奠定時間背景。主要人物有父親、奶奶、余占鰲、羅漢大爺、啞巴和余大牙。意象以紅高粱、酒和騾子為代表,即該小說中實體指示語構成世界人物和物體元素。而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我”的老家----山東高密東北鄉,即“山東高密”構建為世界空間建構元素。因此,小說文本世界的時間指示語、實物指示語和空間指示語組合共同構建了該文本世界發生的背景:在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以“我奶奶”和余司令為中心的鄉親們自發組織抗日活動,期間貫穿了劉羅漢被殺、奶奶與余占鰲相識相愛等故事。

縱向功能推進命題以其動態性促進小說情節的發生及發展過程,貫穿小說語篇始末。該語篇中“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出村之后,隊伍在一條狹窄的土路上行進”,“很快,隊伍鉆進了高粱地”,“隊伍走上河堤,一字排開”,“奶奶挑著一擔拤餅,王文義的妻子挑著兩桶綠豆湯,匆匆地往墨水河大橋趕”,“汽車飛快的駛近”,“父親的叫聲,像下達了一道命令,從日本人的汽車上,射出一道密集的子彈?!币幌盗械膭幼饕来蝿討B呈現,交代清楚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即小說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縱向命題體現,縱向功能推進命題以其動態性構建語篇情節,連接語篇。

橫向功能推進命題以其靜態性描述故事環境、人物心理及核心意象,豐富小說文本。例如,在文本第4回:“每穗紅高粱都是一個深紅的成熟的面孔。所有的高粱合成一個壯大的集體,形成一個大度的思想……高粱與人一起等待著時間的花朵結出果實?!橐暗募t高粱都在痛哭?!弊髡咄ㄟ^對紅高粱的描寫來襯托人物精神和社會現象。高粱地里不僅呈現著高粱酒的血腥、人狗之戰的殘酷,而且,火紅的高粱地里還有爺爺奶奶原始生命的迸發,驚天動地的愛情。在這里景與人在一種形而上的境界中得到完美的整合,體現出祖輩的強大生命力、斗爭的勇氣和決心,以及女性敢愛敢恨的熱情[16]。它是莫言在一個民族處于危難之際對熱烈而頑強的生命力的熱情呼喚,是對復雜險惡的環境下美好、自由人性的贊美[17]。

小說語篇《紅高粱》的文本世界建構以世界建構元素和功能推進命題為主要動力,該文本世界的建構策略也可通過圖1體現。圖中,WB(World Builders)為時間建構元素;FA(Function Advancers)代表功能推進命題。

圖1 文本世界建構方式

2. 亞世界建構方式

(1) 指示亞世界建構:倒敘、插敘。指示亞世界的建構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影響,包括閃回、閃前等任何脫離在線敘述場景的空間。在《紅高粱》小說語篇中,作者使用倒敘、插敘等敘述手法, 通過時間和地點的變換,在敘述余占鰲抗日的過程中交錯展現了“我奶奶”的愛情和羅漢大爺被殺等現實空間。作者以倒敘、插敘為策略,通過時間、空間指示語的轉移建構出多個指示亞世界,如,羅漢大爺被抓被殺,奶奶被迫嫁給單扁郎等。

以倒敘為策略構建指示亞世界。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首先放在文首敘述。它是記敘文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敘述方式,可以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18]?!都t高粱》小說語篇中,指示亞世界的建構以倒敘為策略,受時間和空間動態性支配。如,在小說第4回結尾處寫余占鰲讓父親回家告訴奶奶搟拤餅,而在第5回的開頭寫道:“我奶奶剛滿十六歲時,就由她父親做主,嫁給了高密東北鄉有名的財主單延秀的獨生子單扁郎?!弊髡咭缘箶⑹址ㄏ忍岢龉适碌慕Y局,而后又敘述整個故事情節,時間由當前的余占鰲帶領民兵襲擊日本軍隊轉移到奶奶16歲時,受時間轉移的支配,讀者注意力由當前轉移到奶奶嫁給單扁郎的故事,因此構建出該指示亞世界。

以插敘為策略建構指示亞世界。插敘是在第一敘事過程中插入此前的另一段故事,以交待第一敘事發生的原因或對其中的人、事進行解釋[19]。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插入與主要情節相關回憶的敘事方法。而回憶又以時間指示語轉移為主要提示。在該文本中,作者多次以時間指示語的轉移插入回憶情節,構建出回憶指示亞世界。如,小說文本世界的時間維度為1939年的八月初九,余占鰲帶領民兵前往橋邊襲擊日本車隊,而在小說的第3回開頭,作者敘述道:“膠平公路修到這里時,遍野的高粱只長到齊人腰高……日本人說來就來?!睍r間維度由現在的八月初九轉移到修公路的時候,時間維度發生變化,作者以此插入羅漢大爺被抓的故事,從而建構該指示亞世界。在小說第4回:“去年初夏的高粱在堤外憂悒沉重地發著呆”。時間再次由當前的八月初九轉移到去年夏天,以此插敘去年夏天羅漢大爺在日本人的逼迫下被殘忍殺害的故事,構建出另一指示亞世界,體現戰爭的殘忍、人性的泯滅,使故事情節更為飽滿。

指示亞世界以倒敘和插敘為主要策略建構,受時間、空間指示語轉移的支配。其建構方式亦可通過圖2體現。圖中,DW(deictic sub-world)代表指示亞世界;TW(text world)代表文本世界。

圖2 指示亞世界建構方式

(2) 態度和認識亞世界建構:橫向功能推進命題。態度亞世界的建構以語篇參與者觀念為主,認識亞世界以可能性猜測為主要條件。而語篇參與者觀念及可能性猜測的敘述多以描述為主,與文本世界建構策略之一的橫向功能推進命題相吻合,因此,態度亞世界和認識亞世界的建構受橫向功能推進命題的支配。

橫向功能推進命題推動態度亞世界建構。小說第8回,奶奶因前去送餅而受傷,“奶奶感到疲乏極了,那個滑溜溜的現在的把柄、人生世界的把柄,就要從她手里滑脫。這就是死嗎?我就要死了嗎?……天,什么叫貞潔?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過我,我只有按著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要多看幾眼這個世界,我的天哪”。該部分描述為橫向推進命題,是“我奶奶”的心理活動,是她對人生的看法,屬于“我奶奶”的態度亞世界,由此突出奶奶內心深處的獨立思想,體現現代女性的自我解放和獨立。

橫向功能推進命題推進認識亞世界建構。如,小說第4回寫道:“父親有幾分好奇地看著癡呆呆的游擊隊員們,他們從哪里來?他們到哪里去?為什么要來打伏擊?打了伏擊以后干什么?”4個疑問詞是父親心理猜測的體現,以猜測性關鍵詞為支點組成橫向功能推進命題,進而建構出父親的態度亞世界,揭示出戰爭帶給人們的壓迫與漂泊。在小說第9回:“我猜想,那兒就是奶奶升天的地方,那塊普普通通的黑土地上,浸透奶奶的鮮血?!币浴拔也孪搿睘榍腥朦c,受橫向猜測描述類功能推進命題的共同作用建構出此處“我”的認識亞世界。通過闡述人物猜測性心理活動,揭示出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和余占鰲對“我奶奶”的思念。

綜上所述,以信念觀念類和猜測類關鍵詞為支點,以橫向功能推進命題為動力共同建構出小說語篇中人物的態度亞世界和認識亞世界,以此突出人物心理活動,豐富故事情節,凸顯語篇傳達出的詩學效果。其建構方式可通過圖3和圖4體現。圖3中,AW(attitude sub-world)代表態度亞世界; EW(epistemic sub-world)代表認識亞世界。

圖3 態度亞世界和認識亞世界的建構方式

圖4 文本世界及其亞世界的建構方式

通過圖3、圖4可知,小說語篇中文本世界的建構以世界建構元素為基礎構建出文本背景,以功能推動命題為動力豐富小說語篇的情節發展。功能推動命題有縱向、橫向之分,縱向行為連接語篇情節,而橫向命題豐富故事情節,使其飽滿、立體。此外,小說文本世界的建構受亞世界的推動。亞世界的建構以指示亞世界為主,以倒敘、插敘為主要策略,通過時間、空間指示語的轉移構建出不同的指示亞世界。態度亞世界和認識亞世界的構建受欲望、信念等心理活動和可能性推測等的推動。其中,心理活動的描寫又是橫向推動命題的體現,即態度亞世界和認識亞世界的構建受橫向功能推動命題的支配。

三、 《紅高粱》中文本世界及其亞世界間關系

1. 文本世界與亞世界互益互補

文本世界理論中,文本世界、語篇世界和亞世界在結構上平等,都含有同樣豐富的指示和所指細節。在語篇加工方面,亞世界建構以文本世界為基礎,推動文本世界發展,文本世界以亞世界為補充,連接所有亞世界,二者互益互補,共同推動語篇加工,深化讀者理解。

《紅高粱》以余占鰲帶領民兵抗擊日本人為主線構建出該文本世界。 在此基礎上,又以場景和時間為參照點,依據場景的轉換和時間的轉移構建出亞世界,邏輯化連接亞世界。 小說開始指出隊伍從村頭集合出發, 在隊伍經過墨水河畔時,父親想到從前的秋季夜晚, 以此構建與羅漢大爺捉螃蟹的指示亞世界。當隊伍走過高粱地來到膠平公路時, 父親想起修路時羅漢大爺被抓被殺害的悲慘故事。 時間由當下轉移到過去修路的時間,構建出該亞世界。 當隊伍與日本車隊進行抗戰時,奶奶受傷,想起那一年余占鰲殺死單扁郎,以及兩人在高粱地里相親相愛的故事。 同樣,由于故事的發展, 時間的轉換構建出此亞世界。文本世界以當下故事發展的主脈絡邏輯性連接各亞世界, 同時,亞世界的建構豐富了文本世界。如, 奶奶與余占鰲愛情故事的亞世界, 將奶奶與余占鰲的人物關系清晰化, 并突出了奶奶的獨立女性形象, 體現出奶奶的開放和獨立, 使故事更為飽滿。

文本世界是亞世界的基礎,將亞世界相連,亞世界又是對文本世界的補充,使其更為飽滿。文本世界與亞世界的關系如圖5所示。圖中,L(location)代表地點;L1,L2,…代表經過的不同地點;T(time)代表文本世界的時間,即為時間參照點;T1,T2,…代表轉移的時間;SW(sub-world)譯為亞世界;SW1,SW2,SW3,…代表不同的亞世界。

圖5 文本世界與亞世界的關系

2. 亞世界與亞世界共發共生

文本世界理論中,亞世界可分為指示亞世界、態度亞世界和認識亞世界3個層面。3種亞世界在該語篇中嵌套交叉、共發共生,主要表現為指示亞世界和指示亞世界間,指示亞世界、態度亞世界與認識亞世界間的嵌套共生。

指示亞世界與指示亞世界的相互交叉在小說語篇中有多處體現。如小說第4回:“父親握著槍,想起前天晚上,余司令就用這支槍打碎一個酒盅子?!赣H改變了主意,他把壇里的酒倒進甕里。父親想起了奶奶洗過血臉的那甕酒?!赣H揭開甕蓋,聞到了羅漢大爺的血腥氣。他想起了羅漢大爺的血頭和娘的血臉?!赣H把壇子按到甕里,裝滿血酒,雙手捧著,回到家中?!痹摬糠质紫润w現余占鰲與奶奶等喝酒并打碎父親頭上酒盅的亞世界,在其構建過程中,交叉羅漢大爺被抓的亞世界。而若無酒甕,則無法由其聯想到羅漢大爺的血從而嵌套建構羅漢大爺被抓的亞世界。二者相互依賴、互利共生。指示亞世界與指示亞世界間的交叉共生,推動了語篇加工,豐富了文本內容,深化了思想意義。

指示亞世界與態度亞世界和認識亞世界嵌套共生。如小說第5回中,奶奶嫁給單扁郎的指示亞世界中嵌套了奶奶的期望,即構建了奶奶的態度亞世界?!澳棠虅倽M十六歲時,就由她的父親做主,嫁給了高密東北鄉有名的財主單延秀的獨生子單扁郎?!棠屉m然也想過上馬金下馬銀的好日子,但更盼著有一個識文解字、眉清目秀、知冷知熱的好女婿?!棠特S腴的青春年華輻射著強烈的焦慮和淡淡的孤寂。她渴望著躺在一個偉岸的男子懷抱里緩解焦慮消除孤寂?!庇蓵r間指示語轉移建構出奶奶嫁給單扁郎的指示亞世界,在其建構過程中,為豐富人物思想,由“奶奶渴望著”這一橫向命題建構出奶奶的態度亞世界,表明奶奶內心對愛情和婚姻的期待,體現出二者的嵌套交叉。而若無奶奶出嫁的指示亞世界,則無法建構奶奶對婚姻期望的態度亞世界。二者相互依賴、共發共生。在兩種亞世界嵌套共生的作用下豐富了語篇人物思想,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化。

四、 結 語

小說語篇以時間、地點、人物等為背景, 通過事件的發生發展推動語篇的加工過程, 因此,語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元素建構出背景, 而功能推進命題描述事件的發生和發展, 推動了語篇的加工過程, 由此建構出語篇的文本世界。 另外, 小說語篇中時間和空間存在較大的動態性, 而時間或空間的改變可建構出不同的指示亞世界, 通過對指示亞世界的建構來豐富文本世界,使人物關系更為清晰明了。 在文本世界和亞世界的建構中, 體現出亞世界對文本世界的補充,文本世界對亞世界的邏輯性連接及亞世界與亞世界的相互嵌套交叉的關系。 在該語篇中,文本世界和亞世界的建構,體現出抗日戰爭的殘忍和人性的泯滅, 以及那個年代中少有的女性思想和人格的獨立。 本研究通過對《紅高粱》的認知詩學闡析發現, 解構小說語篇中文本世界與亞世界建構手段和關系有利于加深讀者理解, 凸顯小說語篇的詩學效果。

猜你喜歡
紅高粱語篇命題
紅高粱
遵義推進酒用紅高粱生產環境保護立法工作
紅高粱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走近紅高粱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2012年“春季擂臺”命題
2011年“冬季擂臺”命題
2011年“夏季擂臺”命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